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本沖突

關燈
述所有反對力比多理論的争議。

    我們還是試着理解這個概念本身的意思吧,盡管我們摒棄了弗洛伊德的前提假設。

    那麼,剩下的争議就在于:原始的自我中心動力與我們的禁忌意識的對立,是我們各式各樣沖突的基本來源。

    正如後面會看到的,我也認為這種對立(或在我的思考方式中類似于對立的東西)在神經症結構中占居顯要地位。

    我所質疑的是它的基本性質。

    我認為,盡管它是一種重要沖突,但它卻是次要的,是神經症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産物。

     這種駁斥的依據稍後會愈加明顯。

    這裡隻提出這個理由:我并不認為,渴望和恐懼中的任何沖突都能讓神經症患者的内心分裂到這種程度,也不認為它們引發的後果的危害竟足以毀掉一個人的生活。

    像弗洛伊德假設的那種心理處境便意味着,神經症患者仍然有能力全心全意地追求某些事物,隻是恐懼的阻滞作用挫傷了他的這種努力。

    在我看來,沖突的源頭之所以圍繞着神經症患者喪失由衷渴望的能力,是因為他的渴望是分裂開來的,也即是,他的種種渴望是背道而馳的。

    [1]這樣所形成的心理環境,就的确比弗洛伊德想象的更嚴重、更危急。

     雖然與弗洛伊德相比,我認為基本沖突的破壞性更強,但我所認為最終消除沖突的可能性也更大。

    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基本沖突具有普遍性,一般不可能消除:所能做的隻是更好地妥協或更好地控制。

    根據我的觀點,神經症基本沖突不一定生來就有,如果它産生了,也有消除的可能&mdash&mdash隻要這個受折磨的人不畏艱難困苦。

    這個差别不在于樂觀或是悲觀,而必然來自我們假設上的差異。

     弗洛伊德後來對于基本沖突的解釋在哲學上相當具有吸引力。

    先不管他這個思路的各種内涵,歸根結底,他的&ldquo生&rdquo本能和&ldquo死&rdquo本能理論是人類建設性動力與破壞性動力之間的沖突。

    弗洛伊德本身并不是想把這個理論與沖突聯系起來,而是防止兩種動力混合在一起。

    譬如,他發現可以将受虐和施虐動力解釋為性本能和破壞性本能的融合物。

     要把這個理論運用到沖突研究中,就需要引進道德價值觀。

    然而,他又覺得這些東西是科學世界的非法入侵者。

    按照他的信念,他力圖發展一種與道德價值觀無關的心理學。

    我相信,這種想要從自然科學的意義上表現&ldquo科學化&rdquo的努力是強有力的原因之一,解釋了為何弗洛伊德理論與療法被限定在非常狹窄的渠道内。

    尤其是,這似乎還導緻了他沒有領會到沖突在神經症中的作用,盡管他在這個領域做了大量研究。

     榮格也很重視人類的對立傾向。

    他對于個體中起作用的種種矛盾影響非常深刻,以至于他把它作為一個普遍規律:任何元素的存在必然意味着其對立元素的存在。

    如,一種外在的女性氣質暗示着一種内在的男子氣概;一種表面的外傾性,與一種隐藏的内傾性;表面看起來是思維和推理占優勢,而内心是情緒感覺占優勢,等等。

    從這點上看,榮格看似是把沖突視為神經症的基本特征。

    然而,他接下來說,這些對立所具有的不是沖突性,而是互補性&mdash&mdash目标是要接受雙方面,從而趨近完整。

    在他看來,神經症患者是一個被困于單面發展之中的人。

    榮格用互補律來闡釋這些觀點。

    現在,我也意識到了對立傾向包含互補的成分,完整的人格離不開任何一方。

    但我覺得,這些對立傾向已經是神經症沖突的産物了,它們之所以如此頑強,是因為它們代表着嘗試解決的努力。

    例如,如果我們把傾向于内省、回避以及關心自己的感受、想法或幻想勝過他人視為一種真實的傾向,也即是說,這些傾向在本質上是由體驗所建立和加劇的,那麼榮格的推理就是正确的。

    有效的治療過程會顯現他所隐藏的&ldquo外傾&rdquo傾向,會指明單面發展的危害,會鼓勵他接受和實踐這兩種傾向。

    然而,如果我們把内傾性(或我更願意稱之為神經症離群)視為一種手段,用來逃避那些因為與他人近距離接觸而産生的沖突,那麼治療的任務就不是鼓勵他更外向,而是分析潛在的沖突。

    隻有消除了這些潛在沖突,才可能接近全心全意這個目标。

     現在繼續推演我的觀點,我還在神經症患者指向他人的基本矛盾态度中看到了基本沖突。

    在讨論細節之前,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