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關燈
小
中
大
發出勃勃生機。
她眼睛睜得大大的,一邊說一邊比畫。
&ldquo雷克斯福德·特格韋爾會積極推行羅斯福的反納粹政策。
因此,德國就不敢在1941年時貿然幫助日本。
如此,他們就不能履行簽訂的條約。
你明白嗎?&rdquo麗塔在座位上轉過身,用力抓住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的肩膀,說道:&ldquo那麼,德國和日本就會輸掉那場戰争。
&rdquo 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笑了。
麗塔瞪着他,想從他的臉上看出點什麼來&mdash&mdash但即使他有什麼想法,現在也不會表現在臉上,因為他得密切注視來往的車輛。
麗塔說:&ldquo這一點也不好笑。
事情真的會像他說的那樣發展,美國打敗日本。
并且&mdash&mdash&rdquo &ldquo怎麼打敗?&rdquo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插話道。
&ldquo阿本德森都設計好了。
&rdquo她停了一會。
&ldquo這是本小說,&rdquo她繼續說道,&ldquo裡面自然有不少虛構的場面。
我的意思是小說得有娛樂成分,否則大家就沒興趣看。
這是一部有人情味的小說。
有兩個年輕人,男的在美國軍隊當兵,女的&mdash&mdash好啦,不管怎麼說,書中的特格韋爾是個聰明的總統,他看穿了日本人的詭計。
&rdquo麗塔急切地說:&ldquo在這兒談這本書一點問題都沒有,日本人已經同意讓它在太平洋沿岸國出版。
我在報紙上看到,許多日本人都在讀。
這本書在日本本土廣受歡迎,還引發了很多話題。
&rdquo 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說:&ldquo講給我聽聽,這人是怎麼說珍珠港事件的?&rdquo &ldquo特格韋爾總統很聰明,他把所有艦隻都開到了海上,因此美國的軍艦完好無損。
&rdquo &ldquo原來如此。
&rdquo &ldquo因此,珍珠港事件根本就沒有發生。
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摧毀的隻是一些小船。
&rdquo &ldquo書的名字叫&lsquo蝗蟲&rsquo什麼來着?&rdquo &ldquo《蝗蟲成災》。
源自于《聖經》中的一個典故。
&rdquo &ldquo那麼,日本戰敗了是因為珍珠港事件沒有發生。
我告訴你,即便沒有珍珠港事件,日本人也會赢得這場戰争。
&rdquo &ldquo在這本書裡,美國艦隊阻止了日本侵占菲律賓和澳大利亞。
&rdquo &ldquo日本人遲早會占領菲律賓和澳大利亞。
他們的艦隊優勢明顯。
我太了解日本人了,他們注定會控制太平洋地區。
一戰以後,美國就日漸衰微。
在那場戰争中,所有同盟國國家都在士氣和精神上遭到了重創。
&rdquo 但是麗塔固執地說道:&ldquo如果德國沒有占領馬耳他,丘吉爾就不會倒台,他會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勝利。
&rdquo &ldquo怎麼取得勝利?在哪裡取得勝利?&rdquo &ldquo在北非&mdash&mdash丘吉爾最終會擊敗隆美爾。
&rdquo 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大笑起來。
&ldquo一旦英國人戰勝隆美爾,他們就可以把所有軍隊從北非撤回來,北上經過土耳其,和蘇聯的殘餘部隊會合,然後站穩腳跟&mdash&mdash在書中,他們在伏爾加河的一座城市阻止了德國向東深入蘇聯的企圖。
我們以前從沒聽說過這座城市,但它确實存在,我在地圖上查過了。
&rdquo &ldquo那座城市叫什麼名字?&rdquo &ldquo斯大林格勒。
在那裡,英國人扭轉了戰争局勢。
在這本書中,隆美爾沒有和從蘇聯南下的德國軍隊會師,馮·保盧斯率領的德國軍隊,你還記得嗎?所以德國人就不可能繼續推進到中東地區,獲得他們急需的石油,或者像事實發生的那樣,推進到印度。
這樣一來,他們也就不可能和日本會師。
然後&mdash&mdash&rdquo &ldquo世上沒有人能戰勝埃爾溫·隆美爾。
