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
關燈
小
中
大
着青銅闆,闆上刻有&ldquo博愛&rdquo、&ldquo平等&rdquo、&ldquo互助&rdquo、&ldquo自由&rdquo四個詞,分别位于石碑的四面&mdash&mdash這倒令人想起了法國大革命時的三大口号。
一處樹蔭下有一方水池,池中有噴泉裝置,但噴泉裝置中沒有水&mdash&mdash至少我是這麼記得的。
男孩領我們逛了公園之後,穿過公園把我們帶到了東門附近的公家市場。
但我們看了也等于沒看。
更糟的是,一旦我有不明白之事詢問餘、徐兩位先生,他們就都奇怪地顯出很不高興的樣子。
餘先生好像忍不住了,拉拉我的衣袖小聲說:&ldquo最好少說日語,這裡的人很讨厭日本人。
&rdquo看樣子好像與我這個遭人厭惡的日本人同行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大麻煩。
有時我的問話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也隻好硬生生地把後半截又咽了回去。
我們毫無興緻地從排列着豬的内髒的地方穿過,出了市場,來到城的外圍地帶。
這裡也到處都是士兵,他們正在折下龍眼樹枝吃龍眼肉。
男孩指着西邊的山向我們介紹着什麼&mdash&mdash山上籠罩着紅色的暮霭,似乎很熱,朦朦胧胧看不分明。
我問餘、徐兩位先生男孩在說些什麼,餘錦華隻是簡短地答了一句:&ldquo他在說那座山。
&rdquo 結果,看完了那座我一無所知的山,我們再次回到了城中心。
男孩走到一個十字路口處停了下來,想了想,就帶大家去了一個有許多士兵的地方。
從那裡的氣氛中,我察覺出那是妓院的一角。
據說陳炯明把分散在大街小巷的妓院全都集中到這裡,在街道的拐角地帶,一家接一家大約有五十多處。
我們看到了四五塊好像寫有&ldquo上海某某女士&rdquo之類的招牌并排懸挂着。
有一家傳出陣陣琵琶聲,從最大的那家妓院中不斷飄出弦歌之聲&mdash&mdash這家位于拐角處,看上去頗為不錯,所有妓院中隻有這家圍着木制圍牆,裡面好像有個庭院。
木圍牆是臨時所築,十分粗糙,上面有許多縫隙。
我好奇地往裡望去,隻見有一個大池塘,在那混濁的水面上,穿着軍服、少年軍官模樣的人正與妓女泛舟遊玩。
很自然地,我們再次來到了公園。
這時,由二十多個士兵護送的一頂大轎正從那兒經過&mdash&mdash大家都目送着它。
轎子裡坐着一個四十多歲、穿中式服裝的紳士。
後面還跟着一個轎子,它的護送士兵人數約為前者的一半。
轎中垂着簾子,裡面是位婦女。
我一瞥之下,隐隐覺得應是位二十五六歲的美女。
我們正目送其背影之際,又有一頂轎子由三四個士兵護送着從我們身邊經過,它好像故意比前面兩個轎子慢了五十來米。
因為沒放下轎簾,所以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轎中婦女的容貌&mdash&mdash她年輕端莊,看上去像少女似的,穿着水色衣衫,還不失體面地回頭看了看我們這一群人。
當她從面前經過時,陣陣茉莉花香襲來,也許是頭發上所飾的吧,她的容貌真是令人難忘。
餘先生問道:&ldquo是陳炯明嗎?&rdquo徐先生說:&ldquo不是,是浙江軍的軍人。
&rdquo我問:&ldquo為什麼?浙江軍的軍人現在都來了嗎?&rdquo看上去并沒有證據證明這一定是浙江軍的将軍。
餘先生與徐先生時常會這樣毫無根據地想象,倒也是蠻有趣的人。
