第十章 人格的貧乏
關燈
小
中
大
庭主婦,如果她暗自覺得,以她的資質,讓她做如此卑賤的活是不公平的,那她就不會把工作做好。
而且她的徒勞無功往往并不限于這種特定的活動,還彌漫到她所有的努力當中。
站在主觀立場上來看,這意味着在壓力下工作,難免造成易疲勞與大量的睡眠需要。
任何處于這些狀況下的工作都勢必使一個人筋疲力盡,就像一輛車,如果踩着刹車駕駛就會受損。
内心壓力與無效率一樣,不僅出現在工作上,在應對他人方面也非常明顯。
如果有人想要表現友好,但同時又反感這樣,因為他覺得這是迎合奉承,那他就會呆闆不自然;如果他想要提出請求,但又覺得他應該發号施令,那他就會粗魯無禮;如果他想要維護自己,但又想順從,他就會躊躇遲疑;如果他想要與他人接觸,但又預感要被拒絕,那他就會腼腆害羞;如果他想要發生性關系,但又想挫傷對方,他就會性冷淡等。
逆流越是蔓延擴散,生活的壓力就越大。
有些人意識到了這種内心壓力;更普遍的是,隻有當這種壓力在特定環境下增長了,他們才會意識到;還有的時候,隻有與一些他們能夠放松、自在和自然的環境做比較,他們才會注意到這點。
由于最終會導緻疲乏,他們往往會把其他因素拿來作解釋,諸如體質差、工作過度、睡眠不足等。
這些因素确實可能發揮作用,但遠不及我們通常以為的那麼重要。
第三種有關的症狀性障礙是普遍的惰性。
這種病人有時會控訴自己的懶惰,但實際上他們不可能懶惰,也不可能享受懶惰。
他們可能有意識地讨厭任何努力,還可能将其合理化,宣稱自己出主意就足夠了,而&ldquo細節&rdquo是由别人來完成的&mdash&mdash也即是執行這項工作。
讨厭努力可能還表現為害怕努力會給他們遭緻侮辱。
這種恐懼很容易理解,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很容易疲勞;而且,内科醫生根據疲勞的表面價值給出的建議也可能強化這種恐懼。
神經症惰性是主動性與行動力方面的麻痹。
一般而言,它産生于嚴重疏遠自我以及缺乏目标導向。
長期勉強且不滿的努力使神經症患者渾身都萎靡不振。
在單個起作用的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理想化意象與施虐傾向。
正是必須堅持努力這一點讓神經症患者覺得是一種羞辱,它證明了他并不是自己的理想化意象,而一想到自己做的是平凡事而已,他就會極力阻礙自己,以至于他甯願完全不做這件事而隻在心裡浮想聯翩。
在理想化意象之後,折磨人的自輕自賤必然接踵而至,剝奪他可以做任何值得的事的把握,從而将他活動的所有動機與樂趣都埋入流沙之中。
施虐傾向,尤其是受壓抑的形式(轉換型施虐),使一個人對一切類似于攻擊性的東西矯枉過正,結果導緻或多或少的心理麻痹。
一般性的惰性特别重要,因為它不僅涉及行動,還涉及感覺。
在未解決沖突的後果上所耗費的精力是無法估量的。
由于神經症歸根結底是特定文化的産物,所以,這種人類天賦與性格上的阻遏正是對相應文化的強烈控訴。
生活在未解決沖突之中,不僅會導緻精力分散,還導緻在道德問題上出現分歧&mdash&mdash也即是道德準則,以及涉及與他人的關系和影響個人發展的所有感覺、态度和行為。
而且正如在精力問題上,精力分散導緻精力浪費,所以在道德問題上,它會損耗道德上的誠懇,或換句話說,會損害道德的整合。
這種損害來源于他所采取的種種矛盾姿态,也産生于掩蓋這些矛盾性的努力。
互斥的道德價值觀表現在基本沖突中。
盡管竭盡全力使它們和諧一緻,但它們全部都在發揮作用。
然而,這意味着它們一個也沒有或能夠得到重視。
理想化意象,雖然包括很多真實理想的成分,但本質上還是僞造的,而且,對他自己或沒經驗的觀察者來說,要将其與真實的東西區别開來的難度就好比從真鈔中辨别出假鈔。
正如我們所見,神經症患者可能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在追逐理想,可能為了任何可見的疏忽而嚴懲自己,因而給人一種嚴于律己的印象;或者,他可能沉醉于思考和談論價值觀與理想。
我聲稱他仍然不重視自己的理想,意思是這些理想對他的生活并不具有約束力。
