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 微瀾
關燈
小
中
大
ldquo得意了,蹿了出來!&rdquo
&ldquo您說得對,先生,&rdquo另一個人接過來說,&ldquo教皇的兒子出色地履行着奴仆的職責。
您沒有看見,早晨國王穿衣服時,他是怎樣獻殷勤的,為國王把内衣烘暖。
我想,就是清掃馬廄,他也不會嫌棄吧?&rdquo 畫家注意到塞薩爾奴顔婢膝的舉動,可是他覺得與其說是讓人讨厭,不如說是讓人害怕,如俗話所說的,黃鼠狼給小雞拜年&mdash&mdash沒安好心。
這時,帕喬利很着急,推着同伴的胳膊,可是看見列奧納多跟平時一樣腼腆,恐怕是在人群裡站上一整天,也不會找個機會引起國王的注意&mdash&mdash于是修士采取了果斷的措施,拽着他的手,全身彎成弓形,把他介紹給國王,飛快地連續用了一大串最高級的形容詞:stupendissimo,prestantissmimo,invincibilissimo(最了不起的、最傑出的、最不可戰勝的。
)。
路易談起了《最後的晚餐》,稱贊了各使徒的形象,但最贊不絕口的是天棚的透視。
路加每一分鐘都在等待着陛下能夠聘請列奧納多到自己的宮廷任職。
可是進來一個少年侍從,向國王呈上一封剛剛從法蘭西收到的書信。
國王認出了王後&mdash&mdash他的愛妻布列塔尼人安娜的筆體:禀報王後順利分娩的消息。
各位高官顯宦紛紛向國王表示祝賀。
人群把列奧納多和帕喬利擠到一邊去了。
國王看見他們二人,想要說些什麼,可是馬上又忘記了,親切地邀請女士們快些為新生嬰兒的健康幹杯,于是到另一個大廳裡去了。
帕喬利一把抓住同伴的手,拖着他就走。
&ldquo快!快!&rdquo &ldquo不,路加教兄,&rdquo列奧納多心平氣和地表示不同意,&ldquo謝謝您的關心;可是我不能提自己的事:國王現在顧不上我。
&rdquo 于是他離開了王宮。
在城堡南門的吊橋上,塞薩爾·博爾吉亞的秘書官阿加皮托先生趕上了他。
他代表公爵邀請畫家擔任&ldquo總建築師&rdquo之職,這正是列奧納多在摩羅宮廷裡擔任的職務。
畫家答應過幾天答複。
他走近家門的時候,在馬路上從老遠的地方就看見一群人,于是加快了腳步。
喬萬尼、馬可、薩拉伊諾、塞薩爾擡着自己的夥伴&mdash&mdash鐵匠亞斯特羅·達·佩列斯托拉,隻見他身上的衣服撕破了,渾身血淋淋的,臉色煞白,像死人一樣。
可能是由于沒有擔架,擡他用的是新飛行器的一隻大翅膀,像一隻巨燕的翅膀,但已經破爛不堪。
老師所擔心的事終于發生了:鐵匠決定檢驗一下翅膀,進行試飛,可是隻扇動了兩三下,就一頭栽了下來,假如不是一隻翅膀挂在旁邊一棵樹的樹枝上,他就得摔死。
列奧納多幫着把擔架擡進屋裡,把傷員小心翼翼地放到床上。
當他俯下身去想要檢查一下傷勢的時候,亞斯特羅蘇醒過來,看着列奧納多,用無限哀求的語氣小聲說道: &ldquo原諒我吧,老師!&rdquo 六 11月上旬,路易十二隆重地慶祝了女兒的誕生,然後接受米蘭人的宣誓,任命特裡烏齊奧元帥為倫巴第總督,便返回法蘭西去了。
大教堂裡舉行向聖靈謝恩的彌撒。
城裡恢複了平靜,但這隻是表面的:民衆很憎恨特裡烏齊奧,因為他殘忍而陰險。
摩羅的擁護者們煽動百姓暴亂,暗中散發号召書。
許多人不久前還以譏笑和謾罵歡送他逃跑,可是如今想起他來卻把他當成了最好的君主。
1月末,一夥人在蒂齊諾城門附近搗毀了法蘭西收稅員的櫃台。
同一天,在帕維亞附近的拉迪拉戈莊園,一個法蘭西士兵企圖糟蹋一個年輕的倫巴第婦女。
她進行自衛,用笤帚往這個欺淩者的臉上抽打。
士兵拿起斧子威脅她。
她的父親聽見叫喊聲,拿着棒子跑來。
法蘭西人砍死了老人。
于是集聚來一批人,把那個法蘭西士兵殺了。
法蘭西人向倫巴第人發起進攻,殺了許多人,蕩平了整個村落。
消息傳到米蘭,成了落到火藥庫裡的一顆火星。
民衆在廣場、街道、市場上設置了障礙物,瘋狂地叫喊着: &ldquo國王滾出去!總督滾出去!打死法蘭西人!摩羅萬歲!&rdquo 特裡烏齊奧人數太少,不足以抵禦這座城市的三十萬居民。
他把大炮架在臨時充當炮樓的教堂鐘樓上,把炮口對準民衆,下令根據他的信号開炮。
為了平息民衆的怒火,他想要做最後一次嘗試,便來到廣場上說服他們。
可是假如不是一隊瑞士雇傭兵在隊長庫爾森日的率領下從要塞沖出來救援,讓他有可能及時地逃進市政廳大廈,他就得一命嗚呼。
開始了燒殺掠搶。
落到暴亂者手裡的法蘭西人以及被懷疑同情法蘭西人的市民遭到嚴刑拷打和被處死。