不管怎樣,我在這兒姑且自己斷定轎上是一位大人物,還有他的夫人;而那後面的轎子上的,多半是二房吧。
大家都有些累了。
剛要在長椅上坐下的時候,走來了兩個穿西裝的青年,看樣子其中的一位正巧是徐先生他們的朋友,他們便站着聊開了。
這青年也是台灣人,但他卻在用日語與别人談話。
我無意中聽到以下對話: &ldquo我一直在做那個工作,但總不見成功,因此放棄了。
現在又有了新的打算。
&rdquo &ldquo是什麼?&rdquo &ldquo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工作。
&rdquo &ldquo賺錢的事嗎?&rdquo &ldquo嗯,可以這麼說吧&mdash&mdash我想飼養蜜蜂。
這一帶有很多龍眼、荔枝、芭蕉等等,鮮花也不少,所以我想這主意一定行。
&rdquo &ldquo是啊,很好啊。
這兒的土地非常适于農耕。
&rdquo&mdash&mdash說這話的好像就是從河船上開始,腦子裡就一直考慮這個問題的徐先生。
歸途中,我們繞道去看了孔廟。
廟的木制部分在手可觸及的範圍内已全被剝去了&mdash&mdash這一定是寒冬中聚于此廟的士兵為取得生火的木材而幹的。
現在,廟裡有七八個人團團圍坐,正在專心地幹着什麼&mdash&mdash可能是陶醉在下棋之類的事中了吧。
我們回到了宏仁醫院,但是主人許連城先生還沒有從病人那裡回來。
據他留下的話,說是要和我們一起吃晚飯。
在等許先生的時候,我們提出想去河那邊看看。
一出宏仁醫院的後門,便是河岸。
一個年輕的士兵不知怎麼掉進了水裡,正在掙紮,一群納涼的人站在四周作壁上觀,就像在看一隻落入水溝的貓一樣。
可能是河水本來就不深吧,那士兵好不容易從水中爬了出來,上了臨近的一隻船。
他直打哆嗦,臉色白得吓人,看着十分可憐。
我在黃昏中,在花崗岩牆壁外約二尺來寬的白色石路上,看着這一切緩步而行。
這時,從舊橋上不斷飄來弦歌之聲。
舊橋上有一座祠堂,據說是為了防止水害而修建的觀音堂,音樂聲就是從那兒傳出來的。
我們不約而同地向河流下方的舊橋方向走去。
沿着岩石砌的牆,有許多用繩索連系的河船,人們可以從岩牆處登木梯上船。
河船上點着燈,不時傳出喝酒談笑之聲&mdash&mdash這就是所謂的花舫吧,這裡約有二十多隻花舫。
在舊橋的觀音堂中吹管弄弦的,仍是穿草黃色軍裝的士兵們。
祠堂附近,許多納涼的人正憑欄而立。
人群中穿行着三四輛大闆車,它們正向對岸奔去。
忽然,大闆車中響起了貓叫聲。
我想這一定是預想到決戰而逃避戰禍的難民的車子。
東面的天空因月出前的白光而變白了,月亮馬上就要從那兒升起了吧。
在一群異鄉人中,耳邊充斥着喧嘩之聲,我一隻胳膊撐在石欄之上,眺望着遠方的天空。
此時的我,精疲力竭而倍感饑餓,心中隻剩下濃濃的哀愁。
讀者們一定厭倦了我這散漫的叙述了。
雖然在讀者面前我沒必要拘束,但若總這樣寫的話,就不知這對一年前的回憶要到何時才能結束,這實在太讓人為難了&mdash&mdash再這樣的話,我恐怕連在路旁玩耍的豬的尾巴的搖擺方向等等都要回憶起來了。
我在漳州住了兩天,頭一晚住在一個名叫中華旅社的中國旅館,第二晚在宏仁醫院。
我原先打算投宿的有溫泉的旅館正在改建,我們晚上在它的門口張望時,還以為它停業了呢。
我們選的中華旅社,比我在廈門住的南華大旅社要幹淨,并且服務上也熱情得多。
如此一來,還可湊合一夜。
&mdash&mdash即使是對于我這個實際上不以潔淨為美德的人來說,南華大旅社也實在是太髒了。
