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和最後的說明
關燈
小
中
大
我知道,很多讀者都是他們不期待或者不希望擁有的&mdash&mdash但願他們可以幸運地找到幾個他們所希望的讀者。
&mdash&mdash我的讀者,如果我敢談論這樣一位讀者的話,我想請求一種遺忘性的記憶,一個标記,說他所想起的是我,因為他記起我與那些書無關,這是此處的情況所要求的。
正如感謝是在告别的瞬間真誠呈現的,我順便誠懇地向每一位保持沉默的人表達謝意,并且對講過話的Kts表達我深刻的敬畏。
(9) 如果這些假名作者不知以何種方式冒犯了任何一位令人尊敬之士,甚至是我本人崇拜的人物,如果假名作者們不知以何種方式幹擾了或者使現存秩序中某種真實存在的善變得模棱兩可;那麼沒有人比我更願意道歉了,我畢竟承擔着控制筆杆的責任。
我對假名作者的了解自然不能賦予我任何見解,但是對于他們的認可也沒有任何疑慮,因為他們的意義(不管它目前實際上變成了什麼)不是無條件地提出某種新建議,做出前所未聞的發現,或者成立一個新的政黨并且向前超越;他們的意義恰恰在于反面,在于不願擁有任何意義,在一定距離之外,以雙重反思的疏離感獨自閱讀那些個體的人的生存狀況的原始著作,父輩傳下來的古老的、耳熟能詳的著作,如果可能的話,以一種更真誠的方式去閱讀。
但願沒有哪個新手将其辯證的手伸到這部著作上,就讓它保留現在的樣子吧。
(10) 哥本哈根1846年2月 S·克爾凱郭爾 注釋: (1)①克爾凱郭爾在此之前從未正式承認自己的假名作品,盡管很多人已經知道他就是那些作品的作者。
這些假名作者的名字大多是有寓意的,為給讀者的閱讀留下空間,此處采用音譯法。
下面是文本中出現的假名作品的詳細信息。
《非此即彼》(Enten-Eller),作者VictorEremita,意為&ldquo勝利的隐士&rdquo。
《畏懼與顫栗》(FrygtogBæven),作者Johannesdesilentio,意為&ldquo沉默的約翰尼斯&rdquo。
《重複》(Gjentagelsen),作者ConstantinConstantius,出自拉丁文constantia,意為&ldquo恒久不變&rdquo。
《憂懼的概念》(OmBegrebetAngest),作者VigiliusHafniensis,意為&ldquo哥本哈根的守望者&rdquo。
《前言》(Forord),作者NicolausNotabene,Notabene意為&ldquo批判性的注解&rdquo,而簡寫形式N.N可做&ldquo無名氏&rdquo解。
《哲學片斷》(PhilosophiskeSmuler)及《對〈哲學片斷〉所做的最後的、非科學性的附言》(AfsluttendeEfterskrifttildephilosophiskeSmuler),作者均為JohannesClimacus,意為&ldquo爬天梯的約翰尼斯&rdquo。
文本中克爾凱郭爾漏掉了《附言》長标題中的uvi-denskabelig(&ldquo非科學性的&rdquo)。
《人生道路諸階段》(StadierpaaLivetsVei),作者分别為HilariusBogbinder,意為&ldquo快樂的書籍裝訂人&rdquoWilliamAfham,Assessoren,意為&ldquo法官&rdquoFraterTaciturnus,意為&ldquo沉默的兄弟&rdquo。
②《祖國報》(Fædrelandet)上署名VictorEremita(即&ldquo勝利的隐士&rdquo)的文章題為《緻謝海伯格教授》(TaksigelsetilHr.ProfessorHeiberg
&mdash&mdash我的讀者,如果我敢談論這樣一位讀者的話,我想請求一種遺忘性的記憶,一個标記,說他所想起的是我,因為他記起我與那些書無關,這是此處的情況所要求的。
正如感謝是在告别的瞬間真誠呈現的,我順便誠懇地向每一位保持沉默的人表達謝意,并且對講過話的Kts表達我深刻的敬畏。
(9) 如果這些假名作者不知以何種方式冒犯了任何一位令人尊敬之士,甚至是我本人崇拜的人物,如果假名作者們不知以何種方式幹擾了或者使現存秩序中某種真實存在的善變得模棱兩可;那麼沒有人比我更願意道歉了,我畢竟承擔着控制筆杆的責任。
我對假名作者的了解自然不能賦予我任何見解,但是對于他們的認可也沒有任何疑慮,因為他們的意義(不管它目前實際上變成了什麼)不是無條件地提出某種新建議,做出前所未聞的發現,或者成立一個新的政黨并且向前超越;他們的意義恰恰在于反面,在于不願擁有任何意義,在一定距離之外,以雙重反思的疏離感獨自閱讀那些個體的人的生存狀況的原始著作,父輩傳下來的古老的、耳熟能詳的著作,如果可能的話,以一種更真誠的方式去閱讀。
但願沒有哪個新手将其辯證的手伸到這部著作上,就讓它保留現在的樣子吧。
(10) 哥本哈根1846年2月 S·克爾凱郭爾 注釋: (1)①克爾凱郭爾在此之前從未正式承認自己的假名作品,盡管很多人已經知道他就是那些作品的作者。
這些假名作者的名字大多是有寓意的,為給讀者的閱讀留下空間,此處采用音譯法。
下面是文本中出現的假名作品的詳細信息。
《非此即彼》(Enten-Eller),作者VictorEremita,意為&ldquo勝利的隐士&rdquo。
《畏懼與顫栗》(FrygtogBæven),作者Johannesdesilentio,意為&ldquo沉默的約翰尼斯&rdquo。
《重複》(Gjentagelsen),作者ConstantinConstantius,出自拉丁文constantia,意為&ldquo恒久不變&rdquo。
《憂懼的概念》(OmBegrebetAngest),作者VigiliusHafniensis,意為&ldquo哥本哈根的守望者&rdquo。
《前言》(Forord),作者NicolausNotabene,Notabene意為&ldquo批判性的注解&rdquo,而簡寫形式N.N可做&ldquo無名氏&rdquo解。
《哲學片斷》(PhilosophiskeSmuler)及《對〈哲學片斷〉所做的最後的、非科學性的附言》(AfsluttendeEfterskrifttildephilosophiskeSmuler),作者均為JohannesClimacus,意為&ldquo爬天梯的約翰尼斯&rdquo。
文本中克爾凱郭爾漏掉了《附言》長标題中的uvi-denskabelig(&ldquo非科學性的&rdquo)。
《人生道路諸階段》(StadierpaaLivetsVei),作者分别為HilariusBogbinder,意為&ldquo快樂的書籍裝訂人&rdquoWilliamAfham,Assessoren,意為&ldquo法官&rdquoFraterTaciturnus,意為&ldquo沉默的兄弟&rdquo。
②《祖國報》(Fædrelandet)上署名VictorEremita(即&ldquo勝利的隐士&rdquo)的文章題為《緻謝海伯格教授》(TaksigelsetilHr.ProfessorHei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