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全勝說
阿周那滿懷憐憫,
眼中飽含淚水;
看到他精神沮喪,
黑天這樣說道:(1)
吉祥薄伽梵說
你怎麼在這危急關頭,
萎靡不振?阿周那啊!
這為高貴者所忌諱,
不能進入天國享殊榮。
(2) 注:&ldquo薄伽梵&rdquo(Bhgavan)是對黑天的尊稱,意謂尊者或世尊。
唐玄奘提出的&ldquo五種不翻&rdquo,其中就包括&ldquo薄伽梵&rdquo這類詞語。
阿周那啊!不要怯懦, 那樣與你不相稱, 抛棄委瑣的軟心腸, 站起來,折磨敵人者!(3) 阿周那說 在戰鬥中,殺敵者啊! 我怎麼能用箭射擊 這兩位可尊敬的人, 毗濕摩和德羅納?(4) 即使在世間乞食謀生, 也強似殺害尊貴的老師; 即使殺害貪财的老師, 我的享受也會沾上鮮血。
(5) 我們勝利或者他們勝利, 我不知道哪個更重要; 殺死面前這些持國子, 我們也不會願意再活。
(6) 我受到心軟的弱點傷害, 思想為正法困惑,請開導! 我是你的學生,求你庇護, 明确告訴我該如何是好?(7) 即使獲得無比富饒的王國, 甚至獲得天國世界的王權, 我也實在看不出,有什麼 能解除我燒灼感官的憂煩?(8) 全勝說 對感官之主黑天, 阿周那說完這些話, 說道:&ldquo我不參戰。
&rdquo 然後,他保持沉默。
(9) 阿周那精神沮喪, 站在雙方軍隊之間, 婆羅多後裔啊! 黑天仿佛笑着說道:(10) 吉祥薄伽梵說 你說着理智的話, 為不必憂傷者憂傷; 無論死去或活着, 智者都不為之憂傷。
(11) 注:阿周那的憂傷出自對正法的考慮,所以他說的是&ldquo理智的話&rdquo。
但黑天認為他是&ldquo為不必憂傷者憂傷&rdquo。
有些抄本在這頌後面增加有一頌: 看到親族進入死神之口, 你内心受到人情侵襲, 已被憂慮和困惑壓倒, 滿懷憐憫,失去意識。
我、你和這些國王, 過去無時不存在, 我們大家死去後, 仍将無時不存在。
(12) 正如靈魂在這個身體裡, 經曆童年、青年和老年, 進入另一個身體也這樣, 智者們不會為此困惑。
(13) 注:這頌中,靈魂的梵文原詞為dehin,即&ldquo有身&rdquo。
&ldquo有身&rdquo泛指有身體的人,特指有身體的靈魂。
但是,接觸物質對象, 冷熱苦樂,來去無常, 婆羅多後裔阿周那啊! 但願你能忍受它們。
(14) 智者對痛苦和快樂, 一視同仁,通向永恒; 人中雄牛啊!這些東西 不會引起他們煩悶。
(15) 沒有不存在的存在, 也沒有存在的不存在, 那些洞悉真谛的人, 早已察覺兩者的根底。
(16) 注:印度自吠陀時代起,就有關于&ldquo存在&rdquo(sat)和&ldquo不存在&rdquo(asat)的思考:一種觀點認為世界産生于&ldquo不存在&rdquo,另一種觀點認為世界産生于&ldquo存在&rdquo。
這裡的觀點與《歌者奧義書》(Chāndogya,6.2.1&mdash2)一緻:&ldquo最初隻有存在,獨一無二。
而有些人說,最初隻有不存在,獨一無二,從不存在産生存在。
這怎麼可能呢?最初确實隻有存在,獨一無二。
&rdquo這段話中所說的&ldquo獨一無二&rdquo的&ldquo存在&rdquo是指&ldquo自我&rdquo,也就是梵。
這遍及一切的東西, 你要知道它不可毀滅; 不可毀滅的東西, 任何人都不能毀滅。
(17) 身體有限,靈魂無限, 婆羅多後裔阿周那啊! 靈魂永恒,不可毀滅, 因此,你就戰鬥吧!(18) 倘若認為它是殺者, 或認為它是被殺者, 兩者的看法都不對, 它既不殺,也不被殺。