中華旅社住一晚外加早飯是一元二十錢,我們早上離開旅社時,把三人各出的二十錢合計六十錢(1)交給一位五十歲上下、留着辮子的仆役(不知中文應如何稱呼),他單膝跪在地上,雙手舉向空中,用了一種唱戲似的、甚有古風,但又有些超乎常情的殷勤的禮節,不但目送我們直至大門口,還詳詳細細地邊用手指邊告訴我們去中學的路,幾乎讓人覺得有些啰唆了。
我去官立中學探訪朱雨亭先生,學校正放暑假,所以朱先生不在。
又聽說他家在很遠的城外,因此我就在學校裡留了個口信,大緻内容是:若朱先生回校,請告訴他某某日本人來過,現在正在名叫許連城的醫生家裡。
這學校古樸典雅,大門外有四根石柱,上面生動地雕有飛天之龍,龍上塗以金色或朱色。
穿過大門,有一條小道,它的左側有一長方形的大水池。
從水池沿岸的柳樹間向遠處望去,池對面立着以水邊的石頭為基石的銀灰色牆壁,上面有一些小小的八角窗。
走過約八九米長的石橋,就到了校舍大樓。
裡面有小屋數間,複雜地彎曲的走廊、石階等,顯得頗有詩意。
詢問後才知道,這裡是清朝時那些胸懷青雲之志,來有考棚(考試地)的此地考秀才、禀生、貢生的少年們的住宿之處。
建築物的這半個部分平時充當孩子們的教育場所,另半個部分則成為中學後面的師範學校&mdash&mdash這是我日後遇見了朱雨亭先生,他向我贊美學校時為我說明的。
另外,他得意地說,因為是從前之物,房間又小又暗,所以最近要改建。
雖是他人之事,但我還是不禁擔心:不會又變成一個電影院之類的東西吧! 考棚在芝山的山腳處。
芝山上有仰止亭,據說此亭是朱子講經之地。
他講經時附近蛙聲不斷,于是朱子對青蛙說:&ldquo我正講道,快停止你的叫聲。
&rdquo于是,蛙聲戛然而止。
&ldquo仰&rdquo聽了&ldquo停止&rdquo&mdash&mdash這就成為了亭子的名字。
朱子很感激這聽話的青蛙,為了紀念它,就在其脖子上系了觀世縒&mdash&mdash後來就成了一道白線。
因此,至今在芝山的一些洞裡,還有一種脖子上有白線的青蛙。
&mdash&m
一處樹蔭下有一方水池,池中有噴泉裝置,但噴泉裝置中沒有水&mdash&mdash至少我是這麼記得的。
男孩領我們逛了公園之後,穿過公園把我們帶到了東門附近的公家市場。
但我們看了也等于沒看。
更糟的是,一旦我有不明白之事詢問餘、徐兩位先生,他們就都奇怪地顯出很不高興的樣子。
餘先生好像忍不住了,拉拉我的衣袖小聲說:&ldquo最好少說日語,這裡的人很讨厭日本人。
&rdquo看樣子好像與我這個遭人厭惡的日本人同行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大麻煩。
有時我的問話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也隻好硬生生地把後半截又咽了回去。
我們毫無興緻地從排列着豬的内髒的地方穿過,出了市場,來到城的外圍地帶。
這裡也到處都是士兵,他們正在折下龍眼樹枝吃龍眼肉。
男孩指着西邊的山向我們介紹着什麼&mdash&mdash山上籠罩着紅色的暮霭,似乎很熱,朦朦胧胧看不分明。
我問餘、徐兩位先生男孩在說些什麼,餘錦華隻是簡短地答了一句:&ldquo他在說那座山。
&rdquo 結果,看完了那座我一無所知的山,我們再次回到了城中心。
男孩走到一個十字路口處停了下來,想了想,就帶大家去了一個有許多士兵的地方。
從那裡的氣氛中,我察覺出那是妓院的一角。
據說陳炯明把分散在大街小巷的妓院全都集中到這裡,在街道的拐角地帶,一家接一家大約有五十多處。
我們看到了四五塊好像寫有&ldquo上海某某女士&rdquo之類的招牌并排懸挂着。
