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
不運動,又運動,
微妙而不可知。
(15) 注:這頌與《自在奧義書》(8)中對&ldquo自我&rdquo的描述相似: 他既動又不動,既遙遠又鄰近, 既在一切之中,又在一切之外。
它不可區分,又仿佛 在衆生中可以區分; 而作為衆生支持者, 它既吞噬,又創造。
(16) 注:《白騾奧義書》(6.4)中提到它&ldquo看來不可分,卻又呈現一切現象&rdquo。
它是光明之中的光, 被稱作超越黑暗者, 它居于一切人心中, 是知識、對象和目的。
(17) 注:&ldquo光明中的光&rdquo,&ldquo超越黑暗者&rdquo,&ldquo居于一切人心中&rdquo,這些均源自奧義書中對自我或梵的描述。
領域、知識和對象, 以上作了扼要說明, 虔信我的人知道後, 就能進入我的存在。
(18) 注:梵的這些狀态也就是黑天的狀态。
你要知道原質和原人, 這兩者都沒有起始, 你要知道變化和性質, 它們都産生于原質。
(19) 效果、手段和行動者, 原質被說成是原因; 痛苦和快樂的感受者, 原人被說成是原因。
(20) 注:&ldquo原人&rdquo指自我或至高存在。
原人居于原質中, 感受原質産生的性質, 而對性質的執著, 是善生和惡生的原因。
(21) 至高原人居于身體中, 是監督者和批準者, 是支持者和感受者, 至高自我和大自在者。
(22) 誰能這樣懂得 原人、原質和性質, 無論怎樣活動, 他也不會再出生。
(23) 有人自己通過沉思, 在自身中看到自我, 有人通過數論瑜伽, 有人通過行動瑜伽。
(24) 有些人即使不懂這些, 聽了别人的話後崇拜, 他們堅信聽來的話, 也能夠超越死亡。
(25) 無論什麼動物和不動物, 你要知道,它們的産生, 婆羅多族雄牛啊!都源自 領域和知領域者的結合。
(26) 注:&ldquo領域和知領域者的結合&rdquo也就是原質和自我的結合。
誰能看到至高自在者 平等地居于萬物中, 萬物毀滅而它不毀滅, 這才是真正的有見識。
(27) 誰能看到自在者 平等地遍及一切, 自己不能傷害自我, 他就達到至高歸宿。
(28) 誰能看到一切行動, 都是原質的作為, 自我不是行動者, 這是真正有見識。
(29) 看到各種生物, 全都立足于一, 由此延伸擴展, 他就達到了梵。
(30) 注:&ldquo立足于一&rdquo是立足于梵或黑天,也就是個體自我與至高自我同一。
至高自我永恒不滅, 沒有起始,沒有性質, 即使它居于身體中, 也不行動,不受污染。
(31) 正像遍布一切的空, 微妙而不受污染, 居于一切身體的自我, 也不受任何污染。
(32) 正像一個太陽, 照亮整個世界, 這個領域之主, 照亮整個領域。
(33) 注:&ldquo領域之主&rdquo是自我。
凡是用智慧之眼看清 領域和知領域者的區别, 懂得擺脫衆生原質束縛, 他們就會走向至高者。
(34) 注:本章章名為《領域和知領域者區别瑜伽》()。
黑天講述原質和自我的區别,指出真正的知識是以自我為知識對象。
梵、原人或黑天是至高的自我。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羅多》中 《毗濕摩篇》第三十五章(35)。
(15) 注:這頌與《自在奧義書》(8)中對&ldquo自我&rdquo的描述相似: 他既動又不動,既遙遠又鄰近, 既在一切之中,又在一切之外。
它不可區分,又仿佛 在衆生中可以區分; 而作為衆生支持者, 它既吞噬,又創造。
(16) 注:《白騾奧義書》(6.4)中提到它&ldquo看來不可分,卻又呈現一切現象&rdquo。
它是光明之中的光, 被稱作超越黑暗者, 它居于一切人心中, 是知識、對象和目的。
(17) 注:&ldquo光明中的光&rdquo,&ldquo超越黑暗者&rdquo,&ldquo居于一切人心中&rdquo,這些均源自奧義書中對自我或梵的描述。
領域、知識和對象, 以上作了扼要說明, 虔信我的人知道後, 就能進入我的存在。
(18) 注:梵的這些狀态也就是黑天的狀态。
你要知道原質和原人, 這兩者都沒有起始, 你要知道變化和性質, 它們都産生于原質。
(19) 效果、手段和行動者, 原質被說成是原因; 痛苦和快樂的感受者, 原人被說成是原因。
(20) 注:&ldquo原人&rdquo指自我或至高存在。
原人居于原質中, 感受原質産生的性質, 而對性質的執著, 是善生和惡生的原因。
(21) 至高原人居于身體中, 是監督者和批準者, 是支持者和感受者, 至高自我和大自在者。
(22) 誰能這樣懂得 原人、原質和性質, 無論怎樣活動, 他也不會再出生。
(23) 有人自己通過沉思, 在自身中看到自我, 有人通過數論瑜伽, 有人通過行動瑜伽。
(24) 有些人即使不懂這些, 聽了别人的話後崇拜, 他們堅信聽來的話, 也能夠超越死亡。
(25) 無論什麼動物和不動物, 你要知道,它們的産生, 婆羅多族雄牛啊!都源自 領域和知領域者的結合。
(26) 注:&ldquo領域和知領域者的結合&rdquo也就是原質和自我的結合。
誰能看到至高自在者 平等地居于萬物中, 萬物毀滅而它不毀滅, 這才是真正的有見識。
(27) 誰能看到自在者 平等地遍及一切, 自己不能傷害自我, 他就達到至高歸宿。
(28) 誰能看到一切行動, 都是原質的作為, 自我不是行動者, 這是真正有見識。
(29) 看到各種生物, 全都立足于一, 由此延伸擴展, 他就達到了梵。
(30) 注:&ldquo立足于一&rdquo是立足于梵或黑天,也就是個體自我與至高自我同一。
至高自我永恒不滅, 沒有起始,沒有性質, 即使它居于身體中, 也不行動,不受污染。
(31) 正像遍布一切的空, 微妙而不受污染, 居于一切身體的自我, 也不受任何污染。
(32) 正像一個太陽, 照亮整個世界, 這個領域之主, 照亮整個領域。
(33) 注:&ldquo領域之主&rdquo是自我。
凡是用智慧之眼看清 領域和知領域者的區别, 懂得擺脫衆生原質束縛, 他們就會走向至高者。
(34) 注:本章章名為《領域和知領域者區别瑜伽》()。
黑天講述原質和自我的區别,指出真正的知識是以自我為知識對象。
梵、原人或黑天是至高的自我。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羅多》中 《毗濕摩篇》第三十五章(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