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部 蒙娜麗莎·喬昆達
關燈
小
中
大
熊一樣發出低沉的叫聲,用鐵錘憤怒地跟石頭搏鬥。
&ldquo您怎麼看,先生?&rdquo争論的人們問列奧納多。
列奧納多一直希望他跟布奧納羅蒂的争執能以和平的方式結束。
他在離開佛羅倫薩期間很少想到這場争執,幾乎是把它忘了。
此時此刻,他的心裡平靜而開朗,他準備向自己的競争對手說些好聽的話,他覺得米開朗琪羅不能不理解他。
&ldquo布奧納羅蒂先生是阿利吉耶裡的研究專家,&rdquo列奧納多面帶安詳的笑容,很有禮貌地指着米開朗琪羅說,&ldquo他能比我更好地向你們解釋這個地方。
&rdquo 米開朗琪羅像平時一樣,低下頭,沒有向兩側看,因此沒有注意到集會的人群。
他從列奧納多嘴裡聽到自己的名字,便停住腳步,擡起了眼睛。
他腼腆和怯懦到了野蠻的程度,對人們的目光不能容忍,因為他從來也沒有忘記自己的醜陋,為此而感到痛苦難堪:他覺得人人都譏笑他。
他出乎意料地遇到這樣一個場面,一瞬間感到不知所措:皺着眉頭,以懷疑的目光看了看大家,兩隻黃褐色的小眼睛由于陽光和人們的目光而病态地眯縫着,絕望地眨巴着充血的眼皮。
他的競争對手臉上露出開朗的笑容,兩道洞察一切的目光從上面俯視着他,因為列奧納多的身材比米開朗琪羅高大&mdash&mdash像他經常發生的那樣,怯懦立刻變成了瘋狂。
他很長時間不能說出一句話來。
他的臉忽而發白忽而變紅,面頰上布滿大小不一的斑點。
最後,他終于盡了最大的努力,用低沉壓抑的聲音說: &ldquo你自己來解釋吧!你書不離手,是個最聰明的人,取得倫巴第那些閹雞的信任,一尊黏土雕塑搞了十六年,最後還沒來得及鑄成青銅的&mdash&mdash應該感到可恥而放棄這一切!&rdquo 他感到說了不應該說的,為了貶低競争對手,他要尋找足以傷害人的字眼兒,可是沒有找到。
大家都靜了下來,把好奇的目光集中在這兩個人身上。
列奧納多沉默不語。
兩個人默默地相互看了一陣&mdash&mdash一個人仍然面帶以前那種溫順的微笑,但現在很驚奇和悲哀;另一個人面帶輕蔑的冷笑,但他做得很不得體,臉由于抽搐而變了形,更加醜陋了。
在布奧納羅蒂的瘋狂面前,列奧納多那種安詳溫柔的美變成了無限的軟弱。
列奧納多曾經畫過一幅畫,描繪了兩個怪物&mdash&mdash龍和獅子的搏鬥:長着翅膀的兇龍是空中之王,戰勝了沒有翅膀的地上之王。
如今在這兩個人之間無意識地不自覺地發生的一切,很像是那場搏鬥。
列奧納多感覺到,蒙娜麗莎是正确的:他的競争對手永遠都不會饒恕他那種&ldquo比狂風暴雨還厲害的安靜&rdquo。
米開朗琪羅本想還要補充幾句,但隻是把手一揮,迅速地轉過身向前走去,邁着難看的像熊一樣的步子,駝着背,仿佛他的肩上壓着難以置信的重負。
他很快消失不見了,仿佛是消融在蒙蒙細雨與不祥的夕照混合而成的紅黃色的混沌之中了。
列奧納多也繼續走自己的路。
在橋上,一個參加斯皮尼宮旁集會的人追趕上他&mdash&mdash此人行動敏捷,相貌醜惡,很像猶太人,盡管他是血統純正的佛羅倫薩人。
畫家不記得這個人是誰,他叫什麼名字,隻是知道他心地惡毒,喜歡散布流言蜚語,撥弄是非。
橋上的風更猛了,在耳邊呼嘯着,像冰淩一樣紮着臉。
河水朝着遠處落日的方向流淌,天空低垂而昏暗,像石頭一樣沉重,仿佛是地獄裡熔化的銅液做成的天幕。
列奧納多走在橋面一條狹窄幹爽的小路上,沒有留意那個追上來的同行者&mdash&mdash他在泥濘中連蹦帶跳,像條狗似的蹿到了前面,盯着畫家的眼睛,談起了米開朗琪羅。
看樣子他想要從列奧納多嘴裡掏出一句話來,以便立刻轉達給競争對手并且在城裡散布。
可是列奧納多卻沉默不語。
