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冊 第三章 現實的主體性;倫理的主體性;主體思想家
關燈
小
中
大
§1生存的意義;現實性
在抽象的語言中,生存和生存者的困難從未真正出現,更不用說對這困難進行闡釋了。
因為抽象思想是在永恒的視角下,它忽略了具體的存在,忽略了現世性,忽略了生存之生成,忽略了生存者作為被置于生存之中的永恒與時間的複合體的痛苦[52]。
如果奉抽象思想為至上,就會得出結論說,科學知識和思想家會驕傲地遺棄生存,而讓我們其他人去忍受最糟糕的東西。
是的,由此我們還能得出關于抽象思想家本人的結論,也就是說,既然他本人是一個生存者,那麼他無論如何都會走神。
以抽象的方式探問現實性(盡管抽象地探問現實性是恰當的,因為特殊性、偶然性的确隸屬于現實性,并且與抽象性直接對立)并且以抽象的方式做答,這并不比探問和解答&ldquo某個确定的東西就是現實性&rdquo更困難。
這也就是說,抽象忽略了這個确定的東西,而困難正在于通過思考的意願把這個确定的東西和思想的理想性結合起來。
抽象活動甚至不去理會這樣一種矛盾,因為抽象恰恰阻止了矛盾。
抽象活動的可疑之處顯現在了它與所有生存問題的關系中,抽象活動通過取消困難的方法忽略這困難,然後再誇口說它解釋了一切。
它解釋了一般意義上的不朽,并且,看,它進展順利,因為不朽與永恒是同一的,而永恒在本質上就是思想的媒介。
一個單一的生存者是否不朽是真正的難點,對此抽象活動置之不理。
抽象活動是無利害的,但是生存者的利害是生存的難題,生存者對于生存的意義是無限關切的。
因此,抽象思維助我不朽:它把作為單一的生存個體的我殺死,然後使我不朽;因此,這幫助幾乎就像賀伯格筆下的醫生,他用藥奪走了患者的生命,但也使高燒退去。
(4)于是,當我們觀察一位抽象思想家的時候,此人不願讓自己明白、并且不願承認他的抽象思想與他是一個生存者之間的關系;那麼,盡管他十分傑出,他會給人以滑稽的印象,因為他已經停止為人了。
一個由無限性和有限性組成的、對生存無限關切的真正的人,其現實性正在于将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而一個抽象的思想家則是一個兩面性動物:一個生活在抽象的純粹存在之中的奇幻物,有時又是一個由那個抽象物所樹立的可憐的教授形象,就像人們豎起一根棍似的。
當我們讀到這樣一位思想家的傳記的時候(因為他的著作或許是傑作),我們有時會因&ldquo身為一個人意味着什麼&rdquo的想法發抖[53]。
(5)盡管花邊女工織出了漂亮的花邊,但一想到這弱小的可憐人,我們就會感到難過。
(6)同樣,當我們看到一位思想家,盡管他技藝精湛,但卻親身活得像個書呆子,這是滑稽的。
(7)他的确親身結了婚,但對愛情的力量既無所知,亦未受感動,因此他的婚姻就像他的思想一樣毫無個性,他的私人生活沒有激情,沒有激情洋溢的掙紮,他隻是像小市民似的操心,看哪所大學的教職是最佳的謀生之道。
人們會認為,這樣的一種錯位不可能與思想相關。
他們會認為,這隻是外部世界的悲慘狀況,在那裡一個人為另一個人苦幹。
于是,人們在贊賞花邊的時候一想到花邊女工,就會滿眼含淚。
人們會認為一個思想家過的是最豐富的人生&mdash&mdash在古希臘就是這樣。
但是抽象思想家的情況不同,在他沒有理解自身以及抽象思想與生存的關系的時候,他或者順從天才的驅策,或者被訓練着成為那樣的人物。
我知道得很清楚,人們普遍羨慕藝術家的生存,此人對于作為人的意義不甚了了,他順從自己的天才,于是仰慕者因贊賞藝術作品而忘記了他這個人。
不過我還知道,這樣的生存者的悲劇就在于他的與衆不同,其人格沒有反映到倫理之中。
我還知道,在希臘,一個思想家并不是創造出藝術作品的膽怯的生存者,他本身就是一件活的藝術作品。
當然,成為思想家絕非意味着成為一個與衆不同的殊異者。
如果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有位抽象思想家缺乏喜劇感,那麼,這一點恰恰證明了他的全部思想或許就是某種超凡天才的偉績,而非出自一個人之手,此人在嚴格的意義上,一直像人那樣生存。
(8)不過有人用說教的方式指出,思想是至上的,思想包羅萬象;與此同時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即思想家在本質上不是像一個人那樣生存,而是作為一種别才。
思想沒有在關于思想家的概念裡再現自身,思想家自身的生存與其思想是矛盾的,這些陳述揭示出,此人隻不過是在說教。
思想高于情感和幻想,有思想家這樣說教,此君既無情緻亦無激情;思想高于反諷和幽默,有思想家如是說教,此君全然沒有喜劇感。
多麼滑稽!就與基督教和所有生存難題的關系言,整個抽象思想就是在喜劇方面的一種嘗試;同樣,所謂&ldquo純粹思維&rdquo完全是一個心理學層面上的怪物,一種令人羨慕的奇思妙想,它在奇幻媒介中進行聚合和構建&mdash&mdash純粹存在。
不加分辨地奉純粹思維為至上者,這一點顯示出,思想家從未像一個人那樣地生存過,其表現之一就是他從未在嚴格的意義上行動過,我指的不是成就,而是内心性。
但是,在嚴格的意義上,行動本質上隸屬于像人那樣生存。
通過行動,通過窮盡主體的激情和滿懷對永恒責任的清醒意識而冒險做出決斷(這是人人可以為之的),人們獲知了其他的東西;還有,身為一個人與年複一年地編織一個體系是不同的。
通過本質上像一個人那樣生存,人們還獲得了對喜劇性的感受力。
我并不是說,每一個真正地像人一樣生存的人都會因此成為喜劇詩人或者喜劇演員,而是說他會因此獲得對喜劇性的感受力。
抽象的語言根本不會令生存和生存者的難題湧現,對此我将從一個被廣泛讨論和撰寫的決定性的問題入手加以闡明。
衆所周知,黑格爾哲學取消了矛盾律,而且黑格爾本人不止一次重重地宣布了對那些停留在理智和反思層面上、且由此堅稱存在着&ldquo非此即彼&rdquo的思想家們的末日審判。
(9)從此出現了一個流行遊戲:隻要一有人發出&ldquo非此即彼&rdquo的聲響,立刻就會出現一位&ldquo嘚嗒嘚嗒&rdquo騎在馬背上的黑格爾主義者(就像《卡倫堡故事》中的護林員延斯),然後他獲勝後回家。
(10)就在我們中間,黑格爾主義者為了赢得思辨思想的完勝多次采取行動,尤其是針對主教明斯特;明斯特主教不止一次地成為被克服的觀點,盡管相對于一個被克服的觀點來說他自己還能撐得住,人們毋甯會擔心,為取勝而付出的艱辛過多地消耗了那些未被打敗的勝者。
(11)或許這裡根本上存在着對于戰鬥和勝利的誤解。
黑格爾是絕對正确的,從永恒的角度出發,在永恒的視角下,在抽象語言中,在純粹思維和純粹存在的領域内,根本不存在&ldquo非此即彼&rdquo。
(12)不管走到哪兒,既然抽象活動都會把矛盾移開,黑格爾和黑格爾主義者們就不用費心去解釋,那種把矛盾、運動、過渡之類的東西弄進邏輯學的繁文缛節究竟是什麼意思了。
如果&ldquo非此即彼&rdquo的捍衛者們硬要擠進純粹思維的領域并且為他們的事業辯護的話,那他們就錯了。
就像那個與赫拉克勒斯搏鬥的巨人,他一被擡離地面就喪失了力量;同樣,當矛盾被從生存中取出而進入抽象的永恒之中的時候,矛盾的&ldquo非此即彼&rdquo正因為如此而被取消了。
