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及清政府的鎮壓

關燈
時清朝人把我們當作神來仰視,有時又把我們視作魔鬼。

    總體上來講,我們在清朝人眼中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民族。

    有一個這樣的例子能很好地說明這一情況,這是南京的一位軍官給我講述的,十分可笑。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這個迷信盛行的民族對我們恐懼到了什麼程度。

    我的朋友在參觀完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之後,略感疲憊,于是走進一家理發店,為了打發時間,他讓理發師給自己刮刮頭。

    這位紳士平時是戴假發的,為了涼快一點,他将假發裝進口袋。

    刮臉刮頭本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而此時理發師因能為這位不一般的外國人服務而顯得榮耀之至。

    在離開理發店之前,理發師正在關注其他的事情。

    我的朋友拿出假發戴回頭上,絲毫沒有考慮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然而,理發師轉過身看到他剛剛刮得幹幹淨淨的頭發又長得如此郁郁蔥蔥之後,始終緊緊地盯着他,想弄清楚自己是不是糊塗了。

    理發師放下剃刀,收拾自己的櫃台,然後像瘋了一樣沖進聚攏過來的人群,大聲喊道他見鬼了。

    任别人怎麼勸他也不回理發店,一直到這個洋人從這兒離開。

    在他看來,這是實實在在的怪事,要比佛教中的任何神怪都厲害。

    &rdquo[13] 南京大報恩寺 當起義軍首領天德一路高歌猛進之時,京城裡的鹹豐皇帝遭受了一次有驚無險的暗殺。

    1851年7月,鹹豐皇帝正漫步在寬闊的禦花園中。

    有人手持一把已出鞘的劍或短刀向鹹豐皇帝沖來,但鹹豐皇帝的侍從就在近前,轉身擋住兇器,救了天子一命。

    這種自我毀滅的刺殺方式讓刺客的性命陷入了絕境。

    侍從身負重傷,必須截去右臂。

    這些事件有很多神秘之處。

    刺客的身份從未公開,也不知道是否有同謀或受誰指使。

    有些人認為這起刺殺行動是由叛亂分子死心塌地的追随者預謀的。

    另外有些人則認為,是一些皇親國戚,在社稷危急存亡的時刻,看到大權握在一個尚不成熟的年輕人手中,驚慌不已。

    出于對王朝利益的考慮,王公們想結束這個年輕人的統治,從皇室成員中重新挑選一位成熟的、年富力強的人來取而代之。

    伊萬·梅爾奇奧博士認為後一個推斷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伊萬·梅爾奇奧博士還試圖讓我們相信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即鹹豐皇帝的叔叔應該是這次有預謀的刺殺行動的始作俑者。

    穆彰阿和耆英的名字都位列其中。

    兩人的同謀和可利用的人通常都是宮裡的太監。

    這些太監聲名狼藉,經常在國家内部搞出一些陰謀活動,并且不止一次地掀起整個帝國的動蕩。

    這是一群卑鄙的人,外強中幹,嫉賢妒能,胸無大志。

    在醜行敗露之後,十八名高官人頭落地,并禍及家人。

    這是清朝的一項殘酷律例株連:不論兄弟、叔侄、父子,隻要被牽扯進去,盡管清白無辜,一律誅殺。

     皇帝遇刺的消息很快便在各省間傳開了,也傳到了起義軍的營地。

    起義軍認為皇帝已被逼宮或被殺,于是馬上鑄造了刻有天德名号的新币。

    這款新币的突然發行着實讓廣東的商人迷惑不解。

    他們翻來覆去地仔細端詳着錢币上起義軍首領的形象。

    這些商人的觀點與那些老到的歐洲政客的觀點或許是一緻的。

    商人是這樣說的:&ldquo我判斷一個政權合法性的手段很簡單,那就是隻去看最近所鑄造的貨币,以及貨币上的頭像是不是皇帝本人。

    因為在我看來,隻有真正的皇帝才能鑄造錢币。

    &rdquo伊萬·梅爾奇奧博士認為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但在中國,同時出現兩種錢币,連中國人自己也覺得情況有些窘迫。