有一家傳出陣陣琵琶聲,從最大的那家妓院中不斷飄出弦歌之聲&mdash&mdash這家位于拐角處,看上去頗為不錯,所有妓院中隻有這家圍着木制圍牆,裡面好像有個庭院。
木圍牆是臨時所築,十分粗糙,上面有許多縫隙。
我好奇地往裡望去,隻見有一個大池塘,在那混濁的水面上,穿着軍服、少年軍官模樣的人正與妓女泛舟遊玩。
很自然地,我們再次來到了公園。
這時,由二十多個士兵護送的一頂大轎正從那兒經過&mdash&mdash大家都目送着它。
轎子裡坐着一個四十多歲、穿中式服裝的紳士。
後面還跟着一個轎子,它的護送士兵人數約為前者的一半。
轎中垂着簾子,裡面是位婦女。
我一瞥之下,隐隐覺得應是位二十五六歲的美女。
我們正目送其背影之際,又有一頂轎子由三四個士兵護送着從我們身邊經過,它好像故意比前面兩個轎子慢了五十來米。
因為沒放下轎簾,所以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轎中婦女的容貌&mdash&mdash她年輕端莊,看上去像少女似的,穿着水色衣衫,還不失體面地回頭看了看我們這一群人。
當她從面前經過時,陣陣茉莉花香襲來,也許是頭發上所飾的吧,她的容貌真是令人難忘。
餘先生問道:&ldquo是陳炯明嗎?&rdquo徐先生說:&ldquo不是,是浙江軍的軍人。
&rdquo我問:&ldquo為什麼?浙江軍的軍人現在都來了嗎?&rdquo看上去并沒有證據證明這一定是浙江軍的将軍。
餘先生與徐先生時常會這樣毫無根據地想象,倒也是蠻有趣的人。
不管怎樣,我在這兒姑且自己斷定轎上是一位大人物,還有他的夫人;而那後面的轎子上的,多半是二房吧。
大家都有些累了。
剛要在長椅上坐下的時候,走來了兩個穿西裝的青年,看樣子其中的一位正巧是徐先生他們的朋友,他們便站着聊開了。
這青年也是台灣人,但他卻在用日語與别人談話。
我無意中聽到以下對話: &ldquo我一直在做那個工作,但總不見成功,因此放棄了。
現在又有了新的打算。
&rdquo &ldquo是什麼?&rdquo &ldquo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工作。
&rdquo &ldquo賺錢的事嗎?&rdquo &ldquo嗯,可以這麼說吧&mdash&mdash我想飼養蜜蜂。
這一帶有很多龍眼、荔枝、芭蕉等等,鮮花也不少,所以我想這主意一定行。
&rdquo &ldquo是啊,很好啊。
這兒的土地非常适于農耕。
&rdquo&mdash&mdash說這話的好像就是從河船上開始,腦子裡就一直考慮這個問題的徐先生。
歸途中,我們繞道去看了孔廟。
廟的木制部分在手可觸及的範圍内已全被剝去了&mdash&mdash這一定是寒冬中聚于此廟的士兵為取得生火的木材而幹的。
現在,廟裡有七八個人團團圍坐,正在專心地幹着什麼&mdash&mdash可能是陶醉在下棋之類的事中了吧。
我們回到了宏仁醫院,但是主人許連城先生還沒有從病人那裡回來。
據他留下的話,說是要和我們一起吃晚飯。
在等許先生的時候,我們提出想去河那邊看看。
一出宏仁醫院的後門,便是河岸。
一個年輕的士兵不知怎麼掉進了水裡,正在掙紮,一群納涼的人站在四周作壁上觀,就像在看一隻落入水溝的貓一樣。
可能是河水本來就不深吧,那士兵好不容易從水中爬了出來,上了臨近的一隻船。
他直打哆嗦,臉色白得吓人,看着十分可憐。
我在黃昏中,在花崗岩牆壁外約二尺來寬的白色石路上,看着這一切緩步而行。
這時,從舊橋上不斷飄來弦歌之聲。
舊橋上有一座祠堂,據說是為了防止水害而修建的觀音堂,音樂聲就是從那兒傳出來的。
