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薩克:一八五二年高加索的一個故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在行李中間坐下來,并且知道各種東西放的地方(錢放在哪兒、有多少,護照、驿馬使用證和通行稅征收單放在哪兒)。
他覺得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心裡很高興,而漫長的旅途似乎成了長時間的遊蕩。
從早晨到中午,他一直專心緻志地做着算術:他走了多少俄裡[1],到下一站還有多少俄裡,到下一個城市有多少俄裡,到吃飯的地方有多少俄裡,到喝茶的地方有多少俄裡,到斯塔夫羅波爾有多少俄裡,他已經走了全程的幾分之幾。
他還計算着:他有多少錢,還能剩下多少,還清全部債務需要多少,以及他每月生活将用去收入的幾分之幾。
傍晚,喝過茶,他算出到斯塔夫羅波爾還剩下全程的十一分之七,還清債務就得省吃儉用七個月,還要拿出全部财産的八分之一。
接着他靜下心,裹緊外套,坐上雪橇,又打起瞌睡來。
如今他的思想已經轉向未來,轉向高加索了。
對未來的一切遐想,總是離不開阿瑪拉特老爺[2]、契爾克斯女人、崇山峻嶺、懸崖峭壁、可怕的激流和種種危險。
這些遐想都是朦朦胧胧的,而榮譽的誘惑和死亡的威脅卻使未來更加迷人。
一會兒,他幻想自己以超群的勇氣和驚人的力量殺死和征服無數山民;一會兒,他把自己想象成山民,跟别的山民一起反抗俄羅斯人,保衛自己的獨立。
當他想象那些詳情細節時,就會聯想到莫斯科的一些熟人。
薩施卡·貝一會兒跟俄羅斯人一起,一會兒跟山民一起,同他作戰。
連卡普爾裁縫不知怎的也參加了勝利者的凱旋儀式。
奧列甯也回想到過去的屈辱、缺點和錯誤,但回想起來也很有趣。
生活在那邊的崇山、激流、契爾克斯女人和各種危險之中,顯然不會重犯那些錯誤。
既然他已經做過忏悔,事情也就完了。
在他對未來的各種遐想中,還有一個夢,一個最珍貴的夢:關于女人的夢。
他想象那邊山中有個契爾克斯女奴,身材苗條,眼神深邃而溫柔,留着一條長辮子。
他仿佛看見山中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屋,她站在屋門口等他,他卻帶着榮譽、一身灰塵和血迹疲勞地回到她身邊,為她的親吻、她的雙肩、她那甜蜜的聲音和柔情而銷魂。
她十分迷人,但淳樸粗野,缺少教養。
在漫長的冬夜,他幫她學文化。
她天資穎悟,很快就掌握了一切必要的知識。
這有什麼不可能的呢?她會毫不費勁地學會外國語,閱讀和理解法國文學作品。
比方說,她應該喜歡《巴黎聖母院》。
她也會說法國話。
在客廳裡,她也許比上流社會的貴婦人更雍容華貴。
她能唱歌,唱起來那麼淳樸、熱情、高亢。
&ldquo嗐,真是胡思亂想!&rdquo他對自己說。
這時他們來到一個驿站,他得換一輛雪橇,并且給點兒小費。
接着他又想入非非了。
他又想象着契爾克斯女人、榮譽以及回到俄羅斯、當沙皇侍從官、娶個絕代佳人做妻子等情景。
&ldquo但愛情是根本沒有的,&rdquo他又自言自語,&ldquo榮譽是沒有意思的。
可是那六百七十八盧布怎麼辦呢?還有那征服的土地呢,它可會給我帶來一輩子享用不盡的财富哇?可是一個人獨享這麼多财富也是不對的。
應該把它分給别人。
可是分給誰呢?先還給卡普爾六百七十八盧布,其餘瞧着辦吧&hellip&hellip&rdquo他頭腦裡充滿了模模糊糊的幻象,隻有凡紐沙的聲音和雪橇的突然停止才破壞了他那沉酣的青春的睡夢。
連到了下一站,他又換了一輛雪橇,繼續前進的情景也記不清了。
第二天早晨又是同樣的情況:同樣的一個個驿站,同樣的喝茶,同樣擺動的馬臀,同樣跟凡紐沙的簡短談話,同樣模模糊糊的幻想和黃昏的瞌睡,以及夜裡同樣的困倦沉酣的青春的睡夢。
三 奧列甯離俄羅斯中部越遠,他的回憶也就越遠;而他越接近高加索,心裡也就越高興。
&ldquo我從此再也不回去了,再也不到社交場中去了,&rdquo他有時這樣想。
&ldquo我在這兒看到的人可不是上流社會人士,他們誰也不認識我,誰也不會有一天踏進我去過的社交場所,誰也不會知道我的往事。