&ldquo請問,先生,&rdquo這個人死乞白賴地不肯落後一步,&ldquo您大概還沒有畫完喬昆達的肖像吧?&rdquo &ldquo沒畫完,&rdquo畫家回答道,不禁陰沉起來,&ldquo跟您有什麼關系?&rdquo &ldquo不,沒啥,隻不過是問問而已。
畫一幅肖像整整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可是還沒有畫完。
在我們這些外行人看來,現在已經完美無缺了,我們想象不出來還要畫成什麼樣!&rdquo 他讨好地笑了。
列奧納多厭惡地看了看他。
這個相貌醜惡的人突然變得讓他痛恨起來,假如他不克制自己,定會抓住他的衣領把他扔進河裡去。
&ldquo那麼怎樣處置這幅肖像呢?&rdquo這個多嘴多舌的人繼續說,&ldquo也許您還沒有聽說吧,列奧納多先生?&rdquo 他看來是故意賣關子,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他是有所考慮的。
畫家對自己的同路人突然透過厭惡感到一種恐懼&mdash&mdash他的軀體仿佛是滑溜溜的,像泥鳅一樣,不停地亂動。
也許這個人嗅到了什麼,他更加像猶太人了;雙手不停地顫抖,眼睛一個勁兒地眨巴。
&ldquo咳,我的上帝呀,也難怪,您今天早晨才從外地回來,還不知道哩。
您想想,多麼大的不幸呀!可憐的喬昆達先生第三次喪偶了。
麗莎太太被上帝召去已經一個月了&hellip&hellip&rdquo 列奧納多兩眼一片漆黑。
頃刻之間,他覺得要摔倒。
那個人帶刺兒的目光緊緊地盯着他。
可是畫家經過難以想象的努力終于控制住自己&mdash&mdash他的臉隻是有些蒼白,仍然沒有表露出任何異樣:起碼是同行者沒有察覺出任何變化。
他徹底絕望了,走到弗雷斯科巴迪廣場上,陷進沒腳脖子的爛泥裡,他落在後面了。
列奧納多清醒過來以後,第一個念頭是那個喜歡傳播流言蜚語的家夥在說謊,故意編造出這個消息,以便試探一下他會做出什麼反應,然後到處去講,好給關于列奧納多與喬昆達的愛情關系的謠言添油加醋。
死亡的消息雖然真實可靠,但往往乍一聽起來,都不可信。
可是,就在這天晚上,他了解到了一切:弗蘭切斯科先生在卡拉布裡奧的商務活動開展得很順手,從那裡向佛羅倫薩發出一批生羊皮,歸途中在偏僻的小鎮拉戈内羅,蒙娜麗莎·喬昆達突然病故了,有人說是死于沼澤寒熱症,另一些人說死于傳染性喉病。
七 把阿爾諾河水引離比薩的工程以丢人的失敗告終。
秋季洪水泛濫,沖毀了已經開始的工程,把鮮花盛開的低窪地變成一片澤國,腐草爛泥滋生了瘟疫,工人們由于傳染病而死亡。
大量的勞動、金錢、人的生命&mdash&mdash一切都付諸東流。
費拉拉的水利專家們把責任推到索德裡尼、馬基雅弗利和列奧納多身上。
熟人在街上遇到他們趕緊扭過頭去,根本不打招呼。
尼科洛由于面子過不去和痛苦而生了病。
列奧納多的父親兩年前去逝了。
他在日記裡像通常一樣簡潔地寫道: &ldquo1504年6月9日,星期三,淩晨七時,我的父親,公證人塞爾·皮埃羅·達·芬奇于波德斯塔病殁,享年八十,身後留下十男二女。
&rdquo 塞爾·皮埃羅先生在有見證人在場的情況下,不止一次表示打算給自己非婚生的長子列奧納多跟其他的子女一樣留下一部分遺産。
可是他本人在臨死前改變了主意,或者也許是他的兒子們不願意執行死者的遺囑,他們宣布說,列奧納多作為非婚生子,無權參與分割家産。
畫家曾經以将要得到的遺産作抵押向一個放高利貸的猶太人借錢,此人很機靈,提出要購買他與弟兄們訴訟的權利。
不管列奧納多如何懼怕家庭的争吵和訴訟的口舌,但他這時經濟拮據,因此也就同意了。
為了三百佛羅倫而開始訴訟,但卻拖延了六年。
弟兄們利用社會上對列奧納多普遍的不滿,火上澆油,指責他不信神,給塞薩爾·博爾吉亞供職時犯有叛國罪,實施魔法,挖掘基督教徒的墳墓,解剖屍體,并且重提二十五前早已埋葬了的關于他違背自然的罪過的謠言,侮辱他已故的母親卡塔琳娜·阿卡塔布裡加的聲譽。
