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部 蒙娜麗莎·喬昆達
關燈
小
中
大
小慎微;沒有高尚的美德,隻有寬厚的心腸。
人人都知道,他的夫人阿簡蒂娜太太趾高氣揚,高不可攀,并不掩飾對丈夫的輕蔑,每逢提到他,必定稱他為&ldquo我的大老鼠&rdquo。
的确,皮埃羅先生真的像是辦公室地下室裡的大老鼠,區别隻在于他讓人尊敬。
他并不油滑,甚至天生也并不卑鄙,盡管這兩種素質是混迹于官場所必備的,猶如機器的輪子需要潤滑油一樣。
他對共和國忠心耿耿,為人冷漠、固執、倔強和像木闆一樣呆闆&mdash&mdash清正廉潔,用馬基雅弗利的話來說,他&ldquo像是剛剛洗過的衣服一樣,散發着肥皂味&rdquo。
他本來想要讓大家都聽話,可是結果卻激怒了大家。
他不迎合富人,也不幫助窮人。
永遠坐在兩把椅子中間,掉在兩堆火之間。
他是個難得的中庸者。
馬基雅弗利曾經受過索德裡尼的庇護,有一次為他寫了一篇墓志銘: 皮埃羅·索德裡尼死的那天夜裡, 他的靈魂剛剛闖進地獄的大門。
冥王向他喊道:&ldquo往哪兒去,蠢貨? 到中圈去,那才是給小孩子準備的!&rdquo 列奧納多接受訂畫時必須簽署一個條件苛刻的合同,規定稍有延誤就應該支付違約罰款。
高貴的大人先生們像小商販一樣,對于蠅頭小利也都斤斤計較。
索德裡尼對待各種賬目一絲不苟,對于國庫支出的每一文錢,都要求列奧納多準确地說清其用途,搭腳手架,購買油漆、蘇達、石灰、顔料、亞麻油以及其他一些小東西,各花了多少錢,都得分文不差地報賬。
列奧納多曾經在摩羅和塞薩爾的宮廷供職,可是他為那些&ldquo暴君&rdquo(最高執政官輕蔑地稱呼公爵們為&ldquo暴君&rdquo)效力時從來也沒有受到過這樣的奴役,而現在他是在自由的共和國裡,在公民一律平等的國度裡為人民服務,卻遭到了這種奴役。
最糟糕的是,皮埃羅先生跟大多數人一樣,對于藝術本來一竅不通,沒有任何才華,可是卻有熱情給畫家提出各種建議。
索德裡尼向列奧納多提出為購買三十五磅亞曆山大白鉛粉而領取的錢款沒有記賬的問題。
畫家承認,白鉛粉沒有買,他忘記這筆錢幹什麼花了,提出要交還國庫。
&ldquo您說哪兒去了,您說哪兒去了,列奧納多先生!我隻是提醒一下而已,為的是遵守規章制度,别出差錯。
請您别怪罪我們。
您也知道:我們是些小人物,是些凡夫俗子。
跟斯福爾紮和博爾吉亞那些高貴君王的慷慨大方比起來,我們的節儉在您看來可能是吝啬。
可是有什麼辦法呢?量入為出嘛。
我們可不是專制君主,而隻是人民的公仆,因此花每一個銅闆都得對人民負責,因為正如您所知道的,管理公款是件神聖的事業,這裡有寡婦捐贈,也有誠實的勞動者的汗水,也有士兵的鮮血。
君王隻有一個&mdash&mdash而我們卻是很多人,我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這樣的,列奧納多先生!暴君可能支付給您黃金,而我們隻能支付黃銅;可是自由的黃銅比奴役的黃金豈不更好嗎?問心無愧的良心豈不是比任何的獎賞都更高尚嗎?&rdquo 畫家默默地聽着,做出贊同的樣子。
他耐心地等着索德裡尼把話說完,就像一個行路的人遇到刮得塵土飛揚的風暴,低着頭,眯着眼睛,站在大路上等着風暴過去。
列奧納多在這些普普通通的人普普通通的想法裡感到一種不可改變的盲目力量,猶如大自然的力量一樣,是不能與之争論的,雖然這些人乍一看上去似乎是很平淡無奇,可是稍加仔細地思考一下,他便體驗到這樣的感覺:仿佛是窺視了一個可怕的讓人頭昏目眩的無底深淵。
索德裡尼越講越起勁。
他想要引起對方争論。
為了觸及要害處,他談起了繪畫。
