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及清政府的鎮壓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想到要造自己的軍官花名冊或者類似的東西早很多。
副将總是随身帶着令箭,以便主将命他發号施令。
從發布命令的那一刻開始,副将便在令箭上做記号。
而如今令箭也落入了我的手中。
大家的興奮勁似乎有些消退,我們的将士有點難以忍受酷熱的天氣,尤其是那些數月以來未經操練的士兵,其中有一部分掉了隊,毫不誇張地說,有十幾個士兵當場暈死了過去。
因此,我們最關心的便是盡可能快地讓士兵開進周邊的村莊,占領一些寺廟或者其他建築物,好讓士兵們有個遮蔽,來躲開這令人無法忍受的酷熱。
我們有五位士兵在與敵人交火時喪命,天黑以前,大約有二十名士兵死于酷熱及暴曬。
這的确令人感到悲傷,但我們對這些情況不得不表現得冷酷無情,因為在這周結束之前,僅第九十八團,就有四十多人死于霍亂。
這種烈疾是受寒、缺乏休息、過多食用未熟果蔬等因素引起的。
我忍不住對今天發生的事情做了一個簡短的細節描述,恐怕對于這些細節描述,我要比我的讀者更感興趣。
事實上,如果我再繼續對今天的軍事行動進行更詳盡的描述的話,那就顯得有點出格了。
我隻能這樣說,在我們占領那座村莊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我們聽到一直有軍隊連續不斷地攻擊這座防守嚴密的營地。
登陸開始于1842年7月21日拂曉,在薩爾托恩将軍的指揮下,第一旅向前推動并發起對交叉營地的攻擊。
猛烈的進攻持續到當日9時,隻遇到短時的抵抗,然後清軍從山頂營地倉促撤退。
斯庫德将軍率領第二旅,幾乎于同時到達河邊的戰前預定高度,在向城内發射了幾枚炮彈之後,冒着從城牆上發出的槍火,勇敢地向前進攻,最終在當日10時左右,攀爬上城牆進入城内。
時至中午,西門外的戰鬥也已結束。
第三旅在巴特利中将的帶領下,由總司令陪同一起勇敢地湧入城内。
第三旅入城的速度是最迅速的,掃清了擋在他們眼前的所有敵人。
城門上的閣樓被大火吞噬。
然而,城内的清兵集中在一起,仍然負隅頑抗。
第十八團和第四十九團開進防禦工事附近,遭到突然襲擊,官兵損失慘重,但敵方損失幾乎是我方十倍。
當天的戰鬥是在酷熱中進行的,溫度高達華氏九十度,因此傷亡尤為慘重。
據我估計,陸軍不少于三十人戰死,一百一十人受傷,三人失蹤,大約二十人死于酷熱的天氣。
清軍的損失更是難以計數,因為僅僅在戰鬥中喪命的士兵就不計其數,還有許多不幸的人舉家自盡。
清軍在城内駐防的士兵總數應該在三千到四千人。
和總司令預計的恰恰相反,我們對小村鎮的進攻反倒遭到了最頑強的抵抗。
許多時候,都是一英尺一英尺地向前推進,在我們的軍隊占領他們的防禦工事以後,清軍仍然通過城牆上的暗堡向我們的士兵發起攻擊。
盡管清軍的攻擊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但正是這種頑抗使英軍官兵的傷亡急劇增加,傷亡人數已達一百五十人之多。
當天15時,一切又歸于平靜,我們占領了全城,我們很多士兵都想方設法地休息以恢複體力,但也有很多人因取得勝利而興奮得無法入睡。
我們把一處廟宇當成營房,廟宇的倉房裡有許多南京生産的上等絲綢。
如你所想,這些東西成了占領者的合法戰利品,很快就被瓜分完畢。
然而,歸我的那份又被轉交到别人手上。
在上船的路上,很多人都告訴我那是我應得的。
[12] 戰鬥結束後,阿瑟·庫甯海姆上校還經常來看這座被占領的城市。
起初,展現在阿瑟·庫甯海姆上校面前的是一片慘象: 房屋都被洗劫一空,城市的大部分地方成為一片火海,這基本上都出自清朝暴民之手。
這些暴民都是一些無惡不作的盜賊,是這世界上最目無法紀的一夥強盜,他們擅長在街道兩頭放火,以方便更加快速而不受幹擾地于中間實施搶劫。
由于諸多原因,想要有效阻止這些劫掠行徑,完全沒有可能。
首先,城市地域廣闊;其次,人口衆多,數量多達一二十萬。