除了這一切令人不愉快的事之外,又增添了會議大廳裡壁畫的失敗。
列奧納多習慣于慢騰騰地作畫,這在用油彩畫壁畫是允許的;他讨厭水彩要求的匆匆忙忙,盡管畫《最後的晚餐》時已經有了前車之鑒,但他畫《安加利之戰》時仍然決定使用油彩,雖然這是另一種油彩,他認為已經得到改進,可是畢竟還是油彩。
等到畫完一半的時候,他用鐵火盆在畫前攏起了火,以便用他新發明的方法加速顔料滲進石灰裡去;可是很快就證明,熱量隻能對畫的下面部分起作用,而上面的部分離火很遠,油漆和顔料久久不幹。
經過許多次無益的努力,他徹底明白了,第二次油彩壁畫試驗跟第一次一樣是失敗的:《安加利之戰》也跟《最後的晚餐》一樣,将要毀滅,用布奧納羅蒂的說法,他&ldquo應該感到可恥而放棄這一切&rdquo。
會議大廳裡的壁畫比比薩運河工程和跟弟兄們的訴訟更叫他心灰意冷。
索德裡尼不斷地折磨他,要求他像辦理公務那樣準确地履行合同,催促他在規定的期限畫完,威脅他向他索取違約罰金,看到這一切都無濟于事,便公開地指責他進行欺騙,占用公款。
列奧納多從朋友處借到一筆錢,想要把領到的公款如數歸還給他,可是皮埃羅先生卻拒絕接受,而這時,經布奧納羅蒂的朋友們之手在佛羅倫薩傳閱最高執政官給佛羅倫薩駐米蘭代表的一封信,說畫家要前去谒見法蘭西國王在倫巴第的總督查理·丹布亞斯。
信中寫道:&ldquo列奧納多的行為很不體面。
他事先把大筆金錢據為己有,剛一開始畫就撂下,在這件事上,他的行為就是對共和國的背叛。
&rdquo 冬季一天夜間,列奧納多一個人坐在工作室裡。
狂風吹得爐竈的煙囪呼呼地響。
房子的牆壁被狂風吹得抖動;懸挂在木頭橫梁上的一隻展開翅膀的鳥的标本不停地搖晃,這是用來研究飛翔的,已經被蛾子蛀了;房間一角,書架上放着自然考察家普林尼7的書,上面有一隻蜘蛛在網上驚惶地爬來爬去。
雨水,或者是融化了的雪水敲打着窗戶上的玻璃,仿佛是有人在輕輕地敲着窗戶。
經過一天的忙碌,列奧納多感覺很疲倦,好像是做了一夜噩夢之後,感到渾身癱軟無力。
他本想撿起早就開始的一項研究工作&mdash&mdash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規律,可是并沒有動手;後來又想要畫一幅漫畫:一個老太婆生着朝天鼻子、豬眼睛,上嘴唇異常大,往下耷拉着,可是也沒有動筆;他試着讀讀書,但是讀不下去&mdash&mdash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可是又不想睡覺,如何熬過這漫長的黑夜! 他看着一摞摞積滿灰塵的舊書、燒瓶、蒸餾甑、用酒精浸泡着畸形胎兒的玻璃瓶子、銅質象限儀、天體儀、力學、天文學、物理學、水力學、光學、解剖學等方面的儀器&mdash&mdash一種莫名其妙的厭惡之感襲上他的心頭。
牆角裡堆放着散發着黴味的書籍、人體骨骼和一些沒有生命的機器部件&mdash&mdash那隻蜘蛛就在這個黑暗的角落裡爬來爬去,他本人不也是這樣嗎?他在有生之年還有什麼事要做,還有什麼東西把他跟死亡隔開?不就是那堆上面寫着任何人都不認識的符号的破紙嗎! 他想起了童年,他在阿爾巴諾山上聽着鶴群的鳴叫,呼吸着充滿焦油味和青草芳香的空氣,眺望籠罩在紫色霧霭中的佛羅倫薩,隻見這座城市仿佛是紫水晶做成的,是那樣小巧,一棵小樹的兩個開滿金黃色花朵的樹枝之間的空隙就容納下了它&mdash&mdash春天,這種花開遍整個山坡&mdash&mdash他當時有多麼幸福,無憂無慮,無所用心。
難道他一生的勞動隻不過是欺騙,偉大的愛不是偉大的認知之女嗎? 他傾聽着狂風的怒吼。