而莫斯科的社交界也不會有人知道,我處在這兒的人們中間在幹些什麼。
&rdquo在路上遇到的那些粗漢,他認為跟他所熟識的莫斯科人不一樣,而處身在這些人中間,他體會到一種跟過去一刀兩斷的新鮮感。
人們越粗野,文明的迹象越少,他覺得越自在。
而他必須路過的斯塔夫羅波爾卻使他煩惱。
形形色色的招牌(有些還是法文的),坐馬車的貴婦人,廣場上停着的出租馬車,林蔭大道和一個穿外套戴禮帽在路上高視闊步的紳士&mdash&mdash這一切都使他反感。
&ldquo也許他們認識我的一些熟人吧。
&rdquo他這樣想。
于是又回想起俱樂部、裁縫、紙牌、上流社會&hellip&hellip但過了斯塔夫羅波爾,一切景象又使他滿意了:粗犷,美麗,壯觀。
奧列甯的情緒越來越好。
哥薩克、馬車夫和驿站長在他看來都是些淳樸的人,他可以跟他們随便說笑,不用考慮他們的身份。
他們都是些使奧列甯不由自主地感到親切的人,而他們對他也都很友好。
還在頓河哥薩克地區,他就退掉雪橇,換乘馬車;而過了斯塔夫羅波爾,天氣竟暖和得使奧列甯非脫去皮外套不可。
季節已經交春,那是一個奧列甯想象不到的歡樂的春天。
當地居民不讓他夜裡離開哥薩克村莊,并且告訴他晚上趕路也有危險。
凡紐沙有點兒提心吊膽,車上還預備了一支實彈的步槍。
奧列甯卻越發高興。
在一個驿站上,站長講了前不久路上發生的一樁可怕的謀殺案。
他們開始遇到武裝的人。
&ldquo原來從這兒開始!&rdquo奧列甯自言自語着。
他一直渴望見到聞名已久的高加索雪山。
一天傍晚,諾蓋族[3]的車夫用鞭子指指雲霧後面的群山。
奧列甯急急地凝神眺望,這是一個陰天,雲霧把群山攔腰遮住。
奧列甯隻看到一片灰蒙蒙、白漾漾、蓬蓬松松的東西,但不論怎樣注視,都看不出他常常讀到和聽到的那種山嶺的景象。
他覺得山和雲都是千篇一律的,所謂雪山的特殊美麗,就同巴赫的樂曲和對女人的愛情(他不相信這兩者是确實存在的)一樣,都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因此,他對山不再抱什麼幻想。
第二天清早,他在車上由于呼吸到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氣清醒過來,睜開眼睛漫不經心地向右邊望了一下。
早晨天氣晴朗。
他忽然看見二十步開外的地方(最初一刹那他這樣感覺)屹立着潔白巍峨的群山,線條優美,峰巒清晰,背襯着遙遠的天空,顯得格外壯麗。
當他看清山和天離開他有多遠,群山多麼巍峨時,當他領略到這無與倫比的美景時,他害怕了,唯恐它隻是海市蜃樓,隻是虛幻夢境。
他抖擻精神,使自己頭腦更清醒些。
群山卻照樣屹立在眼前。
&ldquo那是什麼?那是什麼啊?&rdquo他問馬車夫。
&ldquo山嘛。
&rdquo諾蓋人漫不經心地回答。
&ldquo我也看了好半天了,&rdquo凡紐沙說,&ldquo真好看!我們家裡的人準不會相信天下竟有這樣美的山。
&rdquo 三駕馬車在平坦的山路上飛馳,從車上望出去,群山仿佛在地平線上奔跑,玫瑰紅的峰巒在初升的太陽照耀下熠熠發亮。
奧列甯看到山,起初隻感到驚奇,接着又覺得高興,但後來越是全神貫注地凝視這白雪皚皚的山(這山不是從别的黑色山脈延伸過來的,而是拔地而起,伸展開去的),他就越發領略到它的美,并且具體地感覺到它的存在。
從這個時候起,他所看見的,他所想到的,他所感覺的,都離不開那對他十分新鮮而又異常莊嚴的群山。
關于莫斯科的一切回憶、羞恥和悔恨,關于高加索的種種庸俗的夢想,全消失了,一去不返了。
&ldquo這下子可開始了。
&rdquo仿佛有個鄭重的聲音對他這樣說。
道路也罷,出現在遠處的捷列克河也罷,哥薩克村莊也罷,當地的居民也罷&mdash&mdash這一切如今他覺得都不能等閑視之了。
他望望天空,就想到了山。
瞧瞧自己,瞧瞧凡紐沙,又想到了山。
他望望兩個騎馬的哥薩克,看見套着槍衣的步槍在他們背後有節奏地搖晃,他們身下的棗紅馬和灰色馬的腿夾雜在一起飛跑,接着又想到了山&mdash&mdash他望見捷列克河對岸山村裡升起的炊煙,接着又是山&hellip&hellip太陽升起來了,蘆葦叢後面是波光閃閃的捷列克河,接着又是山&hellip&hellip村莊裡有人推出一輛大車,路上走着幾個婦女,幾個年輕貌美的婦女,接着又是山&hellip&hellip&ldquo山上的強盜在草原上遊蕩,我趕我的路,我不怕他們,我有槍,我年富力強&hellip&hellip&rdquo接着他又想起了山&hellip&hellip 四 捷列克河兩岸散布着高地哥薩克的村莊,綿延近八十俄裡。
