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恐懼
關燈
小
中
大
在深究任何神經症問題的意義時,我們很容易在錯綜複雜的迷宮中失去方向。
這并不奇怪,因為不正視其複雜性,我們就不可能理解神經症。
然而,為了重新找到方向,時不時停下來做一個整體的觀察是有幫助的。
我們已經漸次深入地探讨了保護性結構的發展。
我們看到了在建立起一套相對靜态的機制之前,防禦體系是如何一個接一個地建立起來的。
這其中讓我們印象最深的是投入這個過程的無限心力,這種心力耗費非常驚人,以至于使我們再次好奇,到底是什麼在驅使一個人要走如此一條艱難的犧牲巨大的路?我們自問,是什麼驅動力讓這個結構如此刻闆、如此難以改變呢?整個過程的動力僅僅是之于基本沖突的潛在破壞力的恐懼嗎?打一個比方也許有助于清楚回答這個問題。
和其他任何比喻一樣,這個比喻并不準确,所以不妨對此做一個泛義的看待。
我們不妨假設一個有過不光彩經曆的男人,他借助謊言和欺騙的手段加入了某個群體。
當然,他極有可能會時時擔心自己的過去被揭發出來。
随着時間的推移,他的處境有了改善:他交了朋友,獲得了一份工作,還組建了家庭。
他很珍惜自己的新狀态,但同時又被一種新的恐懼所困擾,害怕失去這一切。
對于自己體面生活的自豪使他疏遠了難堪的過去。
為了清洗過往,他給慈善機構甚至是過去的夥伴捐資。
同時,他人格上的改變将他卷入新的沖突,最後,僞飾之下的新的開頭反成了新的困境。
因此,在神經症患者所建立的防禦機制之下,基本沖突依然存在,隻不過有所變異而已。
它在一些方面得到緩和,而在其他方面又被加強。
然而,由于這個過程中固有的惡性循環,之後的沖突便更為緊迫。
最激化這些沖突的是,每一種新生的防禦姿态都進一步損害了他與自己及他人的關系,正如我們所見,它們是沖突成長的土壤。
再者,因為不管新元素是怎樣的錯覺,是愛或成功,還是實現離群或建立意象,都在他生活中非常重要,因而便形成一種不同的恐懼,即害怕有事物會損壞這些珍寶。
而且自始至終,他對自己日益疏遠,這使得他喪失了越來越多處理自己問題的能力,從而逃避自己的種種困難。
習慣成自然,便取代了有向成長。
由于其刻闆性、保護性結構高度易碎,而且它本身也會引發新的恐懼。
其中一種恐懼就是害怕保護性結構的平衡性被打破。
雖然保護性結構提供一種平衡感,但這種平衡感很容易被攪亂。
這個人本身并沒有有意識地意識到這種威脅,但他不自覺地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感受到它。
經驗告訴他,他可能莫名其妙地出問題,他可能在毫無預感或最不想要的時候大發雷霆、興高采烈、意志消沉、疲憊不堪、拘謹羞怯等。
所有這種經驗讓他感到不确定,感到自己靠不住。
他好像如履薄冰,他的失衡也可能表現在步法或姿态上,或缺乏要求身體平衡的一切技術。
這種恐懼最具體的表現就是害怕精神錯亂。
一旦精神錯亂達到明顯的程度,就會成為最重要的症狀,驅使一個人尋求精神治療方面的幫助。
在這種精神錯亂中,恐懼同樣是因為壓抑了想要問心無愧地做一切&ldquo瘋狂&rdquo事的沖動,而這些事通常具有破壞性。
然而,害怕精神錯亂并不是一個人可能真的精神失常的指标。
通常,它是暫時性的,隻在極度痛苦的情況下才出現。
最尖銳的刺激就是突然威脅理想化意象,或不斷加劇的緊張狀态(通常是由于無意識憤怒)使過度自控處于險境。
例如,一個女人覺得自己既性情平和又勇氣十足,當她在困境中感到無助、憂慮和暴怒,就會陷入恐慌。
使她保持完整性的理想化意象突然爆裂,給她留下支離破碎的恐懼。
我們已經說到過,把一個離群者從庇護中拉出來,讓他與他人親密接觸,就可能使他陷入恐慌,譬如他必須從軍或與親戚同居。
這種恐懼也可能表現為害怕精神錯亂,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真的會精神病發作。
在精神分析中,一個已經竭盡全力制造出僞和諧的病人,當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分裂狀态,就可能出現類似的恐懼。
對精神錯亂的恐懼最常是由無意識憤怒導緻的,在精神分析中也證明了這點,這種恐懼已經平息下來,而殘餘物采取的是憂慮形式,擔心自己可能在無法自控的情況下侮辱、毆打或甚至殺害他人。
他還害怕睡夢中或在酗酒、麻醉或性興奮的影響下實施暴力行為。
一方面,憤怒本身可能是有意識的,或可能在有意識中表現為對暴力行為的一種強迫性沖動,而與情感無關。
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完全是無意識的。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隻是突然感到一陣隐隐約約的恐慌,可能還伴随着盜汗、眩暈或害怕暈厥&mdash&mdash代表着對暴力沖動可能失控的潛在恐懼。
