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意氣的四個對應面
關燈
小
中
大
在上一節中,我們分析了&ldquo意氣&rdquo這個概念所具有的種種内涵,并對&ldquo意氣&rdquo做出明确的定義。
在這一節中,我們将對&ldquo意氣&rdquo和相關于&ldquo意氣&rdquo的其他意味進行區分,從外延角度進一步辨明&ldquo意氣&rdquo的含義。
與&ldquo意氣&rdquo相關的含義主要有&ldquo上品&rdquo[1]&ldquo華麗&rdquo[2]&ldquo澀味&rdquo[3]等。
從詞源上來看,這些詞語可以分為兩組。
&ldquo上品&rdquo和&ldquo華麗&rdquo的存在樣态所屬的公共圈,和&ldquo意氣&rdquo&ldquo澀味&rdquo所屬的公共圈,其性質是不同的。
似乎可以說,前者從屬于&ldquo人性的一般存在&rdquo,而後者從屬于&ldquo異性的特殊存在&rdquo。
這些詞語大多有反義詞。
&ldquo上品&rdquo的反義詞是&ldquo下品&rdquo,&ldquo華麗&rdquo的反義詞是&ldquo樸素&rdquo,&ldquo意氣&rdquo的反義詞是&ldquo土氣&rdquo。
其中,隻有&ldquo澀味&rdquo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我們一般把&ldquo澀味&rdquo和&ldquo華麗&rdquo看作是相對立的詞語,但&ldquo華麗&rdquo已經有&ldquo樸素&rdquo這個反義詞了。
&ldquo澀味&rdquo這個詞語很可能是來源于柿子的味道。
但是柿子除了&ldquo澀味&rdquo以外也有&ldquo甘味&rdquo。
澀柿子對應的是甜柿子,因此我們也可以認為,&ldquo澀味&rdquo的反義詞就是&ldquo甘味&rdquo。
從&ldquo澀茶&rdquo與&ldquo甜茶&rdquo、&ldquo澀皮&rdquo與&ldquo甘皮&rdquo這些意思相對的詞語中,也可以表明這樣一種對應關系。
那麼,這究竟是怎樣一種對應關系呢?它和&ldquo意氣&rdquo之間有着怎樣的關聯呢? (一)上品&mdash&mdash下品 這是基于價值判斷的一種相對的區分,也就是對事物自身品質的區别判斷。
從詞義來看,所謂&ldquo上品&rdquo是指品質優異的事物,&ldquo下品&rdquo是指品質低劣的事物。
但這裡的&ldquo品&rdquo的意思并不完全等同。
&ldquo上品&rdquo和&ldquo下品&rdquo首先是對象物品的區分,同時也适用于人和事。
&ldquo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rdquo[4]中的&ldquo上品、下品&rdquo一般被認為與人事關系,尤其是社會階層性相關。
歌麿[5]的《風俗三段娘》分為&ldquo上品之部&rdquo&ldquo中品之部&rdquo和&ldquo下品之部&rdquo三部,分别描繪了當時屬于上層、中層和下層的婦女風俗。
此外,佛教用語中&ldquo品&rdquo用吳音[6]來讀的時候,有時也表示極樂淨土的層次性,這也可以看作是廣義上的人事關系的一種表現。
&ldquo上品&rdquo和&ldquo下品&rdquo的對立,在人事關系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用來表示人的趣味本身的性質,&ldquo上品&rdquo是高雅的,&ldquo下品&rdquo是低下的。
那麼,&ldquo意氣&rdquo和這些詞語的含義之間有着怎樣的聯系呢?因為&ldquo上品&rdquo屬于人性的一般存在這一公共圈,和&ldquo媚态&rdquo應該沒有關聯。
《春色梅曆》[7]中關于藤兵衛母親有這樣的形容描寫:&ldquo身段風姿,實屬上品。
&rdquo而這位母親不僅是一位寡婦,并且是位&ldquo五十歲上下的出家人&rdquo。
這就和藤兵衛的情婦阿由所展現出來的&ldquo媚态&rdquo形成了絕妙的對比。