在覺得容易或有利的時候他才貫徹這些理想,而其他時候,他就肆意抹掉它們。
我們在之前讨論的盲點與間隔劃分中已經見識過這種情況了,而這些情況對于那些重視自己理想的人來說則是不可思議的。
如果這些理想是真心實意的,他們也不會如此輕易地抛棄它們。
例如,一個人,同樣真誠地宣稱自己對于一項事業的熱忱,但一旦面臨誘惑就變成了叛徒。
總之,道德整合的損傷在于真誠度減低而以自我為中心增長。
對禅師著作所作的這方面注解很有意思,真誠等同于全心全意,這正是我們基于臨床觀察所得出的結論&mdash&mdash也即是内心四分五裂的人不可能完全真誠。
和尚:我知道,當一頭獅子抓住它的目标時,不管是一隻野兔還是一頭大象,它都竭盡全力。
請您告訴我,這種力量到底是什麼? 師父:真誠之心(從字面上看,即不欺之力)。
真誠,也即是不欺,意味着&ldquo全身體投入&rdquo,在學術上稱為&ldquo整體在行動&rdquo&hellip&hellip在這之中,毫無保留,毫無掩飾,毫無浪費。
若一個人像這樣生活,則稱得上是金毛獅子了,他象征着男子氣概、真誠、全心全意;他是一個聖人。
[2] 就使他人屈從自己的個人需要而言,以自我為中心是一個道德問題。
他們不是把别人當作人類本身,而隻是當作達到目的的手段。
為了減輕他自身的焦慮,别人就必須被他安撫或被他喜愛;為了提升他自己的自尊,别人就必須對他印象深刻;由于他無法為自己承擔責任,别人就必須受責備;由于他想要成功,别人就必須被打敗,等等。
這些損害的表現方式因人而異。
絕大多數都已經在其他問題中讨論過了,這裡隻需要系統性地回顧一下。
我不應當耗費太多精力。
但這可能很難,因為我們還沒有讨論施虐傾向,而施虐傾向又必須放到後面再講,因為它被視為神經症發展的末期。
從最顯而易見的開始,不管神經症采取哪種流程,無意識僞裝總是其中一個因素。
突出的表現方式如下: 愛的僞裝。
能稱為愛或能在主觀上視為愛的感覺與努力是驚人的。
它可能涉及寄生的期望,這樣的人會覺得自己太弱或太空虛,以至于無法生活。
[3]對于更具攻擊性的形式,可能涉及渴望剝削對方,或借由對方
而且她的徒勞無功往往并不限于這種特定的活動,還彌漫到她所有的努力當中。
站在主觀立場上來看,這意味着在壓力下工作,難免造成易疲勞與大量的睡眠需要。
任何處于這些狀況下的工作都勢必使一個人筋疲力盡,就像一輛車,如果踩着刹車駕駛就會受損。
内心壓力與無效率一樣,不僅出現在工作上,在應對他人方面也非常明顯。
如果有人想要表現友好,但同時又反感這樣,因為他覺得這是迎合奉承,那他就會呆闆不自然;如果他想要提出請求,但又覺得他應該發号施令,那他就會粗魯無禮;如果他想要維護自己,但又想順從,他就會躊躇遲疑;如果他想要與他人接觸,但又預感要被拒絕,那他就會腼腆害羞;如果他想要發生性關系,但又想挫傷對方,他就會性冷淡等。
逆流越是蔓延擴散,生活的壓力就越大。
有些人意識到了這種内心壓力;更普遍的是,隻有當這種壓力在特定環境下增長了,他們才會意識到;還有的時候,隻有與一些他們能夠放松、自在和自然的環境做比較,他們才會注意到這點。
由于最終會導緻疲乏,他們往往會把其他因素拿來作解釋,諸如體質差、工作過度、睡眠不足等。
這些因素确實可能發揮作用,但遠不及我們通常以為的那麼重要。
第三種有關的症狀性障礙是普遍的惰性。
這種病人有時會控訴自己的懶惰,但實際上他們不可能懶惰,也不可能享受懶惰。
他們可能有意識地讨厭任何努力,還可能将其合理化,宣稱自己出主意就足夠了,而&ldquo細節&rdquo是由别人來完成的&mdash&mdash也即是執行這項工作。
讨厭努力可能還表現為害怕努力會給他們遭緻侮辱。
這種恐懼很容易理解,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很容易疲勞;而且,内科醫生根據疲勞的表面價值給出的建議也可能強化這種恐懼。
神經症惰性是主動性與行動力方面的麻痹。
一般而言,它産生于嚴重疏遠自我以及缺乏目标導向。
長期勉強且不滿的努力使神經症患者渾身都萎靡不振。
在單個起作用的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理想化意象與施虐傾向。