他不由得想起了馬基雅弗利說過的一句話:&ldquo生活中最可怕的不是操勞,不是貧困,不是痛苦,不是疾病,甚至也不是死亡,而是&mdash&mdash寂寞。
&rdquo 夜間的狂風發出非人的聲音,訴說着人的心靈能夠理解的、它感到親切的和不可避免的事&mdash&mdash在可怕的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在遠古的混沌&mdash&mdash萬物之父的懷抱中那種最後的孤獨&mdash&mdash人世上無邊無際的寂寞。
他站起來,拿起蠟燭,開開隔壁房間的門,走了進去,走近放在三條腿支架上的那幅畫&mdash&mdash畫上蒙着的罩布打了許多褶子,像是白色的屍衣&mdash&mdash他把罩布揭下來。
這是蒙娜麗莎·喬昆達的肖像。
自從最後一次畫這幅畫以來,也就是自從最後一次跟她見面以來,他一直沒有把罩布揭下來過。
現在他覺得他是第一次看見這幅肖像。
他在這張臉上感覺到了生命的力量,他在自己的作品前感到一種恐懼。
他想起了關于魔畫的迷信故事,如果用針紮畫上的肖像,就會給所畫的人帶來死亡。
他想,在這裡則是相反:他攝取了活人的生命,把這生命賦予了死的畫。
畫面上一切都清晰而準确&mdash&mdash直到最後一個衣褶,直到白皙的胸脯上深色衣服邊緣刺繡花紋的細密的十字形針腳。
仿佛是如果聚精會神地觀看,就能看出這個胸脯在一起一伏地呼吸,喉嚨下面凹窪處的血管在跳動,臉上的表情在變化。
但是與此同時,她又是個幽靈,非常遙遠和陌生,她雖然永遠年輕,可是又非常古老,比畫面背景上顯現出來的山崖上原初的玄武岩還古老&mdash&mdash那藍色的山崖若隐若現,狀如鐘乳石,好像不是本地的,而是早已消失的世界的遺存。
山崖間蜿蜒的小溪很像她那雙永遠挂着微笑的嘴唇的曲線。
頭發如同深色的煙霧,上面層層的波紋像水上的波浪一樣,也服從于神聖力學的法則。
隻是現在&mdash&mdash仿佛是死亡才使他睜開了眼睛&mdash&mdash讓他明白了蒙娜麗莎的美原來就是他在自然界中貪婪好奇地尋求的一切,讓他明白了世界的奧秘原來就是蒙娜麗莎的奧秘。
已經不再是他在考驗她,而是她在考驗他。
這雙眼睛的目光反映了他的心靈,而在她的臉上如同映照在鏡子裡一樣,深化到無極&mdash&mdash這意味着什麼? 她在最後一次見面時沒有說完的話:僅有好奇心還嫌不夠,還需要别的更重要的東西才能夠洞悉山洞裡最後的,也許是最奇異的秘密&mdash&mdash她能夠把這番話再說出來嗎? 也許這是一種能夠洞察一切的冷漠的微笑吧?也許是死人面帶這種微笑觀看活人吧? 他知道,她的死并非偶然:他要是願意,本來可以拯救她。
他覺得,他從來也沒有如此面對面地正視死亡。
在喬昆達冷漠而又和藹的目光下,一種難以忍受的恐怖之感讓他的心靈凍結了。
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在無底深淵面前膽怯了,不敢向裡面窺視&mdash&mdash他不願意知道那裡面是什麼樣子。
他像個小偷似的,急急忙忙用那塊帶褶的如同屍布一般的罩布把她的臉蓋上。
春天,他應倫巴第的法蘭西總督查理·丹布亞斯的邀請,在佛羅倫薩請了三個月的假,到米蘭去了。
他很高興離開故鄉,作為一個無家可歸的被放逐者,看見了聳立在倫巴第綠色平原上的阿爾卑斯山的雪峰,如同二十年前一樣。
注解: 1庫普裡斯,阿佛羅狄忒的别名。
2《聖經·撒母耳記(上)》第十七章第三十四至四十五節。
3《聖經·列王記(下)》第十九章第十一至十三節。
4原名托馬索·迪·喬萬尼(1401&mdash1428),佛羅倫薩畫派的畫家。
5喬萬尼·桑蒂(?&mdash1494),拉斐爾的父親,也是他的蒙師。
6卡西烏(?&mdash公元前42),古羅馬刺殺恺撒主謀之一。
