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遊移不定,
随時都會躁動,
需要加以控制,
接受自我約束。
(26) 思想平靜,激情止息, 純潔無邪,與梵同一, 至高無上的幸福就會 走向這樣的瑜伽行者。
(27) 始終這樣把握自我, 徹底摒棄一切罪惡, 瑜伽行者就很容易 獲得接觸梵的至福。
(28) 自我接受瑜伽約束, 在自我中看到衆生, 在衆生中看到自我, 無論何處,一視同仁。
(29) 注:《自在奧義書》(?ā)中有相似的表述:&ldquo在自我中看到一切衆生,在一切衆生中看到自我,他就不會厭棄。
&rdquo(6) 在一切中看到我, 在我中看到一切; 對于他,我不消失, 對于我,他不消失。
(30) 注:這頌以及下一頌中的&ldquo我&rdquo(使用的是第一人稱代詞)均指黑天。
瑜伽行者立足于一, 崇拜寓于一切的我, 他無論怎樣活動, 都活動在我之中。
(31) 他以自我作比照, 無論苦樂,一視同仁, 阿周那啊!他堪稱 完美的瑜伽行者。
(32) 阿周那說 你講述的這個瑜伽, 具有平等的性質, 而我煩躁不安,黑天啊! 看不出它有堅實根基。
(33) 因為思想浮躁, 沖動,有力,固執, 我認為它,黑天啊! 像風一樣難以把握。
(34) 吉祥薄伽梵說 毫無疑問,阿周那啊! 思想活躍,難以把握, 但是,隻要摒棄貪欲, 反複修習,仍可以把握。
(35) 我認為不控制自己, 确實難以獲得瑜伽, 但努力控制自己, 便有辦法獲得瑜伽。
(36) 阿周那說 有信仰而無自制力, 思想從瑜伽遊離, 他不能完成瑜伽, 走向何方?黑天啊!(37) 注:有些抄本在這頌後面增加有一頌: 想要走上善路, 卻在梵路彷徨, 思想混亂歧異, 陷入愚癡之中。
在梵路上迷惑動搖, 他會不會,黑天啊! 像撕裂的雲那樣, 從兩邊墜落毀滅。
(38) 你能為我,黑天啊! 徹底解除這疑惑, 因為除了你之外, 沒人能解除這疑惑。
(39) 吉祥薄伽梵說 無論今世和來世, 所有的行善之人, 都不會遭到毀滅, 也不會堕入惡道。
(40) 注:&ldquo堕入惡道&rdquo指在輪回中堕入地獄或獲得其他不幸的轉生。
他沒有實現瑜伽, 進入善人的世界, 居住了無數年後, 又生在吉祥人家。
(41) 或者,他恰好出生在 智慧的瑜伽行者家中, 而這樣幸運的出生, 在這世上十分難得。
(42) 在這裡,他又恢複 前生的智慧瑜伽, 再次努力争取成功, 俱盧後裔阿周那啊!(43) 前生修習的瑜伽, 不由自主吸引他; 隻要有心學瑜伽, 他就能超越聲梵。
(44) 注:&ldquo聲梵&rdquo(?abdabrahman)指吠陀經典。
&ldquo超越聲梵&rdquo也就是達到至高的梵,正如《彌勒奧義書》(6.22)中所說:&ldquo應知兩種梵:聲梵和至高的梵。
通曉聲梵者,獲得至高的梵。
&rdquo 勤奮努力,滌盡罪惡, 經過不止一次再生, 瑜伽行者獲得成功, 最終達到至高目标。
(45) 瑜伽行者勝于苦行者, 瑜伽行者勝于智者, 瑜伽行者勝于行動者, 你成為瑜伽行者吧!(46) 注:瑜伽行者實際上綜合苦行、智慧和行動這三者。
真心誠意歸依我, 懷着信仰崇拜我, 一切瑜伽行者中, 我認為他最優秀。
(47) 注:本章章名為《禅定瑜伽》(Dhyānayoga)。
黑天教導阿周那要認識自我,把握自我,控制感官,不執著感官對象和行動成果,平等看待一切身外之物。
而修習禅定,有助于達到這個境界。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羅多》中 《毗濕摩篇》第二十八章(28)。