(13)但是另一方面,當黑格爾在遺忘抽象的情況下,為了竭盡全力取消&ldquo非此即彼&rdquo而從抽象領域落入生存領域,他又是完全錯誤的。
換言之,取消&ldquo非此即彼&rdquo在生存中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樣的話他也取消了生存。
當我把生存取走之時(進行抽象),則沒有&ldquo非此即彼”當我在生存中取走&ldquo非此即彼&rdquo的時候,這意味着我取走了生存,但我沒有在生存中取消&ldquo非此即彼&rdquo。
如果&ldquo在神學為真理、而在哲學為謬誤&rdquo的說法是不正确的話,那麼,&ldquo對于生存者為真、但在抽象中為假&rdquo就是完全正确的。
(14)在倫理上為真的還有,純粹存在是幻想,生存者被禁止遺忘他是一個生存者的事實。
于是,我們與一個黑格爾主義者打交道時就要格外小心了,尤其要搞清楚我們榮幸地與之交談的是何許人,他是一個人,一個生存者嗎?當他睡覺、吃飯、擤鼻涕以及做諸如此類的人會做的事的時候,他本人在永恒的視角下嗎?他本人是否就是純粹的我&mdash我?說真的,這念頭可從未出現在哲學家的頭腦中。
如果他不是,他是如何在生存中與概念的過渡建立關系的呢?在那個過渡中,在生存中的、與生存攜手的以及由生存帶來的倫理責任受到了恰如其分的尊重。
他是否生存着?如果是,難道他不是處于生成之中嗎?如果他處于生成之中,難道他沒有與未來建立關系嗎?難道他從未與未來建立這樣的關系嗎?也就是說,他要去行動?如果他從未行動過,他難道不該原諒那個懷着激情和戲劇化的真理說他是個白癡的倫理個體嗎?但是,如果他在嚴格的意義上行動,他難道不是懷着無限的激情與未來建立了關系嗎?(15)難道那裡沒有一個&ldquo非此即彼&rdquo嗎?對于生存者言,永恒是否不是永恒,而是未來;永恒隻對沒有生成變化的永恒者才是永恒?問問他,看他能否回答如下問題,也就是說,看這樣一個問題能否向他提出:如果可能,為了在永恒的視角下而放棄生存,這是否是某種發生在他身上的或者要借助決斷而做的事?它或許就是人們應該做的事?因為如果我應該這樣做,那麼,正因為如此,與在永恒的視角下的關系中也就樹立起了一個&ldquo非此即彼&rdquo。
或者,他是否就出生在永恒的視角下,并且從此生活在永恒的視角下,因此他甚至不明白我所問的究竟是什麼,因為他從未與未來打過交道或者從未意識到任何決斷?如此,我很清楚地看到,我榮幸地與之交談的并不是一個人。
但是我并未就此打住,因為對我來說這是一件怪事,它顯示出了如此神秘的特質。
在霍亂爆發之前通常會出現一種一般看不到的蒼蠅,同樣,這些童話般的純粹思想家難道不就是一個征兆嗎?(16)&mdash&mdash不幸正在靠近人類,比方說吧,人類就要喪失倫理和宗教。
因此,在和抽象思想家打交道時要小心謹慎,他不僅願意停留在抽象的純粹存在之中,而且還想使之成為對人來說至上的東西,使那種通往忽略倫理和誤解宗教的思想成為至上的人類思想。
從另一方面說,不要走上前說,在永恒的視角下會有一個&ldquo非此即彼&rdquo,那裡&ldquo萬物存在但無物湧現&rdquo(愛利亞派的主張)[54]。
(17)反之,在萬物處于生成和變動之處,在足以約束激情的決斷性的永恒在場之處,那裡,永恒自恰得猶如未來與生成進程中的人的關系,那裡才是絕對對立的歸屬地。
換言之,當我把永恒與生成結合起來的時候,我不會得到安甯,但會得到未來。
這就是為什麼基督教要把永恒宣稱為未來的原因,因為基督教面向生存者,因此它認定,仍有一個絕對的&ldquo非此即彼&rdquo。
所有的邏輯思維都用抽象語言表達且在永恒的視角下。
以這種方式思考生存忽略了在生成進程之中思考永恒所産生的難題,而人們很可能要被迫這樣做,因為思想者本人即處于生成之中。
因此,抽象思維比生存容易,除非把我們所稱之為的&ldquo生存&rdquo勉強視為一個主題。
下面又是一個最簡單的任務何以能最困難的例子。
人們認為,生存不算什麼,甚至連技藝都不如,我們所有人當然都生存着,但是抽象思維卻是回事。
但是,真正的生存,也就是有意識地滲透到自己的生存之中,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永遠地遠遠超出生存之上,可又在生存之中,在生成的進程之中&mdash&mdash這才是真正的難題。
如果在我們這個時代思想尚未變成某種奇怪的二手貨的話,那麼,思想家們會給人們留下一個完全不同的印象,就像在古希臘,那時的思想家還是一個受其思想驅動的熱情的生存者;就像曾經的基督教世界,那時的思想家也是信仰者,他熱情地尋求着在信仰的生存方式之下理解自身。
如果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家是這樣的話,則純粹思維就會導緻接二連三的自殺;這是因為在人之為人的問題上,假如純粹思維不是某種微不足道的東西、且準備與倫理的和宗教的個體生存和睦共處,而是想成為一切、且成為至上的東西的話,自殺便是純粹思維唯一的生存性後果。
我們贊美的不是自殺,而是激情。
但是,如今的思想家成了一個可供觀賞的動物,他在一天當中的某些時段裡尤為别出心裁,但總體卻與一個人毫無共同之處。
在永恒的視角下以及抽象地思考生存在本質上就是取消生存,其優長堪與那個廣為宣傳的對矛盾律的取消相提并論。
沒有運動便不可能思考生存,而運動是不可能在永恒的視角下被思考的。
忽視運動算不上什麼大手筆,但把運動作為過渡引入邏輯學,并且與時空同在,這才是一種新的混亂。
但是,既然一切思想皆永恒,生存者的難題便出現了。
如同運動,生存是一個極難處理的東西。
如果我思考它,那麼我就取消了它,于是我就沒有思考它。
于是,這樣說看起來就是正确的:存在着某種不能被思考的東西&mdash&mdash那就是生存。
但是,思想者生存着,于是生存的難題再次出現。
希臘哲學沒走神,所以運動才持續地成為哲學的辯證努力的對象。
希臘哲人是生存者,這一點他沒有忘記。
因此,為了能夠思考,他從自殺、或者從畢達哥拉斯式的死亡或者蘇格拉底式的死亡當中尋求慰藉。
(19)他意識到自己是一名思想者,但他還意識到,正是作為媒介的生存持續地阻止他連續地進行思考,因為生存将持續地把人置于生成的進程之中。
于是,為了能夠真正地思考,他必須毀滅自己。
現代哲學高傲地沖着這股孩子氣發笑,就好像所有像他那樣确切地知道&ldquo思維與存在為一&rdquo的現代思想家并不知道,努力去成為他思考的東西并不值得。
正是在生存以及對生存者提出的倫理要求的節點上,當某種抽象哲學和純粹思維想要通過使決定性因素出局的方法來解釋一切的時候,人們必須做出抵抗。
人們隻需無所畏懼地冒險成為一個人,拒絕被恐吓或者在尴尬中被騙成為一個幽靈般的東西。
倘若純粹思維意欲理解它與倫理以及倫理性的生存個體之間的關系的話,事情就是另外的樣子了。
但是純粹思維永遠不會這樣做,的确,它甚至都不會裝裝樣子說它想要這麼做,因為那樣的話它就要與另外一種辯證法打交道了,一種希臘的辯證法或者生存辯證法。
倫理支持每一個生存者有合法的權利向所有被稱為智慧的東西提出要求。