這些村莊的風土人情都是相同的。
捷列克河是哥薩克同山民的分界線,河水渾濁而湍急,河面卻寬闊而平靜。
河水不斷把淺灰色的沙土沖到地勢較低、蘆葦叢生的右岸上,同時沖刷着雖不算高卻很陡峭的左岸,以及岸上的百年老麻栎、腐爛的法國梧桐和幼樹的根須。
河的右岸分布着那些歸順帝俄、但還不很平靜的鞑靼村落;河的左岸,離河半俄裡的地方,是一座座哥薩克村莊,彼此相距有七八俄裡。
在古代,哥薩克村莊多半坐落在河邊,可是捷列克河一年年向北移動,沖掉村莊,如今那兒就隻剩下古代村莊的遺迹、荒蕪的果園和梨樹、櫻桃樹、白楊樹,樹叢中間還蔓生着黑莓子和野葡萄。
這兒現在已沒有人居住,而沙地上也隻有鹿、狼[4]、野兔和野雞的腳印&mdash&mdash它們看中了這地方。
各村莊之間有一條大路相連,這是從樹林裡開辟出來,以便通行炮車的。
沿路是哥薩克的哨兵線和有哨兵守着的瞭望台。
可是屬于哥薩克管轄的,隻有一條六七百米寬的狹長的肥沃林地。
林地以北是諾蓋草原(或者叫莫茲多克草原)的流沙地,遠遠地伸展到北方,天知道在哪兒跟特魯赫曼、阿斯特拉罕和吉爾吉斯&mdash凱薩茨等草原連成一片。
在捷列克河的南面,是大車臣尼雅山、柯奇卡雷科夫嶺、黑山,還有一排不知名的山脈,最後才是看得分明而人迹不到的雪山。
在這片土壤肥沃、草木茂盛的林地上自古以來就住着漂亮、勇敢而富裕的俄羅斯族人,他們信奉舊教,被稱為高地哥薩克。
很久以前,他們信奉舊教的祖先從俄羅斯逃出來,定居在捷列克河畔高地上的車臣人中間。
這高地是林木茂盛的大車臣尼雅山的第一支脈。
這些哥薩克生活在車臣人中間,跟車臣人通婚,接受了山民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但保持着純粹的俄羅斯語言和舊教信仰。
在哥薩克中間至今流行着一個傳說:伊凡雷帝有一次來到捷列克河邊,召見高地長老,把河這邊的土地賜給他們,勸谕他們跟俄羅斯人和睦相處,并且答應不強迫他們歸順或改變信仰。
至今哥薩克還把車臣人看作親戚,而愛好自由、遊蕩、劫掠和戰鬥仍是他們性格的特征。
俄羅斯對他們隻有不利的影響:限制他們的選舉,拿走他們教堂裡的鐘,縱容軍隊在村莊中駐紮或過境。
哥薩克憎恨一個殺害他兄弟的山地騎士,遠不如憎恨一個為保衛村莊而在他的屋子裡任意吸煙的俄羅斯士兵。
他們尊敬山地的敵人,而蔑視壓迫他們的異族士兵。
說實在的,在哥薩克的心目中,俄羅斯農民是野蠻卑下的異族人,他們從流動商販和小俄羅斯移民(他們被哥薩克蔑稱為帽匠)身上看到了具體的形象。
哥薩克認為,漂亮的裝束是模仿契爾克斯人的,最好的武器是從山民那兒獲得的,最好的馬也是從山民手裡買來或者偷來的。
哥薩克青年喜歡賣弄說鞑靼話的本領,在喝酒玩兒的時候,甚至跟哥薩克弟兄也講鞑靼話。
雖然如此,這批僻居在世界一角的基督徒處于半野蠻的伊斯蘭教徒和士兵的包圍中,卻自以為具有高度的文明,他們認為隻有哥薩克是真正的人,而瞧不起其餘的一切人。
哥薩克的大部分時間都耗在值崗、行軍或者漁獵上。
他們幾乎從來不在家裡幹活。
他們難得待在村裡,一回到村莊,就尋歡作樂。
哥薩克家家都釀酒,開懷暢飲與其說是普遍嗜好,不如說是一種儀式,而不遵奉這種儀式就會被看成叛教行為。
哥薩克把女人看作享樂的工具,他們隻容許姑娘們自由玩樂,而迫使老婆從青春時期到老年一直為自己幹活,并且要她像東方女人那樣聽話和操勞。
由于這種觀點的影響,女人在體格上和心理上都特别發達,表面上盡管順從男人,事實上卻同東方各地一樣,她們在家庭中的勢力和實權,遠遠超過西方的婦女。
不參加社會活動,慣于負擔繁重的男性勞動,使她們在家庭中取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權力。
哥薩克認為在外人面前跟老婆親昵戲谑有失體面,但跟她單獨相處時,卻不能不感到她的權威。
