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侘”是優美之心
關燈
小
中
大
quo有必然關系的說法,去來回答說:&ldquo蕉門弟子成千上萬,若以年齡而論,有不少人歲數超過了先師,但我到現在還沒聽說有一人已自然得到了&lsquo寂&rsquo與&lsquo枝折&rsquo。
&rdquo在這裡,去來将&ldquo寂·枝折&rdquo作為至高無上的境界,同時也暗示出,&ldquo寂&rdquo中的&ldquo宿&rdquo&ldquo老&rdquo等具體的意味,是無法涵蓋&ldquo寂·枝折&rdquo的整體意味的。
此後,到了與謝蕪村的時代,在衆多的俳論書中,&ldquo寂&rdquo的概念仍然屢屢被使用,但沒有特别值得注意的觀點了。
隻有建部涼袋的《南北新話》中,關于&ldquo寂&rdquo論有下列一段話:&ldquo俳句中沒有&lsquo寂&rsquo之姿,就如同烹調中沒有香料。
不過,人們常常把&lsquo寂味&rsquo理解為&lsquo閑寂&rsquo,&lsquo閑寂&rsquo中并非沒有&lsquo寂味&rsquo。
若把&lsquo寂&rsquo看作尋常之&lsquo寂&rsquo,則&lsquo寂味&rsquo不僅在俳句中,在笑言、漫談中,又何處不在?&rdquo(見《日本俳書大系·十》)這種看法是值得注意的。
此外,認為狹義的&ldquo閑寂&rdquo并不是俳句精髓,并在某種意義上強調俳句中滑稽趣味之重要性的,還有素外的《俳句根源集》和興清的《俳句歌論》。
以上我們考察了俳句方面作為特殊概念的&ldquo寂&rdquo的用例,同時,也有必要針對茶道中的特殊概念&ldquo侘&rdquo在一般語義之外的特殊語義加以簡單的考察,以便作為一個參照。
一個名叫白露的人在其《俳論》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茶道&hellip&hellip至宗旦而複興。
那時宗旦認為,從前的飲茶大都是在社會下層,而非在富有之家,茶具難以齊備。
&hellip&hellip總之茶道必須發揚光大。
為了普度衆生,要讓茶爐常沸。
茶道無須華貴稀奇的器具,隻在休閑時将茶采摘來,也無須中國産的珍貴茶壺。
茶碗不用井戶熊川的,而使用樂燒即可;茶勺不使用象牙,而用竹篦即可。
一切都儉樸平易,這就叫作&lsquo侘&rsquo。
&rdquo 在這裡,所謂&ldquo侘&rdquo似乎指的隻是單純物質意義上的樸素節儉的意思,是一種很狹義的理解。
同樣的理解還見于《嬉遊笑覽》卷一《木條格子牆》一節所引用的千利休[14]的逸事(在那裡,&ldquo寂&rdquo與&ldquo侘&rdquo似乎完全是同義詞)。
利休的弟子南坊曾著有一部有名的《南方錄》,将其師的茶道秘事加以記載。
在該書中,他把茶道的基本精神用一個概念加以表現,那就是&ldquo寂&rdquo或者&ldquo侘&rdquo。
明顯可以看出,他所使用的兩個概念與上述狹窄、淺層的用法不一樣。
他在這裡傳達了利休的一句話,認為茶道的&ldquo侘&rdquo最終就是&ldquo佛心發露&rdquo。
他寫道: &ldquo侘&rdquo的本意就是清靜無垢的佛世界,拂去甬道、草庵的塵芥,主人、客人傾心交談,規矩尺寸法度可以不講。
生火、燒水、喝茶,此外别無他事,這就是佛心發露之所。
&hellip&hellip狹小房間中舉行的茶道要以佛法修行得道為第一。
以房屋氣派、飯菜豐盛為樂,乃是俗世之事。
隻要屋不漏雨、食可飽腹即可。
此乃佛教與茶道之本意。
打水、劈柴、燒水、沏茶、供佛,施與衆人,亦以自飲。
插花、焚香,皆是學習佛祖之行迹。
如此強調茶道與佛教的關系,足可看出茶道的根本精神之所在了。
還有,千宗室在《宗旦的侘茶》一文中,對&ldquo侘&rdquo這個詞作了如下的解釋: 所謂&ldquo侘&rdquo,作為一種風尚,不是那些在生存競争中失敗的遁世者、與社會格格不入的隐逸者離群索居的避難所,而是為了涵養一種優雅閑靜的心境而崇尚清寂。
有了心廣體胖的心境,自然就有了&ldquo侘&rdquo的風體。
&hellip&hellip閑靜的心情就是從容不迫,心地舒暢開朗,這是一種豁達、寬闊、明亮的心胸,而不是悶悶不樂的情緒,一直保持爽爽朗朗的精神狀态,就是優美之心。