&ldquo絕妙!無與倫比!你看這肌肉,你看這透視!戰馬&mdash&mdash跟活的一樣!&rdquo 然後從眼鏡上面看了看畫家,寬厚而又嚴厲,好像是一個老師在看着一個很有才華但不夠用功的學生: &ldquo可是,列奧納多先生,我現在還是要說,盡管我已經說過許多次了:如果您最後完成時跟開始一樣,這幅畫的情節就過于悲慘了,太壓抑了,請您不要生我的氣,親愛的,我說得過于直率了,不過我總是當着人的面講真話&mdash&mdash我們預期的可不是這樣的&hellip&hellip&rdquo &ldquo您預期的是什麼樣的?&rdquo畫家好奇地問道,心裡難免有些怯懦。
&ldquo您所畫的是我們的英雄們值得紀念的赫赫戰功,要使共和國的戰争功勳流芳百世,所以,您知道,這才能鼓舞人們的士氣,給公民提供熱愛祖國和英勇獻身精神的良好典範。
就算是戰争的确真的像您所描繪的那樣,可是為什麼,請問,列奧納多先生,為什麼不讓它變得高尚起來,對它進行美化,至少把某些極端緩和一下,因為凡事都需要一定的限度。
也許我錯了,可是我覺得,畫家的真正使命恰恰在于進行教誨,給民衆帶來益處&hellip&hellip&rdquo 他談起了人民的利益,已經無法止住。
他的眼睛閃爍着靈感和智慧的光芒,在他那單調的聲音裡有一種水滴石穿的堅定不移的決心。
畫家默默地聽着,完全木然了,隻是偶爾清醒過來時,才努力設想這個心地和善的人究竟是如何認識藝術的&mdash&mdash他不禁感到不寒而栗,仿佛是他走進一個擠滿了人的黑暗狹窄的房間,空氣污濁,一刻也不能在這裡停留,否則就得窒息而死。
&ldquo不能給民衆帶來益處的藝術,&rdquo皮埃羅先生說,&ldquo是有閑者的娛樂品,是富人華而不實的追求,或者是暴君們的奢侈品。
不是嗎,親愛的?&rdquo &ldquo當然,是這樣。
&rdquo列奧納多表示贊同,眼睛裡露出勉強可見的冷笑,補充道: &ldquo可是您知道嗎,大人?為了結束我們長期的争論,我看,我們還是這麼辦吧:在這個會議大廳裡召開一次全民大會,讓佛羅倫薩共和國的公民們決定,投擲黑白兩種圓球分别表示贊成與反對,根據多數人的意見&mdash&mdash來确定我的畫能否給民衆帶來益處。
這有雙重的好處:首先,像數學一樣可靠,因為隻消數一數票數就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其次,任何一個内行的聰明人,因為他隻是一個人,所以就有可能失誤,可是一萬、兩萬個無知的或愚蠢的人集聚到一起,便不可能出錯,因為民衆的聲音就是上帝的聲音。
&rdquo 索德裡尼沒有馬上明白。
他很崇尚白球和黑球的神聖功效,他連想都沒有想到過有什麼人竟敢嘲弄這種神秘的方式。
可是等到他明白過來以後,他驚訝地盯着畫家,幾乎是吓壞了,他那雙瞎眯眯的小圓眼睛轉悠個不停,像是老鼠嗅到了貓的氣味似的。
不過,他很快就恢複了常态。
憑着天生的本性,最高執政官把所有的畫家都看成是失去健康思維的人,因此并沒有因為列奧納多的玩笑而惱火。
可是皮埃羅先生畢竟還是很傷心:他認為自己是這個人的恩人,雖然傳說列奧納多背叛了國家,畫過佛羅倫薩郊區的軍事地圖,提供給了祖國的敵人塞薩爾·博爾吉亞,可是索德裡尼寬宏大量,接受了他為共和國效力,指望對畫家産生良好的影響并使之幡然悔悟。
皮埃羅先生變換了話題,但已經表現出首長的嚴肅态度,并且向他宣布說,米開朗琪羅·布奧納羅蒂已經接受了邀請,将在會議大廳對面的牆上畫一幅戰争題材的畫,說完之後,冷淡地告辭走了。
畫家望着他的背影,隻見他的頭發灰白,兩條腿彎曲,後背滾圓,從遠處看,他更像一隻大老鼠。
三 列奧納多從故宮裡出來,在廣場上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塑像前停下。
這個巨大的白色大理石雕像聳立在佛羅倫薩市政廳門前,好像是一個衛兵,在深色石頭的嚴謹而工整的塔座上顯得更加光輝奪目。
這個青年裸露着身體,有些消瘦。
右手因拿着投石器而下垂着,因此手臂上的血管隆起來;左臂在胸前擡起,手裡攥着一塊石頭。
