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吉祥薄伽梵說
我還要講述知識中
至高無上的知識,
所有牟尼知道了它,
由此達到最高成就。(1)
正是依靠這種知識,
他們達到與我同一,
創造時,他們不出生,
毀滅時,他們不恐懼。(2)
注:&ldquo創造&rdquo和&ldquo毀滅&rdquo指世界的創造和毀滅。&ldquo不出生&rdquo指已經擺脫生死輪回,不再出生。
偉大的梵是我的子宮,
我安放胚胎在裡面,
由此産生一切衆生,
婆羅多後裔阿周那啊!(3)
任何子宮産生的形體,
貢蒂之子阿周那啊!
偉大的梵是他們的子宮,
我是播下種子的父親。(4)
善性、憂性和暗性
是原質産生的性質;
在身體中,它們束縛
永恒不滅的自我。(5)
其中的善性純潔,
因而明亮和健康,
但它執著快樂和知識,
而束縛自我,阿周那啊!(6)
憂性則是激動性,
因執著渴望而産生,
你要知道,它執著行動,
而束縛自我,阿周那啊!(7)
暗性産生于無知,
從而蒙蔽一切自我,
它放逸、懶惰和昏沉,
而束縛自我,阿周那啊!(8)
善性執著快樂,
憂性執著行動,
暗性蒙蔽智慧,
執著驕慢放縱。(9)
善性壓倒憂性和暗性,
憂性壓倒善性和暗性,
暗性壓倒善性和憂性,
這是三性的存在方式。(10)
注:每個人的品性取決于這三種性質的組合方式,即哪種性質占據優勢。
在身體衆門中,
閃耀智慧光芒,
由此可以知道,
善性占據優勢。(11)
注:&ldquo衆門&rdquo指各種感官,參閱前面5.13。
如果憂性占據優勢,
婆羅多族雄牛啊!
便産生貪婪、活動、
行動、焦躁和渴求。(12)
如果暗性占據優勢,
俱盧後裔阿周那啊!
便産生昏暗和停滞,
還有放逸和愚癡。(13)
善性占據優勢,
生命解體以後,
前往清淨世界,
與無上知者為伍。(14)
憂性占優勢,死去後,
投生執著行動的人;
暗性占優勢,死去後,
投生愚昧者的子宮。(15)
人們說善行的果實
具有善性而純潔,
憂性果實是痛苦,
暗性果實是無知。(16)
善性産生智慧,
憂性産生貪欲,
暗性産生放逸、
愚昧和無知。(17)
善性之人上進,
憂性之人居中,
暗性之人下沉,
性質行為低劣。(18)
如果看到除了性質外,
沒有任何其他行動者,
并知道什麼超越性質,
他就進入我的存在。(19)
一旦這個自我超越
産生于身體的三性,
擺脫生老死之苦,
他也就嘗到甘露。(20)
阿周那說
超越三性的人,
具有哪些标志?
通過什麼行為,
怎樣超越三性?(21)
吉祥薄伽梵說
光明、活動和愚癡,
出現時,他不憎恨,
消失時,他不渴望,
般度之子阿周那啊!(22)
他坐着像旁觀者,
不為三性所動,
明知三性在動,
他也端坐不動。(23)
立足自我,平等看待苦和樂,
平等看待土塊、石頭和金子,
同樣對待可愛和不可愛,
同樣對待責備和贊美。(24)
等同榮譽和恥辱,
等同朋友和敵人,
棄絕一切舉動,
這就是超越三性。(25)
運用虔信瑜伽,
堅定地侍奉我,
他超越這三性,
就适合成為梵。(26)
注:&ldquo成為梵&rdquo(Brahmabhūya)也就是&ldquo與梵同一&rdquo。
因為我是不死的、
不滅的梵之所在,
永恒正法之所在,
終極幸福之所在。(27)
注:本章章名為《三性區别瑜伽》()。黑天講述原質的三種性質的區别。這三種性質的組合方式決定人的品性。黑天勉勵阿周那運用虔信瑜伽,超越這三性,獲得解脫。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羅多》中
《毗濕摩篇》第三十六章(36)。
我還要講述知識中
至高無上的知識,
所有牟尼知道了它,
由此達到最高成就。(1)
正是依靠這種知識,
他們達到與我同一,
創造時,他們不出生,
毀滅時,他們不恐懼。(2)
注:&ldquo創造&rdquo和&ldquo毀滅&rdquo指世界的創造和毀滅。&ldquo不出生&rdquo指已經擺脫生死輪回,不再出生。
偉大的梵是我的子宮,
我安放胚胎在裡面,
由此産生一切衆生,
婆羅多後裔阿周那啊!(3)
任何子宮産生的形體,
貢蒂之子阿周那啊!