茶道中的&ldquo侘&rdquo指的就是這種心情。
這裡對茶道精神的&ldquo侘&rdquo的解釋似乎是非常消極[15]的,但也不失為一種值得參考的解釋。
對茶道之&ldquo侘&rdquo與俳句之&ldquo寂&rdquo的内容加以分析考察就會發現,在其複雜的内容構成中,不同的論者對其側重點與強調的方式多少有所差異,但發展為一種終極理念的時候,兩者大體上指的是同一種境界。
服部土芳在《三冊子》中的最後指出,&ldquo所謂&lsquo侘&rsquo者,至極也,理盡含其中&rdquo,就是指此而言。
古來關于茶道的各種文獻中,&ldquo侘&rdquo&ldquo寂&rdquo這兩個詞不僅随處可見,而且作者在很多時候都試圖對此作出直接的解釋。
而在俳論方面,雖然&ldquo寂&rdquo這個詞常常使用,但除了去來與野明兩人之間的問答(而且問答也很簡略)之外,我們看不到有人嘗試對&ldquo寂&rdquo的内涵作出更具體一點的闡釋。
與此相反,在古來的茶道名人流傳下來的遺言、書簡中,相關的闡釋卻可以看到不少,這确實不能不令人感到奇怪。
當然,茶道中對&ldquo侘&rdquo&ldquo寂&rdquo的解釋更為狹義,或者是出于更特定的視角,所以解釋起來也較為容易些,對此我們必須加以注意。
注釋 [1]Erhabene:德文,意為&ldquo崇高&rdquo。
[2]Humor:德文,意為&ldquo幽默&rdquo。
[3]《萬葉集》中的例歌原文是&ldquoさざなみの國津禦神のうらさびて荒れたる都見れば悲しも。
&rdquo《玉葉集》的例歌,原文是&ldquo夕づく日色さびまさる草の下にあるともなく弱る蟲に音。
&rdquo其中與&ldquo荒ぶ&rdquo相關的詞分别是&ldquoうらさびて&rdquo和&ldquoさびまさる&rdquo。
此處不譯,下同。
[4]《萬葉集》中的兩首例歌是&ldquo櫻花今ぞ盛りと人は言へど我は佐夫之も君としあらねば。
&rdquo&ldquoさざなもの滋賀津の児等行く路の川濑の路を見れば不冷しも。
&rdquo其中與&ldquo不楽&rdquo之意相關的詞分别是&ldquo佐夫之も&rdquo(さぶしも)和&ldquo不冷しも&rdquo(さぶしも)。
[5]《源氏物語》中的話是&ldquoさびしく荒廢れたらむ葎の門。
&rdquo西行法師的和歌是&ldquo松風の音あはれたる山裡にさびしさ添ふるひぐらしの聲。
&rdquo其中與&ldquo淋びし&rdquo相關的詞分别是&ldquoさびしく&rdquo和&ldquoさびしさ&rdquo。
[6]伊勢大輔的和歌是&ldquo塵つもり床の枕もさびにけり戀する人の寐る夜なければ。
&rdquo《平家物語》中的句子是&ldquo岩に苔むしてさびたるところなれば住まほしくぞおぼしめす。
&rdquo其中的相關詞均是&ldquoさび&rdquo。
[7]約音:指日本人說話時會把很長的詞簡化的一種說法。
[8]原文:&ldquo宇真人佐備て言はむかも。
&rdquo其中的&ldquo宇真人佐備&rdquo換作假名即&ldquoうまびどさぶ&rdquo。
其中的&ldquo神佐夫&rdquo換作假名即&ldquo神さぶ&rdquo。
[9]原文:&ldquoなにはとを漕ぎ出てみれば神佐夫流伊駒高嶺に雲ぞなびく。
&rdquo [10]原文:&ldquo處女等が遠等咩佐備する唐玉を袂に卷かし白妙の袖振りかざし。
&rdquo其中的&ldquo遠等咩佐備&rdquo換作假名即&ldquoをとめさぶ&rdquo。
[11]原文:&ldquoますらをの遠刀古佐備すと劍太刀腰にとりはき&hellip&hellip。
&rdquo其中的&ldquo遠刀古佐備&rdquo換作假名即&ldquoをとめさび&rdquo。
[12]原文:&ldquo今朝見ればさながら霜をいだだきて翁さび行く白菊の花。
&rdquo [13]①~⑦條均附帶例句,略而不譯。
[14]千利休(1522&mdash1591):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