另外,還有一些少數情況。
财産的主人為保護自己的财産而相互争奪,如果我們因此去剝奪這些人的财産,那既違背了總部的指示,又違背了我們自己的意願。
畢竟這場戰争并不針對清朝百姓,而針對的是他們當下的統治者。
到處可見滿人士兵和漢人士兵的屍首,還有被丈夫或父親親手毒死或殺死的婦女、被母親殺死的孩童。
許多孤苦無助的嬰兒躺在地上,被母親遺棄。
而這些嬰兒的母親,出于對兇殘的野蠻人的恐懼,要麼在家中自缢而亡,要麼跳入院中井裡溺水而亡。
這種社會制度竟然達到了如此可怕的程度。
一個中國人向我保證,我可以毫無保留地相信他說的話。
他說僅在一家院子裡,他就找到了不少于十六個女人和孩子的屍體,有些是服毒而死,大多數是直接割斷了自己的脖子。
雖然這樣說顯得有點多餘,但我還得說,感謝上帝,幸好我沒有看到這可怕的一幕,沒有目睹如此徹底的、為數衆多的悲劇。
很難說得清為什麼會有如此大規模的殘殺行為。
我對此事的理解就是,清朝官員們不遺餘力地給百姓種下荒唐、離譜的印象&mdash&mdash即我們能幹出世上最殘暴、野蠻的行徑。
還有清朝官員在城中各處散發傳單布告,宣稱我們做盡壞事,殘忍至極,以此讓百姓相信,隻要我們攻破城池,百姓隻能受盡淩辱而死。
我們又得到可靠消息,有大量窮苦百姓受到蠱惑,說我們的士兵是食人者,我們的士兵會将所有在戰場上俘獲的人全部吃掉,而我們士兵衣服上的紅色就是用這些人的血染成的。
還說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我們的士兵會吃掉自己的父母。
我們的哨兵抓住了幾個清兵,就在這些清兵被抓一小時後,我們的士兵打算生火做飯。
這幫可憐的清兵發出恐怖的尖叫,他們可能想着這些身穿紅衣的野蠻人要将自己剁碎了煮着吃。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表示,在清兵普遍表現出膽怯軟弱之時,也不乏信心堅定、英勇作戰的情況。
有些清兵甚至敢與我們的士兵展開激烈的白刃戰。
那些膽小懦弱之徒在倉皇逃竄之後不久就陷入絕望而自盡。
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位自焚的滿人将軍,名叫海齡。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說海齡第一個樹立了敗則成仁的範例。
最終,道光皇帝對海齡的行為給予至高的榮譽,以如下措辭頒布敕令:&ldquo業已查明,甚慰朕心,海齡将軍于鎮江陷落之際,慷慨赴死。
朕特發此谕以彰其功,并厚葬其妻子家人。
為記其忠勇高德,即刻在鎮江為将軍立廟豎碑,朕親書匾額,懸挂于京城之主廟。
&rdquo 自焚根本不可能是主動的行為,但一位戰敗的将軍就應該理所當然地為他的失敗自盡成仁。
如果他沒能自盡,他的整個家族會因此而蒙羞,他也會被流放至邊遠荒野之地。
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日本,并且更加普遍、更加頻繁。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說道:&ldquo井中清洌的水讓人十分美好惬意,然而,一想到這盛滿純淨清泉的水井中曾經堆滿了屍體,水井中還藏匿着許多活人,這又令人感到十分恐怖。
一想到這裡,美好惬意的感覺就蕩然無存。
我們的士兵從自殺的邊緣救下過很多不幸的、被誤導的人,對這些可憐的人無不以最大的善意關愛有加。
這讓他們驚訝不已,他們此時才明白自己不會被殘忍地殺害。
如果不是清朝皇帝和大臣們的固執導緻中國一次次遭受入侵,大清的民衆可能對我們會有一種完全不同的看法,毫無疑問,這一看法會讓大清民衆對我們敞開大門,這也不失為一種保護他們财産的上策,總要比順從于那些愚蠢的官老爺要強得多,比受他們的欺詐要強得多。
&rdquo 盡管中國人不敢反抗,但中國人的忍受能力确實很強,而且他們是以一種非同尋常的方式在忍受。
