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爐冬扇——松尾芭蕉
關燈
小
中
大
發。
[3] 注釋 [1]感物興哀:原文&ldquoものをあはれむ&rdquo,意同&ldquo物哀&rdquo。
[2]誠實:原文&ldquo實(まこと)。
[3]此為俳諧,原文:&ldquo月花のこれや実のあるじ達。
&rdquo 别許六辭 去年秋,匆匆晤面。
今年五月初,依依惜别。
臨别之時來叩草扉,終日閑談。
許六秉性好畫,喜愛風雅[1]。
我問:&ldquo緣何好畫?&rdquo他回答:&ldquo為風雅而好之。
&rdquo我又問:&ldquo緣何愛風雅?&rdquo他答回:&ldquo為畫而愛之。
&rdquo所學者二,而用者一也。
誠然,孔子曰:&ldquo君子恥多能。
&rdquo[2]此人兼善二而用為一,實可感可佩。
論畫,他是我的老師;論風雅,他是我弟子。
師之畫,精神透徹,筆端神妙,其幽遠所至,為我所不能見。
而我之風雅,卻如夏爐冬扇,不合時宜,衆人不取。
釋阿、西行之歌,雖也不為人們所愛詠,卻深含意趣。
後鳥羽天皇曾屬文贊曰:&ldquo歌心誠實,頗有悲憫。
&rdquo[3]故而,我輩應以此為鞭策,緊步後塵,不迷前路。
南山大師[4]講書道時曾說:&ldquo不求古人之迹,唯求古人之所求。
&rdquo我亦雲:&ldquo風雅之道亦同此!&rdquo遂秉燈送至柴門之外而惜别。
元祿六年[5]孟夏末,風羅坊芭蕉述 注釋 [1]風雅:此處指俳諧。
芭蕉的&ldquo風雅&rdquo一詞,有時具體指代俳諧,有時則指風雅之道。
[2]出典《論語·子罕》:&ldquo吾少也賤,故多能于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rdquo [3]出典後鳥羽天皇《後鳥羽院禦口傳》。
[4]南山大師:指高僧空海(弘法大師)。
[5]元祿六年:公元1693年。
閉關之說[1] 好色為君子所惡,佛教也将色置之于五戒之首。
雖說如此,然戀情難舍,刻骨銘心。
人不知暗部山[2]夜梅之下,私定終身,如梅香浸衣,戀情難耐,避人耳目,悄悄幽會。
若沒有忍岡[3]守山者緊盯,真不知會作出何等事體!與風塵女子相愛,賣家殒命之例也不少見。
然而,戀情之事,較之人到老年卻仍魂迷于米錢[4]之中而不辨人情,罪過為輕,尚可寬宥。
人生七十古來稀,身體精力旺盛期僅二十餘年。
初老之來,猶如一夜之夢。
五十歲、六十歲日漸老衰。
夜早睡、晨早起,醒睡之間所思慮者何也?愚者多慮,智慧徒增煩惱。
有一技之長者,囿于利害得失,以此一技之長為維生之術,人欲橫行之世,易急功近利,如同田間小溪,淺薄狹隘。
誠如南華老仙[5]所雲:唯舍利害,忘老少,得閑靜,方可謂老來之樂。
有客來則作無用談論,出門則妨礙他人家計,不如關孫敬[6]之戶,閉杜五郎[7]之門。
以無友為友,以貧為富。
五十歲頑夫自書自戒之: 牆邊牽牛花, 掩映草庵門, 白晝閉戶不見人。
[8] 注釋 [1]該文寫于元祿六年(1693年)。
[2]暗部山:今稱鞍馬山,據吉田兼好《徒然草》第240段記載,日本古代男女常在櫻花盛開之時,在那裡私訂終身。
[3]忍岡:&ldquo忍&rdquo者,偷偷、悄悄之意;&ldquo岡&rdquo者,山。
并非實在地名,意為悄悄幽會之山。
[4]米錢:柴米油鹽之意。
[5]南華老仙:指中國的莊子,唐代天寶元年(742年)追谥其為&ldquo南華真人&rdquo。
[6]孫敬:中國人物,《蒙求》引《楚國先賢傳》曰,&ldquo孫敬字文寶,常閉戶讀書&rdquo。
[7]杜五郎:出典《宋史》,杜五郎,穎昌人,人稱杜五郎,實名不知,傳說三十年未出家門。
[8]此為俳諧,原文:&ldquoあさがほや晝は鎖おろす門の垣。
