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花詠雨——服部土芳
關燈
小
中
大
月花開&rsquo這樣的句子,是不合理的,因為現實中并不存在。
将梅花、菊花、牡丹這樣&lsquo名木&rsquo的名字隐而不表,單純作為&lsquo花&rsquo加以表現,這就是所謂的&lsquo正花&rsquo。
這種情況下,其季語應該盡可能算作&lsquo春&rsquo。
原本所謂的&lsquo花&rsquo,其實指的隻是櫻花。
倘若不拘泥于櫻花,将一般的春花都作為&lsquo花&rsquo加以吟詠,又不把這些花作為&lsquo正花&rsquo,那麼詠花之句就要比例定的四句多出許多。
如此一來,賞花之心、詠花之句的分量就變輕了。
&rdquo 宗祇時代之前,在百韻連歌中,詠花之句隻有三句,吟雨之句可有一句。
到了宗長時代,才奏請皇室,允許在懷紙第四張背面增加一句詠花之句、一句吟雨之句,于是就變成了詠花四句、吟雨兩句。
對此,先師芭蕉說,&ldquo此乃連歌定式&rdquo。
(三十)終句[49] 連歌會進行到懷紙最後一張背面的時候,與會者都輪了一圈,前人規定[50]:&ldquo到此時,可以放輕松些,不必拘泥此前的作者順序;到了&lsquo終句&rsquo,吟詠時與前句的接續不緊密,亦無妨礙。
&rdquo倘若終句與前句聯系太緊,就會令在座者掃興,并被懷疑是&ldquo事先準備好的&rdquo。
前人還規定:&ldquo終句,不能由發句的作者,或連歌會的東道主來吟詠。
如果在懷紙第一張正面的一輪吟詠唱和中,有誰沒有吟詠,那麼此人就應該成為終句的作者。
此外,發句中使用過的詞語,在終句中應當規避。
&rdquo又規定:&ldquo如終句的前一句是例定的詠花之句,而且吟詠的是芳香之花,那麼,即便詠春之句已經有五句了,終句也一定該是詠春之句。
這種情況下,詠春之句即使有六句也無妨。
&rdquo 終句要吟詠哪個季節的事物,或者如何吟詠戀愛之句,都須要好好加以體會。
注釋 [1]白冊子:日語假名為&ldquoそうし&rdquo,漢字可寫作&ldquo雙紙&rdquo&ldquo草紙&rdquo&ldquo草子&rdquo&ldquo冊子&rdquo,指裝訂好的書籍,在江戶時代也是大衆通俗讀物的代稱。
&ldquo白冊子&rdquo為&ldquo白色冊子&rdquo之意,與第二部分&ldquo赤冊子&rdquo相區分。
[2]指伊邪那岐、伊邪那美。
[3]人代:與&ldquo神代&rdquo(神的時代)相對而言,指&ldquo人的時代&rdquo。
[4]原文:&ldquo八雲たつ出雲八重垣つまごめにやへがきつくるその八重垣を。
&rdquo [5]白河天皇時代:白河天皇,日本第72代天皇。
其間,源俊賴受命編纂的《金葉集》有&ldquo連歌&rdquo部。
[6]原文:&ldquo新治つくばをこえて幾夜かねぬる。
&rdquo [7]原文:&ldquoかがなべて夜には九夜日には十日よ。
&rdquo [8]齋宮:新天皇即位的時候,作為祭主,被派往伊勢神宮的未婚公主(内親王)。
[9]原文:&ldquo步行人のわたれどぬれぬえにしあれば。
&rdquo [10]原文:&ldquoまた逢坂の関はこえなん。
&rdquo [11]小林:據日本學者研究,小林疑為&ldquo北林&rdquo之誤。
[12]指合:亦寫作&ldquo差合&rdquo,為避免連歌與俳諧中的用詞單調,對同類、同音詞彙使用的範圍與限度作出規定,提出注意事項。
[13]出典《桐火桶》。
