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群體的意識和潛意識
關燈
小
中
大
郁症的形式和病例得到了精神分析的研究。
我們迄今隻是理解那些對象被放棄的病例,因為該對象本身看起來是不值得愛的。
然後,憑借認同作用該對象在自我之内再次建立起來,并受到自我典範的嚴厲譴責,指向對象的責難和攻擊以抑郁性自責的形式顯露出來。
這類抑郁症也可能以轉變成躁狂症而告終,以至于發生這種事情的可能性顯示出這樣一種特性:它獨立于臨床描述的其他特征。
然而我認為,把兩種抑郁症(心因性的和自發性的)共同歸因于自我周期性地反抗自我理想,這毫無問題。
在自發性抑郁症中,可以假定是自我理想傾向于展示特别的束縛,然後自動地導緻其暫時中止。
在心因性抑郁症中,由于受到自我理想方面的虐待,自我被鼓動奮起反抗&mdash&mdash這種虐待是在與被拒絕的對象認同時自我所遇到的。
二、原始群體 1921年,我采納了達爾文的一個猜想,其大意是,人類社會的原始形式是被一個強而有力的男性專橫統治的部落。
我試圖表明,這種部落的命運給人類曆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迹,特别是,圖騰制度的發展&mdash&mdash它本身包括宗教、道德和社會組織的開端,是與暴力殺死首領以及把家長制部落轉變成兄弟團體相聯系的。
可以肯定,這僅僅是一個假設,就像考古學家努力探索史前時代之謎的許多其他假設一樣。
正像一位善意的英國批評家指出的那樣,這種假設是一個&ldquo不折不扣的故事&rdquo。
但我認為,這種假設如果被證明可以把連貫性和理解引入愈來愈新的領域,那麼它就是可信的。
人類群體再次展示了在平等夥伴中占優勢力量的個人的熟悉圖畫&mdash&mdash一幅包含着我們對原始部落看法的圖畫。
正如我們從經常做出的描述中所知道的那樣,這種群體心理,如個人有意識人格的退化,把思想及感情集中在一個共同的方向上,精神和潛意識心理生活的情感方面占優勢,以及對剛生起的意向直接付諸行動的傾向等,所有這些都符合退行至原始心理活動的狀态&mdash&mdash正像我們往往歸之于原始部落的那樣狀态。
這樣,這種群體在我們看來似乎是作為原始部落的複興。
正像原始人潛在地存活于每個人體中一樣,原始部落可能會在任何随機集聚中再次形成,在人們習慣上受群體形成支配前的範圍内,從中認識到原始部落的續存。
我們得出結論:群體心理是最古老的人類心理。
我們通過忽視群體的所有痕迹而分離出來的個體心理,隻是通過一個漸進的、也許仍然描述得不完全的過程,而從古老的群體心理中突現出來的。
我們在後面将大膽地嘗試一下,具體說明這一發展的出發點。
個體心理正像群體心理一樣古老,因為從一開始就存在着兩種心理,即群體中個體成員的心理和父親、首領或領袖的心理。
正像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那樣,群體成員受情感聯系的支配,但原始部落的父親是自由的,他的智力活動即使在獨處時也是有力而獨立自主的,他的意志不需要來自其他人的強化。
理論的連貫性緻使我們假定:他的自我幾乎沒有力比多聯系,他除了愛自己不愛任何人,或者隻是在其他人能滿足他的需要的範圍内他才愛他們。
他的自我僅僅在十分必要的情況下才讓位于對象。
這種人,在人類曆史的開端是&ldquo超人&rdquo&mdash&mdash尼采唯一期待未來産生的人。
甚至今天,一個群體的各個成員仍需要持有這樣的幻想:他們受到他們領袖平等而公正的愛,但領袖本人不必愛别人,他可能是屬于專橫的本性、絕對的自戀、自信且獨立自主。
我們知道,愛使自戀受阻,并有可能表明愛是怎樣使自戀受阻而成為文明的一個因素。
部落的原始父親并不像後來被神化了的那樣長生不老,如果他死了,必須有人來接替。
他的職位很可能由他的幼子來繼承,這個幼子也是這個群體的一個成員,所以必定存在着群體心理轉變成個體心理的可能性。
必須發現這樣一種轉變易于實現的條件,就像蜜蜂把幼蟲必然變成蜂王而不是變成工蜂一樣。
人們隻能想象一種可能性:原始父親阻止他的兒子們滿足其直接的性沖動,他迫使他們禁欲,因而與他們彼此之間産生情緒聯系,這種聯系可以從他們性目的被抑制的那些沖動産生出來。
