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白色魔鬼

關燈
困難,蒼白的臉上汗水淋漓,頭發沾到前額上,腰間紮着一條薄皮帶&mdash&mdash看樣子是個木匠。

     &ldquo上帝才曉得,&rdquo一個鍋匠回答道,此人身材魁梧,臉膛通紅,氣喘籲籲,&ldquo在聖馬可修道院有一個叫瑪魯菲的修士,這個人口齒不清,是個遊方僧。

    隻要他說一聲時間到了&mdash&mdash他就動身。

    前幾天人們等了四個小時,以為不會有布道了,可是就在這工夫卻來了。

    &rdquo &ldquo噢,天主哇,天主!&rdquo木匠歎息道,&ldquo我從打半夜就等。

    已經筋疲力盡了,兩眼發黑。

    一滴水也沒有喝。

    兩條腿能彎曲一下也好。

    &rdquo &ldquo我跟你說了,達米亞諾,應該提早來。

    可是現在離講壇有多遠。

    什麼都聽不見。

    &rdquo &ldquo呶,老弟,别擔心,聽得見,隻要他一喊起來&mdash&mdash在這裡不僅聾子,就連死人都能聽得見!&rdquo &ldquo聽說這回他要發表預言?&rdquo &ldquo不&mdash&mdash挪亞的方舟還沒有造好&hellip&hellip&rdquo &ldquo還沒有聽說過?完工了。

    并且做了神秘的解釋:方舟的長度,是信仰;寬度,是愛;高度,是希望。

    對人們說,快,快到方舟上去,現在門還開着。

    不久門就要關上;許多人将因為沒有忏悔,沒有登上方舟而痛哭&hellip&hellip&rdquo &ldquo今天,弟兄們,講洪水&mdash&mdash《創世記》第六章第十七節。

    神對挪亞說:&lsquo看哪,我要使洪水泛濫在地上,毀滅天下,凡地上有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在你那裡保全生命。

    &rsquo&rdquo &ldquo聽說是講新的,講饑餓、大海和戰争。

    &rdquo &ldquo從瓦隆勃羅紮來了一個獸醫說&mdash&mdash夜間那個村子的天上有數不清的軍隊打仗,聽見了劍和青銅兵器的響聲&hellip&hellip&rdquo &ldquo據說奴仆使者教堂的聖母臉上冒出血色的汗水,這可是真的,善良的人們?&rdquo &ldquo怎麼!就連魯巴孔特橋上的聖母像每天夜間都從眼睛裡流出淚珠。

    盧齊娅姑媽親眼看見了。

    &rdquo &ldquo這可不是好預兆,不是好預兆!天主哇,可憐可憐我們這些罪人吧&hellip&hellip&rdquo 女人那邊發生了騷亂:一個老太太被人群擠得暈過去了。

    大家想要把她扶起來,讓她蘇醒過來。

     &ldquo快來了嗎?我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了!&rdquo孱弱的木匠差點兒哭出來,擦掉臉上的汗水。

     在無盡無休的等待中,整個人群都疲憊不堪了。

     突然間,人頭的海洋波動起來。

    人們壓低了嗓音相互耳語。

     &ldquo來了,來了,來了!&rdquo &ldquo不對,不是他。

    &rdquo &ldquo是多米尼科·達·佩什亞。

    &rdquo &ldquo是他,正是他!&rdquo &ldquo他來了。

    &rdquo 喬萬尼看見一個人緩緩地登上布道壇,隻見他穿着黑白兩色的多米尼克派袈裟,脫下僧帽,腰上系着繩子,瘦削的臉蠟黃,生着厚嘴唇、鷹鈎鼻子和很低的前額。

     他把左手疲憊地放在布道壇上,擡起右手,向前舉着基督受難十字架。

    他沉默不語,用灼灼的目光慢慢掃視着人群。

     寂靜無聲。

    每個人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

     修士一動不動的眼睛像是兩顆燃燒着的火炭,射出越來越強的灼熱目光。

    他沉默不語&mdash&mdash等待是難以忍受的。

    仿佛再過一瞬間,人群就會按捺不住,驚恐地喊叫起來。

     可是越來越靜,越來越令人恐怖。

     突然間,在這死一般的寂靜中響起了薩沃納羅拉震耳欲聾的撕裂人心的非人的叫喊聲: &ldquoEcceegoadducoaquassuperterram!(我要使大地上洪水泛濫,毀滅天下!)&rdquo 恐怖籠罩着人群,人人都毛骨悚然。