據日本學者考證,《桐火桶》是假托藤原定家的僞書。
[14]《韻學大成》:指中國明代學者濮陽涞的《元聲韻學大成》。
[15]《俳無言》:全名《俳諧無言抄》,向井去來著。
[16]《無言抄》:連歌式目書,著者應其。
出版于慶長初年,即16世紀末。
[17]指紹巴的《連歌式目聞書》《新式聞書》等。
&ldquo聞書&rdquo,記聞之意。
[18]原文:&ldquo名にめでて折れるばかりぞ女郎花我落ちにきと人にかたるな。
&rdquo [19]原文:&ldquoおもふてふ人の心のくまごとに立ちかくれつつ見るよしもがな。
&rdquo出典《古今集》卷十九&ldquo雜體&rdquo中的俳諧歌,作者佚名。
[20]原文:&ldquo冬ながら春の隣のちかければ中垣よりぞ花は咲きける。
&rdquo出典《古今集》卷十九&ldquo雜體&rdquo中的俳諧歌。
作者清原深養父。
[21]出典《冬之日》,作者山本荷兮。
[22]這是芭蕉的一首俳諧發句所吟詠的内容。
原文:&ldquo莺や餅に糞する縁の先。
&rdquo [23]這是芭蕉的最著名的一首發句《古池》的意境。
原文:&ldquo古池や蛙とびこむ水の音。
&rdquo [24]一條禅閣:一條兼良。
[25]即《連歌新式追加并新式今案等》。
[26]指李由、許六著《宇陀法式》。
[27]左相府:指幕府将軍足利義滿。
[28]二字均讀&ldquoこがれる&rdquo。
[29]均讀作&ldquoよ&rdquo。
[30]日語中的&ldquo夜&rdquo也讀作&ldquoよ&rdquo。
[31]阿古久曾:著名歌人紀貫之的幼名。
[32]原文:&ldquo阿古久曾の心は知らず梅の花。
&rdquo [33]長歌:指和歌之一體的長歌。
[34]發句比賽:原文&ldquo句合&rdquo,是與&ldquo歌合&rdquo相似的比賽。
[35]蛙句賽:指在深川芭蕉庵舉行的以&ldquo蛙&rdquo為題材的發句比賽,随後相關作品由仙化編成《蛙句賽》(原文《蛙合》)一書,于貞享三年(1686年)刊行。
[36]懷紙:書寫連歌、俳諧的紙張。
此節講的&ldquo懷紙&rdquo,主要不是懷紙本身,而是作為一種連歌、俳諧的存在形式。
[37]《清水連歌》:作者兼載,明應元年(1492年)作者奉納于清水寺,此後清水寺舉行的連歌會循其例,至江戶時代被普遍采納。
[38]水祝:日本古代風俗儀式,在新婚翌年的元旦,親朋好友向新郎灑水表示祝福,謂之&ldquo水祝&rdquo。
[39]韻字:以下行文中有時也作&ldquo文字&rdquo,似特指漢字的韻字。
[40]指的是《俳諧無言抄》。
[41]撥音:日語中的鼻音&ldquoん&rdquo。
古代日語一般用在字尾,表示疑問、推測等。
所以第三句如果使用帶有撥音的尾字,等于對發句的疑問沒有回應。
[42]&ldquoや&rdquo&ldquoか&rdquo&ldquoいつ&rdquo&ldquoなに&rdquo都是疑問詞。
[43]原文:取りなし付。
[44]出典《俳諧無言抄》。
以下基本觀點為轉述《俳諧無言抄》。
[45]出典《俳諧無言抄》之《裡》項。
[46]出典《俳諧無言抄》。
[47]素秋:連歌、俳諧中,詠秋之句連續三句沒有出現&ldquo月&rdquo字,是為&ldquo素秋&rdquo。
[48]此句的意思是保證百韻連歌俳諧中,詠月之句為七句。
[49]終句:原文&ldquoあげく&rdquo,寫作&ldquo舉句&rdquo或&ldquo揚句&rdquo,指一卷連歌、俳諧集,或一場連歌、俳諧會的最後一句。
