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關于萊辛 第一章 緻謝萊辛
關燈
小
中
大
所有的被客觀地倒轉的錯誤都被阻止了。
(7)好吧,就在這一點上來看萊辛吧。
不過,他仍然擁有懷疑主義的與世無争和充分的宗教感去辨别宗教的範疇。
假如有人否認這一點,我會要求就此投票表決。
現在看看他的成果!奇妙的萊辛!他一無所有,什麼都沒有,沒有一絲成果的痕迹。
真的,一個保守秘密的忏悔神父,一個對自己及戀人發誓保持沉默并且因保守誓言而不朽的女子,一個帶着所有的信息步入墳墓的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比萊辛在完成困難的任務之時更加小心翼翼了,而且他還要說出來!即使是撒旦本人,作為第三者,也無法像第三者那樣肯定地說出某事;對于上帝而言,當他作為宗教的一部分的時候,他永遠都不會成為第三者,這一點正是宗教的奧秘。
或許這個世界一直缺乏人們能夠稱之為的真正的個體,具有決斷力的主體,藝術化地徹底反思的人們,自主思考的人們,他們與那些高聲呼喊者和說教者們截然不同。
世界和主體變得越客觀,宗教的範疇也就越困難,因為宗教性正在主體性之中,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那些想與宗教保持世界曆史性的、學術性的和客觀性關系的想法幾乎都是非宗教的誇張的原因。
不過,我把萊辛拉出來并不是為了向某人求救,因為僅僅是想成為充分的主體而向另一主體求助本身就已經是在向客觀性努力了,這是出于可能性、夥伴關系和共同利益而朝着拉多數人選票邁出的第一步,是向把神人關系轉變成思辨事業邁出的第一步。
但是,要想真正成為主體,問題的關鍵在于主體必須洞徹哪些反思性命題,他必須抛棄什麼樣的客觀的東西,他就此拐點的意義、職責和标記所形成的無窮的看法。
盡管這種觀察和思考方式要求大幅度減少能做出選擇的個體的數量,盡管我認為萊辛是唯一的不是為了向他求助而将他拉出來的人(噢,假如有人敢、敢與他建立一種直接性的關系,這人真的要被幫助了!)。
竊以為這一點相當可疑的原因是,通過向他人求助,我在自相矛盾,并且取消了一切。
假如主體未能自行從客觀性當中穿出并且走出,所有向另一位主體的求助都隻是誤解;假如這個主體這樣做了,他會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進程,了解那些辯證性的命題,其宗教性生存即根據它們且在它們之中。
宗教主體的發展進程有一種奇特性質,即這條道路隻為單一者存在,在他身後道路就會關閉。
神難道不知道應該如何維持他的身價?無論何處,哪裡有不同尋常的、有價值的東西可看,哪裡就會有擁擠的人群,但是主人自會小心安排,結果每次隻有一個人獲準進入&mdash&mdash擁擠的人群,群衆,民衆,世界曆史性的騷動則留在外面。
神當然擁有最珍貴的東西,還知道以完全有别于世俗管理的方式保衛自身,知道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阻止任何人利用擁護者群體世界曆史性地、客觀地、科學性地溜進去。
理解這一點的人可能會通過行動表達相同的意思,但是,相同的行動在一個人身上可能會表現為厚顔無恥,在另一個人身上則表現為宗教的勇氣,這一點無法客觀地做出區分。
萊辛是否成就了這樣的偉績,是否謙卑地順從神意且愛着人類,結果他助神以一臂之力,通過與他者的關系來表達他與神的關系,這方式使得那種無稽之談無從滋生,即他将建立起與神的關系,而其他人則通過他建立自己與神的關系:誰能确切地知道這一切呢?假如我能确切地知道,我可以求助于他;若我能夠求助于他并且有權這樣做,那麼萊辛肯定沒有成就此偉績。
萊辛當然屬于遙遠的過去,一個在世界史的&mdash體系化的鐵道上消失的小車站。
向他求助就是在評判自身,是用某種客觀的意見向所有當代人證明,他無法與這個高速前行的時代齊頭并進。
(8)于是訣竅就在于,跳上頭一列車廂,越早越好,把世界曆史抛在身後。
回憶萊辛是令人絕望之舉,因為就此可以肯定的是,這人完了,他将被遠遠地甩在後面,如果萊辛已經說出了人們想要說的話,除非說,要麼萊辛所言均為真(在此情況下,以列車的速度遠離它就要三思而後行),要麼人們并未給自己充分的時間去理解萊辛,他總是知道如何巧妙地避免将自我、他的辯證知識以及居于其間的主體性快速轉移給所有者。
不過要當心,當我們全副武裝以應對所有謙卑和誘惑的時候,最可怕的東西依然存在:假設萊辛是在欺騙他!是的,那個萊辛的确是自我主義者!(9)在宗教方面他總為自己留有某些東西,某些他肯定說過的、但卻是以一種巧妙的方式說出來的東西;某些大學輔導教師不能一口氣背誦出來的東西;某些保持不變、但卻不斷變換形式的東西;某些不會提