2月1日夜間,特裡烏齊奧偷偷溜出要塞,把要塞留給德斯庇隊長和科德貝卡爾守衛,自己逃跑了。
同一天夜裡,從日耳曼回國的摩羅受到科莫城居民的熱烈歡迎。
米蘭的市民把他當成救星,盼望他早日歸來。
在暴亂的最後幾天,列奧納多害怕遭到炮擊&mdash&mdash鄰近已經有幾棟房子毀于炮擊&mdash&mdash便遷到地窖裡,安上煙囪,架起爐竈,布置了幾個住人的房間。
這裡好像是一座要塞,家裡凡是貴重的東西:繪畫、手稿、圖書和儀器等全都搬過來。
這時,他最後決定到塞薩爾·博爾吉亞那裡去供職。
他跟阿加皮托先生簽署的協議規定,列奧納多應該不晚于1500年夏抵達羅馬涅,他打算在此之前到自己的老友吉羅拉莫·梅利齊那裡去,以便在他那座離米蘭很近的甯靜的瓦普裡奧莊園度過戰争和暴亂的危險時期。
2月2日是奉獻節,路加·帕喬利一大早就跑來見列奧納多,通知說城堡裡發大水了:米蘭人路易吉·達·波爾托從前給法蘭西人效力,現在投靠了暴亂者,夜間打開為羅凱塔城堡護城河供水的運河水閘。
洪水溢出,淹沒了城堡附近的磨坊,灌進存放火藥、奶油、糧食、葡萄酒和其他給養的地窖;這樣一來,假如法蘭西人不能花費很大力氣搶救出一部分&mdash&mdash饑餓就得逼着他們投降,交出要塞,這也就是路易吉先生所期望的。
發大水期間,韋切利城門外地區與城堡相毗鄰的運河出槽,那裡地勢低窪,完全被洪水淹沒,也淹了坐落在那裡的聖恩瑪麗亞修道院。
路加教兄向畫家表述了自己的擔心,即洪水是否損壞了《最後的晚餐》,因此建議他前去看看壁畫是否完好無損。
列奧納多故意裝出無所謂的樣子,說他現在沒有時間,說他并不為《最後的晚餐》擔心&mdash&mdash壁畫在高處,潮氣不會給它帶來危害。
可是帕喬利剛剛離開,列奧納多便向修道院跑去。
走進食堂,他看見磚地上有一攤攤肮髒的積水&mdash&mdash這是洪水退去以後殘留下來的。
室内散發着潮氣。
一個修士說,水位曾達到四肘。
列奧納多走到畫着《最後的晚餐》的那面牆跟前。
顔色看樣子很新鮮。
通常畫壁畫使用的是水彩,而他用的卻是油彩,是他本人發明的,透明而且柔和。
他在繪畫之前處理牆壁也有自己的絕招:首先塗上一層用刺柏漆和阿利芙油調配的黏土漿,在第一層底色上面再塗第二層&mdash&mdash用的是魚膠脂、焦油和石膏。
一些有經驗的畫師認為這裡地勢低窪,牆壁潮氣太大,油彩不會耐久。
可是列奧納多一向熱衷于新的試驗,探索藝術的新途徑,因此毫不理會别人的建議和警告,而堅持己見。
他對用水彩繪制壁畫很反感,因為抹石灰要求快速和一氣呵成,這些正好與他的氣質格格不入。
&ldquo不進行懷疑的畫家不會取得大的成就&rdquo,他對此堅信不疑。
他認為必須懷疑、動搖、修改、摸索探求,因此工作進展緩慢,這種工作方式隻有用油彩繪畫時才有可能。
他俯在牆上,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畫的表面。
突然在左下角桌上台布底下,使徒巴多羅買的腳下發現一道小裂縫,旁邊的顔色有些變淺,出現如白霜一樣的黴變。
他的臉色變得煞白,可是他立刻就控制住自己,又繼續進行觀察。
第一層底色由于受潮有些翹起,從牆上剝離,把上面的一層石膏和薄薄的着色層鼓起來,形成了肉眼難以察覺的裂紋,從這些裂縫中往外面滲漏着牆上疏松的舊磚裡含硝的潮氣。
《最後的晚餐》的命運決定了:顔色本來可能保存四十年,甚至五十年,盡管畫家本人沒有看到褪色,但有一個可怕的事實卻是确鑿無疑的:他的偉大作品之一毀滅了。
離開食堂以前,他最後一次看看基督的面容&mdash&mdash仿佛他隻是第一次看見&mdash&mdash突然明白了,這幅作品對于他來說是多麼珍貴。
随着《最後的晚餐》和大型雕塑的毀滅,把他跟活着的人們&mdash&mdash即使不是親近的人們,起碼也是較遠的人們&mdash&mdash維系在一起的那些線都被斬斷了,如今他孑然一身,孤獨更加難忍。
大型雕塑的塵土被風吹散了;曾經畫着基督面容的那堵牆上黴菌遮蓋上了晦暗的剝蝕成鱗片形的色彩,于是維持着他的生命的一切都像影子一樣消失了。
他回到家裡,走進地窖,經過亞斯特羅卧病在床的那個房間時,停下來片刻,隻見貝特拉菲奧正在用涼水給病人做濕敷。
&ldquo又發燒了?&rdquo老師問道。
&ldquo是的,說胡話。
&rdquo 列奧納多俯下身去,想要查看一下繃帶包紮,聽到病人昏迷中發出不連貫的呓語。
&ldquo高一些,再高一些!直接朝着太陽。
翅膀可别燃燒了。
小嗎?從哪兒來?你的名字叫什麼?力學?我從未聽說過誰取了&lsquo力學&rsquo這個名字。
