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主義
關燈
小
中
大
的人自然是不會做的。
但是在别的國家裡,不管有無教養,這樣的事情是絕不可能有的。
黃包車的自作主張随心所欲倒還有點黃包車的味道,自有其讨人喜愛之處,但整個來說,中國的國民在牽涉到各自個人的情形時卻是受個人主義哲學支配的。
在另一方面,好的個人主義弄得不好就會滑向如上所述的自私自利的自我主義。
以常識難以理喻的事,其根本緣由還是在于個人主義。
經濟上的個人主義會産生極端的自由競争。
東方飯店的門前總是停着七八輛黃包車以等待客人。
這邊的黃包車與朦胧車不同,都是塗成黑色的上等車,他們每天拉車到此來拉客做生意,同時向旅館的老闆和茶房進貢若幹資費。
他們雖每天在同一地方幹活,彼此間卻沒有任何管理和協定,在工作上完全是自由競争。
有一個客人從大門出來,所有的黃包車便一齊沖向他展開激烈的争奪。
客人若說不知所措舉棋不定的話,就會遭到你拉我奪,連動都動不了。
在這種時候,他們不會以抽簽的方式來決定先後,在任何地方都隻重自由競争。
火車站的黃包車也好,馬車也好,汽車也好,都是同樣的情況。
同樣也沒有車資的規定。
個人主義是中國國民性的顯著色調之一,那麼這個人主義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這來自于政治組織的影響。
中國這個國家過于龐大,政治上的管理總無法深入及于每一個個人。
個人無法受到國家在法律上的完全保護,那麼與此相應的,他們也不會完全受法律支配。
在這種缺乏安全感和自由放任并存的民衆生活中,自然就會滋生出個人主義的道德和習慣。
中國的強點和弱點皆在于此。
與曆來民族上的興盛發展相反,國家組織的功能卻甚為薄弱,其理由亦在于此。
所謂國民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在薄弱的國家裡建立起強大的組織機器,因此它是一場國民的覺醒運動。
不久待到政治組織體系完備,法律能完全支配個人的時代到來時,中國的國民性也會自然地發生變化吧。
* 我來到南京的時候還是菊花盛開之際,不知不覺間菊花已經凋零,柳葉也紛紛飄落,人們已穿着毛皮衣服在行走。
早上經過城門時,見城樓的屋頂上已積着厚厚的晨霜,在旭日的照射下閃耀着銀色的光輝。
已是冬天了。
東方飯店裡住着兩三個日本報紙的特派記者。
南京隻有一家叫作寶來館的日本旅館,我時常去那兒洗澡。
這家旅館在上次南京事件(1)中曾遭大肆搶劫,如今卻已恢複原樣,生意不錯了。
我上次來南京時曾在那裡下榻,與店主也是熟人了。
店主已是年逾六十的人,喜好古董,将多年收集的珍品滿滿地放滿了一房間,結果也在南京事件中遭到劫奪,店主現在說來都是一臉的惜情。
聽說此人原來從事園藝,出生于東京的團子坂,三十幾年前以園藝師到南京來,終于落根于此。
南京事件以後居住在此的日本人的數目驟減,盡管這樣,現在還是有七八十人。
有三名醫生。
還有一所小學,有四名學生和一名老師。
我在南京結識了很多新的中國朋友,有軍人、官吏、新聞記者、公司職員和教師。
這些中國人對我都非常友善。
他們對日本有各自的理解,或者是試圖理解日本。
我在南京除了看到貼在磚牆上的紅色标語紙外,一點也沒感覺到排日的行為或排日的情緒。
某日早上,我坐上了從南京車站駛往上海的快車。
右邊的城牆在不斷地往後退去,不一會兒來到了玄武湖畔。
我想起了上一次來南京時,正是黎明時分,透過列車的車窗慢慢地望見了這一泓湖,這一片城牆,心中一陣感動。
有點混濁的湖水,綿延不絕的城牆&mdash&mdash多麼雄壯的夢幻般的場景啊! &ldquo南京喲,再見了!&rdquo 我在心中暗暗地叫道。
此時湖畔已漸漸遠去,列車駛入了紫金山北部的山陰之中。
出處同前 *** (1)南京事件,指1927年3月在北洋政府軍撤離南京,國民革命軍入城之際,在南京發生的中國軍民掠奪、襲擊外國人(包括領館、學校和住宅)的事件。
作為報複,停在長江上的英國和美國軍艦向南京市内開炮轟擊,死傷千餘人。