一旦開端出現,一旦某人逐步忘卻生存以便使在永恒的視角下思考成為一個不易察覺的過渡,這裡的反對意見就是另外的類型了。
在純粹思維的範圍内,對黑格爾主義或許可以提出很多很多的反對意見,隻是一切并未由此發生本質性的改變。
作為一個貧乏的讀者,我壓根沒有想過要成為評判者,我十分樂于崇拜黑格爾邏輯學,我樂于承認,如果我再次回到那裡,我有很多東西要學。
我還要十分驕傲地、十分具有反抗性地、十分固執地、毫無畏懼地宣布:黑格爾哲學因其沒有規定它與生存者的關系、因其忽略了倫理而混淆了生存。
貌似懷疑主義的懷疑主義從來都是最危險的,而那種欲成為為生存者的肯定性真理的純粹思維就是懷疑主義,因為那種肯定性是假想中的怪物。
能夠解釋過去,解釋整個世界曆史是輝煌的;但是,假如那種理解過去的能力對于一個生存者來說是最高的東西,這種肯定就是懷疑主義,而且是一種危險的懷疑主義,因為人們理解的那些事物看起來極具欺騙性。
于是,危險的事情降臨在黑格爾哲學頭上&mdash&mdash間接的攻擊可以成為最危險的。
讓一個有懷疑精神的青年,但卻是一個生存着的懷疑者,讓他對某位學術英雄表示出青春年少時才會有的可愛的、無邊界的信任,讓他從黑格爾的肯定之中尋找真理&mdash&mdash為生存的真理,并且從中獲得慰藉,結果他寫了一條關于黑格爾的可怕箴言。
請别誤解我。
我并不是說,每個年輕人都能勝過黑格爾;遠非如此。
如果這年輕人自負且愚蠢地想這樣做,那麼他的攻擊就是言之無物的。
不然。
年輕人從未想過要去攻擊黑格爾,相反,他無條件地以女性般的忠誠屈從于黑格爾,但同時仍以足夠的力量堅持他的問題。
于是乎,他成了一名自己并未察覺的諷刺者。
這年輕人是一個生存着的懷疑者,他持續地懸浮在懷疑之中,伸手去抓真理&mdash&mdash為的是能夠生存于其間。
結果,他成了否定的,黑格爾哲學當然是肯定的,難怪他信任黑格爾哲學呢!但是,如果真理是要讓人生存其間的話,那麼這種純粹思維對于生存者而言就是一個假想怪物。
依靠純粹思維的引導生存,這就好比依靠一張很小的歐洲地圖在丹麥旅行一樣,在那張圖上,丹麥并不比鋼筆尖大&mdash&mdash确實如此,甚至更不可能。
(20)那年輕人對黑格爾的崇拜,他的熱情以及對黑格爾的無邊信任恰恰是對黑格爾的諷刺。
人們很早就該洞悉這一點的,如果純粹思維沒有借助某種給人以深刻印象的聲望而維持自身的話。
其結果是,人們除了說太好了,說他們理解了純粹思維外,什麼都不敢說&mdash&mdash盡管在某種程度上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人能夠在那種哲學的引導下理解自身,理解自身才真正是一切理解的絕對條件。
蘇格拉底曾經反諷地說,他并不确切地知道,自己是一個人還是别的什麼;但是一個黑格爾主義者能夠在他的座椅上極其莊嚴地說:我不知道我是否是一個人,但我卻理解了體系。
我甯願說:我知道我是一個人,并且我知道我不理解體系。
在我直白地道出此言之際,我還要補充一句:如果我們的黑格爾主義者中間有人想來照管我并且幫助我理解體系的話,在我這邊是沒有任何障礙的。
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我要努力做到盡可能地愚鈍,為的是&mdash&mdash如果可能的話&mdash&mdash除我的無知外不帶任何預設。
我要努力做到盡可能不為所有那些指責其非科學的意見所動,隻是為了确保能學到東西。
沒有激情是不可能生存的,如果生存不被理解成近乎生存的話。
因此,每一位希臘思想家在本質上都是一位充滿激情的思想家。
我常常想,怎樣才能把一個人引入激情。
我想到,如果我能讓他騎上一匹馬,然後讓馬受驚狂奔;更有甚者,為了讓激情湧現,如果我能讓一個想盡可能迅速地抵達某地的人(這已然是在激情之中了)騎上一匹幾乎不能行走的馬&mdash&mdash生存就是這樣,如果人們對此有所意識的話。
或者,如果一位車夫通常打不起精神,如果人們把一匹翼馬和一匹老馬套在同一輛車上,然後對車夫說:現在去趕車吧,我認為這會成功。
(21)生存便是如此,如果人們對此有所意識的話。
永恒像那匹翼馬一樣無限快捷,時間性則是一匹老馬,而生存者就是車夫&mdash&mdash如果生存并非如人們通常所說的那樣,因為如果是那樣的話,生存者也就不是車夫,而是一個醉酒的農夫,他躺在車裡,邊睡邊讓馬自己前行。
當然了,他仍然在趕車,仍然是車夫,可能像很多人那樣&mdash&mdash仍然生存着。
就生存是運動而言,關鍵是要有一種将運動組合起來的連續性,否則根本不存在什麼運動。
萬物皆真意味着無物為真,同樣,萬物皆運動意味着根本沒有運動[55]。
作為運動的目标,&ldquo不動&rdquo是隸屬于運動的,這目标既有&ldquo目的&rdquo、又有&ldquo标準&rdquo的意思在内。
(22)否則,萬物皆在運動之中,倘若人們把時間移走,但卻說萬物一直都在運動之中,那麼正因為如此,它就是靜止。
亞裡士多德曾以多種方式強調運動,所以他說:神自身不動,但卻推動萬物。
(23)現如今,純粹思維将所有運動一概取消,或者毫無意義地将之引入邏輯學,給予生存以連續性就成為生存者的難題,沒有連續性,則萬物終将消失。
抽象的連續性根本不是連續性,生存者生存的事實本質上阻止了連續性的出現,而激情是暫時的連續性,它既具有約束力,又是運動的動力。
對于生存者而言,運動的目标就是決斷和重複。
永恒是運動的連續性,而抽象的永恒在運動之外,生存者所有的具體的永恒就是激情的極緻。
這也就是說,對于生存者而言,一切理想化[56]的激情都是他為了生存而在生存中對永恒的期盼[57];抽象的永恒是通過忽略生存而獲得的。
生存者隻能憑借一個可疑的開端才能步入純粹思維之中,這個可疑性又施行報複:它把生存者的生存弄得無足輕重,使其言談聽上去瘋瘋癫癫。
這幾乎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中多數人的狀況,人們很少或者從未聽過一個人講話,好像那人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單一的生存者;相反,當他也在談論着百萬民衆、國家以及世界史的發展的時候,人們像泛神崇拜那樣令自己眩暈。
但是,對于生存者而言,激情對于永恒的期盼并不是絕對的連續性,而是向着對生存者而言唯一可能的真理靠近的可能性。
這裡再次令人想起了我的論題:主體性即真理,因為客觀真理之于生存者就像是抽象的永恒。
抽象活動是無利害的,但是生存之于生存者卻是至上的利益。
因此,生存者總是有一個&ldquo目的&rdquo的,亞裡士多德(《論靈魂》III,10,2)在論及&ldquo理論理性&rdquo不同于&ldquo有目的的實踐理性&rdquo時所說的就是這個&ldquo目的&rdquo。
(24)但是,純粹思維完全是懸擱性的,它與抽象活動有所不同,後者的确忽略了生存,但卻保持着與生存的關系;純粹思維在神秘的懸擱之中,在不與任何生存者相關聯的情況下,在自身内部解釋着除了它自身之外的萬事萬物;它在自身内部解釋萬事萬物,從而不可能對真正的問題做出具有決定意義的解釋。