     喬萬尼臉色蒼白:他覺得地在顫抖,大教堂的穹隆馬上就要坍塌,讓他粉身碎骨。

    他身旁那個肥胖的鍋匠像片葉子似的瑟瑟發抖,上牙磕着下牙。

    木匠全身縮成一團,縮着脖子,好像要挨打似的&mdash&mdash皺着眉頭,眯縫着眼睛。

     這不是在布道,而是在說呓語,突然間把這成千上萬的人牢牢地抓住,推動着他們奔跑,好像風暴席卷枯葉一樣。

     喬萬尼聽着,并沒有完全明白。

    他僅僅聽清一些隻言片語: &ldquo你們看哪,看哪,天變黑了。

    太陽變紅了,像是血。

    快跑吧!将要降落火和硫黃的雨,石頭和整座山岩将要燒紅,像冰雹一樣傾落下來!Fuge,o,Sion,quaehabitasapudfiliamBabylonis!Misericordia!(快跑吧,哦,錫安,住在巴比倫的兒女!)&rdquo &ldquo噢,意大利,死亡将一個跟着一個接踵而來!饑馑之後&mdash&mdash戰争的死亡,戰争之後&mdash&mdash瘟疫的死亡。

    這裡和那裡是死亡&mdash&mdash處處都是死亡!&rdquo &ldquo為了埋葬死人,我們連活人都不夠用了!死人在各家裡如此之多,掘墓者來到大街上高喊:&lsquo誰家有死人?&rsquo他們的車裝得滿滿登登,堆得像是小山,拉出去焚化。

    然後又來到大街上高喊:&lsquo誰家有死人?誰家有死人?&rsquo您走過去說:&lsquo有,我的兒子,我的兄弟,我的丈夫。

    &rsquo他們又繼續往前走,高聲喊:&lsquo還有沒有死人了?&rsquo&rdquo &ldquo噢,佛羅倫薩,噢,羅馬,噢,意大利!唱歌和過節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你們有病了,病得要死&mdash&mdash天主哇,你目睹了,我想要用我的話語支撐這個廢墟。

    可是我再也辦不到了,因為我沒有力量!我再也不願意這麼做了,因為我不知道我還能說些什麼。

    我隻能哭泣,把淚水耗盡。

    發發慈悲,發發慈悲吧,主啊!噢,我可憐的人民,噢,佛羅倫薩!&rdquo 他張開雙臂,最後的幾句話聲音小得勉強可以聽見。

    這些話從人們的頭上掠過,猶如風吹得樹葉嘩啦嘩啦地響,猶如發出無限憐憫的歎息。

     他把那雙死人般的嘴唇貼在基督受難十字架上,有氣無力地跪下,恸哭起來。

     管風琴奏出緩慢低沉的聲音,這聲音擴散開來,越來越寬闊、莊嚴和隆重,像是海洋夜間發出的轟鳴。

     女人當中有人驚叫起來,聲音尖厲刺耳: &ldquoMisericordia!(慈悲!)&rdquo 千百個聲音與之相呼應。

    好像田地裡在風吹拂下的麥穗,麥浪起伏,後浪推前浪;好像暴風雨中驚恐的羊群,相互擁擠,他們全都跪下來。

    百姓們忏悔地号叫,行将毀滅的人們向上帝發出呼叫: Misericordia!Misericordia! 千百個号叫聲與管風琴的轟鳴彙合在一起,響徹整個教堂,震撼着石柱和穹隆。

     喬萬尼号啕着倒在地上。

    他感覺到肥胖的鍋匠沉重的身軀壓到他的脊背上,感覺到了他喘出的熱氣沖到他的脖子上來,知道他也在号啕大哭。

    身邊孱弱的木匠奇怪地孤立無助地嗚咽着,好像小孩子在哽咽,并且發出尖厲的喊叫: 慈悲!慈悲! 貝特拉菲奧想起了自己的傲慢和世俗哲學,想要離開貝内德托和獻身于列奧納多危險的反上帝的科學的願望,也想起了在磨坊嶺度過的那個可怕之夜、複活了的維納斯、自己對白色魔鬼的美的贊歎&mdash&mdash他把雙手伸向空中,像大家一樣,吼叫起來,那是一種絕望的号叫: &ldquo寬恕吧,天主哇!我在你面前犯了罪,原諒我吧,寬恕我吧!&rdquo 就在這一瞬間,他擡起滿是淚水的臉,在不遠的地方看見了列奧納多·達·芬奇。