很多窮困的鄉下人時不時地試圖用自己愚妄的方式靠近我們,盡管我們營地四周貼滿了用漢語寫成的告示,告知他們,由于在暗夜裡我們的哨兵無法分辨來人是敵是友,因此警告他們這樣做很危險。
每天都有很多可憐的人被帶到營地總部,他們在承受截肢時所表現出的堅毅,令所有目睹的人欽佩不已。
有一個中國人,他曾是一名士兵,來自偏遠的鄉下,他的胳膊就以最常見的方式被截去了。
這位中國士兵的肩膀被槍擊中,如果不将斷臂從骨臼取出,那他就必死無疑。
他坐在凳子上忍受着。
在這期間,我掌着燈湊上前去仔細端詳他臉上的表情。
他一定在強忍着劇烈的痛苦,意識可能有些模糊,無法表達。
兩天後,我去看望他時,他正在吃飯,顯得十分鎮定。
他的傷口也沒有任何炎症,這主要歸功于當地人的飲食習慣&mdash&mdash米粥是他們唯一的營養來源。
盡管清軍在戰略戰術方面顯得非常無知,作戰時也表現得笨拙不堪,但他們在諸多方面展示出了過人的一面。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詳細描述了以下的事情: 我得提到一件奇怪的事,這件事發生在往山上指定位置運送槍支彈藥的過程中。
中國人已十分谙熟獨輪車&mdash&mdash在中國的這一地區,獨輪車應用非常普遍&mdash&mdash他們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民族都更了解如何隻憑借人力搬動質量重、體積大的東西。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炮兵拼盡全力,絞盡腦汁來分解這些龐然大物,以便能夠完成自己的任務。
每人扛着力所能及的部件,但還是無法完成任務。
我們的士兵最終決定開辟一條通往山頂的道路,讓主力部隊把炮拉到山頂。
一群中國人看到這些強大的敵人竟如此糊塗,驚訝不已。
他們通過比畫請求允許他們用自己的辦法試一試。
在得到允許後,一位老者走上前去,然後立刻指揮其他人,所有的人都對他言聽計從。
老者将每個人都安排到位,其他人手中拿着繩子、木杠。
他們所用的方法看似簡單卻十分巧妙,在中國已經司空見慣。
它将所有的重量均衡分配在每個人身上,而所有人都非常輕巧地、成功地把自己身上的那份重物搬運到了指定的地方。
這讓執行這項任務的所有人都非常高興,也把我們的士兵從這單調而麻煩不斷的工作中解放了出來,畢竟挖一條路直通山上不會再有其他什麼用處,而那條窄窄的羊腸小道已經足夠作将來緊急之用。
南京城下,就在我們的軍隊即将發起猛攻之際,道光皇帝屈服了,他特派欽差大臣前來簽訂條約。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看到了數量可觀的清軍官兵。
官員們無論品階高低,個個身着華麗的絲綢官服,但顯得軟弱頹廢。
就在談判懸而未決的時候,許多清兵湊近我們的營帳,其中一些士兵面容俊朗,但穿着破舊、收入微薄,并經常受到長官們的盤剝克扣。
大多數所謂的敢死之士都是從監牢裡被帶出來送往前線的,與入侵者進行厮殺。
南京城賣官鬻爵及其産生的破壞性後果非常普遍,我們睿智、幽默的副官将這一切都看在眼裡。
道光皇帝早已把這當成自己斂财的手段,并在最近将這種現象發展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頂戴花翎如今成為最能賺錢的資源。
因為我們兩國的情況不同,他們捐來的這些爵位隻能讓祖上光耀,但不能父子相傳,世襲罔替,否則用不了多久,所有人就都當上官了。
把政府官員任免當作商品待價而沽通常是一時的應急之策,它能保留的時間取決于政府的具體情況,不管捐得的官階級别高低,都要向當權者适時地再行打點,才能确保官位無虞。
這使我想起一句中國話,是一艘皇家巡洋艦的艦長說的。
這位船長曾無意中說到自己是個窮人。
&ldquo你說你是窮人,不是有錢人,那你怎麼可能不露出英俊的臉龐就開到大船?&rdquo在廣東話中,&ldquo露出英俊的臉龐&rdquo總是被用來表示賄賂。