兩道眉毛向上翹起,目光注視着遠方,好像是在瞄準。
狹窄的前額上,卷發編織在一起,仿佛是形成一個花環。
列奧納多想起了《聖經·撒母耳記(上)》裡的一段話: 大衛對掃羅說:你的仆人為父親放羊,有時來了獅子,有時來了熊,從羊群中銜一隻羊羔去,我就追趕它,向它進攻,将羊羔從它口中救出來。
它奔過來要傷害我,我就揪着它的胡子,将它打死。
你的仆人曾打死獅子和熊,那些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向永生的神的軍隊罵陣,也必定像獅子和熊一般。
大衛又說,耶和華從獅子和熊的爪下拯救了我,也必定從那些非利士人的手中拯救我。
掃羅對大衛說,你可以去吧,耶和華必與你同在。
掃羅把自己的戰衣給大衛穿上,将銅盔給他戴上,又給他穿上铠甲。
大衛把刀挎在戰衣外,試試能走不能走,因為素來沒有穿慣,就對掃羅說:我穿戴這些不能走,因為素來沒有穿慣,于是就脫掉了。
他拿起棍杖,又在溪中挑選了五塊光滑石子,放在袋裡,就是牧人帶的囊裡。
手中拿着甩石的機弦,就去迎戰那些非利士人。
非利士人也漸漸地迎着大衛而來,拿盾牌的走在前頭。
非利士人看見大衛就藐視他,因為他年輕,滿面紅光,容貌俊美。
非利士人對大衛說:你到我這裡來拿着棍杖和石子,難道我是狗嗎?非利士人指着自己的神,詛咒大衛。
非利士人又對大衛說:來吧,我将你的肉給空中的飛鳥、田野裡的走獸吃。
大衛對非利士人說:不,你比狗還要壞。
神馬上就要把你交到我的手裡,我要把你打死,割下你的頭,把你的屍體和非利士人軍隊的屍體都送給天上的飛鳥和地上的走獸吃&mdash&mdash整個大地都會知道,以色列有神。
2 薩沃納羅拉就是在這個廣場上給燒死的,他自稱先知是毫無根據的;而米開朗琪羅的大衛聳立在這個廣場上則比吉羅拉莫更像是先知,是馬基雅弗利所期待的那個英雄。
列奧納多在自己競争對手的這件作品中感覺到了靈魂,這個靈魂也許是跟他的靈魂相等同,但又永遠勢不兩立,猶如行動與靜思默想,熱情與冷漠,風暴與寂靜一樣針鋒相對。
這種與他格格不入的力量卻又吸引着他,喚起了他的好奇心,他想要走得更近一些,徹底地認識它。
佛羅倫薩鮮花瑪麗亞大教堂的建築工地上,曾經放着一大塊被一個不高明的雕塑家所糟蹋了的白色大理石:優秀的雕塑師認為它已經毫無用處,拒絕使用它。
列奧納多從羅馬抵達佛羅倫薩的時候,有人建議他用這塊大理石雕刻一件作品。
可是他一向慢慢騰騰,反複考慮,進行測量和計算,就在這個時候,另外一位畫家,比他年輕二十三歲的米開朗琪羅·布奧納羅蒂搶了過去,以驚人的速度,不分晝夜地工作,終于用二十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件巨型雕塑。
列奧納多當年雕塑斯福爾紮紀念碑時花了十六年的時間,而且那還僅僅是個泥胎,如果用大理石來雕刻像大衛這樣的龐然大物,他得花費多少時間&mdash&mdash他甚至不敢想。
佛羅倫薩人宣布米開朗琪羅在雕塑藝術領域裡是列奧納多的競争者。
布奧納羅蒂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挑戰。
如今準備在會議大廳裡畫戰争題材的壁畫,雖然至今尚未動筆,他又要在繪畫領域中跟列奧納多開展競賽了,他這種勇敢精神未免輕率和冒失。
布奧納羅蒂在自己的競争者身上遇到的是溫順和賞識,可是越是如此,他的憎恨也就越發無情。
他覺得列奧納多的平靜是一種輕藐。
他懷着病态的痛苦聽着種種謠傳,尋找借口進行争論,利用每一個機會來刺激對手。
大衛雕像完成以後,長老們邀請佛羅倫薩優秀的畫家和雕塑家商讨把雕像安放在何處。
列奧納多附和建築師朱利亞諾·達·聖加洛的意見,認為應該把巨型雕塑安放在長老議會廣場上奧爾康尼敞廊的深處,即中央的拱門下面。