[15]此處的&ldquo消極&rdquo疑為作者筆誤或印刷錯誤,似應為&ldquo積極&rdquo。
&mdash&mdash譯者注
&rdquo在這裡,去來将&ldquo寂·枝折&rdquo作為至高無上的境界,同時也暗示出,&ldquo寂&rdquo中的&ldquo宿&rdquo&ldquo老&rdquo等具體的意味,是無法涵蓋&ldquo寂·枝折&rdquo的整體意味的。
此後,到了與謝蕪村的時代,在衆多的俳論書中,&ldquo寂&rdquo的概念仍然屢屢被使用,但沒有特别值得注意的觀點了。
隻有建部涼袋的《南北新話》中,關于&ldquo寂&rdquo論有下列一段話:&ldquo俳句中沒有&lsquo寂&rsquo之姿,就如同烹調中沒有香料。
不過,人們常常把&lsquo寂味&rsquo理解為&lsquo閑寂&rsquo,&lsquo閑寂&rsquo中并非沒有&lsquo寂味&rsquo。
若把&lsquo寂&rsquo看作尋常之&lsquo寂&rsquo,則&lsquo寂味&rsquo不僅在俳句中,在笑言、漫談中,又何處不在?&rdquo(見《日本俳書大系·十》)這種看法是值得注意的。
此外,認為狹義的&ldquo閑寂&rdquo并不是俳句精髓,并在某種意義上強調俳句中滑稽趣味之重要性的,還有素外的《俳句根源集》和興清的《俳句歌論》。
以上我們考察了俳句方面作為特殊概念的&ldquo寂&rdquo的用例,同時,也有必要針對茶道中的特殊概念&ldquo侘&rdquo在一般語義之外的特殊語義加以簡單的考察,以便作為一個參照。
一個名叫白露的人在其《俳論》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茶道&hellip&hellip至宗旦而複興。
那時宗旦認為,從前的飲茶大都是在社會下層,而非在富有之家,茶具難以齊備。
&hellip&hellip總之茶道必須發揚光大。
為了普度衆生,要讓茶爐常沸。
茶道無須華貴稀奇的器具,隻在休閑時将茶采摘來,也無須中國産的珍貴茶壺。
茶碗不用井戶熊川的,而使用樂燒即可;茶勺不使用象牙,而用竹篦即可。
一切都儉樸平易,這就叫作&lsquo侘&rsquo。
&rdquo 在這裡,所謂&ldquo侘&rdquo似乎指的隻是單純物質意義上的樸素節儉的意思,是一種很狹義的理解。
同樣的理解還見于《嬉遊笑覽》卷一《木條格子牆》一節所引用的千利休[14]的逸事(在那裡,&ldquo寂&rdquo與&ldquo侘&rdquo似乎完全是同義詞)。
利休的弟子南坊曾著有一部有名的《南方錄》,将其師的茶道秘事加以記載。
在該書中,他把茶道的基本精神用一個概念加以表現,那就是&ldquo寂&rdquo或者&ldquo侘&rdquo。
明顯可以看出,他所使用的兩個概念與上述狹窄、淺層的用法不一樣。
他在這裡傳達了利休的一句話,認為茶道的&ldquo侘&rdquo最終就是&ldquo佛心發露&rdquo。
他寫道: &ldquo侘&rdquo的本意就是清靜無垢的佛世界,拂去甬道、草庵的塵芥,主人、客人傾心交談,規矩尺寸法度可以不講。
生火、燒水、喝茶,此外别無他事,這就是佛心發露之所。
&hellip&hellip狹小房間中舉行的茶道要以佛法修行得道為第一。
以房屋氣派、飯菜豐盛為樂,乃是俗世之事。
隻要屋不漏雨、食可飽腹即可。
此乃佛教與茶道之本意。
打水、劈柴、燒水、沏茶、供佛,施與衆人,亦以自飲。
插花、焚香,皆是學習佛祖之行迹。
如此強調茶道與佛教的關系,足可看出茶道的根本精神之所在了。
還有,千宗室在《宗旦的侘茶》一文中,對&ldquo侘&rdquo這個詞作了如下的解釋: 所謂&ldquo侘&rdquo,作為一種風尚,不是那些在生存競争中失敗的遁世者、與社會格格不入的隐逸者離群索居的避難所,而是為了涵養一種優雅閑靜的心境而崇尚清寂。
有了心廣體胖的心境,自然就有了&ldquo侘&rdquo的風體。
&hellip&hellip閑靜的心情就是從容不迫,心地舒暢開朗,這是一種豁達、寬闊、明亮的心胸,而不是悶悶不樂的情緒,一直保持爽爽朗朗的精神狀态,就是優美之心。
茶道中的&ldquo侘&rdquo指的就是這種心情。
這裡對茶道精神的&ldquo侘&rdquo的解釋似乎是非常消極[15]的,但也不失為一種值得參考的解釋。