他們的房子,他們的财産,他們的全部家業,都是靠她一個人辛勤操勞掙來和保持的。
雖然他們堅決認為哥薩克男子從事勞動是可恥的,隻有諾蓋工人和婦女才配勞動,他還是模模糊糊地感覺到,他所擁有的和使用的一切都是這種勞動的成果,而被他看作奴隸的女人&mdash&mdash母親和妻子,卻有權剝奪他所享用的一切。
此外,經常性的男性繁重勞動和種種操勞使山地女人形成了一種獨立不羁的男性化性格,并且大大發展了她們的體力、智力、意志和毅力。
哥薩克女人多半比男人強壯而聰明,幹練而漂亮。
高地哥薩克女人的美,特别表現在既有契爾克斯人的清秀臉型,又有北方女人的高大體格。
這兒的女人都是一副契爾克斯打扮:穿鞑靼式布衫、短棉襖和平底軟鞋,但頭上卻像俄羅斯女人那樣包一塊頭巾。
講究服裝的整齊美觀,注意室内布置的清潔雅緻是她們的風氣。
在跟男人的關系上,婦女們,特别是姑娘們,享有完全的自由。
諾伏姆林村一般認為是高地哥薩克的發源地。
這個村莊比其他村莊保持着更多高地哥薩克的古老風俗,村裡的女人自古以來在整個高加索就以美麗著稱。
哥薩克的生活依靠葡萄園、果園、西瓜田、南瓜田,依靠漁獵、種植玉米和小米,也依靠戰利品。
諾伏姆林村離捷列克河有三裡路,中間隔着稠密的樹林。
一條大路貫穿村莊,路的一邊是河,另一邊是蒼翠的葡萄園和果園,還望得見諾蓋草原的流沙。
村莊四周圍着一道土堤和多刺的烏荊子。
進出村莊都得通過一道高大的門。
那門裝在木柱上,門上蓋着一個不大的蘆葦頂。
門旁擺着一尊安在木架上的古怪大炮,那是哥薩克以前繳獲的,已經有一百年沒有使用了。
門旁有時站着一個穿軍服的哥薩克哨兵,帶着軍刀和步槍,有時卻沒有人站崗;站崗的哨兵有時向過路的軍官舉槍緻敬,有時卻站着不動。
大門頂下的白闆上寫着黑字:266戶,男子897名,女子1012名。
哥薩克的房子都是架空建築在離地一米高的柱子上,頂上整齊地蓋着蘆葦,還有高高的山牆。
房子即使不是新蓋的,也都很整潔,附有各式各樣的高大門廊,并且都不是緊挨在一起,而是散布在大街小巷之間,又寬敞,又好看。
在許多房子的又亮又大的窗子前面,在菜園後邊,聳立着蒼綠的白楊和開着芬芳白花的洋槐,樹梢高過屋頂,旁邊還長着黃澄澄的向日葵,藤蔓卷曲的石竹和葡萄。
廣場上有三家鋪子,經售布匹、呢絨、瓜子、皂莢和蜜糖餅幹。
在高大的圍牆後面,在一排老白楊樹的掩映下,可以看見團長那座裝有雙扇窗的住宅,比所有的房子都高大。
除了星期日,村裡的街道總是人迹稀少,特别是在夏天。
哥薩克男人都在服役:不是在哨兵線上值崗,就是參加出征;老人們不是打獵,就是捕魚,或者跟女人們一起在果園和菜園裡幹活。
留在家裡的就隻有年邁的老人、孩子和病人。
五 這是高加索特有的一個美麗的黃昏。
太陽落山了,但天色還很亮。
晚霞染紅了三分之一的天空;在霞光照耀下,乳白色的高山顯得格外分明。
空氣稀薄而甯靜,空中充滿聲音。
山的影子投在草原上,有幾裡路長。
草原上,河對岸,大路上,到處都是空蕩蕩的。
偶爾什麼地方出現幾個騎馬的人,于是哨兵線上的哥薩克和山村裡的車臣人就都驚奇地注視着,竭力猜測那些可疑的騎手是什麼人。
到了晚上,人們由于互相忌憚而蜷縮在屋子裡,隻有飛禽走獸不怕人,自由自在地在這荒野上巡行覓食。
白天在果園裡紮葡萄藤的哥薩克女人在日落之前趕回家去,一路上有說有笑,興高采烈。
在這黃昏時分,果園裡也像村外一樣,阒無人迹,但村莊裡此刻卻特别熱鬧。
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回村去,有步行的,有騎馬的,有坐吱嘎發響的大車的。
姑娘們把布衫掖在腰裡,手拿樹枝,叽裡喳啦地談着話,奔到村口去接回牲口。
牲口在飛揚的塵土和蚊蚋(是牲口把它們從草原上帶回來的)的包圍中緊擠在一起。
肥壯的黃牛和水牛在街上亂闖,穿着花花綠綠短襖的哥薩克女人在牲口中間跑來跑去。
隻聽得她們尖聲的談話、快樂的笑聲和喊聲,跟牲口的叫聲混成一片。
一個武裝的哥薩克從哨兵線上騎馬回來。
他騎到一座房子前,俯身湊近窗子,敲敲窗,接着就有一個年輕美麗的哥薩克女人探出頭來,于是響起親熱的歡聲笑語。
一個衣衫褴褛、顴骨突出的諾蓋長工帶着蘆葦從草原上回來。
他把一輛吱嘎作響的大車趕到哥薩克大尉清潔寬敞的院子裡,從搖頭擺尾的公牛頸上解下車轭,同時跟主人大聲說着鞑靼話。