無論誰成為部落的繼承者,都有了性滿足的可能性,并憑此提供了超出群體心理的條件的方式。
對婦女的力比多固着以及不需要任何延遲或積聚就得到滿足的可能性,使得其目的受抑制的性沖動的重要性終結了,并允許他的自戀總是上升到充分的高度。
這裡需要進一步強調組成人為群體這一發明和原始部落的構成之間擁有的關系,因為這是特别有權益的。
我們看到,就軍隊和教會而言,這種發明是這樣的幻覺:領袖平等而公正地愛所有人。
但這僅僅是對原始部落的事态一種理想的重新塑造。
在原始部落那裡,所有兒子都知道,他們被原始父親同樣地摧殘,對父親感到恐懼。
所有社會責任得以建立起來的這種同樣的重新塑造,已經為人類社會的下一種形式即圖騰氏族預備了條件。
家庭作為一種自然群體形式不可摧毀的力量依賴于這一事實:父親平等的愛這種必要的預先假定,在家庭中可以真正的适用。
但是我們從群體衍生于原始部落中期待更多的東西。
它有助于我們理解在群體形式中仍然難以把握的神秘的東西&mdash&mdash所有這一切都藏在&ldquo催眠&rdquo和&ldquo暗示&rdquo這謎一樣的詞的背後。
我認為在這方面也能成功。
催眠有某種積極的不可思議的東西,但是這種不可思議性暗示着某種經曆壓抑的古老而熟悉的東西。
催眠師宣稱,他擁有剝奪被催眠者意志的魔力,或者被催眠者相信這種魔力對他起作用&mdash&mdash二者都是一樣。
這種魔力必定是被原始人視作禁忌根源的同樣的力量,這種力量從頭目和酋長身上發射出來,緻使接近它們的人面臨危險(神力)。
于是,催眠師被假定擁有這種力量。
他是怎樣顯示這種力量的呢?通過指令被催眠者無畏懼地正視催眠師。
最典型的催眠方法是用催眠師的目光。
但這正是令原始人感到危險而又難以忍受的酋長的目光,如同後來上帝對芸芸衆生的目光。
甚至摩西也不得不作為他的人民和耶和華之間的中間人而行動,因為他的人民不能忍受上帝的目光。
當摩西從上帝那裡回來時,他的臉閃閃發光&mdash&mdash某些神力被傳遞到他身上,正像原始人的中間人所發生的情況一樣。
的确,用其他方式也可以喚起催眠,如凝視一個發光的物體或聆聽單調的聲音。
這容易令人誤解,并為不恰當的生理學理論提供了機會。
事實上,這些程序僅僅是起轉移意識的注意并使它固定下來的作
我們迄今隻是理解那些對象被放棄的病例,因為該對象本身看起來是不值得愛的。
然後,憑借認同作用該對象在自我之内再次建立起來,并受到自我典範的嚴厲譴責,指向對象的責難和攻擊以抑郁性自責的形式顯露出來。
這類抑郁症也可能以轉變成躁狂症而告終,以至于發生這種事情的可能性顯示出這樣一種特性:它獨立于臨床描述的其他特征。
然而我認為,把兩種抑郁症(心因性的和自發性的)共同歸因于自我周期性地反抗自我理想,這毫無問題。
在自發性抑郁症中,可以假定是自我理想傾向于展示特别的束縛,然後自動地導緻其暫時中止。
在心因性抑郁症中,由于受到自我理想方面的虐待,自我被鼓動奮起反抗&mdash&mdash這種虐待是在與被拒絕的對象認同時自我所遇到的。
二、原始群體 1921年,我采納了達爾文的一個猜想,其大意是,人類社會的原始形式是被一個強而有力的男性專橫統治的部落。
我試圖表明,這種部落的命運給人類曆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迹,特别是,圖騰制度的發展&mdash&mdash它本身包括宗教、道德和社會組織的開端,是與暴力殺死首領以及把家長制部落轉變成兄弟團體相聯系的。
可以肯定,這僅僅是一個假設,就像考古學家努力探索史前時代之謎的許多其他假設一樣。
正像一位善意的英國批評家指出的那樣,這種假設是一個&ldquo不折不扣的故事&rdquo。
但我認為,這種假設如果被證明可以把連貫性和理解引入愈來愈新的領域,那麼它就是可信的。
人類群體再次展示了在平等夥伴中占優勢力量的個人的熟悉圖畫&mdash&mdash一幅包含着我們對原始部落看法的圖畫。
正如我們從經常做出的描述中所知道的那樣,這種群體心理,如個人有意識人格的退化,把思想及感情集中在一個共同的方向上,精神和潛意識心理生活的情感方面占優勢,以及對剛生起的意向直接付諸行動的傾向等,所有這些都符合退行至原始心理活動的狀态&mdash&mdash正像我們往往歸之于原始部落的那樣狀态。
這樣,這種群體在我們看來似乎是作為原始部落的複興。