米開朗琪羅得悉這一情況以後,宣布說,列奧納多出于嫉妒想把大衛藏在最昏暗的角落裡,陽光從來都照射不到那裡,好不讓任何人看見它。
有一天,列奧納多在畫室裡,也就是在他給喬昆達畫像的那個四面圍着黑牆的院子裡,舉行一次通常的集會,出席的有許多畫師,其中包括波拉伊奧利兄弟、年邁的桑德羅·波提切利、費利皮諾·利皮、佩魯吉諾的學生洛倫佐·迪·克雷迪。
集會上談論起哪種藝術高級,雕塑還是繪畫&mdash&mdash這是當時藝術家們所喜歡争論的話題。
列奧納多默默地聽着。
與會者問到他,他說: &ldquo我認為,藝術離開技藝越遠,就越完美。
&rdquo 他又補充道,臉上掠過一絲模棱兩可的微笑,讓人難于相信他說的是真心話還是譏笑: &ldquo這兩種藝術的主要區别在于:繪畫要求更大的精神上的努力,而雕塑則要求肉體上的。
雕塑家為了把蘊藏在粗糙和堅硬的石頭裡的形象釋放出來,用錘子和鑿子一下一下地敲擊,用大理石把它刻畫出來,累得筋疲力盡,像個賣苦力的人似的,汗流浃背,汗水裡混合着塵土,弄得肮髒不堪,臉被弄髒了,落滿大理石的白色粉末,像是個面包匠,衣服上沾滿碎屑,像是落上一層雪,家裡堆滿了石頭,處處是灰塵。
可是畫家卻穿着漂亮的衣服,悠然自得地坐在畫室裡,用輕巧的畫筆塗着讓人賞心悅目的顔色。
他的房子清潔明亮,安靜舒适,挂滿美麗的繪畫;他一邊工作一邊欣賞音樂,或者一邊談話,一邊聽别人朗讀,沒有錘子的叮當聲或别的讓人厭煩的聲音幹擾他&hellip&hellip&rdquo 列奧納多的話傳到米開朗琪羅的耳朵裡,他認為這番話是針對他說的,但壓下了怒火,隻是聳了聳肩膀,面帶惡毒的冷笑,說道: &ldquo達·芬奇先生不過是小酒館侍女的私生子而已,可是卻嬌生慣養,四體不勤。
我是古老世家的後代,可是并不以自己的工作為恥,不怕流汗,不怕髒,甯願當個賣苦力的人。
至于說到雕塑和繪畫的優劣問題,這種争論是荒唐的:各種藝術都是一樣的,來自同一個源泉,追求達到同一個目的。
如果有人斷言繪畫高于雕塑,并且談論起别的藝術種類來也硬充内行,那麼他的思想水平未必高于我的洗碗女工。
&rdquo 米開朗琪羅急急忙忙地在會議大廳裡開始狂熱地畫起來,希望趕上自己的競争對手,而且認為做到這一點并不難。
他選擇了比薩戰役中的一個場景:一個炎熱的夏日,佛羅倫薩的士兵們在阿爾諾河裡洗澡;響起了警報聲&mdash&mdash敵人出現了:士兵們急匆匆地跑上岸來,他們在清涼的河水裡消除了身體的疲勞,從河裡鑽出來,服從于義務,穿上沾滿灰塵的和散發着汗酸味的衣服,披上被太陽曬得很熱的铠甲。
米開朗琪羅如此描繪戰争,顯然是為了反駁列奧納多,他并沒有把戰争表現為毫無意義的殘殺&mdash&mdash&ldquo最野蠻的愚蠢行為&rdquo,而是表現成英勇的功勳,履行永恒的義務&mdash&mdash英雄們為了祖國的光榮和強大而進行的鬥争。
佛羅倫薩人像是觀看一場熱鬧的演出似的,饒有興味地關注着列奧納多和米開朗琪羅的較量。
就像菜肴裡不加胡椒和食鹽就會淡而無味一樣,他們覺得這場競賽不能脫離開政治,因此匆匆忙忙地宣布說,米開朗琪羅擁護共和國,反對美第奇,而列奧納多則擁護美第奇,反對共和國。
這場争論對于所有的人來說都成了可以理解的了,越來越激烈,從室内移到街道和廣場上來,就連那些跟藝術毫不相幹的人也都參加進來。
列奧納多和米開朗琪羅的作品分别成了兩個敵對營壘的戰鬥旗幟。
事情弄到這種地步,一些匿名者夜間往大衛雕像上投石塊。
社會名流說這是民衆幹的,而民衆的領袖們則指責社會名流,藝術家們則認為這是不久以前在佛羅倫薩開辦了畫室的佩魯吉諾的學生們幹的,而布奧納羅蒂則在最高執政官面前宣布說,列奧納多收買了一批歹徒向大衛雕像投石塊。
許多人相信了這一說法,起碼是裝出相信的樣子。
有一天,列奧納多正在給喬昆達畫像&mdash&mdash畫室裡除了喬萬尼和薩拉伊諾之外,沒有任何人&mdash&mdash當談到米開朗琪羅的時候,列奧納多對蒙娜麗莎說: &ldquo我有時覺得我如果能夠