一個赤腳的哥薩克女人背着一捆木柴經過街上的水潭(那水潭幾乎橫貫全街,許多年來行人總是小心
他覺得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心裡很高興,而漫長的旅途似乎成了長時間的遊蕩。
從早晨到中午,他一直專心緻志地做着算術:他走了多少俄裡[1],到下一站還有多少俄裡,到下一個城市有多少俄裡,到吃飯的地方有多少俄裡,到喝茶的地方有多少俄裡,到斯塔夫羅波爾有多少俄裡,他已經走了全程的幾分之幾。
他還計算着:他有多少錢,還能剩下多少,還清全部債務需要多少,以及他每月生活将用去收入的幾分之幾。
傍晚,喝過茶,他算出到斯塔夫羅波爾還剩下全程的十一分之七,還清債務就得省吃儉用七個月,還要拿出全部财産的八分之一。
接着他靜下心,裹緊外套,坐上雪橇,又打起瞌睡來。
如今他的思想已經轉向未來,轉向高加索了。
對未來的一切遐想,總是離不開阿瑪拉特老爺[2]、契爾克斯女人、崇山峻嶺、懸崖峭壁、可怕的激流和種種危險。
這些遐想都是朦朦胧胧的,而榮譽的誘惑和死亡的威脅卻使未來更加迷人。
一會兒,他幻想自己以超群的勇氣和驚人的力量殺死和征服無數山民;一會兒,他把自己想象成山民,跟别的山民一起反抗俄羅斯人,保衛自己的獨立。
當他想象那些詳情細節時,就會聯想到莫斯科的一些熟人。
薩施卡·貝一會兒跟俄羅斯人一起,一會兒跟山民一起,同他作戰。
連卡普爾裁縫不知怎的也參加了勝利者的凱旋儀式。
奧列甯也回想到過去的屈辱、缺點和錯誤,但回想起來也很有趣。
生活在那邊的崇山、激流、契爾克斯女人和各種危險之中,顯然不會重犯那些錯誤。
既然他已經做過忏悔,事情也就完了。
在他對未來的各種遐想中,還有一個夢,一個最珍貴的夢:關于女人的夢。
他想象那邊山中有個契爾克斯女奴,身材苗條,眼神深邃而溫柔,留着一條長辮子。
他仿佛看見山中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屋,她站在屋門口等他,他卻帶着榮譽、一身灰塵和血迹疲勞地回到她身邊,為她的親吻、她的雙肩、她那甜蜜的聲音和柔情而銷魂。
她十分迷人,但淳樸粗野,缺少教養。
在漫長的冬夜,他幫她學文化。
她天資穎悟,很快就掌握了一切必要的知識。
這有什麼不可能的呢?她會毫不費勁地學會外國語,閱讀和理解法國文學作品。
比方說,她應該喜歡《巴黎聖母院》。
她也會說法國話。
在客廳裡,她也許比上流社會的貴婦人更雍容華貴。
她能唱歌,唱起來那麼淳樸、熱情、高亢。
&ldquo嗐,真是胡思亂想!&rdquo他對自己說。
這時他們來到一個驿站,他得換一輛雪橇,并且給點兒小費。
接着他又想入非非了。
他又想象着契爾克斯女人、榮譽以及回到俄羅斯、當沙皇侍從官、娶個絕代佳人做妻子等情景。
&ldquo但愛情是根本沒有的,&rdquo他又自言自語,&ldquo榮譽是沒有意思的。
可是那六百七十八盧布怎麼辦呢?還有那征服的土地呢,它可會給我帶來一輩子享用不盡的财富哇?可是一個人獨享這麼多财富也是不對的。
應該把它分給别人。
可是分給誰呢?先還給卡普爾六百七十八盧布,其餘瞧着辦吧&hellip&hellip&rdquo他頭腦裡充滿了模模糊糊的幻象,隻有凡紐沙的聲音和雪橇的突然停止才破壞了他那沉酣的青春的睡夢。
連到了下一站,他又換了一輛雪橇,繼續前進的情景也記不清了。
第二天早晨又是同樣的情況:同樣的一個個驿站,同樣的喝茶,同樣擺動的馬臀,同樣跟凡紐沙的簡短談話,同樣模模糊糊的幻想和黃昏的瞌睡,以及夜裡同樣的困倦沉酣的青春的睡夢。
三 奧列甯離俄羅斯中部越遠,他的回憶也就越遠;而他越接近高加索,心裡也就越高興。
&ldquo我從此再也不回去了,再也不到社交場中去了,&rdquo他有時這樣想。
&ldquo我在這兒看到的人可不是上流社會人士,他們誰也不認識我,誰也不會有一天踏進我去過的社交場所,誰也不會知道我的往事。
而莫斯科的社交界也不會有人知道,我處在這兒的人們中間在幹些什麼。
&rdquo在路上遇到的那些粗漢,他認為跟他所熟識的莫斯科人不一樣,而處身在這些人中間,他體會到一種跟過去一刀兩斷的新鮮感。
人們越粗野,文明的迹象越少,他覺得越自在。