但是在别的國家裡,不管有無教養,這樣的事情是絕不可能有的。
黃包車的自作主張随心所欲倒還有點黃包車的味道,自有其讨人喜愛之處,但整個來說,中國的國民在牽涉到各自個人的情形時卻是受個人主義哲學支配的。
在另一方面,好的個人主義弄得不好就會滑向如上所述的自私自利的自我主義。
以常識難以理喻的事,其根本緣由還是在于個人主義。
經濟上的個人主義會産生極端的自由競争。
東方飯店的門前總是停着七八輛黃包車以等待客人。
這邊的黃包車與朦胧車不同,都是塗成黑色的上等車,他們每天拉車到此來拉客做生意,同時向旅館的老闆和茶房進貢若幹資費。
他們雖每天在同一地方幹活,彼此間卻沒有任何管理和協定,在工作上完全是自由競争。
有一個客人從大門出來,所有的黃包車便一齊沖向他展開激烈的争奪。
客人若說不知所措舉棋不定的話,就會遭到你拉我奪,連動都動不了。
在這種時候,他們不會以抽簽的方式來決定先後,在任何地方都隻重自由競争。
火車站的黃包車也好,馬車也好,汽車也好,都是同樣的情況。
同樣也沒有車資的規定。
個人主義是中國國民性的顯著色調之一,那麼這個人主義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這來自于政治組織的影響。
中國這個國家過于龐大,政治上的管理總無法深入及于每一個個人。
個人無法受到國家在法律上的完全保護,那麼與此相應的,他們也不會完全受法律支配。
在這種缺乏安全感和自由放任并存的民衆生活中,自然就會滋生出個人主義的道德和習慣。
中國的強點和弱點皆在于此。
與曆來民族上的興盛發展相反,國家組織的功能卻甚為薄弱,其理由亦在于此。
所謂國民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在薄弱的國家裡建立起強大的組織機器,因此它是一場國民的覺醒運動。
不久待到政治組織體系完備,法律能完全支配個人的時代到來時,中國的國民性也會自然地發生變化吧。
* 我來到南京的時候還是菊花盛開之際,不知不覺間菊花已經凋零,柳葉也紛紛飄落,人們已穿着毛皮衣服在行走。
早上經過城門時,見城樓的屋頂上已積着厚厚的晨霜,在旭日的照射下閃耀着銀色的光輝。
已是冬天了。
東方飯店裡住着兩三個日本報紙的特派記者。
南京隻有一家叫作寶來館的日本旅館,我時常去那兒洗澡。
這家旅館在上次南京事件(1)中曾遭大肆搶劫,如今卻已恢複原樣,生意不錯了。
我上次來南京時曾在那裡下榻,與店主也是熟人了。
店主已是年逾六十的人,喜好古董,将多年收集的珍品滿滿地放滿了一房間,結果也在南京事件中遭到劫奪,店主現在說來都是一臉的惜情。
聽說此人原來從事園藝,出生于東京的團子坂,三十幾年前以園藝師到南京來,終于落根于此。
南京事件以後居住在此的日本人的數目驟減,盡管這樣,現在還是有七八十人。
有三名醫生。
還有一所小學,有四名學生和一名老師。
我在南京結識了很多新的中國朋友,有軍人、官吏、新聞記者、公司職員和教師。
這些中國人對我都非常友善。
他們對日本有各自的理解,或者是試圖理解日本。
我在南京除了看到貼在磚牆上的紅色标語紙外,一點也沒感覺到排日的行為或排日的情緒。
某日早上,我坐上了從南京車站駛往上海的快車。
右邊的城牆在不斷地往後退去,不一會兒來到了玄武湖畔。
我想起了上一次來南京時,正是黎明時分,透過列車的車窗慢慢地望見了這一泓湖,這一片城牆,心中一陣感動。
有點混濁的湖水,綿延不絕的城牆&mdash&mdash多麼雄壯的夢幻般的場景啊! &ldquo南京喲,再見了!&rdquo 我在心中暗暗地叫道。
此時湖畔已漸漸遠去,列車駛入了紫金山北部的山陰之中。
出處同前 *** (1)南京事件,指1927年3月在北洋政府軍撤離南京,國民革命軍入城之際,在南京發生的中國軍民掠奪、襲擊外國人(包括領館、學校和住宅)的事件。
作為報複,停在長江上的英國和美國軍艦向南京市内開炮轟擊,死傷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