當時中國人可能不相信,一個政府的任免權,并不都像在清朝那樣是能夠随意買賣的商品。
《南京條約》簽訂後,英國軍艦停泊于南京城下 中英談判期間,英國軍隊與清軍互動 在戰争中的表現不能讓皇帝滿意的官員,以及在殺身成仁之時膽怯退縮的官員,都會受到刑部的查辦。
一旦确定有罪,幾乎無一例外,都會被嚴厲懲處,他們的府邸、家産都會被充公。
奕山、奕經被革職圈禁,于保純等多位官員被判斬刑。
這與英國政府處死約翰·拜恩上将時,伏爾泰對英國政府的評論如出一轍。
其中,于保純的案子最悲慘。
于保純時任浙江提督,曾拼盡全力扼守鎮海和甯波。
在手下官兵大部分都潰逃時,于保純展現出了極大的個人勇氣,在守衛鎮海的戰鬥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令人為之動容的是,于保純的兒子懇請道光皇帝允許他替父受罪,子代父罪也是人之常情,經常會獲準,但這次被斷然拒絕。
道光皇帝宣布于保純罪大惡極,不可寬宥,并告誡其子隻有與狡黠蠻夷奮力一戰,擊退外邦的再次入侵,方可确保其家族榮譽。
處死約翰·拜恩上将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說道:&ldquo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清朝皇帝在簽發聖旨時,不會像歐洲君主那樣簽上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像亞洲其他國家的統治者一樣,簽上自己的名諱或蓋上私人印章,而隻是在旨意最後用朱筆寫下&lsquo欽此&rsquo的字樣。
臣民擅用朱筆是絕對禁止的,否則會受到最嚴厲的懲處。
因此,隻要一看到禦筆朱批,再有權勢的官員都會驚慌失措,因為他堅信這就是皇帝本人的手迹。
&rdquo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向我們列舉了好多令人心生敬畏的聖旨。
其中有一道下給了一位不幸的統帥:&ldquo時下,英夷安順,退回海上。
朕每每想到黎民身陷水火,屈從于朕,而朕應管束自我,采納王公大臣之谏言,遂應允開放與英夷之自由貿易,使朕之子民安居樂業,以絕戰争災禍之重現,考慮過往國人持續之失敗,皆歸罪于一人,其為肱股之臣,朕令其擔戍邊守土之重任。
然其不堪職守,軟弱無能,使朕之聖恩眷顧付諸東流,其行有辱聖譽,有損國威,如不将其嚴加懲戒,我天朝律令豈不形同虛設,安能告誡其他官員妥當行事,盡忠盡責。
朕已下令褫奪其官階,将其羁押并徹查,押解至京,交于刑部依罪論處。
&rdquo 還有一道禁煙诏書的部分内容:&ldquo拒不依诏令行事者,殺無赦!執迷不悟者,殺無赦!知錯悔改者,留其生路。
畏刑則可避罪。
特發诏令以警示天下,望所有臣民無不謹遵。
&ldquo急诏,急诏,十萬火急!&rdquo 最後這段話特意用顯眼的朱紅色寫成。
在《南京條約》簽訂之後不久,我們的官員發現清帝國的臣民變得彬彬有禮、親切友善。
就連天朝虎贲也放棄了過去一貫的蠻橫表情和挑釁姿态。
天朝虎贲對我們的實力有了全新的認識,而在過去,他們隻習慣稱呼我們為&ldquo紅毛鬼&rdquo。
盡管天朝虎贲還無法從心底裡佩服我們的陸軍軍醫,卻認為我們的軍醫是具有魔力的一群人。
這些清兵成群結隊地來向我們的軍醫尋診問藥。
在簽訂《南京條約》之前,中方主辦大臣伊裡布就派人前來索取藥品。
伊裡布曾讓我們的醫生用西洋療法為其治病,但礙于時局,又不願讓我們的醫務官進城,于是派出自己的親信将所需藥品帶進城去。
這位信使在返城之前,由于特别鐘愛我們的櫻桃白蘭地,喝至酒醉,更不幸的是,他記錯了服藥說明,誤導那位可憐的老者&mdash&mdash伊裡布時年七十二歲&mdash&mdash一次服下了整盒藥。
