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美雪女士之墓
關燈
小
中
大
小鄭要去中國交涉署辦點兒事,問我是否願意同去。
小鄭的事是這樣的:作為我的導遊,他與我一同從台灣的打狗回到了他自己的故鄉&mdash&mdash廈門的鼓浪嶼;而我回台灣時,他也要一起去台灣,但這就必須再次取得中國交涉署或是日本領事館的渡船許可證。
若在日本領事館辦證,早則兩周,遲則要等一個月以上。
而在中國交涉署辦的話,隻要交三圓手續費,兩三天就可辦完。
&ldquo我要去中國交涉署領渡船許可證。
&rdquo說着,小鄭拿出了一張不大的快照相片,據說這是昨天剛照的。
這時是上午十點左右,所以天氣還不是那麼熱。
我到鼓浪嶼已經一周了,雖然每日裡在這兒散步,但竟然還是摸不清這裡的道路,大概是由于這兒的路并不總是筆直的。
常常是我想東行,卻不知不覺中繞來繞去繞到了西面;本打算去看似乎就在眼前的林中土家,腳下的路卻奇妙地彎彎曲曲,結果是我反而越走越遠了&mdash&mdash真是迷宮般的道路。
因此,我一點兒也不記得我們是怎麼走到中國交涉署的。
登上二十來級有鐵扶手的石階,前面出現了一道大門,那兒便是中國交涉署了。
大門的旁側有一小塊空地,在那兒的鐵絲網後,一隻白鹭孤寂地伫立在一個看上去隻有兩三寸深淺,似乎有些微濕的四尺見方的水泥池中間。
&mdash&mdash自古以來,廈門與鼓浪嶼之間的海灣就被稱為鹭江,然而現在已不大見得到這種鳥了。
反而是在台灣,我倒見過白鹭結群而飛的情形。
如今的鹭江上,取而代之的是老鷹之類。
兩三天前,我們要乘舢闆去南普陀遊覽的時候,我瞧見一隻大鳥停在靠近陸地的一塊水中岩石之上,正悄然凝視着退潮的漩渦。
我問小鄭它是什麼鳥,小鄭對我所指的方向看都沒看一眼就答曰:&ldquoHawk。
&rdquo據這回答,可以知道這種鳥在這一帶絕非稀奇。
不久,小鄭從接待室裡出來了。
看樣子在我觀察白鹭的時候,他的事已很快辦好了。
當我們走下二十多級的台階時,他說: &ldquo我們順便在這一帶散散步吧。
&rdquo 現在既非散步的天氣,又非散步的好時刻&mdash&mdash已将近正午了。
不過小鄭因為是在南國長大的,所以似乎對炎熱毫不在意。
&ldquo好吧,隻要是在涼快一些的地方。
&rdquo我答道。
于是小鄭沉默了&mdash&mdash外國人沉默時的表情總是讓人捉摸不透其内心。
我們繼續走着,照例是難認的道路,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一條直通海邊懸崖崖頂的坡路。
沿途有許多樹木,非常涼爽。
外國人常說:&ldquo廈門是地獄,鼓浪嶼是天堂。
&rdquo以及在中國沿岸,以鼓浪嶼風景為最佳等等。
這條林蔭路确實恰如所言:樹木間陰影重疊,而對岸的廈門街市卻忍受着烈日暴曬;那充斥着紅磚瓦的街市,與這一泓盈盈綠水,正形成鮮明對比。
水上悠然蕩着許多小舢闆,它們正往來于廈門島與鼓浪嶼之間。
涼風陣陣襲面,路上沒有其他行人,這似乎是一條不大被利用的道路。
我們脫了上衣,走走停停,欣賞着風景。
過了一會兒,走在前面的小鄭穿上了上衣,于是我也學樣。
這一定是前方道路再無樹蔭,而隻有直射的陽光之故。
在日光直射處,不穿上衣反而會更熱。
小鄭邊穿上衣邊說:&ldquo前面不遠是基督徒的墓地,我們去看看吧。
&rdquo &ldquo好。
&rdquo 林蔭道轉個大彎,就是一棵樹也沒有的秃山頂。
眼前是雜亂豎立着的幾百座墓碑。
這裡盛産石頭,所以墓碑全是花崗岩做的。
其中一座上面寫着&ldquo基督女徒蔡門車氏寝室&rdquo,我好奇地看了看墓上的文字,原來這是一位&ldquo壽七旬&rdquo的老太太的墓,由其孫子所立。
還有的墓碑上刻着&ldquo侍主複臨&rdquo的字句。
在這些墓碑的上部,都镌刻着鍍金的十字。
小鄭依然是一副讓人捉摸不透的表情,默默地在這些石墓中邊走邊看。
他突然停了下來,指着路旁一座石碑說: &ldquo這是黃先生未婚妻的墓。
&rdquo &ldquo黃先生?黃先生是誰?&rdquo &ldquo黃先生是我的朋友,你也認識