(26) 思想平靜,激情止息, 純潔無邪,與梵同一, 至高無上的幸福就會 走向這樣的瑜伽行者。
(27) 始終這樣把握自我, 徹底摒棄一切罪惡, 瑜伽行者就很容易 獲得接觸梵的至福。
(28) 自我接受瑜伽約束, 在自我中看到衆生, 在衆生中看到自我, 無論何處,一視同仁。
(29) 注:《自在奧義書》(?ā)中有相似的表述:&ldquo在自我中看到一切衆生,在一切衆生中看到自我,他就不會厭棄。
&rdquo(6) 在一切中看到我, 在我中看到一切; 對于他,我不消失, 對于我,他不消失。
(30) 注:這頌以及下一頌中的&ldquo我&rdquo(使用的是第一人稱代詞)均指黑天。
瑜伽行者立足于一, 崇拜寓于一切的我, 他無論怎樣活動, 都活動在我之中。
(31) 他以自我作比照, 無論苦樂,一視同仁, 阿周那啊!他堪稱 完美的瑜伽行者。
(32) 阿周那說 你講述的這個瑜伽, 具有平等的性質, 而我煩躁不安,黑天啊! 看不出它有堅實根基。
(33) 因為思想浮躁, 沖動,有力,固執, 我認為它,黑天啊! 像風一樣難以把握。
(34) 吉祥薄伽梵說 毫無疑問,阿周那啊! 思想活躍,難以把握, 但是,隻要摒棄貪欲, 反複修習,仍可以把握。
(35) 我認為不控制自己, 确實難以獲得瑜伽, 但努力控制自己, 便有辦法獲得瑜伽。
(36) 阿周那說 有信仰而無自制力, 思想從瑜伽遊離, 他不能完成瑜伽, 走向何方?黑天啊!(37) 注:有些抄本在這頌後面增加有一頌: 想要走上善路, 卻在梵路彷徨, 思想混亂歧異, 陷入愚癡之中。
在梵路上迷惑動搖, 他會不會,黑天啊! 像撕裂的雲那樣, 從兩邊墜落毀滅。
(38) 你能為我,黑天啊! 徹底解除這疑惑, 因為除了你之外, 沒人能解除這疑惑。
(39) 吉祥薄伽梵說 無論今世和來世, 所有的行善之人, 都不會遭到毀滅, 也不會堕入惡道。
(40) 注:&ldquo堕入惡道&rdquo指在輪回中堕入地獄或獲得其他不幸的轉生。
他沒有實現瑜伽, 進入善人的世界, 居住了無數年後, 又生在吉祥人家。
(41) 或者,他恰好出生在 智慧的瑜伽行者家中, 而這樣幸運的出生, 在這世上十分難得。
(42) 在這裡,他又恢複 前生的智慧瑜伽, 再次努力争取成功, 俱盧後裔阿周那啊!(43) 前生修習的瑜伽, 不由自主吸引他; 隻要有心學瑜伽, 他就能超越聲梵。
(44) 注:&ldquo聲梵&rdquo(?abdabrahman)指吠陀經典。
&ldquo超越聲梵&rdquo也就是達到至高的梵,正如《彌勒奧義書》(6.22)中所說:&ldquo應知兩種梵:聲梵和至高的梵。
通曉聲梵者,獲得至高的梵。
&rdquo 勤奮努力,滌盡罪惡, 經過不止一次再生, 瑜伽行者獲得成功, 最終達到至高目标。
(45) 瑜伽行者勝于苦行者, 瑜伽行者勝于智者, 瑜伽行者勝于行動者, 你成為瑜伽行者吧!(46) 注:瑜伽行者實際上綜合苦行、智慧和行動這三者。
真心誠意歸依我, 懷着信仰崇拜我, 一切瑜伽行者中, 我認為他最優秀。
(47) 注:本章章名為《禅定瑜伽》(Dhyānayoga)。
黑天教導阿周那要認識自我,把握自我,控制感官,不執著感官對象和行動成果,平等看待一切身外之物。
而修習禅定,有助于達到這個境界。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羅多》中 《毗濕摩篇》第二十八章(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