如果無
這并不奇怪,因為不正視其複雜性,我們就不可能理解神經症。
然而,為了重新找到方向,時不時停下來做一個整體的觀察是有幫助的。
我們已經漸次深入地探讨了保護性結構的發展。
我們看到了在建立起一套相對靜态的機制之前,防禦體系是如何一個接一個地建立起來的。
這其中讓我們印象最深的是投入這個過程的無限心力,這種心力耗費非常驚人,以至于使我們再次好奇,到底是什麼在驅使一個人要走如此一條艱難的犧牲巨大的路?我們自問,是什麼驅動力讓這個結構如此刻闆、如此難以改變呢?整個過程的動力僅僅是之于基本沖突的潛在破壞力的恐懼嗎?打一個比方也許有助于清楚回答這個問題。
和其他任何比喻一樣,這個比喻并不準确,所以不妨對此做一個泛義的看待。
我們不妨假設一個有過不光彩經曆的男人,他借助謊言和欺騙的手段加入了某個群體。
當然,他極有可能會時時擔心自己的過去被揭發出來。
随着時間的推移,他的處境有了改善:他交了朋友,獲得了一份工作,還組建了家庭。
他很珍惜自己的新狀态,但同時又被一種新的恐懼所困擾,害怕失去這一切。
對于自己體面生活的自豪使他疏遠了難堪的過去。
為了清洗過往,他給慈善機構甚至是過去的夥伴捐資。
同時,他人格上的改變将他卷入新的沖突,最後,僞飾之下的新的開頭反成了新的困境。
因此,在神經症患者所建立的防禦機制之下,基本沖突依然存在,隻不過有所變異而已。
它在一些方面得到緩和,而在其他方面又被加強。
然而,由于這個過程中固有的惡性循環,之後的沖突便更為緊迫。
最激化這些沖突的是,每一種新生的防禦姿态都進一步損害了他與自己及他人的關系,正如我們所見,它們是沖突成長的土壤。
再者,因為不管新元素是怎樣的錯覺,是愛或成功,還是實現離群或建立意象,都在他生活中非常重要,因而便形成一種不同的恐懼,即害怕有事物會損壞這些珍寶。
而且自始至終,他對自己日益疏遠,這使得他喪失了越來越多處理自己問題的能力,從而逃避自己的種種困難。
習慣成自然,便取代了有向成長。
由于其刻闆性、保護性結構高度易碎,而且它本身也會引發新的恐懼。
其中一種恐懼就是害怕保護性結構的平衡性被打破。
雖然保護性結構提供一種平衡感,但這種平衡感很容易被攪亂。
這個人本身并沒有有意識地意識到這種威脅,但他不自覺地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感受到它。
經驗告訴他,他可能莫名其妙地出問題,他可能在毫無預感或最不想要的時候大發雷霆、興高采烈、意志消沉、疲憊不堪、拘謹羞怯等。
所有這種經驗讓他感到不确定,感到自己靠不住。
他好像如履薄冰,他的失衡也可能表現在步法或姿态上,或缺乏要求身體平衡的一切技術。
這種恐懼最具體的表現就是害怕精神錯亂。
一旦精神錯亂達到明顯的程度,就會成為最重要的症狀,驅使一個人尋求精神治療方面的幫助。
在這種精神錯亂中,恐懼同樣是因為壓抑了想要問心無愧地做一切&ldquo瘋狂&rdquo事的沖動,而這些事通常具有破壞性。
然而,害怕精神錯亂并不是一個人可能真的精神失常的指标。
通常,它是暫時性的,隻在極度痛苦的情況下才出現。
最尖銳的刺激就是突然威脅理想化意象,或不斷加劇的緊張狀态(通常是由于無意識憤怒)使過度自控處于險境。
例如,一個女人覺得自己既性情平和又勇氣十足,當她在困境中感到無助、憂慮和暴怒,就會陷入恐慌。
使她保持完整性的理想化意象突然爆裂,給她留下支離破碎的恐懼。
我們已經說到過,把一個離群者從庇護中拉出來,讓他與他人親密接觸,就可能使他陷入恐慌,譬如他必須從軍或與親戚同居。
這種恐懼也可能表現為害怕精神錯亂,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真的會精神病發作。
在精神分析中,一個已經竭盡全力制造出僞和諧的病人,當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分裂狀态,就可能出現類似的恐懼。
對精神錯亂的恐懼最常是由無意識憤怒導緻的,在精神分析中也證明了這點,這種恐懼已經平息下來,而殘餘物采取的是憂慮形式,擔心自己可能在無法自控的情況下侮辱、毆打或甚至殺害他人。
他還害怕睡夢中或在酗酒、麻醉或性興奮的影響下實施暴力行為。
一方面,憤怒本身可能是有意識的,或可能在有意識中表現為對暴力行為的一種強迫性沖動,而與情感無關。
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完全是無意識的。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隻是突然感到一陣隐隐約約的恐慌,可能還伴随着盜汗、眩暈或害怕暈厥&mdash&mdash代表着對暴力沖動可能失控的潛在恐懼。
如果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