&rdquo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說道,&ldquo這個家夥虛構的事件根本不存在,也沒有英雄般的&lsquo斯大林格勒&rsquo,任何牽制行動不過都是在拖延最後結果的出現,但不會改變這個結果。
跟你說,我見過隆美爾。
1948年我在紐約出差的時候見到的。
&rdquo其實他隻見過一個駐美軍政府首長,而且隻是在一次招待會上遠遠地瞧了一眼。
&ldquo那家夥真威武。
氣宇軒昂。
所以我說的全是有根有據的。
&rdquo他圓了自己的話。
麗塔說:&ldquo隆美爾将軍卸任以後,那個讨厭的拉默斯接替了他的職位。
從那以後就出現了大屠殺和集中營。
&rdquo &ldquo這些在隆美爾任職期間就已經存在了。
&rdquo &ldquo但是&mdash&mdash&rdquo麗塔做了個手勢,&ldquo那不是官方的。
或許是黨衛隊惡棍們的行徑,然後&hellip&hellip但隆美爾不是那樣的人。
他是個老派的普魯士人。
他很嚴厲&mdash&mdash&rdquo &ldquo讓我來告訴你誰在美國做好事,&rdquo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說道,&ldquo你能指望誰來振興美國經濟。
是艾伯特·斯佩爾。
不是隆美爾,也不是什麼行業組織。
斯佩爾的任命是納粹黨最英明的決定。
他讓所有貿易、公司、工廠&mdash&mdash所有的一切&mdash&mdash全都重新運轉,而且是高效運轉。
要是我們這兒也像那樣就好了&mdash&mdash現在,我們這兒的每個行業都有五班人馬在競争,真是極大的浪費。
沒有什麼比經濟競争更愚蠢了。
&rdquo 麗塔說:&ldquo那種工作營地,東部的那些宿舍,我在那兒根本就沒法生活。
我有一個女朋友,她曾在那兒生活過。
他們檢查她的信件&mdash&mdash這件事她一直沒能對我說,直到回到西部以後才告訴我。
早上六點半樂隊奏樂,她們就得跟着起床。
&rdquo &ldquo這些你會習慣的。
你有幹淨的宿舍、充足的食品,還有娛樂消遣和醫療保健。
你還要什麼呢?難道還要在啤酒裡加個雞蛋?&rdquo 在舊金山夜晚的寒冷霧氣中,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
她眼睛睜得大大的,一邊說一邊比畫。
&ldquo雷克斯福德·特格韋爾會積極推行羅斯福的反納粹政策。
因此,德國就不敢在1941年時貿然幫助日本。
如此,他們就不能履行簽訂的條約。
你明白嗎?&rdquo麗塔在座位上轉過身,用力抓住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的肩膀,說道:&ldquo那麼,德國和日本就會輸掉那場戰争。
&rdquo 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笑了。
麗塔瞪着他,想從他的臉上看出點什麼來&mdash&mdash但即使他有什麼想法,現在也不會表現在臉上,因為他得密切注視來往的車輛。
麗塔說:&ldquo這一點也不好笑。
事情真的會像他說的那樣發展,美國打敗日本。
并且&mdash&mdash&rdquo &ldquo怎麼打敗?&rdquo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插話道。
&ldquo阿本德森都設計好了。
&rdquo她停了一會。
&ldquo這是本小說,&rdquo她繼續說道,&ldquo裡面自然有不少虛構的場面。
我的意思是小說得有娛樂成分,否則大家就沒興趣看。
這是一部有人情味的小說。
有兩個年輕人,男的在美國軍隊當兵,女的&mdash&mdash好啦,不管怎麼說,書中的特格韋爾是個聰明的總統,他看穿了日本人的詭計。
&rdquo麗塔急切地說:&ldquo在這兒談這本書一點問題都沒有,日本人已經同意讓它在太平洋沿岸國出版。
我在報紙上看到,許多日本人都在讀。
這本書在日本本土廣受歡迎,還引發了很多話題。
&rdquo 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說:&ldquo講給我聽聽,這人是怎麼說珍珠港事件的?&rdquo &ldquo特格韋爾總統很聰明,他把所有艦隻都開到了海上,因此美國的軍艦完好無損。
&rdquo &ldquo原來如此。
&rdquo &ldquo因此,珍珠港事件根本就沒有發生。