舉個例子,當生存者探問,純粹思維如何與生存者建立關系,他如何行事以步入純粹思維之中,純粹思維無言以對,但卻在純粹思維的内部解釋着生存,由此混淆了一切,因為在純粹思維必定擱淺之處,生存在變化無常的意義上,在純粹思維之内被給予了一個位置,由此,在它内部關于生存所說的一切在本質上都被撤銷了。
當在純粹思維之内論及自身反映和對他物的反映的直接統一、以及對這個直接統一的揚棄的時候,直接統一的諸環節之間必定會出現某個東西。
(28)那是什麼呢?是的,是時間。
但是,時間在純粹思維之内是找不到位置的。
那麼,揚棄、過渡、新的統一性意義何在?人們隻是假裝在不斷地思考,因為所有論及的東西絕對是要被撤銷的,以此方式進行思考到底有何意義?人們不承認這種思考方式,但又不斷大聲鼓噪着純粹思維的肯定性真理,此舉意義何在? 生存使思考與生存因&ldquo生存者即思想者&rdquo而結合起來,由此産生了兩種媒介:抽象的媒介和現實性的媒介。
但是,純粹思維甚至成為第三種媒介,一個全新的發明。
據說它開始于最為徹底的抽象之後。
純粹思維&mdash&mdash我能說什麼呢&mdash&mdash對于抽象一直保持着的那種它由之抽身的關系虔誠地或者輕率地一無所知。
在這種純粹思維之中,所有的懷疑得到了休息,這裡有的是永恒的肯定性真理,以及人們樂于說的東西。
這就是說,純粹思維是一個幽靈。
如果說黑格爾哲學沒有任何懸設,那麼它赢得這一點就是通過一個瘋狂的懸設&mdash&mdash純粹思維的開端。
對于生存者而言,生存之于他就是至上的利益,他對生存的關切就是他的現實性。
至于何謂現實性,這是無法用抽象語言表達的。
現實性是在抽象活動假設的&ldquo思維與存在的統一&rdquo中的一種&ldquo存在之間&rdquo。
(29)抽象與可能性和現實性打交道,但它對現實性的理解是一種錯誤的再現,因為它的媒介不是現實性,而是可能性。
隻有取消現實性,抽象活動才能掌握現實性;但是取消現實性就是将之轉換成可能性。
所有在抽象思想之内用抽象語言對現實性所做的表述,都是在可能性之内做出的。
換言之,在現實性的語言中,所有的抽象活動都是作為可能性而與現實性建立關聯的,而不是在抽象和可能性之内與現實性建立關聯。
現實性、生存是一部三部曲中的辯證環節,其開端和結尾不可能為一個生存者而在,他作為生存者是處于辯證環節之中的。
(30)抽象活動合并了三部曲。
完全正确。
但是,它是如何為之的呢?抽象就是某種如是為之的東西,還是說它不是抽象者的行為?但是,一個抽象者無論如何也是一個生存者,作為生存者他因此處在辯證環節之中,對此他既不能調和,也不能合并,至少不能在絕對的意義上為之,隻要他生存着。
如果他真那樣做了,這關系就像是可能性與現實性的關系,像與他本人就在其中的生存的關系。
他必須解釋,他是如何為之的;也就是說,他作為一個生存者是如何為之的;或者解釋他是否停止生存,一個生存者是否有權這樣做。
一旦我們開始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就是在從倫理的角度發問,并且向生存者提出倫理的要求;而生存者不能從生存中抽身,相反,他應該生存,生存就是生存者至上的利益。
作為生存者,一個人最不可能做到的就是絕對堅持取消辯證環節(生存環節);那裡需要一個其他的不同于生存的媒介,它實際上就是辯證環節。
如果一個生存者能夠對取消有所知的話,他所知的隻能是作為可能性的取消,當利益被設定之時,對這種可能性的揚棄不會産生抑制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人隻能在無利害的意義上有所知,但作為生存者他永無可能真正做到無利害。
而且作為生存者,從倫理的角度出發,他根本沒有權利說他想要接近無利害,因為倫理使生存的利害對于他具有無限的意義&mdash&mdash如此無限,以至于矛盾律獲得了絕對的有效性。
(31) 再次重申,如前所述,抽象活動根本不會卷入生存和生存者的難題。
以可能性為媒介思考現實性不會産生以生存為媒介思考現實性的難題;作為生成的進程,生存将阻止生存者去思考,好像現實性是不可思量似的,盡管生存者仍是思想者。
在純粹思維之内,人們深陷于深刻性之中,但卻不時獲得一種印象&mdash&mdash所有這一切當中有着某種分神的東西,因為純粹思想家并不清楚,做一個生存着的人意味着什麼。
(32) 所有關于現實性的知識都是可能性。
生存者唯一有所知的現實性就是他自身的現實性,是他的生存;這個現實性就是他的絕對利益。
抽象活動要求他成為無利害的以獲得知識;而倫理則要求他無限地關切生存。
對于生存者來說唯一的現實性就是他自己的倫理現實性;至于所有其他的現實性,他僅是知道而已,但真正的知識就是向可能性的轉化。
感覺的可靠性是一個騙局。
這一點早已被希臘懷疑主義充分揭示了出來,現代觀念論亦然。
曆史知識所宣稱的可靠性也隻是一個騙局,就其意欲成為現實的可靠性而言,因為隻有當認知者将曆史的現實性溶解于可能性之中的時候,他才能對其有所認識。
(下面将有詳論)。
抽象是可能性,不管之前的還是随後的可能性。
純粹思維是一個幽靈。
真正的主體不是認知性的,因為通過知識他身處可能性的媒介之中,主體應該是倫理的生存主體。
一個抽象思想者當然存在,但是他的生存更像是對他的諷刺。
以他的思考來證明他的生存是一個奇怪的矛盾,因為他做抽象思考與他從生存中抽身的程度相當。
在某種意義上,他的生存的确變得像那個他欲從中脫身的前提一樣清晰,抽象本身的确成了對其生存的奇特證明,因為假如他徹底成功了的話,他的生存就會停止。
笛卡爾的&ldquo我思故我在&rdquo被頻繁地重複。
(33)如果把&ldquo我思&rdquo中的這個&ldquo我&rdquo理解成單個的人的話,這個命題什麼都沒有證明:我在思考,所以我存在;但是,如果我在思考,那麼我存在又何怪之有呢,早就是這麼說的,而且前一句比後一句說得更多。
(34)如果把&ldquo我思&rdquo中的&ldquo我&rdquo理解成一個單一的生存者的話,那麼哲學就會大喊大叫:愚蠢,愚蠢,這裡說的不是我的&ldquo我&rdquo或者你的&ldquo我&rdquo,而是一個純粹的&ldquo我&rdquo。
隻是,這個純粹的&ldquo我&rdquo所有的隻能是思想性的生存,那個得出結論的&ldquo故&rdquo是什麼意思呢,這裡并沒有得出結論,因為這個命題是一個同語反複。
如果有人說,抽象思想家以其思想遠遠不能證明他存在這一點毋甯清楚地指示出,他的抽象活動亦不能完全成功地證明相反的東西。
如果有人這樣說,并且由此反向地得出結論,認為一名真正生存着的生存者根本沒有思考,這就是一種武斷的誤解。
他當然在思考,隻是他的思考反向地面對他自身,這思考無限地關切生存。
蘇格拉底必定是這樣思考的,他把所有其他的知識置于漠不相關的領域,他無限地強調倫理知識,後者與對生存表示無限關切的生存主體相關聯。
從思維中推出生存因而就是一個矛盾,因為思想在做相反的事情,它從現實當中取走生存,它通過取消生存、通過将其置于可能性之中的辦法而思考生存。
(下面将有詳論)。
除了個體自身的現實性之外,對于任何其他的現實性而言,人們隻要思考就能有所認識。
對于個體自身的現實性而言,這将取決于他的思想能否完全成功地從現實性當中抽身。
