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豎條紋與鼠灰色

關燈
接下來,我們将探讨&ldquo意氣&rdquo的藝術表現形式。

     在&ldquo意氣&rdquo的表現同藝術的關系上,客觀性藝術和主觀性藝術的表現方式存在着顯著差異。

    根據表現手段,藝術大緻可分為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同時也可根據表現對象,分為主觀藝術和客觀藝術。

    所謂客觀藝術,指藝術的表現内容被具體表象所規定,而主觀藝術則指表現内容不受具體表象所規定,由藝術形成原理自由且抽象地完成。

    繪畫、雕刻、詩屬于前者,稱為模仿藝術;紋樣、建築、音樂則屬于後者,稱為自由藝術。

     在客觀藝術中,作為一種意識現象或客觀表現的自然形式的&ldquo意氣&rdquo,以其具體形态直接構成藝術表現的内容。

    也就是說,繪畫或雕刻可以将&ldquo意氣&rdquo的自然表現形式直接作為内容加以表現,所以,在論述&ldquo意氣&rdquo的表現或表情的時候,前文曾多次舉浮世繪為例。

    此外,廣義上的詩,即一般的文學性生産,除了能描寫&ldquo意氣&rdquo的表情和舉止外,也可以把&ldquo意氣&rdquo當作一種意識現象進行描述。

    因此,在把&ldquo意氣&rdquo作為一種意識現象加以闡明的時候,我也曾引用了文學上的例子。

    但另一方面,客觀藝術所具有的直接把&ldquo意氣&rdquo作為表現内容加以處理的可能性,對于作為純粹藝術形式的&ldquo意氣&rdquo的完全展現卻是一種妨礙。

    由于客觀藝術已經直接把作為内容的具體的&ldquo意氣&rdquo表現出來了,故而如何把&ldquo意氣&rdquo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加以客觀化,就不再那麼加以要求和關注了。

    當然,所謂的客觀藝術與主觀藝術的區别并不是很嚴格的,隻是一種類别上的區分,即使在客觀藝術中,也能找到&ldquo意氣&rdquo的藝術形式的形成原理。

    比如在繪畫中,以輪廓為本位的線條畫色彩不濃厚、構圖不複雜,都成為符合表現&ldquo意氣&rdquo的形式上的條件。

    此外,在文學作品的生産中,尤其是在狹義的詩歌中,就其韻律而言,我們也可以找到适合表現&ldquo意氣&rdquo的藝術形式。

    例如,我們可以考察俳句和都都逸[1]的韻律與&ldquo意氣&rdquo的表現之間存在何種關系。

    但盡管如此,在任何一種客觀藝術中,&ldquo意氣&rdquo的藝術表現并不是通過明确且唯一的形式鮮明地得到表達的;與此相反,主觀藝術雖然難以直接表現&ldquo意氣&rdquo的具體内容,隻能完全采用抽象的方式來表達,但其結果,卻使得&ldquo意氣&rdquo的藝術表現形式更為鮮明。

    因而,&ldquo意氣&rdquo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應該從主觀藝術,即自由藝術的形成原理中去尋找才行。

     在自由藝術中,紋樣同&ldquo意氣&rdquo的表現存在着重大關系。

    那麼,&ldquo意氣&rdquo作為紋樣的客觀化又采取了何種方式呢?首先,這之中必須具有&ldquo媚态&rdquo的二元性的表現。

    其次,這種二元性又必須同時帶有&ldquo意氣地&rdquo(矜持)和&ldquo谛觀&rdquo的性格,并将其客觀化。

    我們知道,在幾何圖形中,恐怕沒有比平行線更适合用來表達二元性的圖樣了。

    兩條無限延伸但又永遠不相交的平行線,無疑是二元性最純粹的視覺表現。

    因而在紋樣中,作為紋樣的條紋被視為&ldquo意氣&rdquo的,那是絕非偶然的。

     據《昔昔物語》[2]記載,過去普通女子都會穿金銀線刺繡的窄袖和服,但遊女卻喜好條紋和服。

    雖然直到天明年間[3],武士才被正式許可穿着帶條紋的服裝,但到了文化、文政時代,條紋的&ldquo縮緬&rdquo已成為風流遊客的最愛。

    在《春告鳥》中,作者曾就&ldquo客人在女主人公面前的着裝&rdquo寫道:&ldquo上穿深褐條紋南部縮緬外套&hellip&hellip身披&lsquo唐棧&rsquo[4]短外褂&hellip&hellip帶芝麻稭條紋&hellip&hellip此外将随身物品揣進懷裡,須知這才是&lsquo意氣&rsquo之趣。

    &rdquo此外在《春色梅曆》書中,作者對米八尋訪丹次郎時的服飾也有這樣一段描寫:&ldquo身着灰色豎紋的上田絹織,配以黑色小柳[5]紫色天蠶條紋縮緬,腰纏鲸帶[6]。