    伊萬·梅爾奇奧博士猜想他的歐洲政界朋友是不會有一絲窘迫的,因為他的歐洲朋友會左手拿着這種錢币,右手拿着另一種,然後宣布兩個皇帝具有同樣的合法性。

     與此同時,徐廣缙被苦力們巧妙地卷走了錢财之後,又搜刮了更多的财富,并且有了這樣一種想法,即要想取得勝利,黃金要比槍彈更能讓人有信心。

    徐廣缙拿出三萬兩白銀懸賞天德與其父,以及天德神秘幕僚的項上人頭。

    每顆頭顱的懸賞金是起義軍對徐廣缙頭顱懸賞金的三倍。

    但起義軍軍營中并沒有發生背叛的暗殺事件,也沒人能夠輕易靠近起義軍的首領。

    因此,并沒有人來獻上頭顱。

    徐廣缙已經筋疲力盡、絕望不堪,于是下令返回廣東。

    為了收場,他編造了一個絕妙的故事,并将它寫在了寄往京城的奏疏之中。

    徐廣缙在給皇帝的奏疏中聲稱,葡萄牙女王正在準備對中國的遠征,将澳門的和平居民變成一群殘暴的海盜,幫助叛亂分子拿下廣東和福建兩省!皇帝、将軍和總督都已如此,清朝的軍隊既無紀律也無勇氣就不足為奇了。

    正是在這幫人的治理之下,清帝國才最終走向滅亡。

    伊萬·梅爾奇奧博士對此的預測不會有太大的偏差,就像他先前對清帝國分崩離析的預測一樣。

     19世紀中期的澳門 第6節 起義軍赢得民意 1851年秋,已占領三座大城市的起義軍,對城内百姓秋毫無犯。

    通過極具皇家風範的布告,天德勸誡百姓待在家中平靜度日,且允許不認可自己建立的政權的人離城而去,并帶走他們的财物及一切動産。

    大量百姓因此受益,百姓被默許滿載着自己值錢的細軟出城。

    但出城不久,這些百姓就遭遇了朝廷部隊的洗劫,凡是反抗的統統都被殺死。

    這些事件為起義軍赢得了支持和民心,而清朝皇帝則進一步失去了民心。

     在起義之初,清朝官員通過傳播各式各樣的謊言,竭力诋毀起義軍的名譽。

    事實上,清朝官員就是想通過編造謊言來鎮壓起義。

    他們杜撰出了很多東西,其中有些具有雙重目的:其一,刺激信仰佛教的百姓抵制起義軍;其二,讓天主教教徒成為年輕皇帝憎惡的對象。

    因此,官員集中調查起義軍首領是否為前明後裔,然而調查結果表明起義軍首領是天主教教徒。

    起義軍每到一處,都會拆除廟宇,推翻佛塔,破壞佛像。

    有一些人說起義軍首領和其他&ldquo紅毛鬼&rdquo一樣是新教[14]徒。

    我們在後面還會說到起義軍首領的宗教信仰問題,在此我們隻是注意一下伊萬·梅爾奇奧博士讓我們确定的一點,這個由起義軍領袖設定的&ldquo天德&rdquo名号是沒有任何宗教傾向的。

    不久之後,為了讓歐洲人對付起義軍,清朝官員說起義軍頭目宣稱他們要把歐洲商人從《南京條約》規定的五個通商口岸城市驅逐出去。

    我們一眼就看穿了這個拙劣的謊言,但也能從中窺探出,一段時間以來,起義軍首領對歐洲人是沒有好感的。

    另外,一些捏造的故事也煞有介事地傳了出來。

    但這些故事相互矛盾,今天虛構的内容往往就被明天捏造的故事所推翻。

    如果能靠編造故事取得勝利的話,那起義軍早就被清政府剿滅了。

    胡編亂造永無止境,清朝官員妄圖用寫滿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聞異事的傳單奚落嘲笑起義軍。

    在這些極具諷刺意味的作品中,有一篇講述了天德在自己營地的一場意外火災中喪生,天德的妻子派人暗殺天德的兄弟,并掌控了起義軍。

    在當時的中國,女性掌權是不被允許的,人們隻要談到武則天&mdash&mdash這位一度獨掌帝國權力長達二十幾年之久的東方的伊麗莎白一世&mdash&mdash就面有懼色。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人的偏見是非常根深蒂固的,以至于武則天的名字也被從曆代皇帝的名單上劃去了。

    在中國人看來,那段恥辱的曆史好像從未發生過。

    女性掌權讓中國人憤懑不已,而中國人又非常清楚,正是女性統治下的西方人征服了他們,并且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下的英國才真正達到了最輝煌的時期。

