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印象
關燈
小
中
大
我由台灣的打狗乘船去對岸的廈門。
天氣陰沉,港口山上預報暴風雨的紅旗,剛才嗖嗖地從旗杆上高高升起。
舉目望去,灣内雖是風平浪靜,但看着默然下垂的那紅旗,我仍不免有些擔心。
于是,我詢問了前來打招呼的事務長。
&ldquo嗯,是聽說有暴風雨。
但這最多也就是二十個小時的航程,而且現在出航的話正好能避開它,到達對面時,台灣才起風浪。
&rdquo &mdash&mdash他說的簡直像是預先與暴風雨商量過似的。
作為我的向導一起來的,是在這個港口&mdash&mdash打狗開牙科醫院的我中學時代的老朋友東君的學生小鄭。
這位青年雖是依靠姐姐姐夫居住在打狗,但卻是生于廈門、畢業于廈門的中學的小夥子。
他此前曾三次渡過台灣海峽,說是夏季絕無風浪,這使原先對乘船毫無信心的我同意乘船。
既已乘上,也就無可如何,反倒決定安下心來。
就這樣,待船開動以後,當八九名一、二等艙的乘客都在甲闆上時,我也虛張聲勢地與大家一起坐在了那裡的藤椅上。
不知何時來到甲闆上的一名十分惹眼的台灣人正立在那裡。
&mdash&mdash台灣人并非洋人,乃是台灣籍的中國人。
因為在國内有不少人弄混這十分清楚的事情,所以特此說明。
那位台灣人是一個二十四五歲的青年,盡管另外有不少台灣人在船中,但他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則在于他那風采。
粗麻布的白色夏服的上衣,在兩胸和兩脅上,有用紐扣扣的帶褶的外口袋,腰間從背後向前纏繞着一根帶子&mdash&mdash這是狩衣的制法,而裡面的輕便襯衣上則垂下一條長長的黑緞領帶。
白麻的狩衣就相當地妙了,然而豈隻如此,站在船的甲闆上,他卻腳蹬一雙過膝三英寸的乘馬用的黑色長靴。
說到帽子,更為有趣&mdash&mdash就像電影裡的西部片中出場人物那樣,他頭戴一頂檐寬一尺、高頂的台灣巴拿馬帽,裡面可見閃爍着油光的濃密的長發。
此外,他還架着一副又大又圓的眼鏡,鏡片是墨綠色的。
像這樣,不是多少有些滑稽、誇張麼!如果這是一位長有快活面孔的人物的話,大概看起來像堂吉诃德式的、有些滑稽可笑的大旅行家吧。
然而,這位青年不知為什麼,與這服裝是那麼微妙地相配。
在他那台灣人特有的膚色&mdash&mdash微黑的、曬了日光的臉上,似乎長着實際上不知有否的麻子,又因為是一張有些髒的、陰森的男人的面孔,特别是那很大的墨綠色眼鏡,更給我一種怪異的印象。
這麼說來,似是偵探小說中出場的那種不安定的、有可疑感的人物&mdash&mdash而他又是那樣特别紮眼,一旦有什麼動靜,不是會馬上被捉住嗎!然而,這個男子和我的同行者小鄭看起來卻似是老熟人,兩個人在親密地交談着什麼。
&ldquo這位是台南的商人,我的朋友。
&rdquo &ldquo啊!&rdquo可能因為那位男青年不懂日語吧,所以小鄭用英語,但也不像鄭重介紹似的,把他介紹給了我。
于是,我看了看這位台灣人以一種殷勤的樣子給我的名片&mdash&mdash原來其人姓陳。
我不便沉默,又因為他所引起的好奇心,所以就問道: &ldquo您是做生意的嗎?&rdquo &ldquo嗯,做生意,是做大米生意的。
&rdquo 他的日語,即使是在台灣人中,也是屬于非常糟糕之列的。
&ldquo您在廈門打算待很久嗎?&rdquo &ldquo嗯,常去。
&rdquo &ldquo這次打算什麼時候回來?&rdquo &ldquo大概住十五天左右回來。
&rdquo 這時正逢船出港口之際。
這是個狹窄的港口,船的兩側不過三十多米,因為風急浪高,船體馬上劇烈地搖晃起來。
這種情形再下去我可受不了,我終于忍受不住下到船艙躺下。
不一會兒,小鄭也回到客艙。
船即使已出了港口,也還是搖晃得厲害。
&ldquo昨晚想必很累了吧&hellip&hellip&rdquo &ldquo好像浪很大呀。
&rdquo &ldquo嗯,台灣從昨晚到今天一定不得了了!我們不過是稍稍受到一點餘波。
