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花詠雨——服部土芳

關燈
發句中出現了時間跨度為三個月的特定事物的場合,到脅句中必須确定具體季節。

    即使不形諸詞語,也要有季節的意識。

    這是連歌中的規矩,俳諧也同樣适用。

     先師芭蕉說過:&ldquo發句中吟詠的神祇、釋教,以及其他特殊的題材,脅句必須加以呼應。

    即使不形諸詞語,也要有相應的心情。

    不過,像吟詠&lsquo水祝&rsquo[38]的發句,戀愛意味較少,有時隻單純用作季語,對此,脅句不以戀愛之句唱和亦可。

    脅句如何吟詠,都要取決于發句。

    &rdquo 脅句的唱和方法,有&ldquo對付&rdquo&ldquo違付&rdquo&ldquo打添&rdquo&ldquo比留&rdquo之類,從前就有規定。

    對此先師說:&ldquo脅句最重要的是要唱和發句,所以以&lsquo打添&rsquo為好,當然脅句中也可以體現自己的創意。

    結尾處以使用韻字[39]為宜,也有以假名結尾的,應順其自然。

    關于這方面的心得體會,可參閱一些口傳秘訣。

    歸根結底,要努力使脅句與發句融為一體。

    脅句作者首先必須聽清弄懂發句的意思,暗暗幫助發句強化問候寒暄之意。

    倘若問候寒暄之意不能充分表達,則是失禮的行為,是可恥的事情。

    &rdquo 脅句中的尾字,就是以韻字結尾。

    例如,連歌的發句相當于漢詩中聯句的第一句,脅句相當于第二句,也就是唱句與對句的關系。

    俳諧模仿聯句,在脅句結尾處使用韻字。

    聯句中将韻字稱為&ldquo韻&rdquo。

     (二四)第三句 關于第三句,先師芭蕉說過:&ldquo第三句不必求精,可以改變發句與脅句的風格,轉入&lsquo長高&rsquo風格。

    &rdquo有一本俳諧書[40]上也寫道:&ldquo關于第三句的結尾用字,從前沒有規定,到了宗祇才有規定。

    &rdquo這些規定為人所遵守。

     發句中使用表示疑問的切字的時候,在第三句的結尾不能使用帶有撥音[41]的字,對此古人早有規定。

    表示疑問意味的句子,要間隔兩句才可出現。

    &ldquoらん&rdquo是表示疑問的撥音字,句中要有相應的詞加以呼應,如&ldquoや&rdquo&ldquoか&rdquo&ldquoいつ&rdquo&ldquoなに&rdquo[42]之類。

    根據具體情況,不用這些疑問詞也行,這叫作&ldquo一字撥&rdquo,如&ldquoをらん&rdquo&ldquoちらん&rdquo之類。

     發句以&ldquo哉&rdquo字結尾時,第三句的結尾不能使用&ldquoにて&rdquo,這一點前人早就說過。

    因為這個&ldquo哉&rdquo字并不是表示疑問的意思,而是像&ldquo花盛哉&rdquo&ldquo月明哉&rdquo之類具有感歎之意,用了&ldquo哉&rdquo字,&ldquo花盛&rdquo&ldquo月明&rdquo的意思并沒有改變。

    先師芭蕉說:&ldquo&lsquoにて&rsquo在能夠轉換為&lsquoに&rsquo的情況下可用,而&lsquoにて&rsquo則不可。

    &rdquo 名詞結尾,或是&ldquoて、に、は&rdquo結尾,都要順乎自然。

    古代的口傳對此有所論述。

    其中,古書有雲:&ldquo脅句以韻字結尾,則懷紙上的第三句不可再以韻字結尾;若脅句以&lsquoて、に、は&rsquo結尾,則第三句可以韻字結尾。

    &rdquo這樣的結尾處理都是高手達人所為,而一般作者的第三句結尾,還是用&ldquoて&rdquo&ldquoらん&rdquo&ldquoもなし&rdquo&ldquoに&rdquo為好。