7指老普林尼(23&mdash79),古羅馬作家,著有《博物志》37卷等。
&ldquo您怎麼看,先生?&rdquo争論的人們問列奧納多。
列奧納多一直希望他跟布奧納羅蒂的争執能以和平的方式結束。
他在離開佛羅倫薩期間很少想到這場争執,幾乎是把它忘了。
此時此刻,他的心裡平靜而開朗,他準備向自己的競争對手說些好聽的話,他覺得米開朗琪羅不能不理解他。
&ldquo布奧納羅蒂先生是阿利吉耶裡的研究專家,&rdquo列奧納多面帶安詳的笑容,很有禮貌地指着米開朗琪羅說,&ldquo他能比我更好地向你們解釋這個地方。
&rdquo 米開朗琪羅像平時一樣,低下頭,沒有向兩側看,因此沒有注意到集會的人群。
他從列奧納多嘴裡聽到自己的名字,便停住腳步,擡起了眼睛。
他腼腆和怯懦到了野蠻的程度,對人們的目光不能容忍,因為他從來也沒有忘記自己的醜陋,為此而感到痛苦難堪:他覺得人人都譏笑他。
他出乎意料地遇到這樣一個場面,一瞬間感到不知所措:皺着眉頭,以懷疑的目光看了看大家,兩隻黃褐色的小眼睛由于陽光和人們的目光而病态地眯縫着,絕望地眨巴着充血的眼皮。
他的競争對手臉上露出開朗的笑容,兩道洞察一切的目光從上面俯視着他,因為列奧納多的身材比米開朗琪羅高大&mdash&mdash像他經常發生的那樣,怯懦立刻變成了瘋狂。
他很長時間不能說出一句話來。
他的臉忽而發白忽而變紅,面頰上布滿大小不一的斑點。
最後,他終于盡了最大的努力,用低沉壓抑的聲音說: &ldquo你自己來解釋吧!你書不離手,是個最聰明的人,取得倫巴第那些閹雞的信任,一尊黏土雕塑搞了十六年,最後還沒來得及鑄成青銅的&mdash&mdash應該感到可恥而放棄這一切!&rdquo 他感到說了不應該說的,為了貶低競争對手,他要尋找足以傷害人的字眼兒,可是沒有找到。
大家都靜了下來,把好奇的目光集中在這兩個人身上。
列奧納多沉默不語。
兩個人默默地相互看了一陣&mdash&mdash一個人仍然面帶以前那種溫順的微笑,但現在很驚奇和悲哀;另一個人面帶輕蔑的冷笑,但他做得很不得體,臉由于抽搐而變了形,更加醜陋了。
在布奧納羅蒂的瘋狂面前,列奧納多那種安詳溫柔的美變成了無限的軟弱。
列奧納多曾經畫過一幅畫,描繪了兩個怪物&mdash&mdash龍和獅子的搏鬥:長着翅膀的兇龍是空中之王,戰勝了沒有翅膀的地上之王。
如今在這兩個人之間無意識地不自覺地發生的一切,很像是那場搏鬥。
列奧納多感覺到,蒙娜麗莎是正确的:他的競争對手永遠都不會饒恕他那種&ldquo比狂風暴雨還厲害的安靜&rdquo。
米開朗琪羅本想還要補充幾句,但隻是把手一揮,迅速地轉過身向前走去,邁着難看的像熊一樣的步子,駝着背,仿佛他的肩上壓着難以置信的重負。
他很快消失不見了,仿佛是消融在蒙蒙細雨與不祥的夕照混合而成的紅黃色的混沌之中了。
列奧納多也繼續走自己的路。
在橋上,一個參加斯皮尼宮旁集會的人追趕上他&mdash&mdash此人行動敏捷,相貌醜惡,很像猶太人,盡管他是血統純正的佛羅倫薩人。
畫家不記得這個人是誰,他叫什麼名字,隻是知道他心地惡毒,喜歡散布流言蜚語,撥弄是非。
橋上的風更猛了,在耳邊呼嘯着,像冰淩一樣紮着臉。
河水朝着遠處落日的方向流淌,天空低垂而昏暗,像石頭一樣沉重,仿佛是地獄裡熔化的銅液做成的天幕。
列奧納多走在橋面一條狹窄幹爽的小路上,沒有留意那個追上來的同行者&mdash&mdash他在泥濘中連蹦帶跳,像條狗似的蹿到了前面,盯着畫家的眼睛,談起了米開朗琪羅。
看樣子他想要從列奧納多嘴裡掏出一句話來,以便立刻轉達給競争對手并且在城裡散布。
可是列奧納多卻沉默不語。
&ldquo請問,先生,&rdquo這個人死乞白賴地不肯落後一步,&ldquo您大概還沒有畫完喬昆達的肖像吧?&rdquo &ldquo沒畫完,&rdquo畫家回答道,不禁陰沉起來,&ldquo跟您有什麼關系?&rdquo &ldquo不,沒啥,隻不過是問問而已。