這就是抽象思想家想要達到的,但它毫無用處;他持續生存着
因為抽象思想是在永恒的視角下,它忽略了具體的存在,忽略了現世性,忽略了生存之生成,忽略了生存者作為被置于生存之中的永恒與時間的複合體的痛苦[52]。
如果奉抽象思想為至上,就會得出結論說,科學知識和思想家會驕傲地遺棄生存,而讓我們其他人去忍受最糟糕的東西。
是的,由此我們還能得出關于抽象思想家本人的結論,也就是說,既然他本人是一個生存者,那麼他無論如何都會走神。
以抽象的方式探問現實性(盡管抽象地探問現實性是恰當的,因為特殊性、偶然性的确隸屬于現實性,并且與抽象性直接對立)并且以抽象的方式做答,這并不比探問和解答&ldquo某個确定的東西就是現實性&rdquo更困難。
這也就是說,抽象忽略了這個确定的東西,而困難正在于通過思考的意願把這個确定的東西和思想的理想性結合起來。
抽象活動甚至不去理會這樣一種矛盾,因為抽象恰恰阻止了矛盾。
抽象活動的可疑之處顯現在了它與所有生存問題的關系中,抽象活動通過取消困難的方法忽略這困難,然後再誇口說它解釋了一切。
它解釋了一般意義上的不朽,并且,看,它進展順利,因為不朽與永恒是同一的,而永恒在本質上就是思想的媒介。
一個單一的生存者是否不朽是真正的難點,對此抽象活動置之不理。
抽象活動是無利害的,但是生存者的利害是生存的難題,生存者對于生存的意義是無限關切的。
因此,抽象思維助我不朽:它把作為單一的生存個體的我殺死,然後使我不朽;因此,這幫助幾乎就像賀伯格筆下的醫生,他用藥奪走了患者的生命,但也使高燒退去。
(4)于是,當我們觀察一位抽象思想家的時候,此人不願讓自己明白、并且不願承認他的抽象思想與他是一個生存者之間的關系;那麼,盡管他十分傑出,他會給人以滑稽的印象,因為他已經停止為人了。
一個由無限性和有限性組成的、對生存無限關切的真正的人,其現實性正在于将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而一個抽象的思想家則是一個兩面性動物:一個生活在抽象的純粹存在之中的奇幻物,有時又是一個由那個抽象物所樹立的可憐的教授形象,就像人們豎起一根棍似的。
當我們讀到這樣一位思想家的傳記的時候(因為他的著作或許是傑作),我們有時會因&ldquo身為一個人意味着什麼&rdquo的想法發抖[53]。
(5)盡管花邊女工織出了漂亮的花邊,但一想到這弱小的可憐人,我們就會感到難過。
(6)同樣,當我們看到一位思想家,盡管他技藝精湛,但卻親身活得像個書呆子,這是滑稽的。
(7)他的确親身結了婚,但對愛情的力量既無所知,亦未受感動,因此他的婚姻就像他的思想一樣毫無個性,他的私人生活沒有激情,沒有激情洋溢的掙紮,他隻是像小市民似的操心,看哪所大學的教職是最佳的謀生之道。
人們會認為,這樣的一種錯位不可能與思想相關。
他們會認為,這隻是外部世界的悲慘狀況,在那裡一個人為另一個人苦幹。
于是,人們在贊賞花邊的時候一想到花邊女工,就會滿眼含淚。
人們會認為一個思想家過的是最豐富的人生&mdash&mdash在古希臘就是這樣。
但是抽象思想家的情況不同,在他沒有理解自身以及抽象思想與生存的關系的時候,他或者順從天才的驅策,或者被訓練着成為那樣的人物。
我知道得很清楚,人們普遍羨慕藝術家的生存,此人對于作為人的意義不甚了了,他順從自己的天才,于是仰慕者因贊賞藝術作品而忘記了他這個人。
不過我還知道,這樣的生存者的悲劇就在于他的與衆不同,其人格沒有反映到倫理之中。
我還知道,在希臘,一個思想家并不是創造出藝術作品的膽怯的生存者,他本身就是一件活的藝術作品。
當然,成為思想家絕非意味着成為一個與衆不同的殊異者。
如果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有位抽象思想家缺乏喜劇感,那麼,這一點恰恰證明了他的全部思想或許就是某種超凡天才的偉績,而非出自一個人之手,此人在嚴格的意義上,一直像人那樣生存。
(8)不過有人用說教的方式指出,思想是至上的,思想包羅萬象;與此同時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即思想家在本質上不是像一個人那樣生存,而是作為一種别才。
思想沒有在關于思想家的概念裡再現自身,思想家自身的生存與其思想是矛盾的,這些陳述揭示出,此人隻不過是在說教。
思想高于情感和幻想,有思想家這樣說教,此君既無情緻亦無激情;思想高于反諷和幽默,有思想家如是說教,此君全然沒有喜劇感。
多麼滑稽!就與基督教和所有生存難題的關系言,整個抽象思想就是在喜劇方面的一種嘗試;同樣,所謂&ldquo純粹思維&rdquo完全是一個心理學層面上的怪物,一種令人羨慕的奇思妙想,它在奇幻媒介中進行聚合和構建&mdash&mdash純粹存在。
不加分辨地奉純粹思維為至上者,這一點顯示出,思想家從未像一個人那樣地生存過,其表現之一就是他從未在嚴格的意義上行動過,我指的不是成就,而是内心性。
但是,在嚴格的意義上,行動本質上隸屬于像人那樣生存。
通過行動,通過窮盡主體的激情和滿懷對永恒責任的清醒意識而冒險做出決斷(這是人人可以為之的),人們獲知了其他的東西;還有,身為一個人與年複一年地編織一個體系是不同的。
通過本質上像一個人那樣生存,人們還獲得了對喜劇性的感受力。
我并不是說,每一個真正地像人一樣生存的人都會因此成為喜劇詩人或者喜劇演員,而是說他會因此獲得對喜劇性的感受力。
抽象的語言根本不會令生存和生存者的難題湧現,對此我将從一個被廣泛讨論和撰寫的決定性的問題入手加以闡明。
衆所周知,黑格爾哲學取消了矛盾律,而且黑格爾本人不止一次重重地宣布了對那些停留在理智和反思層面上、且由此堅稱存在着&ldquo非此即彼&rdquo的思想家們的末日審判。
(9)從此出現了一個流行遊戲:隻要一有人發出&ldquo非此即彼&rdquo的聲響,立刻就會出現一位&ldquo嘚嗒嘚嗒&rdquo騎在馬背上的黑格爾主義者(就像《卡倫堡故事》中的護林員延斯),然後他獲勝後回家。
(10)就在我們中間,黑格爾主義者為了赢得思辨思想的完勝多次采取行動,尤其是針對主教明斯特;明斯特主教不止一次地成為被克服的觀點,盡管相對于一個被克服的觀點來說他自己還能撐得住,人們毋甯會擔心,為取勝而付出的艱辛過多地消耗了那些未被打敗的勝者。
(11)或許這裡根本上存在着對于戰鬥和勝利的誤解。
黑格爾是絕對正确的,從永恒的角度出發,在永恒的視角下,在抽象語言中,在純粹思維和純粹存在的領域内,根本不存在&ldquo非此即彼&rdquo。
(12)不管走到哪兒,既然抽象活動都會把矛盾移開,黑格爾和黑格爾主義者們就不用費心去解釋,那種把矛盾、運動、過渡之類的東西弄進邏輯學的繁文缛節究竟是什麼意思了。
如果&ldquo非此即彼&rdquo的捍衛者們硬要擠進純粹思維的領域并且為他們的事業辯護的話,那他們就錯了。
就像那個與赫拉克勒斯搏鬥的巨人,他一被擡離地面就喪失了力量;同樣,當矛盾被從生存中取出而進入抽象的永恒之中的時候,矛盾的&ldquo非此即彼&rdquo正因為如此而被取消了。
(13)但是另一方面,當黑格爾在遺忘抽象的情況下,為了竭盡全力取消&ldquo非此即彼&rdquo而從抽象領域落入生存領域,他又是完全錯誤的。