(7)好吧,就在這一點上來看萊辛吧。
不過,他仍然擁有懷疑主義的與世無争和充分的宗教感去辨别宗教的範疇。
假如有人否認這一點,我會要求就此投票表決。
現在看看他的成果!奇妙的萊辛!他一無所有,什麼都沒有,沒有一絲成果的痕迹。
真的,一個保守秘密的忏悔神父,一個對自己及戀人發誓保持沉默并且因保守誓言而不朽的女子,一個帶着所有的信息步入墳墓的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比萊辛在完成困難的任務之時更加小心翼翼了,而且他還要說出來!即使是撒旦本人,作為第三者,也無法像第三者那樣肯定地說出某事;對于上帝而言,當他作為宗教的一部分的時候,他永遠都不會成為第三者,這一點正是宗教的奧秘。
或許這個世界一直缺乏人們能夠稱之為的真正的個體,具有決斷力的主體,藝術化地徹底反思的人們,自主思考的人們,他們與那些高聲呼喊者和說教者們截然不同。
世界和主體變得越客觀,宗教的範疇也就越困難,因為宗教性正在主體性之中,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那些想與宗教保持世界曆史性的、學術性的和客觀性關系的想法幾乎都是非宗教的誇張的原因。
不過,我把萊辛拉出來并不是為了向某人求救,因為僅僅是想成為充分的主體而向另一主體求助本身就已經是在向客觀性努力了,這是出于可能性、夥伴關系和共同利益而朝着拉多數人選票邁出的第一步,是向把神人關系轉變成思辨事業邁出的第一步。
但是,要想真正成為主體,問題的關鍵在于主體必須洞徹哪些反思性命題,他必須抛棄什麼樣的客觀的東西,他就此拐點的意義、職責和标記所形成的無窮的看法。
盡管這種觀察和思考方式要求大幅度減少能做出選擇的個體的數量,盡管我認為萊辛是唯一的不是為了向他求助而将他拉出來的人(噢,假如有人敢、敢與他建立一種直接性的關系,這人真的要被幫助了!)。
竊以為這一點相當可疑的原因是,通過向他人求助,我在自相矛盾,并且取消了一切。
假如主體未能自行從客觀性當中穿出并且走出,所有向另一位主體的求助都隻是誤解;假如這個主體這樣做了,他會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進程,了解那些辯證性的命題,其宗教性生存即根據它們且在它們之中。
宗教主體的發展進程有一種奇特性質,即這條道路隻為單一者存在,在他身後道路就會關閉。
神難道不知道應該如何維持他的身價?無論何處,哪裡有不同尋常的、有價值的東西可看,哪裡就會有擁擠的人群,但是主人自會小心安排,結果每次隻有一個人獲準進入&mdash&mdash擁擠的人群,群衆,民衆,世界曆史性的騷動則留在外面。
神當然擁有最珍貴的東西,還知道以完全有别于世俗管理的方式保衛自身,知道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阻止任何人利用擁護者群體世界曆史性地、客觀地、科學性地溜進去。
理解這一點的人可能會通過行動表達相同的意思,但是,相同的行動在一個人身上可能會表現為厚顔無恥,在另一個人身上則表現為宗教的勇氣,這一點無法客觀地做出區分。
萊辛是否成就了這樣的偉績,是否謙卑地順從神意且愛着人類,結果他助神以一臂之力,通過與他者的關系來表達他與神的關系,這方式使得那種無稽之談無從滋生,即他将建立起與神的關系,而其他人則通過他建立自己與神的關系:誰能确切地知道這一切呢?假如我能确切地知道,我可以求助于他;若我能夠求助于他并且有權這樣做,那麼萊辛肯定沒有成就此偉績。
萊辛當然屬于遙遠的過去,一個在世界史的&mdash體系化的鐵道上消失的小車站。
向他求助就是在評判自身,是用某種客觀的意見向所有當代人證明,他無法與這個高速前行的時代齊頭并進。
(8)于是訣竅就在于,跳上頭一列車廂,越早越好,把世界曆史抛在身後。
回憶萊辛是令人絕望之舉,因為就此可以肯定的是,這人完了,他将被遠遠地甩在後面,如果萊辛已經說出了人們想要說的話,除非說,要麼萊辛所言均為真(在此情況下,以列車的速度遠離它就要三思而後行),要麼人們并未給自己充分的時間去理解萊辛,他總是知道如何巧妙地避免将自我、他的辯證知識以及居于其間的主體性快速轉移給所有者。
不過要當心,當我們全副武裝以應對所有謙卑和誘惑的時候,最可怕的東西依然存在:假設萊辛是在欺騙他!是的,那個萊辛的确是自我主義者!(9)在宗教方面他總為自己留有某些東西,某些他肯定說過的、但卻是以一種巧妙的方式說出來的東西;某些大學輔導教師不能一口氣背誦出來的東西;某些保持不變、但卻不斷變換形式的東西;某些不會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