而他必須路過的斯塔夫羅波爾卻使他煩惱。
形形色色的招牌(有些還是法文的),坐馬車的貴婦人,廣場上停着的出租馬車,林蔭大道和一個穿外套戴禮帽在路上高視闊步的紳士&mdash&mdash這一切都使他反感。
&ldquo也許他們認識我的一些熟人吧。
&rdquo他這樣想。
于是又回想起俱樂部、裁縫、紙牌、上流社會&hellip&hellip但過了斯塔夫羅波爾,一切景象又使他滿意了:粗犷,美麗,壯觀。
奧列甯的情緒越來越好。
哥薩克、馬車夫和驿站長在他看來都是些淳樸的人,他可以跟他們随便說笑,不用考慮他們的身份。
他們都是些使奧列甯不由自主地感到親切的人,而他們對他也都很友好。
還在頓河哥薩克地區,他就退掉雪橇,換乘馬車;而過了斯塔夫羅波爾,天氣竟暖和得使奧列甯非脫去皮外套不可。
季節已經交春,那是一個奧列甯想象不到的歡樂的春天。
當地居民不讓他夜裡離開哥薩克村莊,并且告訴他晚上趕路也有危險。
凡紐沙有點兒提心吊膽,車上還預備了一支實彈的步槍。
奧列甯卻越發高興。
在一個驿站上,站長講了前不久路上發生的一樁可怕的謀殺案。
他們開始遇到武裝的人。
&ldquo原來從這兒開始!&rdquo奧列甯自言自語着。
他一直渴望見到聞名已久的高加索雪山。
一天傍晚,諾蓋族[3]的車夫用鞭子指指雲霧後面的群山。
奧列甯急急地凝神眺望,這是一個陰天,雲霧把群山攔腰遮住。
奧列甯隻看到一片灰蒙蒙、白漾漾、蓬蓬松松的東西,但不論怎樣注視,都看不出他常常讀到和聽到的那種山嶺的景象。
他覺得山和雲都是千篇一律的,所謂雪山的特殊美麗,就同巴赫的樂曲和對女人的愛情(他不相信這兩者是确實存在的)一樣,都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因此,他對山不再抱什麼幻想。
第二天清早,他在車上由于呼吸到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氣清醒過來,睜開眼睛漫不經心地向右邊望了一下。
早晨天氣晴朗。
他忽然看見二十步開外的地方(最初一刹那他這樣感覺)屹立着潔白巍峨的群山,線條優美,峰巒清晰,背襯着遙遠的天空,顯得格外壯麗。
當他看清山和天離開他有多遠,群山多麼巍峨時,當他領略到這無與倫比的美景時,他害怕了,唯恐它隻是海市蜃樓,隻是虛幻夢境。
他抖擻精神,使自己頭腦更清醒些。
群山卻照樣屹立在眼前。
&ldquo那是什麼?那是什麼啊?&rdquo他問馬車夫。
&ldquo山嘛。
&rdquo諾蓋人漫不經心地回答。
&ldquo我也看了好半天了,&rdquo凡紐沙說,&ldquo真好看!我們家裡的人準不會相信天下竟有這樣美的山。
&rdquo 三駕馬車在平坦的山路上飛馳,從車上望出去,群山仿佛在地平線上奔跑,玫瑰紅的峰巒在初升的太陽照耀下熠熠發亮。
奧列甯看到山,起初隻感到驚奇,接着又覺得高興,但後來越是全神貫注地凝視這白雪皚皚的山(這山不是從别的黑色山脈延伸過來的,而是拔地而起,伸展開去的),他就越發領略到它的美,并且具體地感覺到它的存在。
從這個時候起,他所看見的,他所想到的,他所感覺的,都離不開那對他十分新鮮而又異常莊嚴的群山。
關于莫斯科的一切回憶、羞恥和悔恨,關于高加索的種種庸俗的夢想,全消失了,一去不返了。
&ldquo這下子可開始了。
&rdquo仿佛有個鄭重的聲音對他這樣說。
道路也罷,出現在遠處的捷列克河也罷,哥薩克村莊也罷,當地的居民也罷&mdash&mdash這一切如今他覺得都不能等閑視之了。
他望望天空,就想到了山。
瞧瞧自己,瞧瞧凡紐沙,又想到了山。
他望望兩個騎馬的哥薩克,看見套着槍衣的步槍在他們背後有節奏地搖晃,他們身下的棗紅馬和灰色馬的腿夾雜在一起飛跑,接着又想到了山&mdash&mdash他望見捷列克河對岸山村裡升起的炊煙,接着又是山&hellip&hellip太陽升起來了,蘆葦叢後面是波光閃閃的捷列克河,接着又是山&hellip&hellip村莊裡有人推出一輛大車,路上走着幾個婦女,幾個年輕貌美的婦女,接着又是山&hellip&hellip&ldquo山上的強盜在草原上遊蕩,我趕我的路,我不怕他們,我有槍,我年富力強&hellip&hellip&rdquo接着他又想起了山&hellip&hellip 四 捷列克河兩岸散布着高地哥薩克的村莊,綿延近八十俄裡。