換言之,取消&ldquo非此即彼&rdquo在生存中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樣的話他也取消了生存。
當我把生存取走之時(進行抽象),則沒有&ldquo非此即彼”當我在生存中取走&ldquo非此即彼&rdquo的時候,這意味着我取走了生存,但我沒有在生存中取消&ldquo非此即彼&rdquo。
如果&ldquo在神學為真理、而在哲學為謬誤&rdquo的說法是不正确的話,那麼,&ldquo對于生存者為真、但在抽象中為假&rdquo就是完全正确的。
(14)在倫理上為真的還有,純粹存在是幻想,生存者被禁止遺忘他是一個生存者的事實。
于是,我們與一個黑格爾主義者打交道時就要格外小心了,尤其要搞清楚我們榮幸地與之交談的是何許人,他是一個人,一個生存者嗎?當他睡覺、吃飯、擤鼻涕以及做諸如此類的人會做的事的時候,他本人在永恒的視角下嗎?他本人是否就是純粹的我&mdash我?說真的,這念頭可從未出現在哲學家的頭腦中。
如果他不是,他是如何在生存中與概念的過渡建立關系的呢?在那個過渡中,在生存中的、與生存攜手的以及由生存帶來的倫理責任受到了恰如其分的尊重。
他是否生存着?如果是,難道他不是處于生成之中嗎?如果他處于生成之中,難道他沒有與未來建立關系嗎?難道他從未與未來建立這樣的關系嗎?也就是說,他要去行動?如果他從未行動過,他難道不該原諒那個懷着激情和戲劇化的真理說他是個白癡的倫理個體嗎?但是,如果他在嚴格的意義上行動,他難道不是懷着無限的激情與未來建立了關系嗎?(15)難道那裡沒有一個&ldquo非此即彼&rdquo嗎?對于生存者言,永恒是否不是永恒,而是未來;永恒隻對沒有生成變化的永恒者才是永恒?問問他,看他能否回答如下問題,也就是說,看這樣一個問題能否向他提出:如果可能,為了在永恒的視角下而放棄生存,這是否是某種發生在他身上的或者要借助決斷而做的事?它或許就是人們應該做的事?因為如果我應該這樣做,那麼,正因為如此,與在永恒的視角下的關系中也就樹立起了一個&ldquo非此即彼&rdquo。
或者,他是否就出生在永恒的視角下,并且從此生活在永恒的視角下,因此他甚至不明白我所問的究竟是什麼,因為他從未與未來打過交道或者從未意識到任何決斷?如此,我很清楚地看到,我榮幸地與之交談的并不是一個人。
但是我并未就此打住,因為對我來說這是一件怪事,它顯示出了如此神秘的特質。
在霍亂爆發之前通常會出現一種一般看不到的蒼蠅,同樣,這些童話般的純粹思想家難道不就是一個征兆嗎?(16)&mdash&mdash不幸正在靠近人類,比方說吧,人類就要喪失倫理和宗教。
因此,在和抽象思想家打交道時要小心謹慎,他不僅願意停留在抽象的純粹存在之中,而且還想使之成為對人來說至上的東西,使那種通往忽略倫理和誤解宗教的思想成為至上的人類思想。
從另一方面說,不要走上前說,在永恒的視角下會有一個&ldquo非此即彼&rdquo,那裡&ldquo萬物存在但無物湧現&rdquo(愛利亞派的主張)[54]。
(17)反之,在萬物處于生成和變動之處,在足以約束激情的決斷性的永恒在場之處,那裡,永恒自恰得猶如未來與生成進程中的人的關系,那裡才是絕對對立的歸屬地。
換言之,當我把永恒與生成結合起來的時候,我不會得到安甯,但會得到未來。
這就是為什麼基督教要把永恒宣稱為未來的原因,因為基督教面向生存者,因此它認定,仍有一個絕對的&ldquo非此即彼&rdquo。
所有的邏輯思維都用抽象語言表達且在永恒的視角下。
以這種方式思考生存忽略了在生成進程之中思考永恒所産生的難題,而人們很可能要被迫這樣做,因為思想者本人即處于生成之中。
因此,抽象思維比生存容易,除非把我們所稱之為的&ldquo生存&rdquo勉強視為一個主題。
下面又是一個最簡單的任務何以能最困難的例子。
人們認為,生存不算什麼,甚至連技藝都不如,我們所有人當然都生存着,但是抽象思維卻是回事。
但是,真正的生存,也就是有意識地滲透到自己的生存之中,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永遠地遠遠超出生存之上,可又在生存之中,在生成的進程之中&mdash&mdash這才是真正的難題。
如果在我們這個時代思想尚未變成某種奇怪的二手貨的話,那麼,思想家們會給人們留下一個完全不同的印象,就像在古希臘,那時的思想家還是一個受其思想驅動的熱情的生存者;就像曾經的基督教世界,那時的思想家也是信仰者,他熱情地尋求着在信仰的生存方式之下理解自身。
如果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家是這樣的話,則純粹思維就會導緻接二連三的自殺;這是因為在人之為人的問題上,假如純粹思維不是某種微不足道的東西、且準備與倫理的和宗教的個體生存和睦共處,而是想成為一切、且成為至上的東西的話,自殺便是純粹思維唯一的生存性後果。
我們贊美的不是自殺,而是激情。
但是,如今的思想家成了一個可供觀賞的動物,他在一天當中的某些時段裡尤為别出心裁,但總體卻與一個人毫無共同之處。
在永恒的視角下以及抽象地思考生存在本質上就是取消生存,其優長堪與那個廣為宣傳的對矛盾律的取消相提并論。
沒有運動便不可能思考生存,而運動是不可能在永恒的視角下被思考的。
忽視運動算不上什麼大手筆,但把運動作為過渡引入邏輯學,并且與時空同在,這才是一種新的混亂。
但是,既然一切思想皆永恒,生存者的難題便出現了。
如同運動,生存是一個極難處理的東西。
如果我思考它,那麼我就取消了它,于是我就沒有思考它。
于是,這樣說看起來就是正确的:存在着某種不能被思考的東西&mdash&mdash那就是生存。
但是,思想者生存着,于是生存的難題再次出現。
希臘哲學沒走神,所以運動才持續地成為哲學的辯證努力的對象。
希臘哲人是生存者,這一點他沒有忘記。
因此,為了能夠思考,他從自殺、或者從畢達哥拉斯式的死亡或者蘇格拉底式的死亡當中尋求慰藉。
(19)他意識到自己是一名思想者,但他還意識到,正是作為媒介的生存持續地阻止他連續地進行思考,因為生存将持續地把人置于生成的進程之中。
于是,為了能夠真正地思考,他必須毀滅自己。
現代哲學高傲地沖着這股孩子氣發笑,就好像所有像他那樣确切地知道&ldquo思維與存在為一&rdquo的現代思想家并不知道,努力去成為他思考的東西并不值得。
正是在生存以及對生存者提出的倫理要求的節點上,當某種抽象哲學和純粹思維想要通過使決定性因素出局的方法來解釋一切的時候,人們必須做出抵抗。
人們隻需無所畏懼地冒險成為一個人,拒絕被恐吓或者在尴尬中被騙成為一個幽靈般的東西。
倘若純粹思維意欲理解它與倫理以及倫理性的生存個體之間的關系的話,事情就是另外的樣子了。
但是純粹思維永遠不會這樣做,的确,它甚至都不會裝裝樣子說它想要這麼做,因為那樣的話它就要與另外一種辯證法打交道了,一種希臘的辯證法或者生存辯證法。
倫理支持每一個生存者有合法的權利向所有被稱為智慧的東西提出要求。
一旦開端出現,一旦某人逐步忘卻生存以便使在永恒的視角下思考成為一個不易察覺的過渡,這裡的反對意見就是另外的類型了。
在純粹思維的範圍内,對黑格爾主義或許可以提出很多很多的反對意見,隻是一切并未由此發生本質性的改變。
