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主義

關燈
在中國人的常識中往往具有我們的常識中所不具備的東西。

    要是習慣了後,倒也并沒有奇異之處,但在一開始的時候,往往會有感情上受到傷害,或是彼此間難以溝通的情形。

    我在拙著《中國漫談》中曾試着解說過中國獨特的諸如習慣、性格、常識一類的世相,這次也将在南京的所見所聞略舉一二介紹給諸位。

     有天晚上我與中國人T君照例到書場裡去聽戲。

    那天晚上很暖和,場内有幾百個人,不免有些悶熱,我便與T君将外套脫了與帽子一起放在旁邊的空凳子上。

    然後買了晚報,讀過之後擱在了帽子上。

    過了一會兒,從那兒走過來一位男子,年紀約近五十歲,戴着眼鏡,穿着呢料的中式衣服,帶着呢禮帽,舉止得體,氣度甚好。

    他想要在一個凳子上坐下時,不巧凳子比較髒,凳子上有潑翻的茶漬和雜亂的瓜子殼。

    于是他不打任何招呼,拿起我們所買的報紙去擦凳子。

    看他的神态,似乎全不管這是别人買的還是由誰丢棄的,若無其事地擦完之後,再把弄髒的報紙像原先那樣蓋在我們的外衣上。

    反正是已讀過的報紙,你要拿去擦倒也算了,而把弄髒的報紙再擱在衣服上卻未免太過分了,T君瞪了他一眼,随手将髒報紙扔到了地闆上。

     本想見此情景那男子會覺得不好意思,結果大錯。

     &ldquo你幹嗎把報紙扔了?&rdquo他對年紀比他小二十歲左右的T君斥責道。

     &ldquo髒了,所以丢掉。

    &rdquo &ldquo你不能把别人特意放上去的東西随便扔掉。

    &rdquo &ldquo這是我們買的報紙,要扔要怎麼的随便我們。

    &rdquo &ldquo我不是問你這個,你的态度不好。

    &rdquo &ldquo你招呼也不打随便用别人的東西就好嗎?&rdquo &ldquo這個我不知道,總之,你當着我的面把我特意放上去的東西扔掉太沒禮貌。

    &rdquo T君是軍官學校畢業的少壯官吏,而且不像一般的中國人,脾性頗為暴激,如此自然受不了,于是立即引發了一場大吵。

    台上唱的什麼全都聽不清,一時間亂成一片。

    我在一旁驚得目瞪口呆。

    我想再怎麼樣總沒道理訓斥我們吧。

    不料那男子竟公然有理地提高了嗓音來駁斥T君。

    當然T君不會輸給他,盡管如此卻也沒有赢他,令人覺得百思不得其解。

    更令我費解的是,那男的神态似乎始終以為是有道理的。

    吵架的結果是不分勝負,各有輸赢。

     類似這樣的事例,我來到中國後常遇到。

    上述的經曆若說給中國人聽的話,問他們誰對,他們自然會回答,不可能是那個男的有道理。

    然而一旦發生口角或吵架的話,就未必是有理的人得勝了,這真是頗為奇妙了。

    道理什麼的說到哪兒都可以拉出幾條來。

    一不留神就把問題轉到别的方面去了,本來有道理的一方稍一失口,弄到最後反而得向對方道歉,世上往往有這樣的倒黴事。

     有個人每天坐黃包車到同一個地方去,這段路通常是兩角錢。

    有一天有個年紀很大,走路都搖搖晃晃的老車夫來拉客,這個人出于同情就坐了他的車,結果所花的時間是往常的三倍。

    到了目的地他取出了兩角錢,那老車夫卻不肯接,說是給三角錢。

     &ldquo别說傻話,我坐比你漂亮、比你快的車也隻是兩角錢。

    &rdquo 于是老車夫說了這一番話: &ldquo我跑得要比别人多,哪怕别人是收兩角錢,我必須得收三角錢。

    &rdquo 老車夫說他跑得多,意思是時間跑得多。

    他們心目中隻有自己而絕無别人。

     外出時剛走到門外,在那邊兜客的黃包車一眨眼之間就奔到了你跟前,把車直停到你腳下。

    你要坐他的車自然沒什麼話,你要是說我不用車,他就會滿口怨言。

    &ldquo小氣鬼!&rdquo&ldquo讓人白跑一趟。

    &rdquo人家并沒有叫車,是你自作主張自己跑過來的,随便把車停在别人跟前,妨礙了他人的行走。

    但車夫全然不考慮這些,他隻是責怪對方不近人情,因而嘴上罵罵咧咧的。

    這種觀念真難以改變。

     像茶館裡年長男人的這種行為,真正有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