這些村莊的風土人情都是相同的。
捷列克河是哥薩克同山民的分界線,河水渾濁而湍急,河面卻寬闊而平靜。
河水不斷把淺灰色的沙土沖到地勢較低、蘆葦叢生的右岸上,同時沖刷着雖不算高卻很陡峭的左岸,以及岸上的百年老麻栎、腐爛的法國梧桐和幼樹的根須。
河的右岸分布着那些歸順帝俄、但還不很平靜的鞑靼村落;河的左岸,離河半俄裡的地方,是一座座哥薩克村莊,彼此相距有七八俄裡。
在古代,哥薩克村莊多半坐落在河邊,可是捷列克河一年年向北移動,沖掉村莊,如今那兒就隻剩下古代村莊的遺迹、荒蕪的果園和梨樹、櫻桃樹、白楊樹,樹叢中間還蔓生着黑莓子和野葡萄。
這兒現在已沒有人居住,而沙地上也隻有鹿、狼[4]、野兔和野雞的腳印&mdash&mdash它們看中了這地方。
各村莊之間有一條大路相連,這是從樹林裡開辟出來,以便通行炮車的。
沿路是哥薩克的哨兵線和有哨兵守着的瞭望台。
可是屬于哥薩克管轄的,隻有一條六七百米寬的狹長的肥沃林地。
林地以北是諾蓋草原(或者叫莫茲多克草原)的流沙地,遠遠地伸展到北方,天知道在哪兒跟特魯赫曼、阿斯特拉罕和吉爾吉斯&mdash凱薩茨等草原連成一片。
在捷列克河的南面,是大車臣尼雅山、柯奇卡雷科夫嶺、黑山,還有一排不知名的山脈,最後才是看得分明而人迹不到的雪山。
在這片土壤肥沃、草木茂盛的林地上自古以來就住着漂亮、勇敢而富裕的俄羅斯族人,他們信奉舊教,被稱為高地哥薩克。
很久以前,他們信奉舊教的祖先從俄羅斯逃出來,定居在捷列克河畔高地上的車臣人中間。
這高地是林木茂盛的大車臣尼雅山的第一支脈。
這些哥薩克生活在車臣人中間,跟車臣人通婚,接受了山民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但保持着純粹的俄羅斯語言和舊教信仰。
在哥薩克中間至今流行着一個傳說:伊凡雷帝有一次來到捷列克河邊,召見高地長老,把河這邊的土地賜給他們,勸谕他們跟俄羅斯人和睦相處,并且答應不強迫他們歸順或改變信仰。
至今哥薩克還把車臣人看作親戚,而愛好自由、遊蕩、劫掠和戰鬥仍是他們性格的特征。
俄羅斯對他們隻有不利的影響:限制他們的選舉,拿走他們教堂裡的鐘,縱容軍隊在村莊中駐紮或過境。
哥薩克憎恨一個殺害他兄弟的山地騎士,遠不如憎恨一個為保衛村莊而在他的屋子裡任意吸煙的俄羅斯士兵。
他們尊敬山地的敵人,而蔑視壓迫他們的異族士兵。
說實在的,在哥薩克的心目中,俄羅斯農民是野蠻卑下的異族人,他們從流動商販和小俄羅斯移民(他們被哥薩克蔑稱為帽匠)身上看到了具體的形象。
哥薩克認為,漂亮的裝束是模仿契爾克斯人的,最好的武器是從山民那兒獲得的,最好的馬也是從山民手裡買來或者偷來的。
哥薩克青年喜歡賣弄說鞑靼話的本領,在喝酒玩兒的時候,甚至跟哥薩克弟兄也講鞑靼話。
雖然如此,這批僻居在世界一角的基督徒處于半野蠻的伊斯蘭教徒和士兵的包圍中,卻自以為具有高度的文明,他們認為隻有哥薩克是真正的人,而瞧不起其餘的一切人。
哥薩克的大部分時間都耗在值崗、行軍或者漁獵上。
他們幾乎從來不在家裡幹活。
他們難得待在村裡,一回到村莊,就尋歡作樂。
哥薩克家家都釀酒,開懷暢飲與其說是普遍嗜好,不如說是一種儀式,而不遵奉這種儀式就會被看成叛教行為。
哥薩克把女人看作享樂的工具,他們隻容許姑娘們自由玩樂,而迫使老婆從青春時期到老年一直為自己幹活,并且要她像東方女人那樣聽話和操勞。
由于這種觀點的影響,女人在體格上和心理上都特别發達,表面上盡管順從男人,事實上卻同東方各地一樣,她們在家庭中的勢力和實權,遠遠超過西方的婦女。
不參加社會活動,慣于負擔繁重的男性勞動,使她們在家庭中取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權力。
哥薩克認為在外人面前跟老婆親昵戲谑有失體面,但跟她單獨相處時,卻不能不感到她的權威。
他們的房子,他們的财産,他們的全部家業,都是靠她一個人辛勤操勞掙來和保持的。
雖然他們堅決認為哥薩克男子從事勞動是可恥的,隻有諾蓋工人和婦女才配勞動,他還是模模糊糊地感覺到,他所擁有的和使用的一切都是這種勞動的成果,而被他看作奴隸的女人&mdash&mdash母親和妻子,卻有權剝奪他所享用的一切。