偉大的梵是他們的子宮,
我是播下種子的父親。(4)
善性、憂性和暗性
是原質産生的性質;
在身體中,它們束縛
永恒不滅的自我。(5)
其中的善性純潔,
因而明亮和健康,
但它執著快樂和知識,
而束縛自我,阿周那啊!(6)
憂性則是激動性,
因執著渴望而産生,
你要知道,它執著行動,
而束縛自我,阿周那啊!(7)
暗性産生于無知,
從而蒙蔽一切自我,
它放逸、懶惰和昏沉,
而束縛自我,阿周那啊!(8)
善性執著快樂,
憂性執著行動,
暗性蒙蔽智慧,
執著驕慢放縱。(9)
善性壓倒憂性和暗性,
憂性壓倒善性和暗性,
暗性壓倒善性和憂性,
這是三性的存在方式。(10)
注:每個人的品性取決于這三種性質的組合方式,即哪種性質占據優勢。
在身體衆門中,
閃耀智慧光芒,
由此可以知道,
善性占據優勢。(11)
注:&ldquo衆門&rdquo指各種感官,參閱前面5.13。
如果憂性占據優勢,
婆羅多族雄牛啊!
便産生貪婪、活動、
行動、焦躁和渴求。(12)
如果暗性占據優勢,
俱盧後裔阿周那啊!
便産生昏暗和停滞,
還有放逸和愚癡。(13)
善性占據優勢,
生命解體以後,
前往清淨世界,
與無上知者為伍。(14)
憂性占優勢,死去後,
投生執著行動的人;
暗性占優勢,死去後,
投生愚昧者的子宮。(15)
人們說善行的果實
具有善性而純潔,
憂性果實是痛苦,
暗性果實是無知。(16)
善性産生智慧,
憂性産生貪欲,
暗性産生放逸、
愚昧和無知。(17)
善性之人上進,
憂性之人居中,
暗性之人下沉,
性質行為低劣。(18)
如果看到除了性質外,
沒有任何其他行動者,
并知道什麼超越性質,
他就進入我的存在。(19)
一旦這個自我超越
産生于身體的三性,
擺脫生老死之苦,
他也就嘗到甘露。(20)
阿周那說
超越三性的人,
具有哪些标志?
通過什麼行為,
怎樣超越三性?(21)
吉祥薄伽梵說
光明、活動和愚癡,
出現時,他不憎恨,
消失時,他不渴望,
般度之子阿周那啊!(22)
他坐着像旁觀者,
不為三性所動,
明知三性在動,
他也端坐不動。(23)
立足自我,平等看待苦和樂,
平等看待土塊、石頭和金子,
同樣對待可愛和不可愛,
同樣對待責備和贊美。(24)
等同榮譽和恥辱,
等同朋友和敵人,
棄絕一切舉動,
這就是超越三性。(25)
運用虔信瑜伽,
堅定地侍奉我,
他超越這三性,
就适合成為梵。(26)
注:&ldquo成為梵&rdquo(Brahmabhūya)也就是&ldquo與梵同一&rdquo。
因為我是不死的、
不滅的梵之所在,
永恒正法之所在,
終極幸福之所在。(27)
注:本章章名為《三性區别瑜伽》()。黑天講述原質的三種性質的區别。這三種性質的組合方式決定人的品性。黑天勉勵阿周那運用虔信瑜伽,超越這三性,獲得解脫。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羅多》中
《毗濕摩篇》第三十六章(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