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營救買辦

關燈
中國人擄去的買辦&mdash找回他的遠征&mdash島嶼内部&mdash中國人的墳墓&mdash中國鄉下的房子&mdash抓住向導&mdash土匪的房子和老婆&mdash土匪的逃跑&mdash苦惱的行軍&mdash一座橋上的沖突&mdash士兵們的苦難&mdash海岸的夜景&mdash一座中國廟宇 一個從廣東來的、為兵站部門工作的中國買辦[1],本月17日在内地征發糧秣時,被鄉下人帶走。

    之前一周,他一直對部隊發揮了重要作用,帶來了補給品&mdash&mdash牛,作為一個中國人,他還熟悉人們的習慣,缺乏更好的翻譯時,他也經常因為會廣州英語[2]而被充當翻譯。

    一個早晨随他下鄉的屠夫,回來時帶來消息,他已經被政府士兵捉住,被像豬一樣綁在杆子上擡走了。

    我們當中的一批人立刻聽命武裝起來,準備前往營救。

    之後一段時間,我努力去營救服務于我們這群人的翻譯。

    我們找到了一位廣州小夥子,他是銀号的一位賬房夥計。

    盡管他擔驚害怕,不斷抱怨&ldquo蠻子抓了我&rdquo,但他是這種緊急情況下能找到的唯一的人,所以他還是被我們給帶走了。

    然而,我回來時,負責這事的一位官員已經允許定海屠夫離開,因此我們失去了那位不幸仆人的所有線索。

    如果給他以足夠的保護,後來的很多不幸很可能會避免。

    如果中國人在這類行動中第一次就失敗了,毋庸置疑,他們或将中止類似的行動。

    我們剩下能做的就隻能是搜查該島,為此向不同地點派出了兩批人。

     第二天早晨,我收到了總司令的命令,陪同第三批人橫穿該島,來到了一個海港小鎮。

    根據中國地圖上顯示,該鎮應該是在西北海岸。

    我受命傳達命令給前一天派出的人,在小鎮那裡會合。

    萬一沒有得到買辦的消息,可以抓居民中最受尊敬的人和當地的首腦作為人質,以求得買辦的安全。

     在18日早上4點鐘,我們一行人出發了,整個團隊由一名官員和40個人組成,翻譯托馬斯随同我們一起上路。

    他是一位紳士,同樣在甯波經曆了戰鬥的考驗。

     道路,準确地說是小路,是用大的方形石塊鋪成的,寬度足夠3人并排而行。

    該鎮的道路,實際上全島的道路,都是同樣的,跟我們在這個大陸曾經看到的,也都是同樣的樣式和寬度。

    雖然,馬嘎爾尼勳爵描述過,北京皇帝的宮殿所在地,熱河的道路,寬敞得令人驚歎,但是我們有機會看到的當然不是皇家大道。

     穿過了數英裡繁密的稻田後,路繞着山的一側,經過偏僻的小路。

    這裡的道路修有舒服的台階,數量衆多的貫穿全島的道路都是同樣的形式。

     周圍的山上長着茶樹、棉花、矮栎和一種紅色果子很多的楊梅樹;而山很巍峨,山頂直上雲霄,覆蓋着亮綠色的牧草。

    從坡上看,長長的峽谷從不同的溪谷口處伸展開來,一些溪谷消失在蜿蜒的群山中,而另一些再次延伸到海岸,滿谷的繁茂的莊稼在晨風中彎曲搖擺。

    遠方,定海奇特的建築之外,英國艦隊抛錨在平靜的水中。

    到處都是茂密的樹叢,就像是随意落在山邊的;隐約透過稠密的枝葉,屋頂和寺廟使景色多樣化。

    置身于衆多美麗的樹叢中,漫遊者在這裡平靜下來,選擇此地作為安息之所。

    凝視着這些甯靜的景色,甜美的鐵線蓮和芬芳的花朵裝飾人們最後的家園,最馬虎的眼睛也不會注意不到這些漂亮的墳墓。

     中國人對死者的尊崇是否到了膜拜的程度還不得而知;幾個世紀前,最早在該國傳教的耶稣會士發現,不可能阻止人們在這個事情上的狂熱與執着,轉而以他們的方法,反複為新入教者的死亡祈禱。

    然而,因為這是允許傳教士超出教義的規定幫助信徒,所以,那時的羅馬教會不贊成。

    後來,這導緻中國天主教傳教士在教義上的諸多分歧。

     該島的人們不像南方省份那樣埋葬他們的死者,而是将屍體裝在蓋着蓋子、容易移動、十分光滑的棺木裡,放在地上,周圍是野花和攀緣植物的花。

    我們在該島進入的大多數房子裡,這個大箱子是我們在門廳遇到的第一件東西。

    好奇心使我們打開了居民的墳墓,裡面的身體穿着像是還活着,胸部放着煙管和煙葉,頭部放着食物和大米。

     當我們前進行軍時,旁邊的山上擠滿了人,他們在我們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