你龇牙幹什麼?&hellip&hellip算了吧,别來這一套。
開開玩笑也就夠了。
拖,拖&hellip&hellip我不能,等等&mdash&mdash讓我喘口氣&hellip&hellip咳,我要死啦!&hellip&hellip&rdquo 一聲驚叫從他胸中沖出來。
他覺得他正在落進無底的深淵。
然後又急匆匆地喃喃道: &ldquo不,不,不要譏笑他!是我的過錯。
他說過,翅膀還沒準備好。
當然&hellip&hellip我丢人了,給老師丢臉了!&hellip&hellip你聽見了嗎?這是什麼?我知道,說的是小鬼,小鬼中間最沉重的一個&mdash&mdash力學!&hellip&hellip&rdquo &ldquo魔鬼就帶他進聖城耶路撒冷,&rdquo病人像是在教堂裡誦讀經書似的,拉着腔調繼續說,&ldquo叫他站在殿頂上,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
因為經上記載着,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腳撞到石頭上6&hellip&hellip可是我忘記了他對力學小鬼說了些什麼。
你不記得嗎,喬萬尼?&rdquo 他看了看喬萬尼,那目光幾乎跟清醒時一樣。
貝特拉菲奧以為他還在說呓語,因此沒有回答他。
&ldquo你不記得嗎?&rdquo亞斯特羅執着地繼續問道。
為了讓他安靜下來,喬萬尼從《路加福音》第四章第十二節中引用了一句話: &ldquo耶稣對他說:經上說,不可誘惑主,你的神!&rdquo &ldquo不可誘惑主,你的神!&rdquo病人帶着一種難以形容的感情重複着&mdash&mdash可是立刻又開始說起呓語來: &ldquo湛藍的,湛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hellip&hellip沒有太陽,而且也不會有&mdash&mdash上面,下面,都是藍天。
不需要翅膀了。
噢,要是老師能了解就好了,多麼幸福,掉到天上軟綿綿的!&hellip&hellip&rdquo 列奧納多看看他,心裡想道: &ldquo是由于我,他是由于我而毀了!我誘惑這個孩子,讓他和喬萬尼一樣中了邪!&hellip&hellip&rdquo 他把手放在亞斯特羅滾燙的前額上。
病人稍稍地安靜一些,睡熟了。
列奧納多進入自己在這地窖裡的房間,點上蠟燭,埋頭于運算。
為了避免設計翅膀時出現新的錯誤,他開始研究風&mdash&mdash空氣流動力學,根據波浪&mdash&mdash水流力學的原理。
&ldquo如果你把兩塊大小相同的石子隔着一定的間距先後抛進平靜的水裡,&rdquo他在日記中寫道,&ldquo那麼水面上便産生兩個不斷擴大的圓圈。
不禁要問:一個圓圈逐漸擴大,與另一個也在逐漸擴大的圓圈相遇,它會把另一個圓圈切開,進入裡面去,還是兩個波浪相撞之後在接觸點上按照相同的角度分離開呢?&rdquo 自然界解決這個力學問題十分簡單,強烈地吸引着他,他在這段話的一旁又加了一個評語: &ldquoQuestoebellissimo,questoesottile!&mdash&mdash可真是個最美妙的問題,很微妙!&rdquo &ldquo我根據試驗能做出回答,&rdquo他繼續寫道,&ldquo兩個圓圈相交叉,不彙入一體,不混在一起,而是石子落到水面上的地方一直保持其圓心的地位。
&rdquo 經過運算,他堅信,數學以理性的内在必然規律證明了力學的自然必然性。
時間一個小時跟着一個小時無聲無息地飛馳而過。
天黑了。
吃過晚飯之後,列奧納多跟學生們在一起閑談休息一會兒,又開始工作了。
憑着熟悉的尖銳和明确的思想,他預感到他已經接近了一個偉大的發現。
&ldquo你瞧,風在田地裡驅趕着麥浪,麥浪相互追逐,一個跟着一個,可是麥稈雖然彎曲,卻原地不動。
在不流動的水面上,波浪也是這樣運動的。
由于抛到水中的石子而産生的或者被風吹起的漣漪,稱作水的振動比稱水的運動更為恰當&mdash&mdash如果把一根草棍扔到兩個分離開的圓圈上,你會觀察到,它隻是晃動,而不運動,根據這一點,你就對上述論點深信不疑。
&rdquo 扔草棍的試驗提醒他想起另一個他在研究聲音運動規律時已經做過的類似試驗。
他把日記翻回幾頁,讀道: &ldquo敲一口鐘,鄰近的另一口鐘便會震顫,并且發出嗡嗡聲來回應它;詩琴上的弦發聲時,能迫使鄰近的另一個詩琴上相同音階的弦也發出聲音來,如果把一根草棍放在上面,你就會看見它在顫動。