我們不約而同地向河流下方的舊橋方向走去。
沿着岩石砌的牆,有許多用繩索連系的河船,人們可以從岩牆處登木梯上船。
河船上點着燈,不時傳出喝酒談笑之聲&mdash&mdash這就是所謂的花舫吧,這裡約有二十多隻花舫。
在舊橋的觀音堂中吹管弄弦的,仍是穿草黃色軍裝的士兵們。
祠堂附近,許多納涼的人正憑欄而立。
人群中穿行着三四輛大闆車,它們正向對岸奔去。
忽然,大闆車中響起了貓叫聲。
我想這一定是預想到決戰而逃避戰禍的難民的車子。
東面的天空因月出前的白光而變白了,月亮馬上就要從那兒升起了吧。
在一群異鄉人中,耳邊充斥着喧嘩之聲,我一隻胳膊撐在石欄之上,眺望着遠方的天空。
此時的我,精疲力竭而倍感饑餓,心中隻剩下濃濃的哀愁。
讀者們一定厭倦了我這散漫的叙述了。
雖然在讀者面前我沒必要拘束,但若總這樣寫的話,就不知這對一年前的回憶要到何時才能結束,這實在太讓人為難了&mdash&mdash再這樣的話,我恐怕連在路旁玩耍的豬的尾巴的搖擺方向等等都要回憶起來了。
我在漳州住了兩天,頭一晚住在一個名叫中華旅社的中國旅館,第二晚在宏仁醫院。
我原先打算投宿的有溫泉的旅館正在改建,我們晚上在它的門口張望時,還以為它停業了呢。
我們選的中華旅社,比我在廈門住的南華大旅社要幹淨,并且服務上也熱情得多。
如此一來,還可湊合一夜。
&mdash&mdash即使是對于我這個實際上不以潔淨為美德的人來說,南華大旅社也實在是太髒了。
中華旅社住一晚外加早飯是一元二十錢,我們早上離開旅社時,把三人各出的二十錢合計六十錢(1)交給一位五十歲上下、留着辮子的仆役(不知中文應如何稱呼),他單膝跪在地上,雙手舉向空中,用了一種唱戲似的、甚有古風,但又有些超乎常情的殷勤的禮節,不但目送我們直至大門口,還詳詳細細地邊用手指邊告訴我們去中學的路,幾乎讓人覺得有些啰唆了。
我去官立中學探訪朱雨亭先生,學校正放暑假,所以朱先生不在。
又聽說他家在很遠的城外,因此我就在學校裡留了個口信,大緻内容是:若朱先生回校,請告訴他某某日本人來過,現在正在名叫許連城的醫生家裡。
這學校古樸典雅,大門外有四根石柱,上面生動地雕有飛天之龍,龍上塗以金色或朱色。
穿過大門,有一條小道,它的左側有一長方形的大水池。
從水池沿岸的柳樹間向遠處望去,池對面立着以水邊的石頭為基石的銀灰色牆壁,上面有一些小小的八角窗。
走過約八九米長的石橋,就到了校舍大樓。
裡面有小屋數間,複雜地彎曲的走廊、石階等,顯得頗有詩意。
詢問後才知道,這裡是清朝時那些胸懷青雲之志,來有考棚(考試地)的此地考秀才、禀生、貢生的少年們的住宿之處。
建築物的這半個部分平時充當孩子們的教育場所,另半個部分則成為中學後面的師範學校&mdash&mdash這是我日後遇見了朱雨亭先生,他向我贊美學校時為我說明的。
另外,他得意地說,因為是從前之物,房間又小又暗,所以最近要改建。
雖是他人之事,但我還是不禁擔心:不會又變成一個電影院之類的東西吧! 考棚在芝山的山腳處。
芝山上有仰止亭,據說此亭是朱子講經之地。
他講經時附近蛙聲不斷,于是朱子對青蛙說:&ldquo我正講道,快停止你的叫聲。
&rdquo于是,蛙聲戛然而止。
&ldquo仰&rdquo聽了&ldquo停止&rdquo&mdash&mdash這就成為了亭子的名字。
朱子很感激這聽話的青蛙,為了紀念它,就在其脖子上系了觀世縒&mdash&mdash後來就成了一道白線。
因此,至今在芝山的一些洞裡,還有一種脖子上有白線的青蛙。
&mdas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