畫一幅肖像整整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可是還沒有畫完。
在我們這些外行人看來,現在已經完美無缺了,我們想象不出來還要畫成什麼樣!&rdquo 他讨好地笑了。
列奧納多厭惡地看了看他。
這個相貌醜惡的人突然變得讓他痛恨起來,假如他不克制自己,定會抓住他的衣領把他扔進河裡去。
&ldquo那麼怎樣處置這幅肖像呢?&rdquo這個多嘴多舌的人繼續說,&ldquo也許您還沒有聽說吧,列奧納多先生?&rdquo 他看來是故意賣關子,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他是有所考慮的。
畫家對自己的同路人突然透過厭惡感到一種恐懼&mdash&mdash他的軀體仿佛是滑溜溜的,像泥鳅一樣,不停地亂動。
也許這個人嗅到了什麼,他更加像猶太人了;雙手不停地顫抖,眼睛一個勁兒地眨巴。
&ldquo咳,我的上帝呀,也難怪,您今天早晨才從外地回來,還不知道哩。
您想想,多麼大的不幸呀!可憐的喬昆達先生第三次喪偶了。
麗莎太太被上帝召去已經一個月了&hellip&hellip&rdquo 列奧納多兩眼一片漆黑。
頃刻之間,他覺得要摔倒。
那個人帶刺兒的目光緊緊地盯着他。
可是畫家經過難以想象的努力終于控制住自己&mdash&mdash他的臉隻是有些蒼白,仍然沒有表露出任何異樣:起碼是同行者沒有察覺出任何變化。
他徹底絕望了,走到弗雷斯科巴迪廣場上,陷進沒腳脖子的爛泥裡,他落在後面了。
列奧納多清醒過來以後,第一個念頭是那個喜歡傳播流言蜚語的家夥在說謊,故意編造出這個消息,以便試探一下他會做出什麼反應,然後到處去講,好給關于列奧納多與喬昆達的愛情關系的謠言添油加醋。
死亡的消息雖然真實可靠,但往往乍一聽起來,都不可信。
可是,就在這天晚上,他了解到了一切:弗蘭切斯科先生在卡拉布裡奧的商務活動開展得很順手,從那裡向佛羅倫薩發出一批生羊皮,歸途中在偏僻的小鎮拉戈内羅,蒙娜麗莎·喬昆達突然病故了,有人說是死于沼澤寒熱症,另一些人說死于傳染性喉病。
七 把阿爾諾河水引離比薩的工程以丢人的失敗告終。
秋季洪水泛濫,沖毀了已經開始的工程,把鮮花盛開的低窪地變成一片澤國,腐草爛泥滋生了瘟疫,工人們由于傳染病而死亡。
大量的勞動、金錢、人的生命&mdash&mdash一切都付諸東流。
費拉拉的水利專家們把責任推到索德裡尼、馬基雅弗利和列奧納多身上。
熟人在街上遇到他們趕緊扭過頭去,根本不打招呼。
尼科洛由于面子過不去和痛苦而生了病。
列奧納多的父親兩年前去逝了。
他在日記裡像通常一樣簡潔地寫道: &ldquo1504年6月9日,星期三,淩晨七時,我的父親,公證人塞爾·皮埃羅·達·芬奇于波德斯塔病殁,享年八十,身後留下十男二女。
&rdquo 塞爾·皮埃羅先生在有見證人在場的情況下,不止一次表示打算給自己非婚生的長子列奧納多跟其他的子女一樣留下一部分遺産。
可是他本人在臨死前改變了主意,或者也許是他的兒子們不願意執行死者的遺囑,他們宣布說,列奧納多作為非婚生子,無權參與分割家産。
畫家曾經以将要得到的遺産作抵押向一個放高利貸的猶太人借錢,此人很機靈,提出要購買他與弟兄們訴訟的權利。
不管列奧納多如何懼怕家庭的争吵和訴訟的口舌,但他這時經濟拮據,因此也就同意了。
為了三百佛羅倫而開始訴訟,但卻拖延了六年。
弟兄們利用社會上對列奧納多普遍的不滿,火上澆油,指責他不信神,給塞薩爾·博爾吉亞供職時犯有叛國罪,實施魔法,挖掘基督教徒的墳墓,解剖屍體,并且重提二十五前早已埋葬了的關于他違背自然的罪過的謠言,侮辱他已故的母親卡塔琳娜·阿卡塔布裡加的聲譽。