&rdquo 他懷着一種難以表述的激動心情,感覺到這兩種如此不同的現象之間存在着聯系&mdash&mdash顫動的草棍之間存在着一個完整的還沒有被認知的世界&mdash&mdash一方面是水波,另一方面是發出聲音的琴弦。
突然間,一個光輝耀眼的思想,如一道閃電,在他的頭腦裡閃現出來: &ldquo這裡也好,那裡也好,都是同一個力學規律!由于抛進水中的石子而産生的波浪,跟聲波在空氣中擴散一樣,相互交叉,并不混合在一起,而保留着每個聲源為圓心。
&mdash&mdash那麼光呢?恰如有回聲一樣,光線在鏡子上的折射就是光的回應。
一切力學現象中存在着一個統一的力學規律。
第一推動力呀,你的統一意志和公正性就是:落角等于折角!&rdquo 他的臉色蒼白,目光炯炯。
他感覺到,這一次,他又比以前更近地窺視了那個無底深淵,在他之前任何人還從來沒有窺視過。
他深知,這一發現,如果經過試驗證實,就是自從阿基米德以後力學中最偉大的發現。
兩個月以前,他收到奎多·貝拉迪一封信,其中說到剛剛傳到歐洲的一則消息:巴斯科·達·伽馬渡過兩個大洋,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地角,發現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列奧納多得知這個消息以後,很羨慕他。
可是現在,他有權說,他的發現比起哥倫布和巴斯科·達·伽馬的發現更加重大,因為他看見了比新的天空和新的陸地更加神秘的遠方。
牆的那邊響起了病人的呻吟聲。
畫家聽了一會兒,立即想起了自己的不幸&mdash&mdash大型雕塑毫無意義地被毀壞了,《最後的晚餐》毫無意義地被毀壞了,亞斯特羅愚蠢而又可怕地摔壞了。
&ldquo難道,&rdquo他想道,&ldquo這個發現也将不留痕迹地毀滅嗎,就像我所做的一切那樣被埋沒嗎?難道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會聽到我的聲音嗎?我将永遠跟現在一樣孑然一身&mdash&mdash在這地下的黑暗中,仿佛是被活埋了似的&mdash&mdash帶着關于翅膀的幻想?&rdquo 可是這些想法并沒有壓下他的喜悅。
&ldquo就讓我孤單好了!就讓我處在黑暗中,處在默默無聞中,處在被遺忘之中吧。
就讓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了解吧。
可是我知道!&rdquo 這種堅強有力的感覺和勝利的喜悅充溢了他的心靈,仿佛他終生所渴望的翅膀已經創造出來,帶着他越飛越高。
他在地窖裡感到氣悶,他想要到廣闊的天地裡去。
他離開了家,向着大教堂廣場走去。
七 夜空晴朗,明月高懸。
房頂上映照着大火的紅色反光。
離市中心的集議廣場越近,街上的人就越加稠密。
在藍色的月光下,在火炬的紅光中,出現了一張張被憤怒所扭曲了的面孔,當年米蘭公社白底紅十字的旗幟時隐時現,挑着燈籠的杆子、火繩槍、火槍、火繩铳、槌矛、槌子、長矛、獵矛、大钐刀、叉子、棍棒等各類武器應有盡有。
人群像螞蟻一樣忙忙碌碌,有的幫助幾頭牛拖拽一座用酒桶闆纏上鐵箍制造的古老的&ldquo崩塌&rdquo巨炮。
警鐘叮當地響。
炮聲隆隆。
固守要塞的法蘭西雇傭兵轟擊米蘭的街道。
被圍困者揚言,投降以前定要讓城市片瓦不留。
民衆沒完沒了的号叫聲與鐘聲和炮聲彙合在一起: &ldquo打死法蘭西人!國王滾出去!摩羅萬歲!&rdquo 列奧納多所看到的一切,很像是一場可怕的荒唐的噩夢。
東城門附近的魚市廣場上,正在絞死一個被俘的皮卡爾迪亞的鼓手,這是一個年方十六的男孩。
他站在靠在牆上的梯子上。
金線繡工馬斯卡雷洛性格歡快,喜歡饒舌,由他擔任行刑官。
他把繩子套在那個男孩子的脖子上,用手指輕輕地敲敲他的頭部,闆起面孔,但又很滑稽地說: &ldquo茲封上帝的奴仆,綽号&lsquo大草包&rsquo法蘭西的大頭兵,&lsquo跳槽子的哨兵&rsquo,為粗麻繩項鍊騎士。
為了聖父、聖子和聖靈!&rdquo &ldquo阿門!&rdquo人群呼應着。
鼓手也許還不完全明白自己的處境,一個勁兒地眨着眼睛,像是個要哭的孩子&mdash&mdash蜷縮着身子,搖晃着細細的脖子,要讓繩索放得舒适一些。
奇怪的笑容始終不離開嘴角。
直到最後一刻,他才突然從麻木中清醒過來,把那張驚恐萬狀變得煞白的好看的臉轉向人群,想要說話,想要讨饒。