由于服藥不當,在&ldquo康沃利斯&rdquo号上簽訂條約時,伊裡布顯得極度虛弱,痛苦不堪。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說道:&ldquo有
副将總是随身帶着令箭,以便主将命他發号施令。
從發布命令的那一刻開始,副将便在令箭上做記号。
而如今令箭也落入了我的手中。
大家的興奮勁似乎有些消退,我們的将士有點難以忍受酷熱的天氣,尤其是那些數月以來未經操練的士兵,其中有一部分掉了隊,毫不誇張地說,有十幾個士兵當場暈死了過去。
因此,我們最關心的便是盡可能快地讓士兵開進周邊的村莊,占領一些寺廟或者其他建築物,好讓士兵們有個遮蔽,來躲開這令人無法忍受的酷熱。
我們有五位士兵在與敵人交火時喪命,天黑以前,大約有二十名士兵死于酷熱及暴曬。
這的确令人感到悲傷,但我們對這些情況不得不表現得冷酷無情,因為在這周結束之前,僅第九十八團,就有四十多人死于霍亂。
這種烈疾是受寒、缺乏休息、過多食用未熟果蔬等因素引起的。
我忍不住對今天發生的事情做了一個簡短的細節描述,恐怕對于這些細節描述,我要比我的讀者更感興趣。
事實上,如果我再繼續對今天的軍事行動進行更詳盡的描述的話,那就顯得有點出格了。
我隻能這樣說,在我們占領那座村莊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我們聽到一直有軍隊連續不斷地攻擊這座防守嚴密的營地。
登陸開始于1842年7月21日拂曉,在薩爾托恩将軍的指揮下,第一旅向前推動并發起對交叉營地的攻擊。
猛烈的進攻持續到當日9時,隻遇到短時的抵抗,然後清軍從山頂營地倉促撤退。
斯庫德将軍率領第二旅,幾乎于同時到達河邊的戰前預定高度,在向城内發射了幾枚炮彈之後,冒着從城牆上發出的槍火,勇敢地向前進攻,最終在當日10時左右,攀爬上城牆進入城内。
時至中午,西門外的戰鬥也已結束。
第三旅在巴特利中将的帶領下,由總司令陪同一起勇敢地湧入城内。
第三旅入城的速度是最迅速的,掃清了擋在他們眼前的所有敵人。
城門上的閣樓被大火吞噬。
然而,城内的清兵集中在一起,仍然負隅頑抗。
第十八團和第四十九團開進防禦工事附近,遭到突然襲擊,官兵損失慘重,但敵方損失幾乎是我方十倍。
當天的戰鬥是在酷熱中進行的,溫度高達華氏九十度,因此傷亡尤為慘重。
據我估計,陸軍不少于三十人戰死,一百一十人受傷,三人失蹤,大約二十人死于酷熱的天氣。
清軍的損失更是難以計數,因為僅僅在戰鬥中喪命的士兵就不計其數,還有許多不幸的人舉家自盡。
清軍在城内駐防的士兵總數應該在三千到四千人。
和總司令預計的恰恰相反,我們對小村鎮的進攻反倒遭到了最頑強的抵抗。
許多時候,都是一英尺一英尺地向前推進,在我們的軍隊占領他們的防禦工事以後,清軍仍然通過城牆上的暗堡向我們的士兵發起攻擊。
盡管清軍的攻擊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但正是這種頑抗使英軍官兵的傷亡急劇增加,傷亡人數已達一百五十人之多。
當天15時,一切又歸于平靜,我們占領了全城,我們很多士兵都想方設法地休息以恢複體力,但也有很多人因取得勝利而興奮得無法入睡。
我們把一處廟宇當成營房,廟宇的倉房裡有許多南京生産的上等絲綢。
如你所想,這些東西成了占領者的合法戰利品,很快就被瓜分完畢。
然而,歸我的那份又被轉交到别人手上。
在上船的路上,很多人都告訴我那是我應得的。
[12] 戰鬥結束後,阿瑟·庫甯海姆上校還經常來看這座被占領的城市。
起初,展現在阿瑟·庫甯海姆上校面前的是一片慘象: 房屋都被洗劫一空,城市的大部分地方成為一片火海,這基本上都出自清朝暴民之手。
這些暴民都是一些無惡不作的盜賊,是這世界上最目無法紀的一夥強盜,他們擅長在街道兩頭放火,以方便更加快速而不受幹擾地于中間實施搶劫。
由于諸多原因,想要有效阻止這些劫掠行徑,完全沒有可能。
首先,城市地域廣闊;其次,人口衆多,數量多達一二十萬。
另外,還有一些少數情況。
财産的主人為保護自己的财産而相互争奪,如果我們因此去剝奪這些人的财産,那既違背了總部的指示,又違背了我們自己的意願。
