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關燈
小
中
大
每一種觀點都值得懷疑。
蓋侖的實驗、動脈切開術以及對傷口的觀察,揭示出動脈中所含的是血液,而且隻有血液。
正如蓋侖屢次證明的那樣,當一動脈剖開後,經過一個半小時或者更少的時間,全身的血液就會流盡。
蓋侖的實驗表明:&ldquo如果把普通動脈的兩端用線紮緊,沿縱長剖開這段動脈,你所發現的隻有血液&rdquo,所以他證實動脈中隻含有血液。
而我們或許也可以按照這樣的線索去推理。
如果我們以相同的方式紮緊靜脈,正如我在屍體和活體動物中多次确定的那樣,我們便會在靜脈中發現與動脈中相同的血液,我們完全可以得出結論:動脈中含有與靜脈中相同的血液,沒有别的,隻有相同的血液。
而有些人試圖縮小這方面顯現的困難,斷言血液是有元氣的,是動脈中特有的,實際上是勉強承認動脈的功能是把血液從心髒傳輸到全身的所有部分,所以動脈是滿含血液的,因為含元氣的血液也是血液。
而且沒有人否認血液本身,即使是它流入靜脈的部分,也含有元氣。
但是,如果那部分血液是在動脈中含有更豐富的元氣,這樣仍然可以相信這些元氣與血液是不可分的,就像靜脈中的情況一樣。
元氣與血液合為一體(如同牛奶中的乳清和黃油,或者熱水中的熱與水),動脈中含的就是這種複合體,并且由心髒提供并分布到全身,而這種複合體就是血液。
但是假如認為這種血液通過管腔的舒張并從心髒流入動脈,那便是假定動脈通過膨脹時充滿了血液,而不是以前認為的充滿了自由流動的空氣。
所以,假如認為動脈中充滿了來自自由流動的大氣中的空氣,那麼我要問,如何而且何時動脈可以從心髒中接受血液?如果答案是在動脈收縮時;我認為這似乎是不可能的。
動脈在收縮時不得不充盈,換句話說,因充滿了血液而不能膨脹。
如果認為是在動脈舒張時接受血液,那麼就會是出于兩個相互矛盾的目的,同時接受血液和空氣、熱和冷,這是不可能的。
因而,當認定心髒與動脈同時舒張,心髒與動脈也同時收縮,就會出現一種不協調。
因為兩種物體如何能夠相互關聯,它們同時膨脹、收縮,或從另一方吸收物質呢?或者同時收縮,彼此接受物質呢?所以,一個物體,這樣吸收另一物體進入自身,看來好像是不可能的,因為變成膨脹時,表現出的膨脹是被動的,除非以海綿的方式,事先受到外力的擠壓,當恢複成自然狀态時,進行吸收。
但是難以設想在動脈中有這樣的情況。
動脈之所以擴張,是因為它們像膀胱或皮袋似的充滿物質而擴張,而并不像風箱那樣充滿氣體而擴張。
我認為這是容易演示的,而且我認為我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然而,在蓋侖的《動脈中的血液》(Quodsunguiscontineturinarteriis)一書中,他引證的實驗卻證實了相反的情況(反論):一條已經裸露的動脈,縱向剖開,用一根蘆葦管或者有透性的管子,從剖口處插入管腔,傷口愈合,就可以阻止血液的流失。
他說:&ldquo隻要這樣做,整個動脈仍然搏動,但是假如在動脈管上系上一根線,并将管腔膜與管子系緊,那樣,紮線以外的動脈管便不再搏動了。
&rdquo蓋侖的這個實驗我從沒做過,我也不認為在活體中這個實驗能做得很好,因為剖開的血管處會有許多血液流出,不用線紮緊,插入的管子也不能有效地封好傷口。
我絕不懷疑在血管與管子之間會有血液流出。
蓋侖的這個實驗顯然是要證明兩點:搏動功能從心髒通過動脈的管壁伸展,當動脈擴張時,動脈通過那種搏動的力量而得以充滿;因為動脈膨脹時如同風箱,當動脈像皮膚那樣沒有空隙便不會擴張。
但是在動脈解剖和傷口處所看到的卻是相反的情況:血液有力地湧出動脈,先是很遠,然後漸近;或者血液噴出,總是伴随動脈的舒張,而從不伴随動脈的收縮。
由此可見,顯然是血液的充盈導緻動脈的擴張,如果僅憑動脈自身的擴張,不能将血液噴射得很遠。
如果動脈的作用真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那麼動脈應該可以從傷口處将空氣吸入管腔。
我們不應認為動脈的管腔膜很厚,并導緻得出不應該認定搏動的特征是從心髒沿着動脈膜前進的結論。
因為在一些動物中,動脈與靜脈沒有太大的區别,在身體的某些端處,如頭、手等部位,當動脈再細分時,很難通過外形上的差異區分動脈和靜脈,二者的膜是相同的。
而且,一個由傷口或糜爛動脈形成的動脈瘤,雖然沒有完好的動脈膜,但它的搏動與其他動脈的搏動完全一樣。