人人都知道,他的夫人阿簡蒂娜太太趾高氣揚,高不可攀,并不掩飾對丈夫的輕蔑,每逢提到他,必定稱他為&ldquo我的大老鼠&rdquo。
的确,皮埃羅先生真的像是辦公室地下室裡的大老鼠,區别隻在于他讓人尊敬。
他并不油滑,甚至天生也并不卑鄙,盡管這兩種素質是混迹于官場所必備的,猶如機器的輪子需要潤滑油一樣。
他對共和國忠心耿耿,為人冷漠、固執、倔強和像木闆一樣呆闆&mdash&mdash清正廉潔,用馬基雅弗利的話來說,他&ldquo像是剛剛洗過的衣服一樣,散發着肥皂味&rdquo。
他本來想要讓大家都聽話,可是結果卻激怒了大家。
他不迎合富人,也不幫助窮人。
永遠坐在兩把椅子中間,掉在兩堆火之間。
他是個難得的中庸者。
馬基雅弗利曾經受過索德裡尼的庇護,有一次為他寫了一篇墓志銘: 皮埃羅·索德裡尼死的那天夜裡, 他的靈魂剛剛闖進地獄的大門。
冥王向他喊道:&ldquo往哪兒去,蠢貨? 到中圈去,那才是給小孩子準備的!&rdquo 列奧納多接受訂畫時必須簽署一個條件苛刻的合同,規定稍有延誤就應該支付違約罰款。
高貴的大人先生們像小商販一樣,對于蠅頭小利也都斤斤計較。
索德裡尼對待各種賬目一絲不苟,對于國庫支出的每一文錢,都要求列奧納多準确地說清其用途,搭腳手架,購買油漆、蘇達、石灰、顔料、亞麻油以及其他一些小東西,各花了多少錢,都得分文不差地報賬。
列奧納多曾經在摩羅和塞薩爾的宮廷供職,可是他為那些&ldquo暴君&rdquo(最高執政官輕蔑地稱呼公爵們為&ldquo暴君&rdquo)效力時從來也沒有受到過這樣的奴役,而現在他是在自由的共和國裡,在公民一律平等的國度裡為人民服務,卻遭到了這種奴役。
最糟糕的是,皮埃羅先生跟大多數人一樣,對于藝術本來一竅不通,沒有任何才華,可是卻有熱情給畫家提出各種建議。
索德裡尼向列奧納多提出為購買三十五磅亞曆山大白鉛粉而領取的錢款沒有記賬的問題。
畫家承認,白鉛粉沒有買,他忘記這筆錢幹什麼花了,提出要交還國庫。
&ldquo您說哪兒去了,您說哪兒去了,列奧納多先生!我隻是提醒一下而已,為的是遵守規章制度,别出差錯。
請您别怪罪我們。
您也知道:我們是些小人物,是些凡夫俗子。
跟斯福爾紮和博爾吉亞那些高貴君王的慷慨大方比起來,我們的節儉在您看來可能是吝啬。
可是有什麼辦法呢?量入為出嘛。
我們可不是專制君主,而隻是人民的公仆,因此花每一個銅闆都得對人民負責,因為正如您所知道的,管理公款是件神聖的事業,這裡有寡婦捐贈,也有誠實的勞動者的汗水,也有士兵的鮮血。
君王隻有一個&mdash&mdash而我們卻是很多人,我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這樣的,列奧納多先生!暴君可能支付給您黃金,而我們隻能支付黃銅;可是自由的黃銅比奴役的黃金豈不更好嗎?問心無愧的良心豈不是比任何的獎賞都更高尚嗎?&rdquo 畫家默默地聽着,做出贊同的樣子。
他耐心地等着索德裡尼把話說完,就像一個行路的人遇到刮得塵土飛揚的風暴,低着頭,眯着眼睛,站在大路上等着風暴過去。
列奧納多在這些普普通通的人普普通通的想法裡感到一種不可改變的盲目力量,猶如大自然的力量一樣,是不能與之争論的,雖然這些人乍一看上去似乎是很平淡無奇,可是稍加仔細地思考一下,他便體驗到這樣的感覺:仿佛是窺視了一個可怕的讓人頭昏目眩的無底深淵。
索德裡尼越講越起勁。
他想要引起對方争論。
為了觸及要害處,他談起了繪畫。
&ldquo絕妙!無與倫比!你看這肌肉,你看這透視!戰馬&mdash&mdash跟活的一樣!&rdquo 然後從眼鏡上面看了看畫家,寬厚而又嚴厲,好像是一個老師在看着一個很有才華但不夠用功的學生: &ldquo可是,列奧納多先生,我現在還是要說,盡管我已經說過許多次了:如果您最後完成時跟開始一樣,這幅畫的情節就過于悲慘了,太壓抑了,請您不要生我的氣,親愛的,我說得過于直率了,不過我總是當着人的面講真話&mdash&mdash我們預期的可不是這樣的&hellip&hellip&rdquo &ldquo您預期的是什麼樣的?&rdquo畫家好奇地問道,心裡難免有些怯懦。