畢竟這場戰争并不針對清朝百姓,而針對的是他們當下的統治者。
到處可見滿人士兵和漢人士兵的屍首,還有被丈夫或父親親手毒死或殺死的婦女、被母親殺死的孩童。
許多孤苦無助的嬰兒躺在地上,被母親遺棄。
而這些嬰兒的母親,出于對兇殘的野蠻人的恐懼,要麼在家中自缢而亡,要麼跳入院中井裡溺水而亡。
這種社會制度竟然達到了如此可怕的程度。
一個中國人向我保證,我可以毫無保留地相信他說的話。
他說僅在一家院子裡,他就找到了不少于十六個女人和孩子的屍體,有些是服毒而死,大多數是直接割斷了自己的脖子。
雖然這樣說顯得有點多餘,但我還得說,感謝上帝,幸好我沒有看到這可怕的一幕,沒有目睹如此徹底的、為數衆多的悲劇。
很難說得清為什麼會有如此大規模的殘殺行為。
我對此事的理解就是,清朝官員們不遺餘力地給百姓種下荒唐、離譜的印象&mdash&mdash即我們能幹出世上最殘暴、野蠻的行徑。
還有清朝官員在城中各處散發傳單布告,宣稱我們做盡壞事,殘忍至極,以此讓百姓相信,隻要我們攻破城池,百姓隻能受盡淩辱而死。
我們又得到可靠消息,有大量窮苦百姓受到蠱惑,說我們的士兵是食人者,我們的士兵會将所有在戰場上俘獲的人全部吃掉,而我們士兵衣服上的紅色就是用這些人的血染成的。
還說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我們的士兵會吃掉自己的父母。
我們的哨兵抓住了幾個清兵,就在這些清兵被抓一小時後,我們的士兵打算生火做飯。
這幫可憐的清兵發出恐怖的尖叫,他們可能想着這些身穿紅衣的野蠻人要将自己剁碎了煮着吃。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表示,在清兵普遍表現出膽怯軟弱之時,也不乏信心堅定、英勇作戰的情況。
有些清兵甚至敢與我們的士兵展開激烈的白刃戰。
那些膽小懦弱之徒在倉皇逃竄之後不久就陷入絕望而自盡。
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位自焚的滿人将軍,名叫海齡。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說海齡第一個樹立了敗則成仁的範例。
最終,道光皇帝對海齡的行為給予至高的榮譽,以如下措辭頒布敕令:&ldquo業已查明,甚慰朕心,海齡将軍于鎮江陷落之際,慷慨赴死。
朕特發此谕以彰其功,并厚葬其妻子家人。
為記其忠勇高德,即刻在鎮江為将軍立廟豎碑,朕親書匾額,懸挂于京城之主廟。
&rdquo 自焚根本不可能是主動的行為,但一位戰敗的将軍就應該理所當然地為他的失敗自盡成仁。
如果他沒能自盡,他的整個家族會因此而蒙羞,他也會被流放至邊遠荒野之地。
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日本,并且更加普遍、更加頻繁。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說道:&ldquo井中清洌的水讓人十分美好惬意,然而,一想到這盛滿純淨清泉的水井中曾經堆滿了屍體,水井中還藏匿着許多活人,這又令人感到十分恐怖。
一想到這裡,美好惬意的感覺就蕩然無存。
我們的士兵從自殺的邊緣救下過很多不幸的、被誤導的人,對這些可憐的人無不以最大的善意關愛有加。
這讓他們驚訝不已,他們此時才明白自己不會被殘忍地殺害。
如果不是清朝皇帝和大臣們的固執導緻中國一次次遭受入侵,大清的民衆可能對我們會有一種完全不同的看法,毫無疑問,這一看法會讓大清民衆對我們敞開大門,這也不失為一種保護他們财産的上策,總要比順從于那些愚蠢的官老爺要強得多,比受他們的欺詐要強得多。
&rdquo 盡管中國人不敢反抗,但中國人的忍受能力确實很強,而且他們是以一種非同尋常的方式在忍受。
很多窮困的鄉下人時不時地試圖用自己愚妄的方式靠近我們,盡管我們營地四周貼滿了用漢語寫成的告示,告知他們,由于在暗夜裡我們的哨兵無法分辨來人是敵是友,因此警告他們這樣做很危險。