    畫家背靠着圓柱站在那裡,右手拿着他那本永不離身的筆記本,左手在畫着,有時向布道壇上投去一瞥,可能是想要再一次看看布道者的頭。

     列奧納多雖然站在由于驚恐而失去了理智的人群中間,但跟所有的人都格格不入,隻有他一個人保持着完全的平靜。

    他是一個習慣于專心緻志和精确的人,他那雙冷漠的淺灰色的眼睛、兩片緊閉着的薄嘴唇流露出來的不是譏笑,而是一種好奇,跟他用數學器具測量阿佛羅狄忒的軀體時表現出來的一樣。

     喬萬尼眼睛裡的淚水幹涸了;祈禱詞凝固在嘴唇上。

     他從教堂裡出來,走到列奧納多面前,請求準許看看他的畫。

    畫家起初沒有同意;可是喬萬尼一再要求,露出祈求的表情,最後,列奧納多把他帶到一旁,把筆記本遞給了他。

     喬萬尼看到一幅可怕的漫畫。

     這不是薩沃納羅拉的臉,而是一個身穿僧侶袈裟的醜陋的老魔鬼的臉,很像薩沃納羅拉,由于自我折磨而疲憊不堪,但沒有戰勝傲慢和淫欲。

    下颏向前突起,兩腮和脖頸上布滿皺紋,脖頸上黝黑的皮膚往下耷拉着,好像是幹屍上的皮膚,兩道眉毛向上翹起,非人的目光充滿倔強的幾乎是兇惡的祈求,注視着天空。

    這幅畫沒有憤怒,沒有憐憫,但卻以不動聲色的真知灼見暴露出吉羅拉莫修士的黑暗、恐怖和愚蠢,正是這些素質才使不善言辭但能洞悉一切的遊方僧瑪魯菲對他控制自如。

     喬萬尼想起了列奧納多說的話: &ldquo畫家的靈魂應該像鏡子一樣,能反映出一切物體、一切運動和色彩,而它自己卻很坦誠和光明磊落。

    &rdquo 貝内德托的徒弟擡起眼睛看着列奧納多,感到盡管他喬萬尼永遠受到毀滅的威脅,盡管他确信列奧納多的确是反基督的奴仆,可是&mdash&mdash他不能離開他,一種不可遏制的力量把他吸引到這個人的身邊:他應該徹底了解他。

     十 鮑納科爾濟先生正在忙于生意上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因此沒有來得及把維納斯運到城裡來。

    兩天以後,格裡洛跑到佛羅倫薩奇普裡亞諾·鮑納科爾濟先生的家裡,帶來一個令人痛苦的消息:教區牧師福斯蒂諾神父離開聖傑爾瓦濟,到附近的山村聖毛裡奇奧去了,用天懲吓唬百姓,夜間召集一隊村民,把鮑納科爾濟的莊園包圍起來,砸碎了大門,把園藝匠斯特羅科毒打一頓,把守護維納斯的更夫們的手腳捆綁上,在女神面前念誦了一段古代編寫的祈禱詞&mdash&mdashoratiosuperoffigiesvasaqueinlocoantiquoreperta;這段祈禱詞是念給從古墓中挖掘出來的雕像和器皿的,教堂的執事請求上帝清除從地下挖掘出來的異教物品的邪惡,把它變成對基督教靈魂有用之物,用來頌揚聖父、聖子和聖靈&mdash&mdashutomniimmunditiadepulsasintfidelibustiusutendaperCristumDominumnostrum(一切不潔淨的東西得到淨化之後,将變得忠誠于吾主基督的名字,為其所用)。