另一方面,&ldquo意氣&rdquo還有另外兩個因素:&ldquo意氣地&rdquo與&ldquo谛觀&rdquo,基于這兩個因素,我們可以将&ldquo意氣&rdquo理解為&ldquo趣味的卓越&rdquo。
因此,&ldquo意氣&rdquo和&ldquo上品&rdquo的關系一方面都有着&ldquo趣味卓越、有價值&rdquo的意思,同時又在是否包含&ldquo媚态&rdquo這點上産生了歧異。
同理,&ldquo下品&rdquo本身與&ldquo媚态&rdquo沒有任何關聯,&ldquo上品&rdquo也是同樣,但它們又容易被理解為和&ldquo媚态&rdquo有一定關系。
因此,我們在理解&ldquo意氣&rdquo和&ldquo下品&rdquo關系時,一般認為其共同點是&ldquo媚态&rdquo的存在,不同點是趣味的高低優劣。
&ldquo意氣&rdquo是有價值的,而&ldquo下品&rdquo則是反價值的。
這樣一來,作為兩者共同點的&ldquo媚态&rdquo自身好像也會随着趣味的高低而呈現不同樣态。
比如,我們可以從&ldquo有意氣,不卑賤&rdquo[8]&ldquo意氣,為人好,決不幹卑劣的事&rdquo[9]中看出&ldquo意氣&rdquo和&ldquo下品&rdquo之間的關系。
&ldquo意氣&rdquo有時指&ldquo上品&rdquo,有時指&ldquo下品&rdquo,由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ldquo意氣&rdquo經常被認為是介于上品和下品的中間的存在。
一般認為,在&ldquo上品&rdquo中添加某種性質會變成&ldquo意氣&rdquo,而繼續添加以至超過某種限度時就會變成&ldquo下品&rdquo。
&ldquo上品&rdquo和&ldquo意氣&rdquo都擁有&ldquo有價值的&rdquo這一共同的性質,但又根據是否具有&ldquo某種東西&rdquo而被區别開來。
所謂&ldquo某種東西&rdquo是&ldquo意氣&rdquo和反價值的&ldquo下品&rdquo所共同具有的。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在這一節中,我們将對&ldquo意氣&rdquo和相關于&ldquo意氣&rdquo的其他意味進行區分,從外延角度進一步辨明&ldquo意氣&rdquo的含義。
與&ldquo意氣&rdquo相關的含義主要有&ldquo上品&rdquo[1]&ldquo華麗&rdquo[2]&ldquo澀味&rdquo[3]等。
從詞源上來看,這些詞語可以分為兩組。
&ldquo上品&rdquo和&ldquo華麗&rdquo的存在樣态所屬的公共圈,和&ldquo意氣&rdquo&ldquo澀味&rdquo所屬的公共圈,其性質是不同的。
似乎可以說,前者從屬于&ldquo人性的一般存在&rdquo,而後者從屬于&ldquo異性的特殊存在&rdquo。
這些詞語大多有反義詞。
&ldquo上品&rdquo的反義詞是&ldquo下品&rdquo,&ldquo華麗&rdquo的反義詞是&ldquo樸素&rdquo,&ldquo意氣&rdquo的反義詞是&ldquo土氣&rdquo。
其中,隻有&ldquo澀味&rdquo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我們一般把&ldquo澀味&rdquo和&ldquo華麗&rdquo看作是相對立的詞語,但&ldquo華麗&rdquo已經有&ldquo樸素&rdquo這個反義詞了。
&ldquo澀味&rdquo這個詞語很可能是來源于柿子的味道。
但是柿子除了&ldquo澀味&rdquo以外也有&ldquo甘味&rdquo。
澀柿子對應的是甜柿子,因此我們也可以認為,&ldquo澀味&rdquo的反義詞就是&ldquo甘味&rdquo。
從&ldquo澀茶&rdquo與&ldquo甜茶&rdquo、&ldquo澀皮&rdquo與&ldquo甘皮&rdquo這些意思相對的詞語中,也可以表明這樣一種對應關系。