&ldquo您所畫的是我們的英雄們值得紀念的赫赫戰功,要使共和國的戰争功勳流芳百世,所以,您知道,這才能鼓舞人們的士氣,給公民提供熱愛祖國和英勇獻身精神的良好典範。
就算是戰争的确真的像您所描繪的那樣,可是為什麼,請問,列奧納多先生,為什麼不讓它變得高尚起來,對它進行美化,至少把某些極端緩和一下,因為凡事都需要一定的限度。
也許我錯了,可是我覺得,畫家的真正使命恰恰在于進行教誨,給民衆帶來益處&hellip&hellip&rdquo 他談起了人民的利益,已經無法止住。
他的眼睛閃爍着靈感和智慧的光芒,在他那單調的聲音裡有一種水滴石穿的堅定不移的決心。
畫家默默地聽着,完全木然了,隻是偶爾清醒過來時,才努力設想這個心地和善的人究竟是如何認識藝術的&mdash&mdash他不禁感到不寒而栗,仿佛是他走進一個擠滿了人的黑暗狹窄的房間,空氣污濁,一刻也不能在這裡停留,否則就得窒息而死。
&ldquo不能給民衆帶來益處的藝術,&rdquo皮埃羅先生說,&ldquo是有閑者的娛樂品,是富人華而不實的追求,或者是暴君們的奢侈品。
不是嗎,親愛的?&rdquo &ldquo當然,是這樣。
&rdquo列奧納多表示贊同,眼睛裡露出勉強可見的冷笑,補充道: &ldquo可是您知道嗎,大人?為了結束我們長期的争論,我看,我們還是這麼辦吧:在這個會議大廳裡召開一次全民大會,讓佛羅倫薩共和國的公民們決定,投擲黑白兩種圓球分别表示贊成與反對,根據多數人的意見&mdash&mdash來确定我的畫能否給民衆帶來益處。
這有雙重的好處:首先,像數學一樣可靠,因為隻消數一數票數就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其次,任何一個内行的聰明人,因為他隻是一個人,所以就有可能失誤,可是一萬、兩萬個無知的或愚蠢的人集聚到一起,便不可能出錯,因為民衆的聲音就是上帝的聲音。
&rdquo 索德裡尼沒有馬上明白。
他很崇尚白球和黑球的神聖功效,他連想都沒有想到過有什麼人竟敢嘲弄這種神秘的方式。
可是等到他明白過來以後,他驚訝地盯着畫家,幾乎是吓壞了,他那雙瞎眯眯的小圓眼睛轉悠個不停,像是老鼠嗅到了貓的氣味似的。
不過,他很快就恢複了常态。
憑着天生的本性,最高執政官把所有的畫家都看成是失去健康思維的人,因此并沒有因為列奧納多的玩笑而惱火。
可是皮埃羅先生畢竟還是很傷心:他認為自己是這個人的恩人,雖然傳說列奧納多背叛了國家,畫過佛羅倫薩郊區的軍事地圖,提供給了祖國的敵人塞薩爾·博爾吉亞,可是索德裡尼寬宏大量,接受了他為共和國效力,指望對畫家産生良好的影響并使之幡然悔悟。
皮埃羅先生變換了話題,但已經表現出首長的嚴肅态度,并且向他宣布說,米開朗琪羅·布奧納羅蒂已經接受了邀請,将在會議大廳對面的牆上畫一幅戰争題材的畫,說完之後,冷淡地告辭走了。
畫家望着他的背影,隻見他的頭發灰白,兩條腿彎曲,後背滾圓,從遠處看,他更像一隻大老鼠。
三 列奧納多從故宮裡出來,在廣場上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塑像前停下。
這個巨大的白色大理石雕像聳立在佛羅倫薩市政廳門前,好像是一個衛兵,在深色石頭的嚴謹而工整的塔座上顯得更加光輝奪目。
這個青年裸露着身體,有些消瘦。
右手因拿着投石器而下垂着,因此手臂上的血管隆起來;左臂在胸前擡起,手裡攥着一塊石頭。
兩道眉毛向上翹起,目光注視着遠方,好像是在瞄準。
狹窄的前額上,卷發編織在一起,仿佛是形成一個花環。