作為一個貧乏的讀者,我壓根沒有想過要成為評判者,我十分樂于崇拜黑格爾邏輯學,我樂于承認,如果我再次回到那裡,我有很多東西要學。
我還要十分驕傲地、十分具有反抗性地、十分固執地、毫無畏懼地宣布:黑格爾哲學因其沒有規定它與生存者的關系、因其忽略了倫理而混淆了生存。
貌似懷疑主義的懷疑主義從來都是最危險的,而那種欲成為為生存者的肯定性真理的純粹思維就是懷疑主義,因為那種肯定性是假想中的怪物。
能夠解釋過去,解釋整個世界曆史是輝煌的;但是,假如那種理解過去的能力對于一個生存者來說是最高的東西,這種肯定就是懷疑主義,而且是一種危險的懷疑主義,因為人們理解的那些事物看起來極具欺騙性。
于是,危險的事情降臨在黑格爾哲學頭上&mdash&mdash間接的攻擊可以成為最危險的。
讓一個有懷疑精神的青年,但卻是一個生存着的懷疑者,讓他對某位學術英雄表示出青春年少時才會有的可愛的、無邊界的信任,讓他從黑格爾的肯定之中尋找真理&mdash&mdash為生存的真理,并且從中獲得慰藉,結果他寫了一條關于黑格爾的可怕箴言。
請别誤解我。
我并不是說,每個年輕人都能勝過黑格爾;遠非如此。
如果這年輕人自負且愚蠢地想這樣做,那麼他的攻擊就是言之無物的。
不然。
年輕人從未想過要去攻擊黑格爾,相反,他無條件地以女性般的忠誠屈從于黑格爾,但同時仍以足夠的力量堅持他的問題。
于是乎,他成了一名自己并未察覺的諷刺者。
這年輕人是一個生存着的懷疑者,他持續地懸浮在懷疑之中,伸手去抓真理&mdash&mdash為的是能夠生存于其間。
結果,他成了否定的,黑格爾哲學當然是肯定的,難怪他信任黑格爾哲學呢!但是,如果真理是要讓人生存其間的話,那麼這種純粹思維對于生存者而言就是一個假想怪物。
依靠純粹思維的引導生存,這就好比依靠一張很小的歐洲地圖在丹麥旅行一樣,在那張圖上,丹麥并不比鋼筆尖大&mdash&mdash确實如此,甚至更不可能。
(20)那年輕人對黑格爾的崇拜,他的熱情以及對黑格爾的無邊信任恰恰是對黑格爾的諷刺。
人們很早就該洞悉這一點的,如果純粹思維沒有借助某種給人以深刻印象的聲望而維持自身的話。
其結果是,人們除了說太好了,說他們理解了純粹思維外,什麼都不敢說&mdash&mdash盡管在某種程度上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人能夠在那種哲學的引導下理解自身,理解自身才真正是一切理解的絕對條件。
蘇格拉底曾經反諷地說,他并不确切地知道,自己是一個人還是别的什麼;但是一個黑格爾主義者能夠在他的座椅上極其莊嚴地說:我不知道我是否是一個人,但我卻理解了體系。
我甯願說:我知道我是一個人,并且我知道我不理解體系。
在我直白地道出此言之際,我還要補充一句:如果我們的黑格爾主義者中間有人想來照管我并且幫助我理解體系的話,在我這邊是沒有任何障礙的。
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我要努力做到盡可能地愚鈍,為的是&mdash&mdash如果可能的話&mdash&mdash除我的無知外不帶任何預設。
我要努力做到盡可能不為所有那些指責其非科學的意見所動,隻是為了确保能學到東西。
沒有激情是不可能生存的,如果生存不被理解成近乎生存的話。
因此,每一位希臘思想家在本質上都是一位充滿激情的思想家。
我常常想,怎樣才能把一個人引入激情。
我想到,如果我能讓他騎上一匹馬,然後讓馬受驚狂奔;更有甚者,為了讓激情湧現,如果我能讓一個想盡可能迅速地抵達某地的人(這已然是在激情之中了)騎上一匹幾乎不能行走的馬&mdash&mdash生存就是這樣,如果人們對此有所意識的話。
或者,如果一位車夫通常打不起精神,如果人們把一匹翼馬和一匹老馬套在同一輛車上,然後對車夫說:現在去趕車吧,我認為這會成功。
(21)生存便是如此,如果人們對此有所意識的話。
永恒像那匹翼馬一樣無限快捷,時間性則是一匹老馬,而生存者就是車夫&mdash&mdash如果生存并非如人們通常所說的那樣,因為如果是那樣的話,生存者也就不是車夫,而是一個醉酒的農夫,他躺在車裡,邊睡邊讓馬自己前行。
當然了,他仍然在趕車,仍然是車夫,可能像很多人那樣&mdash&mdash仍然生存着。
就生存是運動而言,關鍵是要有一種将運動組合起來的連續性,否則根本不存在什麼運動。
萬物皆真意味着無物為真,同樣,萬物皆運動意味着根本沒有運動[55]。
作為運動的目标,&ldquo不動&rdquo是隸屬于運動的,這目标既有&ldquo目的&rdquo、又有&ldquo标準&rdquo的意思在内。
(22)否則,萬物皆在運動之中,倘若人們把時間移走,但卻說萬物一直都在運動之中,那麼正因為如此,它就是靜止。
亞裡士多德曾以多種方式強調運動,所以他說:神自身不動,但卻推動萬物。
(23)現如今,純粹思維将所有運動一概取消,或者毫無意義地将之引入邏輯學,給予生存以連續性就成為生存者的難題,沒有連續性,則萬物終将消失。
抽象的連續性根本不是連續性,生存者生存的事實本質上阻止了連續性的出現,而激情是暫時的連續性,它既具有約束力,又是運動的動力。
對于生存者而言,運動的目标就是決斷和重複。
永恒是運動的連續性,而抽象的永恒在運動之外,生存者所有的具體的永恒就是激情的極緻。
這也就是說,對于生存者而言,一切理想化[56]的激情都是他為了生存而在生存中對永恒的期盼[57];抽象的永恒是通過忽略生存而獲得的。
生存者隻能憑借一個可疑的開端才能步入純粹思維之中,這個可疑性又施行報複:它把生存者的生存弄得無足輕重,使其言談聽上去瘋瘋癫癫。
這幾乎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中多數人的狀況,人們很少或者從未聽過一個人講話,好像那人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單一的生存者;相反,當他也在談論着百萬民衆、國家以及世界史的發展的時候,人們像泛神崇拜那樣令自己眩暈。
但是,對于生存者而言,激情對于永恒的期盼并不是絕對的連續性,而是向着對生存者而言唯一可能的真理靠近的可能性。
這裡再次令人想起了我的論題:主體性即真理,因為客觀真理之于生存者就像是抽象的永恒。
抽象活動是無利害的,但是生存之于生存者卻是至上的利益。
因此,生存者總是有一個&ldquo目的&rdquo的,亞裡士多德(《論靈魂》III,10,2)在論及&ldquo理論理性&rdquo不同于&ldquo有目的的實踐理性&rdquo時所說的就是這個&ldquo目的&rdquo。
(24)但是,純粹思維完全是懸擱性的,它與抽象活動有所不同,後者的确忽略了生存,但卻保持着與生存的關系;純粹思維在神秘的懸擱之中,在不與任何生存者相關聯的情況下,在自身内部解釋着除了它自身之外的萬事萬物;它在自身内部解釋萬事萬物,從而不可能對真正的問題做出具有決定意義的解釋。
舉個例子,當生存者探問,純粹思維如何與生存者建立關系,他如何行事以步入純粹思維之中,純粹思維無言以對,但卻在純粹思維的内部解釋着生存,由此混淆了一切,因為在純粹思維必定擱淺之處,生存在變化無常的意義上,在純粹思維之内被給予了一個位置,由此,在它内部關于生存所說的一切在本質上都被撤銷了。