小鄭的事是這樣的:作為我的導遊,他與我一同從台灣的打狗回到了他自己的故鄉&mdash&mdash廈門的鼓浪嶼;而我回台灣時,他也要一起去台灣,但這就必須再次取得中國交涉署或是日本領事館的渡船許可證。
若在日本領事館辦證,早則兩周,遲則要等一個月以上。
而在中國交涉署辦的話,隻要交三圓手續費,兩三天就可辦完。
&ldquo我要去中國交涉署領渡船許可證。
&rdquo說着,小鄭拿出了一張不大的快照相片,據說這是昨天剛照的。
這時是上午十點左右,所以天氣還不是那麼熱。
我到鼓浪嶼已經一周了,雖然每日裡在這兒散步,但竟然還是摸不清這裡的道路,大概是由于這兒的路并不總是筆直的。
常常是我想東行,卻不知不覺中繞來繞去繞到了西面;本打算去看似乎就在眼前的林中土家,腳下的路卻奇妙地彎彎曲曲,結果是我反而越走越遠了&mdash&mdash真是迷宮般的道路。
因此,我一點兒也不記得我們是怎麼走到中國交涉署的。
登上二十來級有鐵扶手的石階,前面出現了一道大門,那兒便是中國交涉署了。
大門的旁側有一小塊空地,在那兒的鐵絲網後,一隻白鹭孤寂地伫立在一個看上去隻有兩三寸深淺,似乎有些微濕的四尺見方的水泥池中間。
&mdash&mdash自古以來,廈門與鼓浪嶼之間的海灣就被稱為鹭江,然而現在已不大見得到這種鳥了。
反而是在台灣,我倒見過白鹭結群而飛的情形。
如今的鹭江上,取而代之的是老鷹之類。
兩三天前,我們要乘舢闆去南普陀遊覽的時候,我瞧見一隻大鳥停在靠近陸地的一塊水中岩石之上,正悄然凝視着退潮的漩渦。
我問小鄭它是什麼鳥,小鄭對我所指的方向看都沒看一眼就答曰:&ldquoHawk。
&rdquo據這回答,可以知道這種鳥在這一帶絕非稀奇。
不久,小鄭從接待室裡出來了。
看樣子在我觀察白鹭的時候,他的事已很快辦好了。
當我們走下二十多級的台階時,他說: &ldquo我們順便在這一帶散散步吧。
&rdquo 現在既非散步的天氣,又非散步的好時刻&mdash&mdash已将近正午了。
不過小鄭因為是在南國長大的,所以似乎對炎熱毫不在意。
&ldquo好吧,隻要是在涼快一些的地方。
&rdquo我答道。
于是小鄭沉默了&mdash&mdash外國人沉默時的表情總是讓人捉摸不透其内心。
我們繼續走着,照例是難認的道路,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一條直通海邊懸崖崖頂的坡路。
沿途有許多樹木,非常涼爽。
外國人常說:&ldquo廈門是地獄,鼓浪嶼是天堂。
&rdquo以及在中國沿岸,以鼓浪嶼風景為最佳等等。
這條林蔭路确實恰如所言:樹木間陰影重疊,而對岸的廈門街市卻忍受着烈日暴曬;那充斥着紅磚瓦的街市,與這一泓盈盈綠水,正形成鮮明對比。
水上悠然蕩着許多小舢闆,它們正往來于廈門島與鼓浪嶼之間。
涼風陣陣襲面,路上沒有其他行人,這似乎是一條不大被利用的道路。
我們脫了上衣,走走停停,欣賞着風景。
過了一會兒,走在前面的小鄭穿上了上衣,于是我也學樣。
這一定是前方道路再無樹蔭,而隻有直射的陽光之故。
在日光直射處,不穿上衣反而會更熱。
小鄭邊穿上衣邊說:&ldquo前面不遠是基督徒的墓地,我們去看看吧。
&rdquo &ldquo好。
&rdquo 林蔭道轉個大彎,就是一棵樹也沒有的秃山頂。
眼前是雜亂豎立着的幾百座墓碑。
這裡盛産石頭,所以墓碑全是花崗岩做的。
其中一座上面寫着&ldquo基督女徒蔡門車氏寝室&rdquo,我好奇地看了看墓上的文字,原來這是一位&ldquo壽七旬&rdquo的老太太的墓,由其孫子所立。
還有的墓碑上刻着&ldquo侍主複臨&rdquo的字句。
在這些墓碑的上部,都镌刻着鍍金的十字。
小鄭依然是一副讓人捉摸不透的表情,默默地在這些石墓中邊走邊看。
他突然停了下來,指着路旁一座石碑說: &ldquo這是黃先生未婚妻的墓。
&rdquo &ldquo黃先生?黃先生是誰?&rdquo &ldquo黃先生是我的朋友,你也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