&rdquo
[3] 注釋 [1]感物興哀:原文&ldquoものをあはれむ&rdquo,意同&ldquo物哀&rdquo。
[2]誠實:原文&ldquo實(まこと)。
[3]此為俳諧,原文:&ldquo月花のこれや実のあるじ達。
&rdquo 别許六辭 去年秋,匆匆晤面。
今年五月初,依依惜别。
臨别之時來叩草扉,終日閑談。
許六秉性好畫,喜愛風雅[1]。
我問:&ldquo緣何好畫?&rdquo他回答:&ldquo為風雅而好之。
&rdquo我又問:&ldquo緣何愛風雅?&rdquo他答回:&ldquo為畫而愛之。
&rdquo所學者二,而用者一也。
誠然,孔子曰:&ldquo君子恥多能。
&rdquo[2]此人兼善二而用為一,實可感可佩。
論畫,他是我的老師;論風雅,他是我弟子。
師之畫,精神透徹,筆端神妙,其幽遠所至,為我所不能見。
而我之風雅,卻如夏爐冬扇,不合時宜,衆人不取。
釋阿、西行之歌,雖也不為人們所愛詠,卻深含意趣。
後鳥羽天皇曾屬文贊曰:&ldquo歌心誠實,頗有悲憫。
&rdquo[3]故而,我輩應以此為鞭策,緊步後塵,不迷前路。
南山大師[4]講書道時曾說:&ldquo不求古人之迹,唯求古人之所求。
&rdquo我亦雲:&ldquo風雅之道亦同此!&rdquo遂秉燈送至柴門之外而惜别。
元祿六年[5]孟夏末,風羅坊芭蕉述 注釋 [1]風雅:此處指俳諧。
芭蕉的&ldquo風雅&rdquo一詞,有時具體指代俳諧,有時則指風雅之道。
[2]出典《論語·子罕》:&ldquo吾少也賤,故多能于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rdquo [3]出典後鳥羽天皇《後鳥羽院禦口傳》。
[4]南山大師:指高僧空海(弘法大師)。
[5]元祿六年:公元1693年。
閉關之說[1] 好色為君子所惡,佛教也将色置之于五戒之首。
雖說如此,然戀情難舍,刻骨銘心。
人不知暗部山[2]夜梅之下,私定終身,如梅香浸衣,戀情難耐,避人耳目,悄悄幽會。
若沒有忍岡[3]守山者緊盯,真不知會作出何等事體!與風塵女子相愛,賣家殒命之例也不少見。
然而,戀情之事,較之人到老年卻仍魂迷于米錢[4]之中而不辨人情,罪過為輕,尚可寬宥。
人生七十古來稀,身體精力旺盛期僅二十餘年。
初老之來,猶如一夜之夢。
五十歲、六十歲日漸老衰。
夜早睡、晨早起,醒睡之間所思慮者何也?愚者多慮,智慧徒增煩惱。
有一技之長者,囿于利害得失,以此一技之長為維生之術,人欲橫行之世,易急功近利,如同田間小溪,淺薄狹隘。
誠如南華老仙[5]所雲:唯舍利害,忘老少,得閑靜,方可謂老來之樂。
有客來則作無用談論,出門則妨礙他人家計,不如關孫敬[6]之戶,閉杜五郎[7]之門。
以無友為友,以貧為富。
五十歲頑夫自書自戒之: 牆邊牽牛花, 掩映草庵門, 白晝閉戶不見人。
[8] 注釋 [1]該文寫于元祿六年(1693年)。
[2]暗部山:今稱鞍馬山,據吉田兼好《徒然草》第240段記載,日本古代男女常在櫻花盛開之時,在那裡私訂終身。
[3]忍岡:&ldquo忍&rdquo者,偷偷、悄悄之意;&ldquo岡&rdquo者,山。
并非實在地名,意為悄悄幽會之山。
[4]米錢:柴米油鹽之意。
[5]南華老仙:指中國的莊子,唐代天寶元年(742年)追谥其為&ldquo南華真人&rdquo。
[6]孫敬:中國人物,《蒙求》引《楚國先賢傳》曰,&ldquo孫敬字文寶,常閉戶讀書&rdquo。
[7]杜五郎:出典《宋史》,杜五郎,穎昌人,人稱杜五郎,實名不知,傳說三十年未出家門。
[8]此為俳諧,原文:&ldquoあさがほや晝は鎖おろす門の垣。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