對茶道之&ldquo侘&rdquo與俳句之&ldquo寂&rdquo的内容加以分析考察就會發現,在其複雜的内容構成中,不同的論者對其側重點與強調的方式多少有所差異,但發展為一種終極理念的時候,兩者大體上指的是同一種境界。
服部土芳在《三冊子》中的最後指出,&ldquo所謂&lsquo侘&rsquo者,至極也,理盡含其中&rdquo,就是指此而言。
古來關于茶道的各種文獻中,&ldquo侘&rdquo&ldquo寂&rdquo這兩個詞不僅随處可見,而且作者在很多時候都試圖對此作出直接的解釋。
而在俳論方面,雖然&ldquo寂&rdquo這個詞常常使用,但除了去來與野明兩人之間的問答(而且問答也很簡略)之外,我們看不到有人嘗試對&ldquo寂&rdquo的内涵作出更具體一點的闡釋。
與此相反,在古來的茶道名人流傳下來的遺言、書簡中,相關的闡釋卻可以看到不少,這确實不能不令人感到奇怪。
當然,茶道中對&ldquo侘&rdquo&ldquo寂&rdquo的解釋更為狹義,或者是出于更特定的視角,所以解釋起來也較為容易些,對此我們必須加以注意。
注釋 [1]Erhabene:德文,意為&ldquo崇高&rdquo。
[2]Humor:德文,意為&ldquo幽默&rdquo。
[3]《萬葉集》中的例歌原文是&ldquoさざなみの國津禦神のうらさびて荒れたる都見れば悲しも。
&rdquo《玉葉集》的例歌,原文是&ldquo夕づく日色さびまさる草の下にあるともなく弱る蟲に音。
&rdquo其中與&ldquo荒ぶ&rdquo相關的詞分别是&ldquoうらさびて&rdquo和&ldquoさびまさる&rdquo。
此處不譯,下同。
[4]《萬葉集》中的兩首例歌是&ldquo櫻花今ぞ盛りと人は言へど我は佐夫之も君としあらねば。
&rdquo&ldquoさざなもの滋賀津の児等行く路の川濑の路を見れば不冷しも。
&rdquo其中與&ldquo不楽&rdquo之意相關的詞分别是&ldquo佐夫之も&rdquo(さぶしも)和&ldquo不冷しも&rdquo(さぶしも)。
[5]《源氏物語》中的話是&ldquoさびしく荒廢れたらむ葎の門。
&rdquo西行法師的和歌是&ldquo松風の音あはれたる山裡にさびしさ添ふるひぐらしの聲。
&rdquo其中與&ldquo淋びし&rdquo相關的詞分别是&ldquoさびしく&rdquo和&ldquoさびしさ&rdquo。
[6]伊勢大輔的和歌是&ldquo塵つもり床の枕もさびにけり戀する人の寐る夜なければ。
&rdquo《平家物語》中的句子是&ldquo岩に苔むしてさびたるところなれば住まほしくぞおぼしめす。
&rdquo其中的相關詞均是&ldquoさび&rdquo。
[7]約音:指日本人說話時會把很長的詞簡化的一種說法。
[8]原文:&ldquo宇真人佐備て言はむかも。
&rdquo其中的&ldquo宇真人佐備&rdquo換作假名即&ldquoうまびどさぶ&rdquo。
其中的&ldquo神佐夫&rdquo換作假名即&ldquo神さぶ&rdquo。
[9]原文:&ldquoなにはとを漕ぎ出てみれば神佐夫流伊駒高嶺に雲ぞなびく。
&rdquo [10]原文:&ldquo處女等が遠等咩佐備する唐玉を袂に卷かし白妙の袖振りかざし。
&rdquo其中的&ldquo遠等咩佐備&rdquo換作假名即&ldquoをとめさぶ&rdquo。
[11]原文:&ldquoますらをの遠刀古佐備すと劍太刀腰にとりはき&hellip&hellip。
&rdquo其中的&ldquo遠刀古佐備&rdquo換作假名即&ldquoをとめさび&rdquo。
[12]原文:&ldquo今朝見ればさながら霜をいだだきて翁さび行く白菊の花。
&rdquo [13]①~⑦條均附帶例句,略而不譯。
[14]千利休(1522&mdash1591):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
[15]此處的&ldquo消極&rdquo疑為作者筆誤或印刷錯誤,似應為&ldquo積極&rdquo。
&mdash&mdash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