每天都有很多可憐的人被帶到營地總部,他們在承受截肢時所表現出的堅毅,令所有目睹的人欽佩不已。
有一個中國人,他曾是一名士兵,來自偏遠的鄉下,他的胳膊就以最常見的方式被截去了。
這位中國士兵的肩膀被槍擊中,如果不将斷臂從骨臼取出,那他就必死無疑。
他坐在凳子上忍受着。
在這期間,我掌着燈湊上前去仔細端詳他臉上的表情。
他一定在強忍着劇烈的痛苦,意識可能有些模糊,無法表達。
兩天後,我去看望他時,他正在吃飯,顯得十分鎮定。
他的傷口也沒有任何炎症,這主要歸功于當地人的飲食習慣&mdash&mdash米粥是他們唯一的營養來源。
盡管清軍在戰略戰術方面顯得非常無知,作戰時也表現得笨拙不堪,但他們在諸多方面展示出了過人的一面。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詳細描述了以下的事情: 我得提到一件奇怪的事,這件事發生在往山上指定位置運送槍支彈藥的過程中。
中國人已十分谙熟獨輪車&mdash&mdash在中國的這一地區,獨輪車應用非常普遍&mdash&mdash他們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民族都更了解如何隻憑借人力搬動質量重、體積大的東西。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炮兵拼盡全力,絞盡腦汁來分解這些龐然大物,以便能夠完成自己的任務。
每人扛着力所能及的部件,但還是無法完成任務。
我們的士兵最終決定開辟一條通往山頂的道路,讓主力部隊把炮拉到山頂。
一群中國人看到這些強大的敵人竟如此糊塗,驚訝不已。
他們通過比畫請求允許他們用自己的辦法試一試。
在得到允許後,一位老者走上前去,然後立刻指揮其他人,所有的人都對他言聽計從。
老者将每個人都安排到位,其他人手中拿着繩子、木杠。
他們所用的方法看似簡單卻十分巧妙,在中國已經司空見慣。
它将所有的重量均衡分配在每個人身上,而所有人都非常輕巧地、成功地把自己身上的那份重物搬運到了指定的地方。
這讓執行這項任務的所有人都非常高興,也把我們的士兵從這單調而麻煩不斷的工作中解放了出來,畢竟挖一條路直通山上不會再有其他什麼用處,而那條窄窄的羊腸小道已經足夠作将來緊急之用。
南京城下,就在我們的軍隊即将發起猛攻之際,道光皇帝屈服了,他特派欽差大臣前來簽訂條約。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看到了數量可觀的清軍官兵。
官員們無論品階高低,個個身着華麗的絲綢官服,但顯得軟弱頹廢。
就在談判懸而未決的時候,許多清兵湊近我們的營帳,其中一些士兵面容俊朗,但穿着破舊、收入微薄,并經常受到長官們的盤剝克扣。
大多數所謂的敢死之士都是從監牢裡被帶出來送往前線的,與入侵者進行厮殺。
南京城賣官鬻爵及其産生的破壞性後果非常普遍,我們睿智、幽默的副官将這一切都看在眼裡。
道光皇帝早已把這當成自己斂财的手段,并在最近将這種現象發展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頂戴花翎如今成為最能賺錢的資源。
因為我們兩國的情況不同,他們捐來的這些爵位隻能讓祖上光耀,但不能父子相傳,世襲罔替,否則用不了多久,所有人就都當上官了。
把政府官員任免當作商品待價而沽通常是一時的應急之策,它能保留的時間取決于政府的具體情況,不管捐得的官階級别高低,都要向當權者适時地再行打點,才能确保官位無虞。
這使我想起一句中國話,是一艘皇家巡洋艦的艦長說的。
這位船長曾無意中說到自己是個窮人。
&ldquo你說你是窮人,不是有錢人,那你怎麼可能不露出英俊的臉龐就開到大船?&rdquo在廣東話中,&ldquo露出英俊的臉龐&rdquo總是被用來表示賄賂。
當時中國人可能不相信,一個政府的任免權,并不都像在清朝那樣是能夠随意買賣的商品。
