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和書場

關燈
歌以度時光。

    在南京也就隻有這樣的消時度日的方式了。

    沿秦淮河有一條寬闊而空曠的大街。

    其一頭有座孔子廟,因此這一帶俗稱&ldquo夫子廟&rdquo。

    在夫子廟周圍共有十來家茶館和書場。

    茶館和書場其實并無太大的分别,不過是前者重在飲茶,後者主要是為聽戲。

    在書場也能喝茶,在茶館也能聽戲。

    茶館也可看作一種書場,不過在茶館聽戲隻有晚上,白天則純粹隻是茶館。

     茶館是江南的引人之處。

    在上海、杭州、蘇州或是南京,茶館都非常興盛,不少都有相當的規模設施。

    南方人十分好飲茶,不過茶館興盛的原因并不僅在此。

    大部分中國人早飯都輕餐簡食,早上一般吃點粥呀饅頭之類,或是吃碗面條等。

    也有人在自己家裡用早餐,但習慣上往往上茶館去吃。

    茶館裡多為中層階級以下的人物。

    有的茶館賣酒,有的不賣酒,反正在茶館裡喝酒的人不少。

    即使上班的人早上出門時也在此地簡單地用過早餐去上班,有閑人則會在此打發幾小時的時間。

     茶館還有一個功能,便是用作談生意的場所。

    商人們在店裡見面後,便一同來到附近的茶館,邊喝茶便慢慢地談生意。

    從早上到中午,茶館裡大都為這一類客人。

    對中國人說,茶館是一種交易場所。

     上海四馬路上的一處叫青蓮閣的茶館,一長溜占了好幾家門面,樓上也全是,規模宏大,名氣不小,但建築本身卻頗為低俗,毫無情調。

    茶館倒是鄉村小城市更為發達。

    在我所見過的茶館中,蘇州城内的一家叫吳苑的茶館,既有庭園,建築也頗為精緻,一切都很高雅。

    到底是一座有風情的古城。

    總之,茶館這種營業組織對中流以下人們的生活來說是一種相當方便的存在,一般茶資極廉,到處都有專門以體力勞動者為主顧的下等茶館,有人圖它省功夫,有人取其經濟實惠。

     夫子廟一帶的茶館雖沒有富有雅趣的,但不少規模較大,像六朝居、龍門居、新奇芳閣、四明樓等等。

    也有的茶館利用大的畫舫,稱為畫舫茶社。

    像六朝居等,其店堂之大足可容納數千人的茶客。

     專門的書場,有麟鳳閣、新世界、又世界三家。

    有很多藝人在這三家書場演出。

    麟鳳閣和新世界聽女優唱戲,又世界則為大鼓、灘簧等雜藝的表演,與日本的寄席(3)差不多。

     一般的茶館到夜裡就變成了書場,不過這兒不會有一流的優伶。

     首先客人走進去後可随便在自己所喜歡的位置上落座。

    馬上有茶房端過茶來,随茶還會送上西瓜子或南瓜子等。

    茶房提着大茶壺将開水注入小茶壺中,倒入茶盅内後,再添注開水。

    還送上經蒸煮過的毛巾。

    總之,客人要用手巾抹一下臉,擦一下手。

     正面有一個突出的舞台(較一般處為高),上有一個桌子。

    有樂手六七人排坐在後。

    左右兩邊有垂挂着幕布的出入口,演員從左側上場,演完後再退入右側的幕後。

    唱的大抵都是戲曲段子,有京劇、昆曲等不同的戲種。

    演員所唱的角色種類也各有所定,分為青衣、老生、小生、花臉等不同的類别。

     演員出場和退場都不對觀衆鞠躬行禮。

    快唱完時,像是将最後一句抛向觀衆似的一下子退入幕後。

    每唱完一曲後則轉過身去背對着觀衆,初一看上去其舉止動作都像男人似的,缺乏女性的溫柔優雅。

    然而看久了的話,就會感到其中也有妩媚和魅力。

     旦角的唱腔也時伴有優雅的音樂,但京戲的音樂一般極其吵鬧,而且尖嚣喧雜的程度之強烈,不管你具有世界上的何種耳朵都難以想象。

    每一種樂器的聲音仿佛要将所有觀衆的神經都震碎似的。

    使其在尖嘯高亢的節奏中沉浸于舒暢陶醉的狀态,此為京劇的特征。

    尚未習慣的話,會因其尖利喧嚣的聲音而感到喘不過氣來,要死去一般地難受。

    在此喧嚣的管弦聲中,更有一個蓋過此音發自肉體的高亢激厲的聲音傳過來,此為京劇的唱腔。

    這是一種難以言傳的悲怆、激越的唱腔,這一在亞細亞大陸繁衍生長的民族的所有的傳統、所有的歡喜、熱情、悲哀、激憤&mdash&mdash所有這些的種種情感都以一種最高漲的形式表露無遺地通過這些戲曲唱腔迸發了出來。

    如此這般孕滿力量地、如此這般強烈地表現了民族特性的音樂,恐怕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觀衆在聽戲中不時地發出&ldquo好、好&rdquo的叫聲。

    這叫聲實在有點滑稽。

    觀衆喝着茶,抽着煙,聊着天,場内一直是喧嚣嘈雜的。

    不過,音樂的聲調很高,聽衆用不着屏聲息氣地聽。

    并不是音樂的聲調高才使得觀衆叽喳之聲不斷,而是這音樂本來就誕生于這樣喧嚣的地方,這是從激越的、狂躁的中國民衆的生活中自然産生的音樂。

     目前南京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