正像原始人潛在地存活于每個人體中一樣,原始部落可能會在任何随機集聚中再次形成,在人們習慣上受群體形成支配前的範圍内,從中認識到原始部落的續存。
我們得出結論:群體心理是最古老的人類心理。
我們通過忽視群體的所有痕迹而分離出來的個體心理,隻是通過一個漸進的、也許仍然描述得不完全的過程,而從古老的群體心理中突現出來的。
我們在後面将大膽地嘗試一下,具體說明這一發展的出發點。
個體心理正像群體心理一樣古老,因為從一開始就存在着兩種心理,即群體中個體成員的心理和父親、首領或領袖的心理。
正像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那樣,群體成員受情感聯系的支配,但原始部落的父親是自由的,他的智力活動即使在獨處時也是有力而獨立自主的,他的意志不需要來自其他人的強化。
理論的連貫性緻使我們假定:他的自我幾乎沒有力比多聯系,他除了愛自己不愛任何人,或者隻是在其他人能滿足他的需要的範圍内他才愛他們。
他的自我僅僅在十分必要的情況下才讓位于對象。
這種人,在人類曆史的開端是&ldquo超人&rdquo&mdash&mdash尼采唯一期待未來産生的人。
甚至今天,一個群體的各個成員仍需要持有這樣的幻想:他們受到他們領袖平等而公正的愛,但領袖本人不必愛别人,他可能是屬于專橫的本性、絕對的自戀、自信且獨立自主。
我們知道,愛使自戀受阻,并有可能表明愛是怎樣使自戀受阻而成為文明的一個因素。
部落的原始父親并不像後來被神化了的那樣長生不老,如果他死了,必須有人來接替。
他的職位很可能由他的幼子來繼承,這個幼子也是這個群體的一個成員,所以必定存在着群體心理轉變成個體心理的可能性。
必須發現這樣一種轉變易于實現的條件,就像蜜蜂把幼蟲必然變成蜂王而不是變成工蜂一樣。
人們隻能想象一種可能性:原始父親阻止他的兒子們滿足其直接的性沖動,他迫使他們禁欲,因而與他們彼此之間産生情緒聯系,這種聯系可以從他們性目的被抑制的那些沖動産生出來。
無論誰成為部落的繼承者,都有了性滿足的可能性,并憑此提供了超出群體心理的條件的方式。
對婦女的力比多固着以及不需要任何延遲或積聚就得到滿足的可能性,使得其目的受抑制的性沖動的重要性終結了,并允許他的自戀總是上升到充分的高度。
這裡需要進一步強調組成人為群體這一發明和原始部落的構成之間擁有的關系,因為這是特别有權益的。
我們看到,就軍隊和教會而言,這種發明是這樣的幻覺:領袖平等而公正地愛所有人。
但這僅僅是對原始部落的事态一種理想的重新塑造。
在原始部落那裡,所有兒子都知道,他們被原始父親同樣地摧殘,對父親感到恐懼。
所有社會責任得以建立起來的這種同樣的重新塑造,已經為人類社會的下一種形式即圖騰氏族預備了條件。
家庭作為一種自然群體形式不可摧毀的力量依賴于這一事實:父親平等的愛這種必要的預先假定,在家庭中可以真正的适用。
但是我們從群體衍生于原始部落中期待更多的東西。
它有助于我們理解在群體形式中仍然難以把握的神秘的東西&mdash&mdash所有這一切都藏在&ldquo催眠&rdquo和&ldquo暗示&rdquo這謎一樣的詞的背後。
我認為在這方面也能成功。
催眠有某種積極的不可思議的東西,但是這種不可思議性暗示着某種經曆壓抑的古老而熟悉的東西。
催眠師宣稱,他擁有剝奪被催眠者意志的魔力,或者被催眠者相信這種魔力對他起作用&mdash&mdash二者都是一樣。
這種魔力必定是被原始人視作禁忌根源的同樣的力量,這種力量從頭目和酋長身上發射出來,緻使接近它們的人面臨危險(神力)。
于是,催眠師被假定擁有這種力量。
他是怎樣顯示這種力量的呢?通過指令被催眠者無畏懼地正視催眠師。
最典型的催眠方法是用催眠師的目光。
但這正是令原始人感到危險而又難以忍受的酋長的目光,如同後來上帝對芸芸衆生的目光。
甚至摩西也不得不作為他的人民和耶和華之間的中間人而行動,因為他的人民不能忍受上帝的目光。
當摩西從上帝那裡回來時,他的臉閃閃發光&mdash&mdash某些神力被傳遞到他身上,正像原始人的中間人所發生的情況一樣。
的确,用其他方式也可以喚起催眠,如凝視一個發光的物體或聆聽單調的聲音。
這容易令人誤解,并為不恰當的生理學理論提供了機會。
事實上,這些程序僅僅是起轉移意識的注意并使它固定下來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