《南京條約》簽訂後,英國軍艦停泊于南京城下 中英談判期間,英國軍隊與清軍互動 在戰争中的表現不能讓皇帝滿意的官員,以及在殺身成仁之時膽怯退縮的官員,都會受到刑部的查辦。
一旦确定有罪,幾乎無一例外,都會被嚴厲懲處,他們的府邸、家産都會被充公。
奕山、奕經被革職圈禁,于保純等多位官員被判斬刑。
這與英國政府處死約翰·拜恩上将時,伏爾泰對英國政府的評論如出一轍。
其中,于保純的案子最悲慘。
于保純時任浙江提督,曾拼盡全力扼守鎮海和甯波。
在手下官兵大部分都潰逃時,于保純展現出了極大的個人勇氣,在守衛鎮海的戰鬥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令人為之動容的是,于保純的兒子懇請道光皇帝允許他替父受罪,子代父罪也是人之常情,經常會獲準,但這次被斷然拒絕。
道光皇帝宣布于保純罪大惡極,不可寬宥,并告誡其子隻有與狡黠蠻夷奮力一戰,擊退外邦的再次入侵,方可确保其家族榮譽。
處死約翰·拜恩上将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說道:&ldquo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清朝皇帝在簽發聖旨時,不會像歐洲君主那樣簽上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像亞洲其他國家的統治者一樣,簽上自己的名諱或蓋上私人印章,而隻是在旨意最後用朱筆寫下&lsquo欽此&rsquo的字樣。
臣民擅用朱筆是絕對禁止的,否則會受到最嚴厲的懲處。
因此,隻要一看到禦筆朱批,再有權勢的官員都會驚慌失措,因為他堅信這就是皇帝本人的手迹。
&rdquo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向我們列舉了好多令人心生敬畏的聖旨。
其中有一道下給了一位不幸的統帥:&ldquo時下,英夷安順,退回海上。
朕每每想到黎民身陷水火,屈從于朕,而朕應管束自我,采納王公大臣之谏言,遂應允開放與英夷之自由貿易,使朕之子民安居樂業,以絕戰争災禍之重現,考慮過往國人持續之失敗,皆歸罪于一人,其為肱股之臣,朕令其擔戍邊守土之重任。
然其不堪職守,軟弱無能,使朕之聖恩眷顧付諸東流,其行有辱聖譽,有損國威,如不将其嚴加懲戒,我天朝律令豈不形同虛設,安能告誡其他官員妥當行事,盡忠盡責。
朕已下令褫奪其官階,将其羁押并徹查,押解至京,交于刑部依罪論處。
&rdquo 還有一道禁煙诏書的部分内容:&ldquo拒不依诏令行事者,殺無赦!執迷不悟者,殺無赦!知錯悔改者,留其生路。
畏刑則可避罪。
特發诏令以警示天下,望所有臣民無不謹遵。
&ldquo急诏,急诏,十萬火急!&rdquo 最後這段話特意用顯眼的朱紅色寫成。
在《南京條約》簽訂之後不久,我們的官員發現清帝國的臣民變得彬彬有禮、親切友善。
就連天朝虎贲也放棄了過去一貫的蠻橫表情和挑釁姿态。
天朝虎贲對我們的實力有了全新的認識,而在過去,他們隻習慣稱呼我們為&ldquo紅毛鬼&rdquo。
盡管天朝虎贲還無法從心底裡佩服我們的陸軍軍醫,卻認為我們的軍醫是具有魔力的一群人。
這些清兵成群結隊地來向我們的軍醫尋診問藥。
在簽訂《南京條約》之前,中方主辦大臣伊裡布就派人前來索取藥品。
伊裡布曾讓我們的醫生用西洋療法為其治病,但礙于時局,又不願讓我們的醫務官進城,于是派出自己的親信将所需藥品帶進城去。
這位信使在返城之前,由于特别鐘愛我們的櫻桃白蘭地,喝至酒醉,更不幸的是,他記錯了服藥說明,誤導那位可憐的老者&mdash&mdash伊裡布時年七十二歲&mdash&mdash一次服下了整盒藥。
由于服藥不當,在&ldquo康沃利斯&rdquo号上簽訂條約時,伊裡布顯得極度虛弱,痛苦不堪。
阿瑟·庫甯海姆上校說道:&ldquo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