     中國人也應該記着,在他們的國度也曾有過這樣一位女性。

    她曾是一個龐大的海盜集團的首領,長期以來,這位女海盜對皇帝的所有權力和才智都表示出極度的蔑視。

     維多利亞女王 在至少幾個大省的漢人中間出現了一種強烈的趨向,人們對起義軍表現出同情,甚至暗中協助。

    于是兩廣總督頒布了一項法令,禁止城鄉青年組成鄉勇。

    在這份心思缜密的文告中,兩廣總督對于鄉勇的忠心和熱忱表示萬分謝意,并表示朝廷軍隊足以平複叛亂。

    事實情況是,根據以往的經驗,隻要這些鄉勇歸屬朝廷指揮并參與戰鬥,他們最終無一例外地都加入了起義軍。

    起義軍隻要信得過,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這些鄉勇當作後援。

    就在法令發布之際,朝廷軍隊連連戰敗。

    與此同時,起義軍獲取大量庫銀,并對私人财産秋毫無犯,起義軍的隊伍日漸壯大。

    起義軍經過的許多城鎮幾乎都主動打開城門迎接起義軍。

     朝廷除血腥鎮壓外,并無高明建樹。

    1851年,僅在廣州一地就有七百多名不幸的百姓被處以死刑。

    在其他大城市,每天都有人被絞死或砍頭。

    在約瑟夫·瑪利·加略利和伊萬·梅爾奇奧先生的書中有目擊者記述的砍頭的經過:某日清晨,一次性砍掉了五十三名政治犯的項上人頭。

    此般場景觸目驚心。

    劊子手身穿血紅色的外衣,頭戴一頂粘着羽毛的黃銅高帽。

    周邊驚恐的人群注視着劊子手。

    劊子手手持大刀,臉塗油彩,身着盛裝以驅邪避兇。

    當行刑完畢,人頭即被帶走,軀體仍在倒下的位置。

    然後,一群披頭散發的女人沖上前來,亂作一團,發出撕心裂肺的哭喊。

    她們想盡辦法辨認這些無頭屍首哪個是自己的父親、丈夫、兄弟或兒子。

    這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場面。

    她們來回跑動,胡亂摸着地上的屍體,遲疑不定,自我欺騙地挑選着這些殘缺不全的屍首。

    哭聲震天,悲号不止,她們整整一天都在尋找親人的屍首。

    這些女人重複着悲傷的哭訴。

    這在葬禮上十分普遍,而這種悲恸的哭訴淵源久遠。

    它有一種悲傷的節奏,一些相同的詞句會一遍一遍地反複出現:&ldquo禍從天降啊!萬念俱灰啊!再沒有好日子過了!沒人分擔我的痛苦了!孤苦一人,一無所有了!我現在就死在你跟前!禍從天降啊!萬念俱灰啊!再沒有好日子過了&hellip&hellip&rdquo 第7節 聯邦帝國的夢想 有時,清朝皇帝會因近來戰場上的失利而大發雷霆,試圖以嚴厲的措辭激勵他的統帥們,以處死和抄家相威脅。

    清朝皇帝派出一位朝廷大員,并限他在十五日之内收複被占領的城池,否則人頭不保。

    這位大員領兵向被占領的城池進軍。

    起義軍沒等朝廷官員抵達城池,就主動出城迎擊,并給朝廷官員以沉重的打擊。

    最後,皇帝是否按他先前所說斬了這位官員,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起義軍不僅守住了已占領的城池,而且繼續向前推進,又攻占了另外一座廣東轄内的州府。

    根據最後被俘的親曆者所證實,起義軍化整為零,每一隊都由獨立的頭目指揮。

    但各隊之間相互配合策應,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推翻清政府。

    起義軍在城牆上貼了一張告示,說明了起義的來龍去脈。

    大緻意思如下:&ldquo衆所周知,我華夏乃上古王朝,一脈相承,學子、農夫、匠人、商賈各安其業,無須驚慌。

    今大明複興,指日可待,清朝異族,終将滅亡。

    此乃上天旨意,無須存疑。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

    為重建秩序,我主頒布善法,展現仁慈,在向天主俯首之前,濟窮扶困。

    在拜服上帝之後,我主竭力救萬民于水火,劫強濟弱,保護村鎮免受盜賊土匪之侵擾,未像其他反清之主,堵截艦船,大肆搶奪,屠殺百姓,後又銷聲匿迹,勾結官府,以期庇護,以保平安。

