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和最後的說明
關燈
小
中
大
),該文是對海伯格撰寫的《非此即彼》的評論的反諷性回應。
③《祖國報》上署名為FraterTaciturnus(&ldquo沉默的兄弟&rdquo)的兩篇文章一篇發表在1845年12月27日第2078期,第二篇發表在1846年1月10日第9期,兩篇均與其時哥本哈根鬧得沸沸揚揚的《海盜報》有關。
④除了文中承認的《祖國報》文章兩篇外,克爾凱郭爾在1842年6月至1845年5月期間還在該報上發表了另外5篇文章,它們是: 《公開的寫作目标》(AabenbartSkriftemaal),1842年6月12日第904期,署名S.Kierkegaard。
《誰是〈非此即彼〉的作者》(HvoerForfatterentilEnten-Eller),1843年2月27日第1162期,署名為A.F&hellip&hellip。
《簡短聲明》(EnlilleForklaring),1843年5月16日第1236期,署名S.Kierkeg-aard。
《聲明及補充》(EnForklaringogLidttil),1845年5月9日第1883期,署名S.Kierkegaard。
《略論唐璜中的一個細節》(EnflygtigBemærkningbetræffendeenEnkelthediDonJuan),1845年5月19日至20日第1890&mdash1891期,署名A。
(2)根據1799年9月27日頒布的出版自由法案,丹麥并不全面進行新聞檢查,但對于批評憲法、政府、國王以及宗教的撰稿人則有一系列相應的懲罰舉措。
一旦撰稿人被判違反上述法規,其作品将終生受到警察的檢查。
法案規定,公開出版物不允許匿名,須署全名和真名,防止掩蓋不良的寫作意圖。
但這項規定随着時間的推移并未堅持下去,到克爾凱郭爾的時代,無名出版或假名出版著作已相當普遍。
(3)&ldquo提詞人&rdquo原文為法文Souffleur。
(4)《酒中有真言》(invinoveritas)是《人生道路諸階段》中的開篇作品。
(5)克爾凱郭爾将《哲學片斷》的謄清稿送交出版商時署的是自己的名字(寫為S.Kierkegaard),但在最後一刻決定以約翰尼斯·克利馬克斯作為作者,自己的名字則作為出版人出現在标題頁上。
(6)&ldquo4年零3個月&rdquo的起算時間始于1841年10月25日,當時克爾凱郭爾前往柏林,并在柏林停留期間埋頭寫作《非此即彼》。
(7)&ldquo蘇格拉底式的報償&rdquo指蘇格拉底不向跟自己談話的人或者自己的追随者收費任何費用。
(8)克爾凱郭爾将其1843年至1845年間發表的真名著作全部題獻給了他的父親邁克·彼得森·克爾凱郭爾(MichaelPedersonKierkegaard,1756&mdash1838)。
(9)&ldquoFirmaetKts&rdquo直譯應為&ldquo署名為Kts的作者&rdquo,指雅各布·彼得·明斯特,Kts是明斯特發表作品時的署名(JakcobPeterMynster)。
(10)&ldquo新手&rdquo原文為Halvbefaren,原指僅航行過18個月、其中包括兩次較長行程的水手,故英譯為ordinaryseaman;泛指缺乏訓練和經驗的人。
*** [1]由于這個原因,我的名字曾作為出版人首先出現在《哲學片斷》的書名頁上(1844年),因為這個主題的絕對意義要求在現實中有對責任意識的表達,即由一個有名有姓的責任人來承擔現實性所提供的東西。
(5)
③《祖國報》上署名為FraterTaciturnus(&ldquo沉默的兄弟&rdquo)的兩篇文章一篇發表在1845年12月27日第2078期,第二篇發表在1846年1月10日第9期,兩篇均與其時哥本哈根鬧得沸沸揚揚的《海盜報》有關。
④除了文中承認的《祖國報》文章兩篇外,克爾凱郭爾在1842年6月至1845年5月期間還在該報上發表了另外5篇文章,它們是: 《公開的寫作目标》(AabenbartSkriftemaal),1842年6月12日第904期,署名S.Kierkegaard。
《誰是〈非此即彼〉的作者》(HvoerForfatterentilEnten-Eller),1843年2月27日第1162期,署名為A.F&hellip&hellip。
《簡短聲明》(EnlilleForklaring),1843年5月16日第1236期,署名S.Kierkeg-aard。
《聲明及補充》(EnForklaringogLidttil),1845年5月9日第1883期,署名S.Kierkegaard。
《略論唐璜中的一個細節》(EnflygtigBemærkningbetræffendeenEnkelthediDonJuan),1845年5月19日至20日第1890&mdash1891期,署名A。
(2)根據1799年9月27日頒布的出版自由法案,丹麥并不全面進行新聞檢查,但對于批評憲法、政府、國王以及宗教的撰稿人則有一系列相應的懲罰舉措。
一旦撰稿人被判違反上述法規,其作品将終生受到警察的檢查。
法案規定,公開出版物不允許匿名,須署全名和真名,防止掩蓋不良的寫作意圖。
但這項規定随着時間的推移并未堅持下去,到克爾凱郭爾的時代,無名出版或假名出版著作已相當普遍。
(3)&ldquo提詞人&rdquo原文為法文Souffleur。
(4)《酒中有真言》(invinoveritas)是《人生道路諸階段》中的開篇作品。
(5)克爾凱郭爾将《哲學片斷》的謄清稿送交出版商時署的是自己的名字(寫為S.Kierkegaard),但在最後一刻決定以約翰尼斯·克利馬克斯作為作者,自己的名字則作為出版人出現在标題頁上。
(6)&ldquo4年零3個月&rdquo的起算時間始于1841年10月25日,當時克爾凱郭爾前往柏林,并在柏林停留期間埋頭寫作《非此即彼》。
(7)&ldquo蘇格拉底式的報償&rdquo指蘇格拉底不向跟自己談話的人或者自己的追随者收費任何費用。
(8)克爾凱郭爾将其1843年至1845年間發表的真名著作全部題獻給了他的父親邁克·彼得森·克爾凱郭爾(MichaelPedersonKierkegaard,1756&mdash1838)。
(9)&ldquoFirmaetKts&rdquo直譯應為&ldquo署名為Kts的作者&rdquo,指雅各布·彼得·明斯特,Kts是明斯特發表作品時的署名(JakcobPeterMynster)。
(10)&ldquo新手&rdquo原文為Halvbefaren,原指僅航行過18個月、其中包括兩次較長行程的水手,故英譯為ordinaryseaman;泛指缺乏訓練和經驗的人。
*** [1]由于這個原因,我的名字曾作為出版人首先出現在《哲學片斷》的書名頁上(1844年),因為這個主題的絕對意義要求在現實中有對責任意識的表達,即由一個有名有姓的責任人來承擔現實性所提供的東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