    這是通常的規則。

     第三句的主題轉換也很重要,但要依照發句與脅句之間的唱和方法而定。

    在使用&ldquo違付&rdquo&ldquo調和付&rdquo[43]方法的場合下,第三句沒有必要轉換話題。

    先師芭蕉說過:&ldquo發句吟詠的是戀愛、神祇,脅句予以唱和,這種情況下,到了第三句就必須轉換話題了。

    &rdquo (二五)第四句 一直以來從第四句開始,吟詠起來就較為輕松了。

    先師說過,&ldquo第四句不怎麼重要,它和脅句一樣,所以不必太雕琢推敲&rdquo,也不用典故、故事。

    先師還告誡說,&ldquo即使是接續春秋季節,第四句也不可吟詠花與月&rdquo。

     (二六)第五句、第七句 關于第五句、第七句,古代就有&ldquo結尾第三句用&lsquoて&rsquo、第五句用&lsquoらん&rsquo&rdquo之說。

    [44]第七句也是同樣。

    第三句終了後,作者按順序輪了一圈,然後就是開始吟詠上句。

    其中,詠月之句是例定的,最為重要的應該交給在座的長者吟詠為好。

    第一張懷紙正面(表)上的用詞不可重複,這是需要注意的。

    不過,以&ldquoて&rdquo和&ldquoらん&rdquo結尾的,作為付句的一種形式,叫作&ldquo表道具&rdquo,容許用詞重複。

     (二七)懷紙的第一張背面 到了懷紙第一張背面,自古就有&ldquo四春八木&rdquo的規定[45],指的是背面的第四句不吟詠春之句,第八句不吟詠高大的植物。

    因為這與後面的第十三句例定的花之句有沖突,所以需要注意,其他句無妨。

    吟詠到春天即以&ldquo花&rdquo唱和,這叫作&ldquo呼出之花&rdquo。

    在例定的詠花之句的前句中,應該規避吟秋之句。

    古人雲:&ldquo将戀愛之句放在例定的詠花之句的前面來吟詠是很難的,此為連歌中秘事,需要在前句就加以留意。

    &rdquo[46] (二八)詠月之句 關于例定的詠月之句,先師芭蕉說過:&ldquo在百韻俳諧中,前五十句中不能出現詠月之句。

    此後出現詠月之句,趣味較濃。

    在由三十六句構成的&lsquo歌仙&rsquo形式中,可以随意,因為&lsquo歌仙&rsquo是簡略的形式。

    在例定的詠月之句中,包括&lsquo殘月&rsquo在内的&lsquo月&rsquo字相互重複,此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月亮的異名。

    使用何種異名,則要根據個人的創意而定。

    &rdquo 先師芭蕉還說:&ldquo詠月之句,放在上句為好。

    例定的詠月之句,應該回避&lsquo落月&rsquo&lsquo無月&rsquo之類的詞語,當然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并無定規。

    &rdquo &ldquo星月夜&rdquo特指秋天,不是通常的&ldquo賞月&rdquo之&ldquo月&rdquo。

    不過,發句中一旦出現&ldquo星月夜&rdquo,懷紙第一張正面上的例定就是&ldquo素秋&rdquo[47],應以秋季以外的&ldquo殘月&rdquo之類來替代。

     《新式連歌》中規定:&ldquo詠月之句中出現&lsquo月&rsquo字,以下應間隔五句方可再次出現。

    &rdquo先師芭蕉說:&ldquo懷紙第一張正面的八句中,出現詠月之句最多能有兩句,這樣四張加起來就有八句了。

    所以第四張懷紙的背面,絕對不能再出現詠月之句。

    &rdquo[48] (二九)詠花之句 關于詠花之句,一般規定是:在百韻俳諧中,例定的詠花之句可有四句,其中,下句(短句)中隻能有一句。

    詠花之句不可超過例定的句數。

     我曾問先師:&ldquo賞花之情,是要接續前句而來呢,還是在獨立的一句中加以表現?如果不是櫻花,而是想起梅花、菊花、牡丹等&lsquo正花&rsquo并且吟詠成句,那麼随着花草榮枯,季語該如何确定呢?還有,像&lsquo正月賞花&rsquo&lsquo九月花開&rsquo之類的詠花之句,應該如何處理呢?&rdquo 先師回答說:&ldquo像&lsquo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