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诠釋,讓他看起來就像鬧劇中無可救藥的滑稽人物。
現在他就想快點回到特殊診療室,他隻有在那裡還算安甯。
教授的眼光始終專注于他,學生們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寫下他的講述。
他沒再往下讀,把報紙收起來,再鼓了把勁,把報紙揉成了團兒,扔到角落。
母親置他于不顧,隻想着昭告天下她是個頂本分的女人,所有應負的責任都是别人的。
瓦爾明白他有苦處,沒有把握也為他辯護,完全是出于責任,作為父親老友的責任。
法官是想弄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他的立足點大不同于鮑什,他們根本是兩個世界的人,而且今天,法官已經因為警長的調查結果,明顯不再尋求朝鮑什的世界靠攏,全身而退。
隻剩下穿得邋裡邋遢的教授還想了解他。
他看鮑什的眼神不是那種自以為把他給看透了的眼神,更像是一種交流,他們已經建立了溝通。
鮑什覺得教授還是單身一人,每天一個人孤零零地伏在酒館的小桌子上随便吃點什麼,就打發了事。
他好像不适合出現在任何全家福裡,也不會和朋友打橋牌,更不可能現身什麼正兒八經的儀式。
他可能會覺得不光彩,但還是走進某幢特殊行業的房子裡找姑娘,抑或在人行道邊上随便攬一個?誰知道呢?或許他有他自己的阿奈? 他清楚這些事情是普遍存在的,但不能說這些人都瘋了,或者道德敗壞。
鮑什真的這樣确信嗎?他不是自欺欺人吧?精神病醫生的看法不會正相反,恰恰認為他的确瘋了吧?他聽說,精神病醫生喜歡把和自己打交道的人歸為非正常人群。
他突然感到後怕。
他忘了警覺守衛的腳步聲,也沒立即察覺飯已經送來了。
他不餓,隻随便吞了幾口。
他想到母親,報紙,還有今天上午從自己口中說出的所有,覺得不安。
在整個過程中,他是真的一闆一眼、完全真誠地回答每個問題,對待每個人,并自信大家終會理解他。
事到如今,他擔心的是,他說的每一句話可能都被誤解和歪曲了。
他得準備一下明天的硬仗。
他決定把自己的思想跟他們完全交代清楚。
如果說他講的勒格羅迪魯瓦充滿陽光、美滿,那是因為,毋庸置疑,他的人生隻分為兩部分,離開勒格羅迪魯瓦之前和之後,相互對峙,相互沖擊。
教授明白這一點嗎? 他想到勒格羅迪魯瓦,首先跳出的景象就是陽光。
他所有關于那兒的記憶都是鋪展于陽光之下的。
他還想到了純真。
就是這個詞,純真,一定不能忘了跟他們說。
連年處在建設狀态的房子建構繁瑣,充滿溫情。
外祖父就像永遠忘情于積木遊戲中,仿佛聖誕老人或者白雪公主身邊的小矮人。
父親老在院子的大鍋裡給大夥兒熬魚湯,每天下午在郵局門口的空地上跟老夥計們玩滾球。
在那裡,錢從來都不是個問題;在那裡,漁民出海撒網,在岸上勾線補網,跟明信片上的景象一模一樣。
到了夏天,外地人從裡昂或是巴黎到他們這兒,都是些在自己的城市有頭有臉、正經八百的人,一來就換上短褲,跟小孩們一樣,還喜歡喬裝打扮成漁民。
尼姆,還有他念書的中學,對他來講是陰郁晦暗的世界,感覺不真實,他沒有身在其中。
他每天隻在那兒過幾個小時,對那兒毫無感情。
這些還不是全部,他知道還有可以說的,還有要說明的,還有回憶可以追尋。
總之教授會明白的,會幫他将思緒理順理清。
在勒格羅迪魯瓦,人們遠離條條框框,沒錯,就是這個!沒有束縛人的規矩。
瓦爾這些人就是為了擺脫規矩,才每年都到這兒度假,一下長途汽車就長長地舒一口氣。
他的父親,不工作,四十二歲年紀,靠撫恤金過日子,生活在規章制度之外。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人人都來找他,都喜歡跟他親近。
阿奈,也在規矩之外。
解釋起來有點困難。
剛才,他母親跟他提到那個叫弗朗索瓦茲的女鄰居,他當時沒怎麼想起這個人,後來才記起,他童年有一段記憶是和這個女孩連在一起的,她是郵局辦事員的女兒。
他們還很小的時候,她就宣布: &ldquo等我們長大了,我就是你的妻子。
&rdquo 她還加上一句,眼神堅定: &ldquo你得跟我保證了。
&rdquo 她是長得挺漂亮。
所有人都這麼說。
所有人都知道她在等他。