    然後把大理石雕像砸碎,把碎片扔進爐子裡焚燒,做成石灰,用這石灰粉刷不久前建成的鄉村墓地的牆壁。

     格裡洛老頭很可惜神像,差一點兒沒有哭。

    喬萬尼聽着格裡洛講述,暗自下了決心。

    他當天去找列奧納多,請求畫家接收他在自己的畫室裡當學徒。

     列奧納多接收了。

     過了不久,佛羅倫薩傳來消息說,法蘭西國王基督教的卡爾八世率領無數大軍開始遠征,要攻占那不勒斯和西西裡,也許還要攻占羅馬和佛羅倫薩。

     市民們一片驚惶,因為看到吉羅拉莫·薩沃納羅拉教兄的預言就要應驗了&mdash&mdash死亡将要降臨,上帝之劍将要降臨意大利。

     注解: 1浮努斯,羅馬神話中的森林和田野之神,牧群和牧人的保護者,相當于希臘神話中的潘。

     2斯科帕斯(公元前4世紀),希臘古典時代末期雕塑家和建築師,與普剌克西忒勒斯和利西波斯并列為公元4世紀三大藝術家。

     3土耳其伊茲密爾的古稱。

     4現在塞浦路斯的首都尼科西亞。

     5即喬萬尼·博特拉菲奧(1467&mdash1516),達·芬奇的學生。

     6肘,古代的長度單位,自肘到中指尖的長度,約合半米;拃,古代長度單位,拇指和中指伸開的長度;寸(uncia),意大利長度單位,合十二分之一尺。

     7吉羅拉莫·薩沃納羅拉(1452&mdash1498),佛羅倫薩聖馬可修道院的院長,曾揭露教會的腐敗,1497年被教皇亞曆山大六世革除教籍,翌年5月22日被法庭判處絞刑,屍體被焚燒。

     8《聖經·啟示錄》第二十章第二、三、七節。

     9《聖經·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第四十二節。

     10摩洛,腓尼基神話中的火神,以活人為他獻祭。

     11巴克科斯,本名狄俄倪索斯,希臘神話中的植物神和酒神。

     12《聖經·提多書》第三章第十節。

     13《聖經·哥林多前書》第三章第十九節。

     14&ldquo豪華者&rdquo美第奇,即洛倫佐·美第奇(1449&mdash1492),佛羅倫薩政治家、統治者和文學藝術保護人。

     15即喬爾喬·梅爾拉諾·内格羅(1430&mdash1494),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曆史學家,曾在帕維亞和米蘭學士院任職。

     16據古希臘神話,忒拜王安菲翁之妻生有六子七女,嘲笑女神勒托僅有一子,福波斯,即太陽神阿波羅用神箭把她的兒子全部殺死。

     17塞内加(公元前4&mdash公元65),羅馬政治活動家、哲學家和作家。

     18西塞羅(公元前106&mdash前43),羅馬政治活動家、演說家和作家。

    昆體良(公元約35&mdash約96),羅馬演說家。

     19《聖經·馬太福音》第十章第二十四節。

     20馬提雅爾(約38或41&mdash約104),羅馬著名銘辭作家。

     21蒂布爾季諾大門位于羅馬通往蒂布爾季諾(今名蒂沃利)的大路起點,故而得名,廢墟上的銘文至今沒有完全破讀。

     22賀拉西(公元前65&mdash前8),羅馬詩人。

     23即洛多維科·斯福爾紮(1452&mdash1508),文藝複興時期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因其膚發皆黑而獲得&ldquo摩羅(摩爾人)&rdquo的诨名,極力庇護藝術家和科學家,其宮廷成為文人荟萃之地,其中包括列奧納多·達·芬奇。

     24提圖斯·李維(公元前59&mdash公元17),羅馬曆史學家,著有《羅馬建成以來的曆史》。

     25龐培(公元前106&mdash前48),羅馬統帥,曾與恺撒結盟,後又與他作戰,終于被其擊敗。

    尤利烏斯·恺撒(公元前102或100&mdash前44),羅馬獨裁者,靠軍隊取得統治權,成為國家元首,實際上的君主。

    後被共和派所殺。

     26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與安菲特裡忒之子,生着人手,但沒有足,隻有海豚式的尾巴。

     27《聖經·約翰福音》第十五章第一節。

     28即采齊利烏斯·梅特盧斯·盧西烏斯(?&mdash公元前221),古羅馬的大将。

     29即古羅馬的皇帝克勞狄一世(公元前10&mdash公元54),其女尤莉娅被繼母殺害。

     30菲利波·布魯内列斯基(1377&mdash1446),意大利建築學家,文藝複興風格的創造者。

     31墨耳枯裡烏斯,羅馬神話中的貿易神和使者神,等于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

     32西方人稱金星為維納斯。

     33安塞姆(1033或34&mdash1109),基督教修士,經院哲學學派的建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