[50]以下依據《俳諧無言抄》。
将梅花、菊花、牡丹這樣&lsquo名木&rsquo的名字隐而不表,單純作為&lsquo花&rsquo加以表現,這就是所謂的&lsquo正花&rsquo。
這種情況下,其季語應該盡可能算作&lsquo春&rsquo。
原本所謂的&lsquo花&rsquo,其實指的隻是櫻花。
倘若不拘泥于櫻花,将一般的春花都作為&lsquo花&rsquo加以吟詠,又不把這些花作為&lsquo正花&rsquo,那麼詠花之句就要比例定的四句多出許多。
如此一來,賞花之心、詠花之句的分量就變輕了。
&rdquo 宗祇時代之前,在百韻連歌中,詠花之句隻有三句,吟雨之句可有一句。
到了宗長時代,才奏請皇室,允許在懷紙第四張背面增加一句詠花之句、一句吟雨之句,于是就變成了詠花四句、吟雨兩句。
對此,先師芭蕉說,&ldquo此乃連歌定式&rdquo。
(三十)終句[49] 連歌會進行到懷紙最後一張背面的時候,與會者都輪了一圈,前人規定[50]:&ldquo到此時,可以放輕松些,不必拘泥此前的作者順序;到了&lsquo終句&rsquo,吟詠時與前句的接續不緊密,亦無妨礙。
&rdquo倘若終句與前句聯系太緊,就會令在座者掃興,并被懷疑是&ldquo事先準備好的&rdquo。
前人還規定:&ldquo終句,不能由發句的作者,或連歌會的東道主來吟詠。
如果在懷紙第一張正面的一輪吟詠唱和中,有誰沒有吟詠,那麼此人就應該成為終句的作者。
此外,發句中使用過的詞語,在終句中應當規避。
&rdquo又規定:&ldquo如終句的前一句是例定的詠花之句,而且吟詠的是芳香之花,那麼,即便詠春之句已經有五句了,終句也一定該是詠春之句。
這種情況下,詠春之句即使有六句也無妨。
&rdquo 終句要吟詠哪個季節的事物,或者如何吟詠戀愛之句,都須要好好加以體會。
注釋 [1]白冊子:日語假名為&ldquoそうし&rdquo,漢字可寫作&ldquo雙紙&rdquo&ldquo草紙&rdquo&ldquo草子&rdquo&ldquo冊子&rdquo,指裝訂好的書籍,在江戶時代也是大衆通俗讀物的代稱。
&ldquo白冊子&rdquo為&ldquo白色冊子&rdquo之意,與第二部分&ldquo赤冊子&rdquo相區分。
[2]指伊邪那岐、伊邪那美。
[3]人代:與&ldquo神代&rdquo(神的時代)相對而言,指&ldquo人的時代&rdquo。
[4]原文:&ldquo八雲たつ出雲八重垣つまごめにやへがきつくるその八重垣を。
&rdquo [5]白河天皇時代:白河天皇,日本第72代天皇。
其間,源俊賴受命編纂的《金葉集》有&ldquo連歌&rdquo部。
[6]原文:&ldquo新治つくばをこえて幾夜かねぬる。
&rdquo [7]原文:&ldquoかがなべて夜には九夜日には十日よ。
&rdquo [8]齋宮:新天皇即位的時候,作為祭主,被派往伊勢神宮的未婚公主(内親王)。
[9]原文:&ldquo步行人のわたれどぬれぬえにしあれば。
&rdquo [10]原文:&ldquoまた逢坂の関はこえなん。
&rdquo [11]小林:據日本學者研究,小林疑為&ldquo北林&rdquo之誤。
[12]指合:亦寫作&ldquo差合&rdquo,為避免連歌與俳諧中的用詞單調,對同類、同音詞彙使用的範圍與限度作出規定,提出注意事項。
[13]出典《桐火桶》。
據日本學者考證,《桐火桶》是假托藤原定家的僞書。
[14]《韻學大成》:指中國明代學者濮陽涞的《元聲韻學大成》。
[15]《俳無言》:全名《俳諧無言抄》,向井去來著。