可她的肚子、大腿,是那樣的嗎? 他毫不費力地就可以撩起她的裙子,進入她的身體,但他能就此為止嗎?她肯定憧憬一場美妙的婚禮,先在市政廳,然後是教堂,再是度蜜月,回來的時候,就住進一幢收拾體面的房子裡。
阿奈,不是這樣想的。
阿奈隻需要肉體,阿奈本身也隻是一具肉體。
他一直渴望那個身體,長久以來他隻想要阿奈的身體,所有男人啃噬、吞沒、消耗的身體。
不會有人理解他想跟阿奈一起生活。
如果他大聲說出,要去沙灘盡頭或是河道邊的洞窪中,和阿奈結婚,所有人隻會用讨伐的眼光檢視他。
其餘那些人,包括父親在内,不是被跟他一樣的需求驅使而去的嗎?為什麼他們會覺得這是羞恥、丢人的事?波光粼粼之間,阿奈仰卧躺着,雙腿蹬開,衣着盡褪的形象不會始終萦繞在他們的腦海,無力亦無心掙脫? 他也感到丢人。
為他們這些人。
他得記好了,明天這個也得說清楚。
如果不是因為覺得丢臉,他可能留在了勒格羅迪魯瓦。
他可能跟漁民一樣住在一個小木屋裡,也會有條小船,還有阿奈。
她隻要做點家務就好。
他當初如果這麼做了,還會想到孤身前來巴黎嗎? &ldquo孩子,你的父親去世了。
從現在起,你就是一家之主了。
從今往後,你要擔負起這個責任,要有一番事業。
&rdquo 這就是大家在父親下葬那天不斷對他重複的話,說的時候都語重心長。
及至晚上,所有跟他談責任、擔當的人都喝醉了,有幾個爬到堤壩上,唱着歌回家去了。
&ldquo我會跟您一一道來的,教授先生&mdash&mdash&rdquo &ldquo都會跟您一一道來&mdash&mdash&rdquo 他總算重新坐回到那張椅子上,燈光仍直沖着眼睛,但已經不那麼刺眼了。
他很高興地看見又多了兩名學生,其中一個還是中國人。
他不肯定他們是特地為了他前來,但并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他深受鼓舞。
&ldquo我後來又思考了一番昨天早上對您說的那些話。
我現在幾乎可以明确地告訴您,我要不是感到羞愧,是不會離開勒格羅迪魯瓦的,可能永遠都不會,而那樣我就會跟阿奈在一起了。
&rdquo &ldquo對什麼感到羞愧呢?&rdquo 果然是引起了教授的興趣。
得再接再厲。
現在他就想快點回到特殊診療室,他隻有在那裡還算安甯。
教授的眼光始終專注于他,學生們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寫下他的講述。
他沒再往下讀,把報紙收起來,再鼓了把勁,把報紙揉成了團兒,扔到角落。
母親置他于不顧,隻想着昭告天下她是個頂本分的女人,所有應負的責任都是别人的。
瓦爾明白他有苦處,沒有把握也為他辯護,完全是出于責任,作為父親老友的責任。
法官是想弄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他的立足點大不同于鮑什,他們根本是兩個世界的人,而且今天,法官已經因為警長的調查結果,明顯不再尋求朝鮑什的世界靠攏,全身而退。
隻剩下穿得邋裡邋遢的教授還想了解他。
他看鮑什的眼神不是那種自以為把他給看透了的眼神,更像是一種交流,他們已經建立了溝通。
鮑什覺得教授還是單身一人,每天一個人孤零零地伏在酒館的小桌子上随便吃點什麼,就打發了事。
他好像不适合出現在任何全家福裡,也不會和朋友打橋牌,更不可能現身什麼正兒八經的儀式。
他可能會覺得不光彩,但還是走進某幢特殊行業的房子裡找姑娘,抑或在人行道邊上随便攬一個?誰知道呢?或許他有他自己的阿奈? 他清楚這些事情是普遍存在的,但不能說這些人都瘋了,或者道德敗壞。
鮑什真的這樣确信嗎?他不是自欺欺人吧?精神病醫生的看法不會正相反,恰恰認為他的确瘋了吧?他聽說,精神病醫生喜歡把和自己打交道的人歸為非正常人群。
他突然感到後怕。
他忘了警覺守衛的腳步聲,也沒立即察覺飯已經送來了。
他不餓,隻随便吞了幾口。
他想到母親,報紙,還有今天上午從自己口中說出的所有,覺得不安。
在整個過程中,他是真的一闆一眼、完全真誠地回答每個問題,對待每個人,并自信大家終會理解他。
事到如今,他擔心的是,他說的每一句話可能都被誤解和歪曲了。
他得準備一下明天的硬仗。
他決定把自己的思想跟他們完全交代清楚。
如果說他講的勒格羅迪魯瓦充滿陽光、美滿,那是因為,毋庸置疑,他的人生隻分為兩部分,離開勒格羅迪魯瓦之前和之後,相互對峙,相互沖擊。