正是必須堅持努力這一點讓神經症患者覺得是一種羞辱,它證明了他并不是自己的理想化意象,而一想到自己做的是平凡事而已,他就會極力阻礙自己,以至于他甯願完全不做這件事而隻在心裡浮想聯翩。
在理想化意象之後,折磨人的自輕自賤必然接踵而至,剝奪他可以做任何值得的事的把握,從而将他活動的所有動機與樂趣都埋入流沙之中。
施虐傾向,尤其是受壓抑的形式(轉換型施虐),使一個人對一切類似于攻擊性的東西矯枉過正,結果導緻或多或少的心理麻痹。
一般性的惰性特别重要,因為它不僅涉及行動,還涉及感覺。
在未解決沖突的後果上所耗費的精力是無法估量的。
由于神經症歸根結底是特定文化的産物,所以,這種人類天賦與性格上的阻遏正是對相應文化的強烈控訴。
生活在未解決沖突之中,不僅會導緻精力分散,還導緻在道德問題上出現分歧&mdash&mdash也即是道德準則,以及涉及與他人的關系和影響個人發展的所有感覺、态度和行為。
而且正如在精力問題上,精力分散導緻精力浪費,所以在道德問題上,它會損耗道德上的誠懇,或換句話說,會損害道德的整合。
這種損害來源于他所采取的種種矛盾姿态,也産生于掩蓋這些矛盾性的努力。
互斥的道德價值觀表現在基本沖突中。
盡管竭盡全力使它們和諧一緻,但它們全部都在發揮作用。
然而,這意味着它們一個也沒有或能夠得到重視。
理想化意象,雖然包括很多真實理想的成分,但本質上還是僞造的,而且,對他自己或沒經驗的觀察者來說,要将其與真實的東西區别開來的難度就好比從真鈔中辨别出假鈔。
正如我們所見,神經症患者可能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在追逐理想,可能為了任何可見的疏忽而嚴懲自己,因而給人一種嚴于律己的印象;或者,他可能沉醉于思考和談論價值觀與理想。
我聲稱他仍然不重視自己的理想,意思是這些理想對他的生活并不具有約束力。
在覺得容易或有利的時候他才貫徹這些理想,而其他時候,他就肆意抹掉它們。
我們在之前讨論的盲點與間隔劃分中已經見識過這種情況了,而這些情況對于那些重視自己理想的人來說則是不可思議的。
如果這些理想是真心實意的,他們也不會如此輕易地抛棄它們。
例如,一個人,同樣真誠地宣稱自己對于一項事業的熱忱,但一旦面臨誘惑就變成了叛徒。
總之,道德整合的損傷在于真誠度減低而以自我為中心增長。
對禅師著作所作的這方面注解很有意思,真誠等同于全心全意,這正是我們基于臨床觀察所得出的結論&mdash&mdash也即是内心四分五裂的人不可能完全真誠。
和尚:我知道,當一頭獅子抓住它的目标時,不管是一隻野兔還是一頭大象,它都竭盡全力。
請您告訴我,這種力量到底是什麼? 師父:真誠之心(從字面上看,即不欺之力)。
真誠,也即是不欺,意味着&ldquo全身體投入&rdquo,在學術上稱為&ldquo整體在行動&rdquo&hellip&hellip在這之中,毫無保留,毫無掩飾,毫無浪費。
若一個人像這樣生活,則稱得上是金毛獅子了,他象征着男子氣概、真誠、全心全意;他是一個聖人。
[2] 就使他人屈從自己的個人需要而言,以自我為中心是一個道德問題。
他們不是把别人當作人類本身,而隻是當作達到目的的手段。
為了減輕他自身的焦慮,别人就必須被他安撫或被他喜愛;為了提升他自己的自尊,别人就必須對他印象深刻;由于他無法為自己承擔責任,别人就必須受責備;由于他想要成功,别人就必須被打敗,等等。
這些損害的表現方式因人而異。
絕大多數都已經在其他問題中讨論過了,這裡隻需要系統性地回顧一下。
我不應當耗費太多精力。
但這可能很難,因為我們還沒有讨論施虐傾向,而施虐傾向又必須放到後面再講,因為它被視為神經症發展的末期。
從最顯而易見的開始,不管神經症采取哪種流程,無意識僞裝總是其中一個因素。
突出的表現方式如下: 愛的僞裝。
能稱為愛或能在主觀上視為愛的感覺與努力是驚人的。
它可能涉及寄生的期望,這樣的人會覺得自己太弱或太空虛,以至于無法生活。
[3]對于更具攻擊性的形式,可能涉及渴望剝削對方,或借由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