    我主秉承天意入城,向百姓廣施慈愛,待民如子,嚴禁軍士濫殺無辜,嚴禁巧取豪奪百姓财物。

    我主公正無私,不偏不倚,有人膽敢不從我主,當交于軍法論罪。

    我主誠邀八方百姓來此休養生息,凡贊同支持反清大業者,皆可獲得相應補償。

    我主期待其他省份首領之加盟,結盟之後,集結隊伍,直取京師,事成之後,結束分裂,一統江山。

    &rdquo 在先前的一份布告中,起義軍首領模糊地談到聯邦帝國的想法,由幾個王國聯合組成帝國,有一個共同的最高領袖或宗主。

    但在這份文告中,這種想法明顯進步了許多。

    宣言并非由天德簽署,而是由将來的封王&mdash&mdash天啟簽署的,在宣言上加注的日期為他開始統治封地的第一年。

    人們認為整個聯邦帝國的全部計劃是由幕僚精心構思和制訂的。

    伊萬·梅爾奇奧博士說:&ldquo清帝國逐步走向衰落,但深藏的秘密組織從未停止過運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合會,隻要是有中國人居住的國家,就能找到這個組織的成員。

    就連清帝國的孩童都說&mdash&mdash一點也不誇張&mdash&mdash三個人在一起,其中有一個就是三合會的人。

    &rdquo長期以來,外國人一直有種感覺&mdash&mdash清帝國會因為過于龐大(幅員過于遼闊[15])而很難聚合在一起。

    因此一位君主、一個中央政府無法實現長久統治;有些人揣測中國可能會分解成它最初的形态,或變成孔子死後三百年的分封王國形态。

    國家内部存在着巨大的差異,不僅南北方的百姓存在差異,各省之間也不盡相同,各自具有鮮明的特點,很容易分辨。

    不同地域的人口音不同,南方人聽不懂北方同胞的方言,北方人也聽不懂南方話。

    [16]還有一些表現在氣質、體格特征、生活習慣、處世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所有這些差異都可能引發政治上的分裂。

    那些幕僚非常清楚,這些各具特色的獨立王國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而這些獨立王國相距甚遠,風俗迥異,已無法讓這些獨立王國繼續遵從于同樣的一套律法。

    皇帝可以下令用僅有的一套模式教化天下萬民,但百姓的内心對這種同化的方式是非常抵觸的。

    一個龐大的帝國隻有在采用聯邦形式的條件下,才能實現聚散自如。

     第8節 郭士立博士 然而,宣揚聯邦原則同時,這一宣言似乎也承認了一種新的宗教因素的存在,因為它經常提及&ldquo上天的旨意&rdquo&ldquo上帝&rdquo&ldquo學會崇拜上帝&rdquo。

    如伊萬·梅爾奇奧博士所言,這種言論對于中國偶像崇拜者來講非常陌生,而且是天主教語言以外的一種言論。

    伊萬·梅爾奇奧博士堅定地斷言,将新教引入中國是我們極大的榮幸。

    伊萬·梅爾奇奧博士說好像在起義軍中的确有一個原住民的新教徒,這位新教徒擁有很高的地位,行使着極大的權力。

    據說他是港英政府已故傳教士和書記譯員郭士立博士的弟子。

    我們在前面曾反複提到這位傳教士。

    郭士立博士是一個精力充沛、極富耐心和毅力的人。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評價郭士立博士是值得稱贊的人。

    郭士立博士用畢生的精力勸說中國人和暹羅人信奉基督教,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我們從傳教士自己編撰的書籍、漢語書庫及其他信息來源可知,早在二十年前,經郭士立發展的信衆數量就已相當龐大。

     約瑟夫·瑪利·加略利和伊萬·梅爾奇奧兩位先生中的一個,或者他們兩個,都和郭士立博士非常熟絡,講述了一些關于郭士立博士有趣的事。

    約瑟夫·瑪利·加略利和伊萬·梅爾奇奧兩位先生講:&ldquo郭士立博士是天主教傳教士,是一位睿智的人,在語言學習方面極具天賦,他的著作多為叙事性的,令人愉悅的故事情節中透露着真理。

    我們已經拜讀了郭士立博士所有的著作,從未懷疑過他的著作中有虛構的成分,當然,以後也不會相信他虛構過什麼事實。

    &rdquo約瑟夫·瑪利·加略利和伊萬·梅爾奇奧兩位先生說郭士立博士雖然出生在波美拉尼亞,但在他身上找不到一點德意志的影子。

    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