那麼,這究竟是怎樣一種對應關系呢?它和&ldquo意氣&rdquo之間有着怎樣的關聯呢? (一)上品&mdash&mdash下品 這是基于價值判斷的一種相對的區分,也就是對事物自身品質的區别判斷。
從詞義來看,所謂&ldquo上品&rdquo是指品質優異的事物,&ldquo下品&rdquo是指品質低劣的事物。
但這裡的&ldquo品&rdquo的意思并不完全等同。
&ldquo上品&rdquo和&ldquo下品&rdquo首先是對象物品的區分,同時也适用于人和事。
&ldquo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rdquo[4]中的&ldquo上品、下品&rdquo一般被認為與人事關系,尤其是社會階層性相關。
歌麿[5]的《風俗三段娘》分為&ldquo上品之部&rdquo&ldquo中品之部&rdquo和&ldquo下品之部&rdquo三部,分别描繪了當時屬于上層、中層和下層的婦女風俗。
此外,佛教用語中&ldquo品&rdquo用吳音[6]來讀的時候,有時也表示極樂淨土的層次性,這也可以看作是廣義上的人事關系的一種表現。
&ldquo上品&rdquo和&ldquo下品&rdquo的對立,在人事關系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用來表示人的趣味本身的性質,&ldquo上品&rdquo是高雅的,&ldquo下品&rdquo是低下的。
那麼,&ldquo意氣&rdquo和這些詞語的含義之間有着怎樣的聯系呢?因為&ldquo上品&rdquo屬于人性的一般存在這一公共圈,和&ldquo媚态&rdquo應該沒有關聯。
《春色梅曆》[7]中關于藤兵衛母親有這樣的形容描寫:&ldquo身段風姿,實屬上品。
&rdquo而這位母親不僅是一位寡婦,并且是位&ldquo五十歲上下的出家人&rdquo。
這就和藤兵衛的情婦阿由所展現出來的&ldquo媚态&rdquo形成了絕妙的對比。
另一方面,&ldquo意氣&rdquo還有另外兩個因素:&ldquo意氣地&rdquo與&ldquo谛觀&rdquo,基于這兩個因素,我們可以将&ldquo意氣&rdquo理解為&ldquo趣味的卓越&rdquo。
因此,&ldquo意氣&rdquo和&ldquo上品&rdquo的關系一方面都有着&ldquo趣味卓越、有價值&rdquo的意思,同時又在是否包含&ldquo媚态&rdquo這點上産生了歧異。
同理,&ldquo下品&rdquo本身與&ldquo媚态&rdquo沒有任何關聯,&ldquo上品&rdquo也是同樣,但它們又容易被理解為和&ldquo媚态&rdquo有一定關系。
因此,我們在理解&ldquo意氣&rdquo和&ldquo下品&rdquo關系時,一般認為其共同點是&ldquo媚态&rdquo的存在,不同點是趣味的高低優劣。
&ldquo意氣&rdquo是有價值的,而&ldquo下品&rdquo則是反價值的。
這樣一來,作為兩者共同點的&ldquo媚态&rdquo自身好像也會随着趣味的高低而呈現不同樣态。
比如,我們可以從&ldquo有意氣,不卑賤&rdquo[8]&ldquo意氣,為人好,決不幹卑劣的事&rdquo[9]中看出&ldquo意氣&rdquo和&ldquo下品&rdquo之間的關系。
&ldquo意氣&rdquo有時指&ldquo上品&rdquo,有時指&ldquo下品&rdquo,由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ldquo意氣&rdquo經常被認為是介于上品和下品的中間的存在。
一般認為,在&ldquo上品&rdquo中添加某種性質會變成&ldquo意氣&rdquo,而繼續添加以至超過某種限度時就會變成&ldquo下品&rdquo。
&ldquo上品&rdquo和&ldquo意氣&rdquo都擁有&ldquo有價值的&rdquo這一共同的性質,但又根據是否具有&ldquo某種東西&rdquo而被區别開來。
所謂&ldquo某種東西&rdquo是&ldquo意氣&rdquo和反價值的&ldquo下品&rdquo所共同具有的。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