博學的裡奧拉努斯在他的《七書》(Seve
蓋侖的實驗、動脈切開術以及對傷口的觀察,揭示出動脈中所含的是血液,而且隻有血液。
正如蓋侖屢次證明的那樣,當一動脈剖開後,經過一個半小時或者更少的時間,全身的血液就會流盡。
蓋侖的實驗表明:&ldquo如果把普通動脈的兩端用線紮緊,沿縱長剖開這段動脈,你所發現的隻有血液&rdquo,所以他證實動脈中隻含有血液。
而我們或許也可以按照這樣的線索去推理。
如果我們以相同的方式紮緊靜脈,正如我在屍體和活體動物中多次确定的那樣,我們便會在靜脈中發現與動脈中相同的血液,我們完全可以得出結論:動脈中含有與靜脈中相同的血液,沒有别的,隻有相同的血液。
而有些人試圖縮小這方面顯現的困難,斷言血液是有元氣的,是動脈中特有的,實際上是勉強承認動脈的功能是把血液從心髒傳輸到全身的所有部分,所以動脈是滿含血液的,因為含元氣的血液也是血液。
而且沒有人否認血液本身,即使是它流入靜脈的部分,也含有元氣。
但是,如果那部分血液是在動脈中含有更豐富的元氣,這樣仍然可以相信這些元氣與血液是不可分的,就像靜脈中的情況一樣。
元氣與血液合為一體(如同牛奶中的乳清和黃油,或者熱水中的熱與水),動脈中含的就是這種複合體,并且由心髒提供并分布到全身,而這種複合體就是血液。
但是假如認為這種血液通過管腔的舒張并從心髒流入動脈,那便是假定動脈通過膨脹時充滿了血液,而不是以前認為的充滿了自由流動的空氣。
所以,假如認為動脈中充滿了來自自由流動的大氣中的空氣,那麼我要問,如何而且何時動脈可以從心髒中接受血液?如果答案是在動脈收縮時;我認為這似乎是不可能的。
動脈在收縮時不得不充盈,換句話說,因充滿了血液而不能膨脹。
如果認為是在動脈舒張時接受血液,那麼就會是出于兩個相互矛盾的目的,同時接受血液和空氣、熱和冷,這是不可能的。
因而,當認定心髒與動脈同時舒張,心髒與動脈也同時收縮,就會出現一種不協調。
因為兩種物體如何能夠相互關聯,它們同時膨脹、收縮,或從另一方吸收物質呢?或者同時收縮,彼此接受物質呢?所以,一個物體,這樣吸收另一物體進入自身,看來好像是不可能的,因為變成膨脹時,表現出的膨脹是被動的,除非以海綿的方式,事先受到外力的擠壓,當恢複成自然狀态時,進行吸收。
但是難以設想在動脈中有這樣的情況。
動脈之所以擴張,是因為它們像膀胱或皮袋似的充滿物質而擴張,而并不像風箱那樣充滿氣體而擴張。
我認為這是容易演示的,而且我認為我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然而,在蓋侖的《動脈中的血液》(Quodsunguiscontineturinarteriis)一書中,他引證的實驗卻證實了相反的情況(反論):一條已經裸露的動脈,縱向剖開,用一根蘆葦管或者有透性的管子,從剖口處插入管腔,傷口愈合,就可以阻止血液的流失。
他說:&ldquo隻要這樣做,整個動脈仍然搏動,但是假如在動脈管上系上一根線,并将管腔膜與管子系緊,那樣,紮線以外的動脈管便不再搏動了。
&rdquo蓋侖的這個實驗我從沒做過,我也不認為在活體中這個實驗能做得很好,因為剖開的血管處會有許多血液流出,不用線紮緊,插入的管子也不能有效地封好傷口。
我絕不懷疑在血管與管子之間會有血液流出。
蓋侖的這個實驗顯然是要證明兩點:搏動功能從心髒通過動脈的管壁伸展,當動脈擴張時,動脈通過那種搏動的力量而得以充滿;因為動脈膨脹時如同風箱,當動脈像皮膚那樣沒有空隙便不會擴張。
但是在動脈解剖和傷口處所看到的卻是相反的情況:血液有力地湧出動脈,先是很遠,然後漸近;或者血液噴出,總是伴随動脈的舒張,而從不伴随動脈的收縮。
由此可見,顯然是血液的充盈導緻動脈的擴張,如果僅憑動脈自身的擴張,不能将血液噴射得很遠。
如果動脈的作用真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那麼動脈應該可以從傷口處将空氣吸入管腔。
我們不應認為動脈的管腔膜很厚,并導緻得出不應該認定搏動的特征是從心髒沿着動脈膜前進的結論。
因為在一些動物中,動脈與靜脈沒有太大的區别,在身體的某些端處,如頭、手等部位,當動脈再細分時,很難通過外形上的差異區分動脈和靜脈,二者的膜是相同的。
而且,一個由傷口或糜爛動脈形成的動脈瘤,雖然沒有完好的動脈膜,但它的搏動與其他動脈的搏動完全一樣。
博學的裡奧拉努斯在他的《七書》(S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