列奧納多想起了《聖經·撒母耳記(上)》裡的一段話: 大衛對掃羅說:你的仆人為父親放羊,有時來了獅子,有時來了熊,從羊群中銜一隻羊羔去,我就追趕它,向它進攻,将羊羔從它口中救出來。
它奔過來要傷害我,我就揪着它的胡子,将它打死。
你的仆人曾打死獅子和熊,那些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向永生的神的軍隊罵陣,也必定像獅子和熊一般。
大衛又說,耶和華從獅子和熊的爪下拯救了我,也必定從那些非利士人的手中拯救我。
掃羅對大衛說,你可以去吧,耶和華必與你同在。
掃羅把自己的戰衣給大衛穿上,将銅盔給他戴上,又給他穿上铠甲。
大衛把刀挎在戰衣外,試試能走不能走,因為素來沒有穿慣,就對掃羅說:我穿戴這些不能走,因為素來沒有穿慣,于是就脫掉了。
他拿起棍杖,又在溪中挑選了五塊光滑石子,放在袋裡,就是牧人帶的囊裡。
手中拿着甩石的機弦,就去迎戰那些非利士人。
非利士人也漸漸地迎着大衛而來,拿盾牌的走在前頭。
非利士人看見大衛就藐視他,因為他年輕,滿面紅光,容貌俊美。
非利士人對大衛說:你到我這裡來拿着棍杖和石子,難道我是狗嗎?非利士人指着自己的神,詛咒大衛。
非利士人又對大衛說:來吧,我将你的肉給空中的飛鳥、田野裡的走獸吃。
大衛對非利士人說:不,你比狗還要壞。
神馬上就要把你交到我的手裡,我要把你打死,割下你的頭,把你的屍體和非利士人軍隊的屍體都送給天上的飛鳥和地上的走獸吃&mdash&mdash整個大地都會知道,以色列有神。
2 薩沃納羅拉就是在這個廣場上給燒死的,他自稱先知是毫無根據的;而米開朗琪羅的大衛聳立在這個廣場上則比吉羅拉莫更像是先知,是馬基雅弗利所期待的那個英雄。
列奧納多在自己競争對手的這件作品中感覺到了靈魂,這個靈魂也許是跟他的靈魂相等同,但又永遠勢不兩立,猶如行動與靜思默想,熱情與冷漠,風暴與寂靜一樣針鋒相對。
這種與他格格不入的力量卻又吸引着他,喚起了他的好奇心,他想要走得更近一些,徹底地認識它。
佛羅倫薩鮮花瑪麗亞大教堂的建築工地上,曾經放着一大塊被一個不高明的雕塑家所糟蹋了的白色大理石:優秀的雕塑師認為它已經毫無用處,拒絕使用它。
列奧納多從羅馬抵達佛羅倫薩的時候,有人建議他用這塊大理石雕刻一件作品。
可是他一向慢慢騰騰,反複考慮,進行測量和計算,就在這個時候,另外一位畫家,比他年輕二十三歲的米開朗琪羅·布奧納羅蒂搶了過去,以驚人的速度,不分晝夜地工作,終于用二十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件巨型雕塑。
列奧納多當年雕塑斯福爾紮紀念碑時花了十六年的時間,而且那還僅僅是個泥胎,如果用大理石來雕刻像大衛這樣的龐然大物,他得花費多少時間&mdash&mdash他甚至不敢想。
佛羅倫薩人宣布米開朗琪羅在雕塑藝術領域裡是列奧納多的競争者。
布奧納羅蒂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挑戰。
如今準備在會議大廳裡畫戰争題材的壁畫,雖然至今尚未動筆,他又要在繪畫領域中跟列奧納多開展競賽了,他這種勇敢精神未免輕率和冒失。
布奧納羅蒂在自己的競争者身上遇到的是溫順和賞識,可是越是如此,他的憎恨也就越發無情。
他覺得列奧納多的平靜是一種輕藐。
他懷着病态的痛苦聽着種種謠傳,尋找借口進行争論,利用每一個機會來刺激對手。
大衛雕像完成以後,長老們邀請佛羅倫薩優秀的畫家和雕塑家商讨把雕像安放在何處。
列奧納多附和建築師朱利亞諾·達·聖加洛的意見,認為應該把巨型雕塑安放在長老議會廣場上奧爾康尼敞廊的深處,即中央的拱門下面。
米開朗琪羅得悉這一情況以後,宣布說,列奧納多出于嫉妒想把大衛藏在最昏暗的角落裡,陽光從來都照射不到那裡,好不讓任何人看見它。