除了這一切令人不愉快的事之外,又增添了會議大廳裡壁畫的失敗。
列奧納多習慣于慢騰騰地作畫,這在用油彩畫壁畫是允許的;他讨厭水彩要求的匆匆忙忙,盡管畫《最後的晚餐》時已經有了前車之鑒,但他畫《安加利之戰》時仍然決定使用油彩,雖然這是另一種油彩,他認為已經得到改進,可是畢竟還是油彩。
等到畫完一半的時候,他用鐵火盆在畫前攏起了火,以便用他新發明的方法加速顔料滲進石灰裡去;可是很快就證明,熱量隻能對畫的下面部分起作用,而上面的部分離火很遠,油漆和顔料久久不幹。
經過許多次無益的努力,他徹底明白了,第二次油彩壁畫試驗跟第一次一樣是失敗的:《安加利之戰》也跟《最後的晚餐》一樣,将要毀滅,用布奧納羅蒂的說法,他&ldquo應該感到可恥而放棄這一切&rdquo。
會議大廳裡的壁畫比比薩運河工程和跟弟兄們的訴訟更叫他心灰意冷。
索德裡尼不斷地折磨他,要求他像辦理公務那樣準确地履行合同,催促他在規定的期限畫完,威脅他向他索取違約罰金,看到這一切都無濟于事,便公開地指責他進行欺騙,占用公款。
列奧納多從朋友處借到一筆錢,想要把領到的公款如數歸還給他,可是皮埃羅先生卻拒絕接受,而這時,經布奧納羅蒂的朋友們之手在佛羅倫薩傳閱最高執政官給佛羅倫薩駐米蘭代表的一封信,說畫家要前去谒見法蘭西國王在倫巴第的總督查理·丹布亞斯。
信中寫道:&ldquo列奧納多的行為很不體面。
他事先把大筆金錢據為己有,剛一開始畫就撂下,在這件事上,他的行為就是對共和國的背叛。
&rdquo 冬季一天夜間,列奧納多一個人坐在工作室裡。
狂風吹得爐竈的煙囪呼呼地響。
房子的牆壁被狂風吹得抖動;懸挂在木頭橫梁上的一隻展開翅膀的鳥的标本不停地搖晃,這是用來研究飛翔的,已經被蛾子蛀了;房間一角,書架上放着自然考察家普林尼7的書,上面有一隻蜘蛛在網上驚惶地爬來爬去。
雨水,或者是融化了的雪水敲打着窗戶上的玻璃,仿佛是有人在輕輕地敲着窗戶。
經過一天的忙碌,列奧納多感覺很疲倦,好像是做了一夜噩夢之後,感到渾身癱軟無力。
他本想撿起早就開始的一項研究工作&mdash&mdash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規律,可是并沒有動手;後來又想要畫一幅漫畫:一個老太婆生着朝天鼻子、豬眼睛,上嘴唇異常大,往下耷拉着,可是也沒有動筆;他試着讀讀書,但是讀不下去&mdash&mdash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可是又不想睡覺,如何熬過這漫長的黑夜! 他看着一摞摞積滿灰塵的舊書、燒瓶、蒸餾甑、用酒精浸泡着畸形胎兒的玻璃瓶子、銅質象限儀、天體儀、力學、天文學、物理學、水力學、光學、解剖學等方面的儀器&mdash&mdash一種莫名其妙的厭惡之感襲上他的心頭。
牆角裡堆放着散發着黴味的書籍、人體骨骼和一些沒有生命的機器部件&mdash&mdash那隻蜘蛛就在這個黑暗的角落裡爬來爬去,他本人不也是這樣嗎?他在有生之年還有什麼事要做,還有什麼東西把他跟死亡隔開?不就是那堆上面寫着任何人都不認識的符号的破紙嗎! 他想起了童年,他在阿爾巴諾山上聽着鶴群的鳴叫,呼吸着充滿焦油味和青草芳香的空氣,眺望籠罩在紫色霧霭中的佛羅倫薩,隻見這座城市仿佛是紫水晶做成的,是那樣小巧,一棵小樹的兩個開滿金黃色花朵的樹枝之間的空隙就容納下了它&mdash&mdash春天,這種花開遍整個山坡&mdash&mdash他當時有多麼幸福,無憂無慮,無所用心。
難道他一生的勞動隻不過是欺騙,偉大的愛不是偉大的認知之女嗎? 他傾聽着狂風的怒吼。
他不由得想起了馬基雅弗利說過的一句話:&ldquo生活中最可怕的不是操勞,不是貧困,不是痛苦,不是疾病,甚至也不是死亡,而是&mdash&mdash寂寞。