可是人群号叫起來。
這個男孩順從無力地把手一揮,從懷裡掏出一個系在藍色帶
您沒有看見,早晨國王穿衣服時,他是怎樣獻殷勤的,為國王把内衣烘暖。
我想,就是清掃馬廄,他也不會嫌棄吧?&rdquo 畫家注意到塞薩爾奴顔婢膝的舉動,可是他覺得與其說是讓人讨厭,不如說是讓人害怕,如俗話所說的,黃鼠狼給小雞拜年&mdash&mdash沒安好心。
這時,帕喬利很着急,推着同伴的胳膊,可是看見列奧納多跟平時一樣腼腆,恐怕是在人群裡站上一整天,也不會找個機會引起國王的注意&mdash&mdash于是修士采取了果斷的措施,拽着他的手,全身彎成弓形,把他介紹給國王,飛快地連續用了一大串最高級的形容詞:stupendissimo,prestantissmimo,invincibilissimo(最了不起的、最傑出的、最不可戰勝的。
)。
路易談起了《最後的晚餐》,稱贊了各使徒的形象,但最贊不絕口的是天棚的透視。
路加每一分鐘都在等待着陛下能夠聘請列奧納多到自己的宮廷任職。
可是進來一個少年侍從,向國王呈上一封剛剛從法蘭西收到的書信。
國王認出了王後&mdash&mdash他的愛妻布列塔尼人安娜的筆體:禀報王後順利分娩的消息。
各位高官顯宦紛紛向國王表示祝賀。
人群把列奧納多和帕喬利擠到一邊去了。
國王看見他們二人,想要說些什麼,可是馬上又忘記了,親切地邀請女士們快些為新生嬰兒的健康幹杯,于是到另一個大廳裡去了。
帕喬利一把抓住同伴的手,拖着他就走。
&ldquo快!快!&rdquo &ldquo不,路加教兄,&rdquo列奧納多心平氣和地表示不同意,&ldquo謝謝您的關心;可是我不能提自己的事:國王現在顧不上我。
&rdquo 于是他離開了王宮。
在城堡南門的吊橋上,塞薩爾·博爾吉亞的秘書官阿加皮托先生趕上了他。
他代表公爵邀請畫家擔任&ldquo總建築師&rdquo之職,這正是列奧納多在摩羅宮廷裡擔任的職務。
畫家答應過幾天答複。
他走近家門的時候,在馬路上從老遠的地方就看見一群人,于是加快了腳步。
喬萬尼、馬可、薩拉伊諾、塞薩爾擡着自己的夥伴&mdash&mdash鐵匠亞斯特羅·達·佩列斯托拉,隻見他身上的衣服撕破了,渾身血淋淋的,臉色煞白,像死人一樣。
可能是由于沒有擔架,擡他用的是新飛行器的一隻大翅膀,像一隻巨燕的翅膀,但已經破爛不堪。
老師所擔心的事終于發生了:鐵匠決定檢驗一下翅膀,進行試飛,可是隻扇動了兩三下,就一頭栽了下來,假如不是一隻翅膀挂在旁邊一棵樹的樹枝上,他就得摔死。
列奧納多幫着把擔架擡進屋裡,把傷員小心翼翼地放到床上。
當他俯下身去想要檢查一下傷勢的時候,亞斯特羅蘇醒過來,看着列奧納多,用無限哀求的語氣小聲說道: &ldquo原諒我吧,老師!&rdquo 六 11月上旬,路易十二隆重地慶祝了女兒的誕生,然後接受米蘭人的宣誓,任命特裡烏齊奧元帥為倫巴第總督,便返回法蘭西去了。
大教堂裡舉行向聖靈謝恩的彌撒。
城裡恢複了平靜,但這隻是表面的:民衆很憎恨特裡烏齊奧,因為他殘忍而陰險。
摩羅的擁護者們煽動百姓暴亂,暗中散發号召書。
許多人不久前還以譏笑和謾罵歡送他逃跑,可是如今想起他來卻把他當成了最好的君主。
1月末,一夥人在蒂齊諾城門附近搗毀了法蘭西收稅員的櫃台。
同一天,在帕維亞附近的拉迪拉戈莊園,一個法蘭西士兵企圖糟蹋一個年輕的倫巴第婦女。
她進行自衛,用笤帚往這個欺淩者的臉上抽打。
士兵拿起斧子威脅她。
她的父親聽見叫喊聲,拿着棒子跑來。
法蘭西人砍死了老人。
于是集聚來一批人,把那個法蘭西士兵殺了。
法蘭西人向倫巴第人發起進攻,殺了許多人,蕩平了整個村落。
消息傳到米蘭,成了落到火藥庫裡的一顆火星。
民衆在廣場、街道、市場上設置了障礙物,瘋狂地叫喊着: &ldquo國王滾出去!總督滾出去!打死法蘭西人!摩羅萬歲!&rdquo 特裡烏齊奧人數太少,不足以抵禦這座城市的三十萬居民。
他把大炮架在臨時充當炮樓的教堂鐘樓上,把炮口對準民衆,下令根據他的信号開炮。
為了平息民衆的怒火,他想要做最後一次嘗試,便來到廣場上說服他們。
可是假如不是一隊瑞士雇傭兵在隊長庫爾森日的率領下從要塞沖出來救援,讓他有可能及時地逃進市政廳大廈,他就得一命嗚呼。
開始了燒殺掠搶。
落到暴亂者手裡的法蘭西人以及被懷疑同情法蘭西人的市民遭到嚴刑拷打和被處死。
2月1日夜間,特裡烏齊奧偷偷溜出要塞,把要塞留給德斯庇隊長和科德貝卡爾守衛,自己逃跑了。
同一天夜裡,從日耳曼回國的摩羅受到科莫城居民的熱烈歡迎。
米蘭的市民把他當成救星,盼望他早日歸來。