    &rdquo那麼,是否所有種類的條紋都特别顯得&ldquo意氣&rdquo呢? 首先應該指出,在條紋中,豎條紋比橫條紋更能凸顯&ldquo意氣&rdquo。

    直到寶曆年間[7],和服的條紋都隻是橫條紋。

    當時的人把條紋稱為&ldquo織筋&rdquo,意思是橫條紋。

    因此,&ldquo熨鬥目&rdquo[8]質地的和服腰間的橫條紋,以及所謂&ldquo取染&rdquo[9]的橫條紋等,都隻是反映了寶曆年之前的趣味。

    豎條紋流行于寶曆、明和年間[10],并于文化、文政時代發展成和服專用的條紋,其原因就在于豎條紋表現了文化、文政時代所追求的&ldquo意氣&rdquo的趣味。

     那麼,為什麼豎條紋比橫條紋更為&ldquo意氣&rdquo呢?原因之一就是豎條紋比橫條紋更容易讓人察覺到它是平行線。

    由于人眼的位置是一左一右,呈水平方向排列,以這樣的左右平行的關系為基礎,對于一左一右垂直方向上的豎條紋更容易察覺到;與此相反,對于一上一下、在垂直基礎上平行的橫條紋,雙眼必須經一定的辨别才能察知它們的平行關系。

    換言之,基于人眼的位置,水平方向更能明确地展示事物之間的離合關系,因而豎條紋能讓人清晰地意識到線條之間的平行對立,而橫條紋卻隻有在線條的相繼排列上才能使人意識到線條的延續性,這也就意味着豎條紋的特質更适合用來把握二元性的張力。

     另一方面,重力的關系也是其中的理由之一。

    橫條紋中透出一種反抗重力、向下沉穩的凝重感,而豎條紋卻具有随重力下降的雨絲或柳條般的輕盈感。

    同時,橫條紋因為向左右延伸而具備視覺上的擴大感,但豎條紋卻因為上下運動而具有視覺收縮感。

    總之,豎條紋之所以比橫條紋更具有&ldquo意氣&rdquo的情趣,是因為它更明了地表現出了作為平行線的二元性,同時又更具有一種輕巧精粹的意味。

     當然,橫條紋偶爾也有使人感覺到&ldquo意氣&rdquo的時候,但這種情況往往會受到種種特殊條件的限制。

    第一,當橫條紋與豎條紋構成反襯關系的時候,也就是說,當豎條紋被紮得很緊的時候,橫條紋會特别帶有&ldquo意氣&rdquo的感覺。

    比如在穿着豎條紋的和服時,腰系橫條紋的腰帶,或者當木屐的木紋或漆紋呈現豎條紋紋樣時,為其配上橫條紋的系帶等。

    第二,是當橫條紋與整體構成反襯關系時。

    比如身材苗條的女子穿橫條紋的和服,那麼橫條紋的紋樣也會顯得特别&ldquo意氣&rdquo。

    由于橫條紋具有視覺上的擴張感,豐滿的女子不宜穿橫條紋的和服,相反,苗條的女子卻非常适合。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橫條紋本身比豎條紋更&ldquo意氣&rdquo,隻是人的體形本來就具備了&ldquo意氣&rdquo的特征,為橫條紋提供了一個背景,因而才使得橫條紋顯得&ldquo意氣&rdquo。

     第三,與人的感覺或情感的耐受性有關。

    換言之,當豎條紋對人的感覺或情感而言顯得太過陳腐時,也就是當人的感覺或情感對豎條紋感受遲鈍時,橫條紋很可能會因其清新而讓人體味到它的&ldquo意氣&rdquo。

    最近,時尚界掀起了一股崇尚橫條紋的複古風潮,出現了通過橫條紋強調&ldquo意氣&rdquo的傾向,原因主要就在這裡。

    然而,為了探讨豎條紋和橫條紋同&ldquo意氣&rdquo之間的關系,我們必須脫離這些特殊條件的制約,将兩者作為單純的條紋式樣,對其絕對價值進行判斷。

    還有,在豎條紋中,&ldquo萬筋&rdquo和&ldquo千筋&rdquo等極其細密的豎條紋樣以及所謂&ldquo子持豎紋&rdquo和不規則豎紋等在線條粗細和間距等方面變化過多的紋樣,由于缺乏作為平行線的二元性的張力,所以不能充分達到&ldquo意氣&rdquo的效果。

    既然是&ldquo意氣&rdquo的,條紋就必須具備适度的粗犷和簡潔,使人能清晰地把握其二元性,這一點至關緊要。

     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平行線相結合時,也就産生了縱橫紋樣。

    但在表現&ldquo意氣&rdquo方面,縱橫紋樣既不如豎條紋,也不如橫條紋,其原因就在于在縱橫紋中人們對平行線不容易把握。

    在縱橫紋樣中,雖然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