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趣味五感

關燈
在理解&ldquo意氣&rdquo的存在并闡明其構造時,我們應該先進行方法論上的考察,以期對它的意味進行體驗性的把握。

    所有思考方式都有必然的制約,除了概念分析外,别無他法。

    然而另一方面,同個人的特殊體驗一樣,對民族的特殊體驗進行概念分析,即便在一定意義上是成立的,也并不一定能涵蓋其所有意義。

    富有無限具體的意味隻能經由領悟的方式方可體會到。

    曼恩·德·畢朗曾指出,如同無法向天生的盲人解釋何為色彩一樣,我們也不可能通過語言讓天生的癱瘓患者明白如何進行自發性的動作[1]。

    關于趣味性的意味體驗,我們恐怕也隻能進行謂語式的描述。

    所謂&ldquo趣味&rdquo,作為一種體驗是由&ldquo品味&rdquo開始的。

    顧名思義,我們記住了&ldquo這種味道&rdquo,并以這種味道為基礎做出判斷,然而味覺往往并非單純的味覺。

    所謂&ldquo有味的東西&rdquo除味覺本身之外,往往還暗示着嗅覺分辨出的氣味,可以想象那是一種難以捕捉的、似有若無的氣味。

    不僅如此,觸覺也常常會參與其中。

    在我們所說的&ldquo味道&rdquo中,一般還包含有舌頭的觸感,這種&ldquo觸感&rdquo與心相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東西。

    因此,味覺、嗅覺和觸覺就形成了原初意義上的&ldquo體驗&rdquo。

     而&ldquo高等感覺&rdquo作為一種&ldquo心靈感應&rdquo逐漸發達後,人便把物體客觀化,并将其與人自身分離開來。

    聽覺能夠根據聲音的高低對其加以區分。

    但同時,&ldquo分音&rdquo[2]卻也有可能表現為音色的形式,讓人難以輕易把握。

    在視覺方面,人們創建了色彩系統,從色調上對顔色進行區分。

    但無論進行多麼細緻的分辨,總是存在某些色調介于兩種顔色之間的顔色。

    于是,當人們在聽覺和視覺上,對明确把握時常常容易被遺漏的那些聲音和色調加以捕捉,就形成了感覺上的趣味。

    而我們平時所說的趣味,也同感覺上的趣味一樣,和事物的色調有關。

    換言之,人們在進行道德或美學判斷時表現出的人格的或民族的特點,就是&ldquo趣味&rdquo。

     尼采曾提問:&ldquo不愛的東西,就應該詛咒嗎?&rdquo并回答說,&ldquo我認為這是不良趣味&rdquo,甚至斥之為&ldquo低賤&rdquo(Pöbel-Art)的趣味[3]。

    我們從不懷疑,趣味在道德領域具有一定的意義。

    而且在藝術領域,就如魏爾倫所說的&ldquo我們追求的不是顔色,隻是色調&rdquo[4]一樣,我們也都相信作為趣味的&ldquo色調&rdquo所具有的價值。

     同樣地,&ldquo意氣&rdquo也終究隻是一種受民族性所規定的&ldquo趣味&rdquo。

    &ldquo意氣&rdquo也隻能由原初意義的&ldquo内在經驗&rdquo(sensintime)來加以體悟。

    對&ldquo意氣&rdquo進行分析後得出的抽象概念的成因,僅僅不過是表現了&ldquo意氣&rdquo的幾個具體方面。

    我們可以具體分析&ldquo意氣&rdquo概念的成因,但是,以我們的分析而得來的種種概念成因,卻不能反過來形成&ldquo意氣&rdquo的存在。

    諸如&ldquo媚态&rdquo&ldquo意氣地&rdquo&ldquo谛觀&rdquo等,這些概念并不是&ldquo意氣&rdquo的組成部分,而隻是它的成因。

    因此,由概念的成因集合而成的&ldquo意氣&rdquo,和作為&ldquo意味體驗&rdquo的&ldquo意氣&rdquo之間,存在着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換言之,&ldquo意氣&rdquo在邏輯表達方面的&ldquo隐勢性&rdquo和&ldquo現勢性&rdquo有截然的區别。

    我們之所以認為經分析後得到的抽象概念的成因能夠重新構成&ldquo意氣&rdquo的存在,是因為我們已經擁有了作為&ldquo意味體驗&rdquo的&ldquo意氣&rdquo。

     假如作為意味體驗的&ldquo意氣&rdquo與&ldquo意氣&rdquo概念分析之間存在着如此的背離關系,那麼,我們就應該承認,當人們試圖從外部來理解作為意味體驗的&ldquo意氣&rdquo的構造時,除了提供把握&ldquo意氣&rdquo之存在的合适的餘地和機會之外,并沒有多少實際的價值。

    例如,當我們向一位完全不了解日本文化的外國人解釋何為&ldquo意氣&rdquo時,由我們對&ldquo意氣&rdquo的概念分析,就能為他的理解提供一定的機會與可能,使他利用這一機會,并運用自身的&ldquo内在感覺&rdquo來領會&ldquo意氣&rdquo的意味。

    但是在這個意義上說,對于&ldquo意氣&rdquo的概念分析隻不過為他提供了一個&ldquo機會原因&rdquo,而别無其他。

    然而,概念分析的價值在實際的價值中就隻是這些嗎?對于在概念上把意味體驗的邏輯表達的&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