有一天,列奧納多在畫室裡,也就是在他給喬昆達畫像的那個四面圍着黑牆的院子裡,舉行一次通常的集會,出席的有許多畫師,其中包括波拉伊奧利兄弟、年邁的桑德羅·波提切利、費利皮諾·利皮、佩魯吉諾的學生洛倫佐·迪·克雷迪。
集會上談論起哪種藝術高級,雕塑還是繪畫&mdash&mdash這是當時藝術家們所喜歡争論的話題。
列奧納多默默地聽着。
與會者問到他,他說: &ldquo我認為,藝術離開技藝越遠,就越完美。
&rdquo 他又補充道,臉上掠過一絲模棱兩可的微笑,讓人難于相信他說的是真心話還是譏笑: &ldquo這兩種藝術的主要區别在于:繪畫要求更大的精神上的努力,而雕塑則要求肉體上的。
雕塑家為了把蘊藏在粗糙和堅硬的石頭裡的形象釋放出來,用錘子和鑿子一下一下地敲擊,用大理石把它刻畫出來,累得筋疲力盡,像個賣苦力的人似的,汗流浃背,汗水裡混合着塵土,弄得肮髒不堪,臉被弄髒了,落滿大理石的白色粉末,像是個面包匠,衣服上沾滿碎屑,像是落上一層雪,家裡堆滿了石頭,處處是灰塵。
可是畫家卻穿着漂亮的衣服,悠然自得地坐在畫室裡,用輕巧的畫筆塗着讓人賞心悅目的顔色。
他的房子清潔明亮,安靜舒适,挂滿美麗的繪畫;他一邊工作一邊欣賞音樂,或者一邊談話,一邊聽别人朗讀,沒有錘子的叮當聲或别的讓人厭煩的聲音幹擾他&hellip&hellip&rdquo 列奧納多的話傳到米開朗琪羅的耳朵裡,他認為這番話是針對他說的,但壓下了怒火,隻是聳了聳肩膀,面帶惡毒的冷笑,說道: &ldquo達·芬奇先生不過是小酒館侍女的私生子而已,可是卻嬌生慣養,四體不勤。
我是古老世家的後代,可是并不以自己的工作為恥,不怕流汗,不怕髒,甯願當個賣苦力的人。
至于說到雕塑和繪畫的優劣問題,這種争論是荒唐的:各種藝術都是一樣的,來自同一個源泉,追求達到同一個目的。
如果有人斷言繪畫高于雕塑,并且談論起别的藝術種類來也硬充内行,那麼他的思想水平未必高于我的洗碗女工。
&rdquo 米開朗琪羅急急忙忙地在會議大廳裡開始狂熱地畫起來,希望趕上自己的競争對手,而且認為做到這一點并不難。
他選擇了比薩戰役中的一個場景:一個炎熱的夏日,佛羅倫薩的士兵們在阿爾諾河裡洗澡;響起了警報聲&mdash&mdash敵人出現了:士兵們急匆匆地跑上岸來,他們在清涼的河水裡消除了身體的疲勞,從河裡鑽出來,服從于義務,穿上沾滿灰塵的和散發着汗酸味的衣服,披上被太陽曬得很熱的铠甲。
米開朗琪羅如此描繪戰争,顯然是為了反駁列奧納多,他并沒有把戰争表現為毫無意義的殘殺&mdash&mdash&ldquo最野蠻的愚蠢行為&rdquo,而是表現成英勇的功勳,履行永恒的義務&mdash&mdash英雄們為了祖國的光榮和強大而進行的鬥争。
佛羅倫薩人像是觀看一場熱鬧的演出似的,饒有興味地關注着列奧納多和米開朗琪羅的較量。
就像菜肴裡不加胡椒和食鹽就會淡而無味一樣,他們覺得這場競賽不能脫離開政治,因此匆匆忙忙地宣布說,米開朗琪羅擁護共和國,反對美第奇,而列奧納多則擁護美第奇,反對共和國。
這場争論對于所有的人來說都成了可以理解的了,越來越激烈,從室内移到街道和廣場上來,就連那些跟藝術毫不相幹的人也都參加進來。
列奧納多和米開朗琪羅的作品分别成了兩個敵對營壘的戰鬥旗幟。
事情弄到這種地步,一些匿名者夜間往大衛雕像上投石塊。
社會名流說這是民衆幹的,而民衆的領袖們則指責社會名流,藝術家們則認為這是不久以前在佛羅倫薩開辦了畫室的佩魯吉諾的學生們幹的,而布奧納羅蒂則在最高執政官面前宣布說,列奧納多收買了一批歹徒向大衛雕像投石塊。
許多人相信了這一說法,起碼是裝出相信的樣子。
有一天,列奧納多正在給喬昆達畫像&mdash&mdash畫室裡除了喬萬尼和薩拉伊諾之外,沒有任何人&mdash&mdash當談到米開朗琪羅的時候,列奧納多對蒙娜麗莎說: &ldquo我有時覺得我如果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