[16]《無言抄》:連歌式目書,著者應其。
出版于慶長初年,即16世紀末。
[17]指紹巴的《連歌式目聞書》《新式聞書》等。
&ldquo聞書&rdquo,記聞之意。
[18]原文:&ldquo名にめでて折れるばかりぞ女郎花我落ちにきと人にかたるな。
&rdquo [19]原文:&ldquoおもふてふ人の心のくまごとに立ちかくれつつ見るよしもがな。
&rdquo出典《古今集》卷十九&ldquo雜體&rdquo中的俳諧歌,作者佚名。
[20]原文:&ldquo冬ながら春の隣のちかければ中垣よりぞ花は咲きける。
&rdquo出典《古今集》卷十九&ldquo雜體&rdquo中的俳諧歌。
作者清原深養父。
[21]出典《冬之日》,作者山本荷兮。
[22]這是芭蕉的一首俳諧發句所吟詠的内容。
原文:&ldquo莺や餅に糞する縁の先。
&rdquo [23]這是芭蕉的最著名的一首發句《古池》的意境。
原文:&ldquo古池や蛙とびこむ水の音。
&rdquo [24]一條禅閣:一條兼良。
[25]即《連歌新式追加并新式今案等》。
[26]指李由、許六著《宇陀法式》。
[27]左相府:指幕府将軍足利義滿。
[28]二字均讀&ldquoこがれる&rdquo。
[29]均讀作&ldquoよ&rdquo。
[30]日語中的&ldquo夜&rdquo也讀作&ldquoよ&rdquo。
[31]阿古久曾:著名歌人紀貫之的幼名。
[32]原文:&ldquo阿古久曾の心は知らず梅の花。
&rdquo [33]長歌:指和歌之一體的長歌。
[34]發句比賽:原文&ldquo句合&rdquo,是與&ldquo歌合&rdquo相似的比賽。
[35]蛙句賽:指在深川芭蕉庵舉行的以&ldquo蛙&rdquo為題材的發句比賽,随後相關作品由仙化編成《蛙句賽》(原文《蛙合》)一書,于貞享三年(1686年)刊行。
[36]懷紙:書寫連歌、俳諧的紙張。
此節講的&ldquo懷紙&rdquo,主要不是懷紙本身,而是作為一種連歌、俳諧的存在形式。
[37]《清水連歌》:作者兼載,明應元年(1492年)作者奉納于清水寺,此後清水寺舉行的連歌會循其例,至江戶時代被普遍采納。
[38]水祝:日本古代風俗儀式,在新婚翌年的元旦,親朋好友向新郎灑水表示祝福,謂之&ldquo水祝&rdquo。
[39]韻字:以下行文中有時也作&ldquo文字&rdquo,似特指漢字的韻字。
[40]指的是《俳諧無言抄》。
[41]撥音:日語中的鼻音&ldquoん&rdquo。
古代日語一般用在字尾,表示疑問、推測等。
所以第三句如果使用帶有撥音的尾字,等于對發句的疑問沒有回應。
[42]&ldquoや&rdquo&ldquoか&rdquo&ldquoいつ&rdquo&ldquoなに&rdquo都是疑問詞。
[43]原文:取りなし付。
[44]出典《俳諧無言抄》。
以下基本觀點為轉述《俳諧無言抄》。
[45]出典《俳諧無言抄》之《裡》項。
[46]出典《俳諧無言抄》。
[47]素秋:連歌、俳諧中,詠秋之句連續三句沒有出現&ldquo月&rdquo字,是為&ldquo素秋&rdquo。
[48]此句的意思是保證百韻連歌俳諧中,詠月之句為七句。
[49]終句:原文&ldquoあげく&rdquo,寫作&ldquo舉句&rdquo或&ldquo揚句&rdquo,指一卷連歌、俳諧集,或一場連歌、俳諧會的最後一句。
[50]以下依據《俳諧無言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