想必給您添麻煩了!平時夏季是一點風浪也沒有的。
哎,但總算正好避過了。
&rdquo 我一邊聽船長說着這樣的話,一邊向下看着乘小汽艇登上船來的檢疫官對二、三等客艙的乘客進行檢疫。
在低一階的甲闆的兩舷上,人們在排着隊:左邊是三等艙的旅客,右邊是二等艙的吧。
哪一邊都全是台灣人。
在二等艙旅客的隊列中,剛才說過的那位裝扮過度的青年雜處其中,顯得特别惹眼。
檢疫官是一個身高近兩米的大腹便便的男人,可能是個英國人吧,白色立領制服之上,帶着一頂頭盔。
不一會兒,他登上我們所在的高甲闆,逐一看了一下大家的臉,叫了一聲&ldquo好了&rdquo,便走開了。
檢疫官的小汽艇分開喧鬧的白色浪花歸去了。
也許是因為天空陰沉,海的顔色如同混濁的泥水一般。
我們的汽船已鳴了一次笛,一面看着左側大小各異的小島,一面向港的深處駛去。
在右面,形态不斷變幻的廈門島漸漸清晰。
穿過巨大裸露的岩石,便能看到各處聳立着的島嶼。
在最陡峭的岩石下方,有一排紅磚造的洋房,這便是廈門的街市,比想象中要破舊一些。
左側有座大的島嶼,這便是鼓浪嶼。
廈門是乍一看有些荒涼的島嶼,而鼓浪嶼卻被綠樹環抱,蔥蔥郁郁。
在我身邊的小鄭,一邊聊些沒用的事情一邊在給我講解。
他的父母以及其他親人如今都不住在這裡了,但即便如此,也能感受到歸鄉之人那種久别重逢的欣喜。
而我的心中卻懷着旅人般終于到達目的地而感到新鮮的喜悅。
駁船慢悠悠地向船舷聚集而來。
因為風浪很大,小船在海浪上輕巧地跳躍。
剛以為小鄭在人群中不見了,就看見那個好似從偵探小說中走出來的青年小陳煞有介事的模樣,原來小鄭是去找他了,正站在小陳的身邊。
小陳手裡提着紅色的大行李箱,小鄭提着藤編的籃子,我提着一個黑色的包。
小鄭麻利地跳上一艘小船,我跟着跳了上去,小陳随即跟上了我們。
我們的小船離開了主船,和我們一樣急于上岸的乘客們在小船的中間劃槳前進,直奔岸邊,又沿着陸地劃向碼頭。
岸邊石牆的牆根被海水沖打着,其正上方矗立着一幢房子,有&ldquo客棧&rdquo
天氣陰沉,港口山上預報暴風雨的紅旗,剛才嗖嗖地從旗杆上高高升起。
舉目望去,灣内雖是風平浪靜,但看着默然下垂的那紅旗,我仍不免有些擔心。
于是,我詢問了前來打招呼的事務長。
&ldquo嗯,是聽說有暴風雨。
但這最多也就是二十個小時的航程,而且現在出航的話正好能避開它,到達對面時,台灣才起風浪。
&rdquo &mdash&mdash他說的簡直像是預先與暴風雨商量過似的。
作為我的向導一起來的,是在這個港口&mdash&mdash打狗開牙科醫院的我中學時代的老朋友東君的學生小鄭。
這位青年雖是依靠姐姐姐夫居住在打狗,但卻是生于廈門、畢業于廈門的中學的小夥子。
他此前曾三次渡過台灣海峽,說是夏季絕無風浪,這使原先對乘船毫無信心的我同意乘船。
既已乘上,也就無可如何,反倒決定安下心來。
就這樣,待船開動以後,當八九名一、二等艙的乘客都在甲闆上時,我也虛張聲勢地與大家一起坐在了那裡的藤椅上。
不知何時來到甲闆上的一名十分惹眼的台灣人正立在那裡。
&mdash&mdash台灣人并非洋人,乃是台灣籍的中國人。
因為在國内有不少人弄混這十分清楚的事情,所以特此說明。
那位台灣人是一個二十四五歲的青年,盡管另外有不少台灣人在船中,但他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則在于他那風采。
粗麻布的白色夏服的上衣,在兩胸和兩脅上,有用紐扣扣的帶褶的外口袋,腰間從背後向前纏繞着一根帶子&mdash&mdash這是狩衣的制法,而裡面的輕便襯衣上則垂下一條長長的黑緞領帶。
白麻的狩衣就相當地妙了,然而豈隻如此,站在船的甲闆上,他卻腳蹬一雙過膝三英寸的乘馬用的黑色長靴。
說到帽子,更為有趣&mdash&mdash就像電影裡的西部片中出場人物那樣,他頭戴一頂檐寬一尺、高頂的台灣巴拿馬帽,裡面可見閃爍着油光的濃密的長發。
此外,他還架着一副又大又圓的眼鏡,鏡片是墨綠色的。