在暴亂的最後幾天,列奧納多害怕遭到炮擊&mdash&mdash鄰近已經有幾棟房子毀于炮擊&mdash&mdash便遷到地窖裡,安上煙囪,架起爐竈,布置了幾個住人的房間。
這裡好像是一座要塞,家裡凡是貴重的東西:繪畫、手稿、圖書和儀器等全都搬過來。
這時,他最後決定到塞薩爾·博爾吉亞那裡去供職。
他跟阿加皮托先生簽署的協議規定,列奧納多應該不晚于1500年夏抵達羅馬涅,他打算在此之前到自己的老友吉羅拉莫·梅利齊那裡去,以便在他那座離米蘭很近的甯靜的瓦普裡奧莊園度過戰争和暴亂的危險時期。
2月2日是奉獻節,路加·帕喬利一大早就跑來見列奧納多,通知說城堡裡發大水了:米蘭人路易吉·達·波爾托從前給法蘭西人效力,現在投靠了暴亂者,夜間打開為羅凱塔城堡護城河供水的運河水閘。
洪水溢出,淹沒了城堡附近的磨坊,灌進存放火藥、奶油、糧食、葡萄酒和其他給養的地窖;這樣一來,假如法蘭西人不能花費很大力氣搶救出一部分&mdash&mdash饑餓就得逼着他們投降,交出要塞,這也就是路易吉先生所期望的。
發大水期間,韋切利城門外地區與城堡相毗鄰的運河出槽,那裡地勢低窪,完全被洪水淹沒,也淹了坐落在那裡的聖恩瑪麗亞修道院。
路加教兄向畫家表述了自己的擔心,即洪水是否損壞了《最後的晚餐》,因此建議他前去看看壁畫是否完好無損。
列奧納多故意裝出無所謂的樣子,說他現在沒有時間,說他并不為《最後的晚餐》擔心&mdash&mdash壁畫在高處,潮氣不會給它帶來危害。
可是帕喬利剛剛離開,列奧納多便向修道院跑去。
走進食堂,他看見磚地上有一攤攤肮髒的積水&mdash&mdash這是洪水退去以後殘留下來的。
室内散發着潮氣。
一個修士說,水位曾達到四肘。
列奧納多走到畫着《最後的晚餐》的那面牆跟前。
顔色看樣子很新鮮。
通常畫壁畫使用的是水彩,而他用的卻是油彩,是他本人發明的,透明而且柔和。
他在繪畫之前處理牆壁也有自己的絕招:首先塗上一層用刺柏漆和阿利芙油調配的黏土漿,在第一層底色上面再塗第二層&mdash&mdash用的是魚膠脂、焦油和石膏。
一些有經驗的畫師認為這裡地勢低窪,牆壁潮氣太大,油彩不會耐久。
可是列奧納多一向熱衷于新的試驗,探索藝術的新途徑,因此毫不理會别人的建議和警告,而堅持己見。
他對用水彩繪制壁畫很反感,因為抹石灰要求快速和一氣呵成,這些正好與他的氣質格格不入。
&ldquo不進行懷疑的畫家不會取得大的成就&rdquo,他對此堅信不疑。
他認為必須懷疑、動搖、修改、摸索探求,因此工作進展緩慢,這種工作方式隻有用油彩繪畫時才有可能。
他俯在牆上,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畫的表面。
突然在左下角桌上台布底下,使徒巴多羅買的腳下發現一道小裂縫,旁邊的顔色有些變淺,出現如白霜一樣的黴變。
他的臉色變得煞白,可是他立刻就控制住自己,又繼續進行觀察。
第一層底色由于受潮有些翹起,從牆上剝離,把上面的一層石膏和薄薄的着色層鼓起來,形成了肉眼難以察覺的裂紋,從這些裂縫中往外面滲漏着牆上疏松的舊磚裡含硝的潮氣。
《最後的晚餐》的命運決定了:顔色本來可能保存四十年,甚至五十年,盡管畫家本人沒有看到褪色,但有一個可怕的事實卻是确鑿無疑的:他的偉大作品之一毀滅了。
離開食堂以前,他最後一次看看基督的面容&mdash&mdash仿佛他隻是第一次看見&mdash&mdash突然明白了,這幅作品對于他來說是多麼珍貴。
随着《最後的晚餐》和大型雕塑的毀滅,把他跟活着的人們&mdash&mdash即使不是親近的人們,起碼也是較遠的人們&mdash&mdash維系在一起的那些線都被斬斷了,如今他孑然一身,孤獨更加難忍。
大型雕塑的塵土被風吹散了;曾經畫着基督面容的那堵牆上黴菌遮蓋上了晦暗的剝蝕成鱗片形的色彩,于是維持着他的生命的一切都像影子一樣消失了。
他回到家裡,走進地窖,經過亞斯特羅卧病在床的那個房間時,停下來片刻,隻見貝特拉菲奧正在用涼水給病人做濕敷。
&ldquo又發燒了?&rdquo老師問道。
&ldquo是的,說胡話。
&rdquo 列奧納多俯下身去,想要查看一下繃帶包紮,聽到病人昏迷中發出不連貫的呓語。
&ldquo高一些,再高一些!直接朝着太陽。
翅膀可别燃燒了。
小嗎?從哪兒來?你的名字叫什麼?力學?我從未聽說過誰取了&lsquo力學&rsquo這個名字。
你龇牙幹什麼?&hellip&hellip算了吧,别來這一套。
開開玩笑也就夠了。