此外,經常性的男性繁重勞動和種種操勞使山地女人形成了一種獨立不羁的男性化性格,并且大大發展了她們的體力、智力、意志和毅力。
哥薩克女人多半比男人強壯而聰明,幹練而漂亮。
高地哥薩克女人的美,特别表現在既有契爾克斯人的清秀臉型,又有北方女人的高大體格。
這兒的女人都是一副契爾克斯打扮:穿鞑靼式布衫、短棉襖和平底軟鞋,但頭上卻像俄羅斯女人那樣包一塊頭巾。
講究服裝的整齊美觀,注意室内布置的清潔雅緻是她們的風氣。
在跟男人的關系上,婦女們,特别是姑娘們,享有完全的自由。
諾伏姆林村一般認為是高地哥薩克的發源地。
這個村莊比其他村莊保持着更多高地哥薩克的古老風俗,村裡的女人自古以來在整個高加索就以美麗著稱。
哥薩克的生活依靠葡萄園、果園、西瓜田、南瓜田,依靠漁獵、種植玉米和小米,也依靠戰利品。
諾伏姆林村離捷列克河有三裡路,中間隔着稠密的樹林。
一條大路貫穿村莊,路的一邊是河,另一邊是蒼翠的葡萄園和果園,還望得見諾蓋草原的流沙。
村莊四周圍着一道土堤和多刺的烏荊子。
進出村莊都得通過一道高大的門。
那門裝在木柱上,門上蓋着一個不大的蘆葦頂。
門旁擺着一尊安在木架上的古怪大炮,那是哥薩克以前繳獲的,已經有一百年沒有使用了。
門旁有時站着一個穿軍服的哥薩克哨兵,帶着軍刀和步槍,有時卻沒有人站崗;站崗的哨兵有時向過路的軍官舉槍緻敬,有時卻站着不動。
大門頂下的白闆上寫着黑字:266戶,男子897名,女子1012名。
哥薩克的房子都是架空建築在離地一米高的柱子上,頂上整齊地蓋着蘆葦,還有高高的山牆。
房子即使不是新蓋的,也都很整潔,附有各式各樣的高大門廊,并且都不是緊挨在一起,而是散布在大街小巷之間,又寬敞,又好看。
在許多房子的又亮又大的窗子前面,在菜園後邊,聳立着蒼綠的白楊和開着芬芳白花的洋槐,樹梢高過屋頂,旁邊還長着黃澄澄的向日葵,藤蔓卷曲的石竹和葡萄。
廣場上有三家鋪子,經售布匹、呢絨、瓜子、皂莢和蜜糖餅幹。
在高大的圍牆後面,在一排老白楊樹的掩映下,可以看見團長那座裝有雙扇窗的住宅,比所有的房子都高大。
除了星期日,村裡的街道總是人迹稀少,特别是在夏天。
哥薩克男人都在服役:不是在哨兵線上值崗,就是參加出征;老人們不是打獵,就是捕魚,或者跟女人們一起在果園和菜園裡幹活。
留在家裡的就隻有年邁的老人、孩子和病人。
五 這是高加索特有的一個美麗的黃昏。
太陽落山了,但天色還很亮。
晚霞染紅了三分之一的天空;在霞光照耀下,乳白色的高山顯得格外分明。
空氣稀薄而甯靜,空中充滿聲音。
山的影子投在草原上,有幾裡路長。
草原上,河對岸,大路上,到處都是空蕩蕩的。
偶爾什麼地方出現幾個騎馬的人,于是哨兵線上的哥薩克和山村裡的車臣人就都驚奇地注視着,竭力猜測那些可疑的騎手是什麼人。
到了晚上,人們由于互相忌憚而蜷縮在屋子裡,隻有飛禽走獸不怕人,自由自在地在這荒野上巡行覓食。
白天在果園裡紮葡萄藤的哥薩克女人在日落之前趕回家去,一路上有說有笑,興高采烈。
在這黃昏時分,果園裡也像村外一樣,阒無人迹,但村莊裡此刻卻特别熱鬧。
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回村去,有步行的,有騎馬的,有坐吱嘎發響的大車的。
姑娘們把布衫掖在腰裡,手拿樹枝,叽裡喳啦地談着話,奔到村口去接回牲口。
牲口在飛揚的塵土和蚊蚋(是牲口把它們從草原上帶回來的)的包圍中緊擠在一起。
肥壯的黃牛和水牛在街上亂闖,穿着花花綠綠短襖的哥薩克女人在牲口中間跑來跑去。
隻聽得她們尖聲的談話、快樂的笑聲和喊聲,跟牲口的叫聲混成一片。
一個武裝的哥薩克從哨兵線上騎馬回來。
他騎到一座房子前,俯身湊近窗子,敲敲窗,接着就有一個年輕美麗的哥薩克女人探出頭來,于是響起親熱的歡聲笑語。
一個衣衫褴褛、顴骨突出的諾蓋長工帶着蘆葦從草原上回來。
他把一輛吱嘎作響的大車趕到哥薩克大尉清潔寬敞的院子裡,從搖頭擺尾的公牛頸上解下車轭,同時跟主人大聲說着鞑靼話。
一個赤腳的哥薩克女人背着一捆木柴經過街上的水潭(那水潭幾乎橫貫全街,許多年來行人總是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