(19) 注:這頌與《伽陀奧義書》(,1.2.19)相似: 如果殺者認為殺它, 被殺者認為它被殺,
(2) 注:&ldquo薄伽梵&rdquo(Bhgavan)是對黑天的尊稱,意謂尊者或世尊。
唐玄奘提出的&ldquo五種不翻&rdquo,其中就包括&ldquo薄伽梵&rdquo這類詞語。
阿周那啊!不要怯懦, 那樣與你不相稱, 抛棄委瑣的軟心腸, 站起來,折磨敵人者!(3) 阿周那說 在戰鬥中,殺敵者啊! 我怎麼能用箭射擊 這兩位可尊敬的人, 毗濕摩和德羅納?(4) 即使在世間乞食謀生, 也強似殺害尊貴的老師; 即使殺害貪财的老師, 我的享受也會沾上鮮血。
(5) 我們勝利或者他們勝利, 我不知道哪個更重要; 殺死面前這些持國子, 我們也不會願意再活。
(6) 我受到心軟的弱點傷害, 思想為正法困惑,請開導! 我是你的學生,求你庇護, 明确告訴我該如何是好?(7) 即使獲得無比富饒的王國, 甚至獲得天國世界的王權, 我也實在看不出,有什麼 能解除我燒灼感官的憂煩?(8) 全勝說 對感官之主黑天, 阿周那說完這些話, 說道:&ldquo我不參戰。
&rdquo 然後,他保持沉默。
(9) 阿周那精神沮喪, 站在雙方軍隊之間, 婆羅多後裔啊! 黑天仿佛笑着說道:(10) 吉祥薄伽梵說 你說着理智的話, 為不必憂傷者憂傷; 無論死去或活着, 智者都不為之憂傷。
(11) 注:阿周那的憂傷出自對正法的考慮,所以他說的是&ldquo理智的話&rdquo。
但黑天認為他是&ldquo為不必憂傷者憂傷&rdquo。
有些抄本在這頌後面增加有一頌: 看到親族進入死神之口, 你内心受到人情侵襲, 已被憂慮和困惑壓倒, 滿懷憐憫,失去意識。
我、你和這些國王, 過去無時不存在, 我們大家死去後, 仍将無時不存在。
(12) 正如靈魂在這個身體裡, 經曆童年、青年和老年, 進入另一個身體也這樣, 智者們不會為此困惑。
(13) 注:這頌中,靈魂的梵文原詞為dehin,即&ldquo有身&rdquo。
&ldquo有身&rdquo泛指有身體的人,特指有身體的靈魂。
但是,接觸物質對象, 冷熱苦樂,來去無常, 婆羅多後裔阿周那啊! 但願你能忍受它們。
(14) 智者對痛苦和快樂, 一視同仁,通向永恒; 人中雄牛啊!這些東西 不會引起他們煩悶。
(15) 沒有不存在的存在, 也沒有存在的不存在, 那些洞悉真谛的人, 早已察覺兩者的根底。
(16) 注:印度自吠陀時代起,就有關于&ldquo存在&rdquo(sat)和&ldquo不存在&rdquo(asat)的思考:一種觀點認為世界産生于&ldquo不存在&rdquo,另一種觀點認為世界産生于&ldquo存在&rdquo。
這裡的觀點與《歌者奧義書》(Chāndogya,6.2.1&mdash2)一緻:&ldquo最初隻有存在,獨一無二。
而有些人說,最初隻有不存在,獨一無二,從不存在産生存在。
這怎麼可能呢?最初确實隻有存在,獨一無二。
&rdquo這段話中所說的&ldquo獨一無二&rdquo的&ldquo存在&rdquo是指&ldquo自我&rdquo,也就是梵。
這遍及一切的東西, 你要知道它不可毀滅; 不可毀滅的東西, 任何人都不能毀滅。
(17) 身體有限,靈魂無限, 婆羅多後裔阿周那啊! 靈魂永恒,不可毀滅, 因此,你就戰鬥吧!(18) 倘若認為它是殺者, 或認為它是被殺者, 兩者的看法都不對, 它既不殺,也不被殺。
(19) 注:這頌與《伽陀奧義書》(,1.2.19)相似: 如果殺者認為殺它, 被殺者認為它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