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摧毀的隻是一些小船。
&rdquo &ldquo書的名字叫&lsquo蝗蟲&rsquo什麼來着?&rdquo &ldquo《蝗蟲成災》。
源自于《聖經》中的一個典故。
&rdquo &ldquo那麼,日本戰敗了是因為珍珠港事件沒有發生。
我告訴你,即便沒有珍珠港事件,日本人也會赢得這場戰争。
&rdquo &ldquo在這本書裡,美國艦隊阻止了日本侵占菲律賓和澳大利亞。
&rdquo &ldquo日本人遲早會占領菲律賓和澳大利亞。
他們的艦隊優勢明顯。
我太了解日本人了,他們注定會控制太平洋地區。
一戰以後,美國就日漸衰微。
在那場戰争中,所有同盟國國家都在士氣和精神上遭到了重創。
&rdquo 但是麗塔固執地說道:&ldquo如果德國沒有占領馬耳他,丘吉爾就不會倒台,他會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勝利。
&rdquo &ldquo怎麼取得勝利?在哪裡取得勝利?&rdquo &ldquo在北非&mdash&mdash丘吉爾最終會擊敗隆美爾。
&rdquo 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大笑起來。
&ldquo一旦英國人戰勝隆美爾,他們就可以把所有軍隊從北非撤回來,北上經過土耳其,和蘇聯的殘餘部隊會合,然後站穩腳跟&mdash&mdash在書中,他們在伏爾加河的一座城市阻止了德國向東深入蘇聯的企圖。
我們以前從沒聽說過這座城市,但它确實存在,我在地圖上查過了。
&rdquo &ldquo那座城市叫什麼名字?&rdquo &ldquo斯大林格勒。
在那裡,英國人扭轉了戰争局勢。
在這本書中,隆美爾沒有和從蘇聯南下的德國軍隊會師,馮·保盧斯率領的德國軍隊,你還記得嗎?所以德國人就不可能繼續推進到中東地區,獲得他們急需的石油,或者像事實發生的那樣,推進到印度。
這樣一來,他們也就不可能和日本會師。
然後&mdash&mdash&rdquo &ldquo世上沒有人能戰勝埃爾溫·隆美爾。
&rdquo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說道,&ldquo這個家夥虛構的事件根本不存在,也沒有英雄般的&lsquo斯大林格勒&rsquo,任何牽制行動不過都是在拖延最後結果的出現,但不會改變這個結果。
跟你說,我見過隆美爾。
1948年我在紐約出差的時候見到的。
&rdquo其實他隻見過一個駐美軍政府首長,而且隻是在一次招待會上遠遠地瞧了一眼。
&ldquo那家夥真威武。
氣宇軒昂。
所以我說的全是有根有據的。
&rdquo他圓了自己的話。
麗塔說:&ldquo隆美爾将軍卸任以後,那個讨厭的拉默斯接替了他的職位。
從那以後就出現了大屠殺和集中營。
&rdquo &ldquo這些在隆美爾任職期間就已經存在了。
&rdquo &ldquo但是&mdash&mdash&rdquo麗塔做了個手勢,&ldquo那不是官方的。
或許是黨衛隊惡棍們的行徑,然後&hellip&hellip但隆美爾不是那樣的人。
他是個老派的普魯士人。
他很嚴厲&mdash&mdash&rdquo &ldquo讓我來告訴你誰在美國做好事,&rdquo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說道,&ldquo你能指望誰來振興美國經濟。
是艾伯特·斯佩爾。
不是隆美爾,也不是什麼行業組織。
斯佩爾的任命是納粹黨最英明的決定。
他讓所有貿易、公司、工廠&mdash&mdash所有的一切&mdash&mdash全都重新運轉,而且是高效運轉。
要是我們這兒也像那樣就好了&mdash&mdash現在,我們這兒的每個行業都有五班人馬在競争,真是極大的浪費。
沒有什麼比經濟競争更愚蠢了。
&rdquo 麗塔說:&ldquo那種工作營地,東部的那些宿舍,我在那兒根本就沒法生活。
我有一個女朋友,她曾在那兒生活過。
他們檢查她的信件&mdash&mdash這件事她一直沒能對我說,直到回到西部以後才告訴我。
早上六點半樂隊奏樂,她們就得跟着起床。
&rdquo &ldquo這些你會習慣的。
你有幹淨的宿舍、充足的食品,還有娛樂消遣和醫療保健。
你還要什麼呢?難道還要在啤酒裡加個雞蛋?&rdquo 在舊金山夜晚的寒冷霧氣中,溫德姆&mdash&mdash馬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