&rdquo 夜間的狂風發出非人的聲音,訴說着人的心靈能夠理解的、它感到親切的和不可避免的事&mdash&mdash在可怕的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在遠古的混沌&mdash&mdash萬物之父的懷抱中那種最後的孤獨&mdash&mdash人世上無邊無際的寂寞。
他站起來,拿起蠟燭,開開隔壁房間的門,走了進去,走近放在三條腿支架上的那幅畫&mdash&mdash畫上蒙着的罩布打了許多褶子,像是白色的屍衣&mdash&mdash他把罩布揭下來。
這是蒙娜麗莎·喬昆達的肖像。
自從最後一次畫這幅畫以來,也就是自從最後一次跟她見面以來,他一直沒有把罩布揭下來過。
現在他覺得他是第一次看見這幅肖像。
他在這張臉上感覺到了生命的力量,他在自己的作品前感到一種恐懼。
他想起了關于魔畫的迷信故事,如果用針紮畫上的肖像,就會給所畫的人帶來死亡。
他想,在這裡則是相反:他攝取了活人的生命,把這生命賦予了死的畫。
畫面上一切都清晰而準确&mdash&mdash直到最後一個衣褶,直到白皙的胸脯上深色衣服邊緣刺繡花紋的細密的十字形針腳。
仿佛是如果聚精會神地觀看,就能看出這個胸脯在一起一伏地呼吸,喉嚨下面凹窪處的血管在跳動,臉上的表情在變化。
但是與此同時,她又是個幽靈,非常遙遠和陌生,她雖然永遠年輕,可是又非常古老,比畫面背景上顯現出來的山崖上原初的玄武岩還古老&mdash&mdash那藍色的山崖若隐若現,狀如鐘乳石,好像不是本地的,而是早已消失的世界的遺存。
山崖間蜿蜒的小溪很像她那雙永遠挂着微笑的嘴唇的曲線。
頭發如同深色的煙霧,上面層層的波紋像水上的波浪一樣,也服從于神聖力學的法則。
隻是現在&mdash&mdash仿佛是死亡才使他睜開了眼睛&mdash&mdash讓他明白了蒙娜麗莎的美原來就是他在自然界中貪婪好奇地尋求的一切,讓他明白了世界的奧秘原來就是蒙娜麗莎的奧秘。
已經不再是他在考驗她,而是她在考驗他。
這雙眼睛的目光反映了他的心靈,而在她的臉上如同映照在鏡子裡一樣,深化到無極&mdash&mdash這意味着什麼? 她在最後一次見面時沒有說完的話:僅有好奇心還嫌不夠,還需要别的更重要的東西才能夠洞悉山洞裡最後的,也許是最奇異的秘密&mdash&mdash她能夠把這番話再說出來嗎? 也許這是一種能夠洞察一切的冷漠的微笑吧?也許是死人面帶這種微笑觀看活人吧? 他知道,她的死并非偶然:他要是願意,本來可以拯救她。
他覺得,他從來也沒有如此面對面地正視死亡。
在喬昆達冷漠而又和藹的目光下,一種難以忍受的恐怖之感讓他的心靈凍結了。
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在無底深淵面前膽怯了,不敢向裡面窺視&mdash&mdash他不願意知道那裡面是什麼樣子。
他像個小偷似的,急急忙忙用那塊帶褶的如同屍布一般的罩布把她的臉蓋上。
春天,他應倫巴第的法蘭西總督查理·丹布亞斯的邀請,在佛羅倫薩請了三個月的假,到米蘭去了。
他很高興離開故鄉,作為一個無家可歸的被放逐者,看見了聳立在倫巴第綠色平原上的阿爾卑斯山的雪峰,如同二十年前一樣。
注解: 1庫普裡斯,阿佛羅狄忒的别名。
2《聖經·撒母耳記(上)》第十七章第三十四至四十五節。
3《聖經·列王記(下)》第十九章第十一至十三節。
4原名托馬索·迪·喬萬尼(1401&mdash1428),佛羅倫薩畫派的畫家。
5喬萬尼·桑蒂(?&mdash1494),拉斐爾的父親,也是他的蒙師。
6卡西烏(?&mdash公元前42),古羅馬刺殺恺撒主謀之一。
7指老普林尼(23&mdash79),古羅馬作家,著有《博物志》37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