拖,拖&hellip&hellip我不能,等等&mdash&mdash讓我喘口氣&hellip&hellip咳,我要死啦!&hellip&hellip&rdquo 一聲驚叫從他胸中沖出來。
他覺得他正在落進無底的深淵。
然後又急匆匆地喃喃道: &ldquo不,不,不要譏笑他!是我的過錯。
他說過,翅膀還沒準備好。
當然&hellip&hellip我丢人了,給老師丢臉了!&hellip&hellip你聽見了嗎?這是什麼?我知道,說的是小鬼,小鬼中間最沉重的一個&mdash&mdash力學!&hellip&hellip&rdquo &ldquo魔鬼就帶他進聖城耶路撒冷,&rdquo病人像是在教堂裡誦讀經書似的,拉着腔調繼續說,&ldquo叫他站在殿頂上,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
因為經上記載着,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腳撞到石頭上6&hellip&hellip可是我忘記了他對力學小鬼說了些什麼。
你不記得嗎,喬萬尼?&rdquo 他看了看喬萬尼,那目光幾乎跟清醒時一樣。
貝特拉菲奧以為他還在說呓語,因此沒有回答他。
&ldquo你不記得嗎?&rdquo亞斯特羅執着地繼續問道。
為了讓他安靜下來,喬萬尼從《路加福音》第四章第十二節中引用了一句話: &ldquo耶稣對他說:經上說,不可誘惑主,你的神!&rdquo &ldquo不可誘惑主,你的神!&rdquo病人帶着一種難以形容的感情重複着&mdash&mdash可是立刻又開始說起呓語來: &ldquo湛藍的,湛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hellip&hellip沒有太陽,而且也不會有&mdash&mdash上面,下面,都是藍天。
不需要翅膀了。
噢,要是老師能了解就好了,多麼幸福,掉到天上軟綿綿的!&hellip&hellip&rdquo 列奧納多看看他,心裡想道: &ldquo是由于我,他是由于我而毀了!我誘惑這個孩子,讓他和喬萬尼一樣中了邪!&hellip&hellip&rdquo 他把手放在亞斯特羅滾燙的前額上。
病人稍稍地安靜一些,睡熟了。
列奧納多進入自己在這地窖裡的房間,點上蠟燭,埋頭于運算。
為了避免設計翅膀時出現新的錯誤,他開始研究風&mdash&mdash空氣流動力學,根據波浪&mdash&mdash水流力學的原理。
&ldquo如果你把兩塊大小相同的石子隔着一定的間距先後抛進平靜的水裡,&rdquo他在日記中寫道,&ldquo那麼水面上便産生兩個不斷擴大的圓圈。
不禁要問:一個圓圈逐漸擴大,與另一個也在逐漸擴大的圓圈相遇,它會把另一個圓圈切開,進入裡面去,還是兩個波浪相撞之後在接觸點上按照相同的角度分離開呢?&rdquo 自然界解決這個力學問題十分簡單,強烈地吸引着他,他在這段話的一旁又加了一個評語: &ldquoQuestoebellissimo,questoesottile!&mdash&mdash可真是個最美妙的問題,很微妙!&rdquo &ldquo我根據試驗能做出回答,&rdquo他繼續寫道,&ldquo兩個圓圈相交叉,不彙入一體,不混在一起,而是石子落到水面上的地方一直保持其圓心的地位。
&rdquo 經過運算,他堅信,數學以理性的内在必然規律證明了力學的自然必然性。
時間一個小時跟着一個小時無聲無息地飛馳而過。
天黑了。
吃過晚飯之後,列奧納多跟學生們在一起閑談休息一會兒,又開始工作了。
憑着熟悉的尖銳和明确的思想,他預感到他已經接近了一個偉大的發現。
&ldquo你瞧,風在田地裡驅趕着麥浪,麥浪相互追逐,一個跟着一個,可是麥稈雖然彎曲,卻原地不動。
在不流動的水面上,波浪也是這樣運動的。
由于抛到水中的石子而産生的或者被風吹起的漣漪,稱作水的振動比稱水的運動更為恰當&mdash&mdash如果把一根草棍扔到兩個分離開的圓圈上,你會觀察到,它隻是晃動,而不運動,根據這一點,你就對上述論點深信不疑。
&rdquo 扔草棍的試驗提醒他想起另一個他在研究聲音運動規律時已經做過的類似試驗。
他把日記翻回幾頁,讀道: &ldquo敲一口鐘,鄰近的另一口鐘便會震顫,并且發出嗡嗡聲來回應它;詩琴上的弦發聲時,能迫使鄰近的另一個詩琴上相同音階的弦也發出聲音來,如果把一根草棍放在上面,你就會看見它在顫動。
&rdquo 他懷着一種難以表述的激動心情,感覺到這兩種如此不同的現象之間存在着聯系&mdash&mdash顫動的草棍之間存在着一個完整的還沒有被認知的世界&mdash&mdash一方面是水波,另一方面是發出聲音的琴弦。