當在純粹思維之内論及自身反映和對他物的反映的直接統一、以及對這個直接統一的揚棄的時候,直接統一的諸環節之間必定會出現某個東西。
(28)那是什麼呢?是的,是時間。
但是,時間在純粹思維之内是找不到位置的。
那麼,揚棄、過渡、新的統一性意義何在?人們隻是假裝在不斷地思考,因為所有論及的東西絕對是要被撤銷的,以此方式進行思考到底有何意義?人們不承認這種思考方式,但又不斷大聲鼓噪着純粹思維的肯定性真理,此舉意義何在? 生存使思考與生存因&ldquo生存者即思想者&rdquo而結合起來,由此産生了兩種媒介:抽象的媒介和現實性的媒介。
但是,純粹思維甚至成為第三種媒介,一個全新的發明。
據說它開始于最為徹底的抽象之後。
純粹思維&mdash&mdash我能說什麼呢&mdash&mdash對于抽象一直保持着的那種它由之抽身的關系虔誠地或者輕率地一無所知。
在這種純粹思維之中,所有的懷疑得到了休息,這裡有的是永恒的肯定性真理,以及人們樂于說的東西。
這就是說,純粹思維是一個幽靈。
如果說黑格爾哲學沒有任何懸設,那麼它赢得這一點就是通過一個瘋狂的懸設&mdash&mdash純粹思維的開端。
對于生存者而言,生存之于他就是至上的利益,他對生存的關切就是他的現實性。
至于何謂現實性,這是無法用抽象語言表達的。
現實性是在抽象活動假設的&ldquo思維與存在的統一&rdquo中的一種&ldquo存在之間&rdquo。
(29)抽象與可能性和現實性打交道,但它對現實性的理解是一種錯誤的再現,因為它的媒介不是現實性,而是可能性。
隻有取消現實性,抽象活動才能掌握現實性;但是取消現實性就是将之轉換成可能性。
所有在抽象思想之内用抽象語言對現實性所做的表述,都是在可能性之内做出的。
換言之,在現實性的語言中,所有的抽象活動都是作為可能性而與現實性建立關聯的,而不是在抽象和可能性之内與現實性建立關聯。
現實性、生存是一部三部曲中的辯證環節,其開端和結尾不可能為一個生存者而在,他作為生存者是處于辯證環節之中的。
(30)抽象活動合并了三部曲。
完全正确。
但是,它是如何為之的呢?抽象就是某種如是為之的東西,還是說它不是抽象者的行為?但是,一個抽象者無論如何也是一個生存者,作為生存者他因此處在辯證環節之中,對此他既不能調和,也不能合并,至少不能在絕對的意義上為之,隻要他生存着。
如果他真那樣做了,這關系就像是可能性與現實性的關系,像與他本人就在其中的生存的關系。
他必須解釋,他是如何為之的;也就是說,他作為一個生存者是如何為之的;或者解釋他是否停止生存,一個生存者是否有權這樣做。
一旦我們開始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就是在從倫理的角度發問,并且向生存者提出倫理的要求;而生存者不能從生存中抽身,相反,他應該生存,生存就是生存者至上的利益。
作為生存者,一個人最不可能做到的就是絕對堅持取消辯證環節(生存環節);那裡需要一個其他的不同于生存的媒介,它實際上就是辯證環節。
如果一個生存者能夠對取消有所知的話,他所知的隻能是作為可能性的取消,當利益被設定之時,對這種可能性的揚棄不會産生抑制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人隻能在無利害的意義上有所知,但作為生存者他永無可能真正做到無利害。
而且作為生存者,從倫理的角度出發,他根本沒有權利說他想要接近無利害,因為倫理使生存的利害對于他具有無限的意義&mdash&mdash如此無限,以至于矛盾律獲得了絕對的有效性。
(31) 再次重申,如前所述,抽象活動根本不會卷入生存和生存者的難題。
以可能性為媒介思考現實性不會産生以生存為媒介思考現實性的難題;作為生成的進程,生存将阻止生存者去思考,好像現實性是不可思量似的,盡管生存者仍是思想者。
在純粹思維之内,人們深陷于深刻性之中,但卻不時獲得一種印象&mdash&mdash所有這一切當中有着某種分神的東西,因為純粹思想家并不清楚,做一個生存着的人意味着什麼。
(32) 所有關于現實性的知識都是可能性。
生存者唯一有所知的現實性就是他自身的現實性,是他的生存;這個現實性就是他的絕對利益。
抽象活動要求他成為無利害的以獲得知識;而倫理則要求他無限地關切生存。
對于生存者來說唯一的現實性就是他自己的倫理現實性;至于所有其他的現實性,他僅是知道而已,但真正的知識就是向可能性的轉化。
感覺的可靠性是一個騙局。
這一點早已被希臘懷疑主義充分揭示了出來,現代觀念論亦然。
曆史知識所宣稱的可靠性也隻是一個騙局,就其意欲成為現實的可靠性而言,因為隻有當認知者将曆史的現實性溶解于可能性之中的時候,他才能對其有所認識。
(下面将有詳論)。
抽象是可能性,不管之前的還是随後的可能性。
純粹思維是一個幽靈。
真正的主體不是認知性的,因為通過知識他身處可能性的媒介之中,主體應該是倫理的生存主體。
一個抽象思想者當然存在,但是他的生存更像是對他的諷刺。
以他的思考來證明他的生存是一個奇怪的矛盾,因為他做抽象思考與他從生存中抽身的程度相當。
在某種意義上,他的生存的确變得像那個他欲從中脫身的前提一樣清晰,抽象本身的确成了對其生存的奇特證明,因為假如他徹底成功了的話,他的生存就會停止。
笛卡爾的&ldquo我思故我在&rdquo被頻繁地重複。
(33)如果把&ldquo我思&rdquo中的這個&ldquo我&rdquo理解成單個的人的話,這個命題什麼都沒有證明:我在思考,所以我存在;但是,如果我在思考,那麼我存在又何怪之有呢,早就是這麼說的,而且前一句比後一句說得更多。
(34)如果把&ldquo我思&rdquo中的&ldquo我&rdquo理解成一個單一的生存者的話,那麼哲學就會大喊大叫:愚蠢,愚蠢,這裡說的不是我的&ldquo我&rdquo或者你的&ldquo我&rdquo,而是一個純粹的&ldquo我&rdquo。
隻是,這個純粹的&ldquo我&rdquo所有的隻能是思想性的生存,那個得出結論的&ldquo故&rdquo是什麼意思呢,這裡并沒有得出結論,因為這個命題是一個同語反複。
如果有人說,抽象思想家以其思想遠遠不能證明他存在這一點毋甯清楚地指示出,他的抽象活動亦不能完全成功地證明相反的東西。
如果有人這樣說,并且由此反向地得出結論,認為一名真正生存着的生存者根本沒有思考,這就是一種武斷的誤解。
他當然在思考,隻是他的思考反向地面對他自身,這思考無限地關切生存。
蘇格拉底必定是這樣思考的,他把所有其他的知識置于漠不相關的領域,他無限地強調倫理知識,後者與對生存表示無限關切的生存主體相關聯。
從思維中推出生存因而就是一個矛盾,因為思想在做相反的事情,它從現實當中取走生存,它通過取消生存、通過将其置于可能性之中的辦法而思考生存。
(下面将有詳論)。
除了個體自身的現實性之外,對于任何其他的現實性而言,人們隻要思考就能有所認識。
對于個體自身的現實性而言,這将取決于他的思想能否完全成功地從現實性當中抽身。
這就是抽象思想家想要達到的,但它毫無用處;他持續生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