像這樣,不是多少有些滑稽、誇張麼!如果這是一位長有快活面孔的人物的話,大概看起來像堂吉诃德式的、有些滑稽可笑的大旅行家吧。
然而,這位青年不知為什麼,與這服裝是那麼微妙地相配。
在他那台灣人特有的膚色&mdash&mdash微黑的、曬了日光的臉上,似乎長着實際上不知有否的麻子,又因為是一張有些髒的、陰森的男人的面孔,特别是那很大的墨綠色眼鏡,更給我一種怪異的印象。
這麼說來,似是偵探小說中出場的那種不安定的、有可疑感的人物&mdash&mdash而他又是那樣特别紮眼,一旦有什麼動靜,不是會馬上被捉住嗎!然而,這個男子和我的同行者小鄭看起來卻似是老熟人,兩個人在親密地交談着什麼。
&ldquo這位是台南的商人,我的朋友。
&rdquo &ldquo啊!&rdquo可能因為那位男青年不懂日語吧,所以小鄭用英語,但也不像鄭重介紹似的,把他介紹給了我。
于是,我看了看這位台灣人以一種殷勤的樣子給我的名片&mdash&mdash原來其人姓陳。
我不便沉默,又因為他所引起的好奇心,所以就問道: &ldquo您是做生意的嗎?&rdquo &ldquo嗯,做生意,是做大米生意的。
&rdquo 他的日語,即使是在台灣人中,也是屬于非常糟糕之列的。
&ldquo您在廈門打算待很久嗎?&rdquo &ldquo嗯,常去。
&rdquo &ldquo這次打算什麼時候回來?&rdquo &ldquo大概住十五天左右回來。
&rdquo 這時正逢船出港口之際。
這是個狹窄的港口,船的兩側不過三十多米,因為風急浪高,船體馬上劇烈地搖晃起來。
這種情形再下去我可受不了,我終于忍受不住下到船艙躺下。
不一會兒,小鄭也回到客艙。
船即使已出了港口,也還是搖晃得厲害。
&ldquo昨晚想必很累了吧&hellip&hellip&rdquo &ldquo好像浪很大呀。
&rdquo &ldquo嗯,台灣從昨晚到今天一定不得了了!我們不過是稍稍受到一點餘波。
想必給您添麻煩了!平時夏季是一點風浪也沒有的。
哎,但總算正好避過了。
&rdquo 我一邊聽船長說着這樣的話,一邊向下看着乘小汽艇登上船來的檢疫官對二、三等客艙的乘客進行檢疫。
在低一階的甲闆的兩舷上,人們在排着隊:左邊是三等艙的旅客,右邊是二等艙的吧。
哪一邊都全是台灣人。
在二等艙旅客的隊列中,剛才說過的那位裝扮過度的青年雜處其中,顯得特别惹眼。
檢疫官是一個身高近兩米的大腹便便的男人,可能是個英國人吧,白色立領制服之上,帶着一頂頭盔。
不一會兒,他登上我們所在的高甲闆,逐一看了一下大家的臉,叫了一聲&ldquo好了&rdquo,便走開了。
檢疫官的小汽艇分開喧鬧的白色浪花歸去了。
也許是因為天空陰沉,海的顔色如同混濁的泥水一般。
我們的汽船已鳴了一次笛,一面看着左側大小各異的小島,一面向港的深處駛去。
在右面,形态不斷變幻的廈門島漸漸清晰。
穿過巨大裸露的岩石,便能看到各處聳立着的島嶼。
在最陡峭的岩石下方,有一排紅磚造的洋房,這便是廈門的街市,比想象中要破舊一些。
左側有座大的島嶼,這便是鼓浪嶼。
廈門是乍一看有些荒涼的島嶼,而鼓浪嶼卻被綠樹環抱,蔥蔥郁郁。
在我身邊的小鄭,一邊聊些沒用的事情一邊在給我講解。
他的父母以及其他親人如今都不住在這裡了,但即便如此,也能感受到歸鄉之人那種久别重逢的欣喜。
而我的心中卻懷着旅人般終于到達目的地而感到新鮮的喜悅。
駁船慢悠悠地向船舷聚集而來。
因為風浪很大,小船在海浪上輕巧地跳躍。
剛以為小鄭在人群中不見了,就看見那個好似從偵探小說中走出來的青年小陳煞有介事的模樣,原來小鄭是去找他了,正站在小陳的身邊。
小陳手裡提着紅色的大行李箱,小鄭提着藤編的籃子,我提着一個黑色的包。
小鄭麻利地跳上一艘小船,我跟着跳了上去,小陳随即跟上了我們。
我們的小船離開了主船,和我們一樣急于上岸的乘客們在小船的中間劃槳前進,直奔岸邊,又沿着陸地劃向碼頭。
岸邊石牆的牆根被海水沖打着,其正上方矗立着一幢房子,有&ldquo客棧&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