教授明白這一點嗎? 他想到勒格羅迪魯瓦,首先跳出的景象就是陽光。
他所有關于那兒的記憶都是鋪展于陽光之下的。
他還想到了純真。
就是這個詞,純真,一定不能忘了跟他們說。
連年處在建設狀态的房子建構繁瑣,充滿溫情。
外祖父就像永遠忘情于積木遊戲中,仿佛聖誕老人或者白雪公主身邊的小矮人。
父親老在院子的大鍋裡給大夥兒熬魚湯,每天下午在郵局門口的空地上跟老夥計們玩滾球。
在那裡,錢從來都不是個問題;在那裡,漁民出海撒網,在岸上勾線補網,跟明信片上的景象一模一樣。
到了夏天,外地人從裡昂或是巴黎到他們這兒,都是些在自己的城市有頭有臉、正經八百的人,一來就換上短褲,跟小孩們一樣,還喜歡喬裝打扮成漁民。
尼姆,還有他念書的中學,對他來講是陰郁晦暗的世界,感覺不真實,他沒有身在其中。
他每天隻在那兒過幾個小時,對那兒毫無感情。
這些還不是全部,他知道還有可以說的,還有要說明的,還有回憶可以追尋。
總之教授會明白的,會幫他将思緒理順理清。
在勒格羅迪魯瓦,人們遠離條條框框,沒錯,就是這個!沒有束縛人的規矩。
瓦爾這些人就是為了擺脫規矩,才每年都到這兒度假,一下長途汽車就長長地舒一口氣。
他的父親,不工作,四十二歲年紀,靠撫恤金過日子,生活在規章制度之外。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人人都來找他,都喜歡跟他親近。
阿奈,也在規矩之外。
解釋起來有點困難。
剛才,他母親跟他提到那個叫弗朗索瓦茲的女鄰居,他當時沒怎麼想起這個人,後來才記起,他童年有一段記憶是和這個女孩連在一起的,她是郵局辦事員的女兒。
他們還很小的時候,她就宣布: &ldquo等我們長大了,我就是你的妻子。
&rdquo 她還加上一句,眼神堅定: &ldquo你得跟我保證了。
&rdquo 她是長得挺漂亮。
所有人都這麼說。
所有人都知道她在等他。
可她的肚子、大腿,是那樣的嗎? 他毫不費力地就可以撩起她的裙子,進入她的身體,但他能就此為止嗎?她肯定憧憬一場美妙的婚禮,先在市政廳,然後是教堂,再是度蜜月,回來的時候,就住進一幢收拾體面的房子裡。
阿奈,不是這樣想的。
阿奈隻需要肉體,阿奈本身也隻是一具肉體。
他一直渴望那個身體,長久以來他隻想要阿奈的身體,所有男人啃噬、吞沒、消耗的身體。
不會有人理解他想跟阿奈一起生活。
如果他大聲說出,要去沙灘盡頭或是河道邊的洞窪中,和阿奈結婚,所有人隻會用讨伐的眼光檢視他。
其餘那些人,包括父親在内,不是被跟他一樣的需求驅使而去的嗎?為什麼他們會覺得這是羞恥、丢人的事?波光粼粼之間,阿奈仰卧躺着,雙腿蹬開,衣着盡褪的形象不會始終萦繞在他們的腦海,無力亦無心掙脫? 他也感到丢人。
為他們這些人。
他得記好了,明天這個也得說清楚。
如果不是因為覺得丢臉,他可能留在了勒格羅迪魯瓦。
他可能跟漁民一樣住在一個小木屋裡,也會有條小船,還有阿奈。
她隻要做點家務就好。
他當初如果這麼做了,還會想到孤身前來巴黎嗎? &ldquo孩子,你的父親去世了。
從現在起,你就是一家之主了。
從今往後,你要擔負起這個責任,要有一番事業。
&rdquo 這就是大家在父親下葬那天不斷對他重複的話,說的時候都語重心長。
及至晚上,所有跟他談責任、擔當的人都喝醉了,有幾個爬到堤壩上,唱着歌回家去了。
&ldquo我會跟您一一道來的,教授先生&mdash&mdash&rdquo &ldquo都會跟您一一道來&mdash&mdash&rdquo 他總算重新坐回到那張椅子上,燈光仍直沖着眼睛,但已經不那麼刺眼了。
他很高興地看見又多了兩名學生,其中一個還是中國人。
他不肯定他們是特地為了他前來,但并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他深受鼓舞。
&ldquo我後來又思考了一番昨天早上對您說的那些話。
我現在幾乎可以明确地告訴您,我要不是感到羞愧,是不會離開勒格羅迪魯瓦的,可能永遠都不會,而那樣我就會跟阿奈在一起了。
&rdquo &ldquo對什麼感到羞愧呢?&rdquo 果然是引起了教授的興趣。
得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