突然間,一個光輝耀眼的思想,如一道閃電,在他的頭腦裡閃現出來: &ldquo這裡也好,那裡也好,都是同一個力學規律!由于抛進水中的石子而産生的波浪,跟聲波在空氣中擴散一樣,相互交叉,并不混合在一起,而保留着每個聲源為圓心。
&mdash&mdash那麼光呢?恰如有回聲一樣,光線在鏡子上的折射就是光的回應。
一切力學現象中存在着一個統一的力學規律。
第一推動力呀,你的統一意志和公正性就是:落角等于折角!&rdquo 他的臉色蒼白,目光炯炯。
他感覺到,這一次,他又比以前更近地窺視了那個無底深淵,在他之前任何人還從來沒有窺視過。
他深知,這一發現,如果經過試驗證實,就是自從阿基米德以後力學中最偉大的發現。
兩個月以前,他收到奎多·貝拉迪一封信,其中說到剛剛傳到歐洲的一則消息:巴斯科·達·伽馬渡過兩個大洋,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地角,發現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列奧納多得知這個消息以後,很羨慕他。
可是現在,他有權說,他的發現比起哥倫布和巴斯科·達·伽馬的發現更加重大,因為他看見了比新的天空和新的陸地更加神秘的遠方。
牆的那邊響起了病人的呻吟聲。
畫家聽了一會兒,立即想起了自己的不幸&mdash&mdash大型雕塑毫無意義地被毀壞了,《最後的晚餐》毫無意義地被毀壞了,亞斯特羅愚蠢而又可怕地摔壞了。
&ldquo難道,&rdquo他想道,&ldquo這個發現也将不留痕迹地毀滅嗎,就像我所做的一切那樣被埋沒嗎?難道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會聽到我的聲音嗎?我将永遠跟現在一樣孑然一身&mdash&mdash在這地下的黑暗中,仿佛是被活埋了似的&mdash&mdash帶着關于翅膀的幻想?&rdquo 可是這些想法并沒有壓下他的喜悅。
&ldquo就讓我孤單好了!就讓我處在黑暗中,處在默默無聞中,處在被遺忘之中吧。
就讓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了解吧。
可是我知道!&rdquo 這種堅強有力的感覺和勝利的喜悅充溢了他的心靈,仿佛他終生所渴望的翅膀已經創造出來,帶着他越飛越高。
他在地窖裡感到氣悶,他想要到廣闊的天地裡去。
他離開了家,向着大教堂廣場走去。
七 夜空晴朗,明月高懸。
房頂上映照着大火的紅色反光。
離市中心的集議廣場越近,街上的人就越加稠密。
在藍色的月光下,在火炬的紅光中,出現了一張張被憤怒所扭曲了的面孔,當年米蘭公社白底紅十字的旗幟時隐時現,挑着燈籠的杆子、火繩槍、火槍、火繩铳、槌矛、槌子、長矛、獵矛、大钐刀、叉子、棍棒等各類武器應有盡有。
人群像螞蟻一樣忙忙碌碌,有的幫助幾頭牛拖拽一座用酒桶闆纏上鐵箍制造的古老的&ldquo崩塌&rdquo巨炮。
警鐘叮當地響。
炮聲隆隆。
固守要塞的法蘭西雇傭兵轟擊米蘭的街道。
被圍困者揚言,投降以前定要讓城市片瓦不留。
民衆沒完沒了的号叫聲與鐘聲和炮聲彙合在一起: &ldquo打死法蘭西人!國王滾出去!摩羅萬歲!&rdquo 列奧納多所看到的一切,很像是一場可怕的荒唐的噩夢。
東城門附近的魚市廣場上,正在絞死一個被俘的皮卡爾迪亞的鼓手,這是一個年方十六的男孩。
他站在靠在牆上的梯子上。
金線繡工馬斯卡雷洛性格歡快,喜歡饒舌,由他擔任行刑官。
他把繩子套在那個男孩子的脖子上,用手指輕輕地敲敲他的頭部,闆起面孔,但又很滑稽地說: &ldquo茲封上帝的奴仆,綽号&lsquo大草包&rsquo法蘭西的大頭兵,&lsquo跳槽子的哨兵&rsquo,為粗麻繩項鍊騎士。
為了聖父、聖子和聖靈!&rdquo &ldquo阿門!&rdquo人群呼應着。
鼓手也許還不完全明白自己的處境,一個勁兒地眨着眼睛,像是個要哭的孩子&mdash&mdash蜷縮着身子,搖晃着細細的脖子,要讓繩索放得舒适一些。
奇怪的笑容始終不離開嘴角。
直到最後一刻,他才突然從麻木中清醒過來,把那張驚恐萬狀變得煞白的好看的臉轉向人群,想要說話,想要讨饒。
可是人群号叫起來。
這個男孩順從無力地把手一揮,從懷裡掏出一個系在藍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