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迷茫與探索:在繪畫世界闖蕩的天才

關燈
苛是有針對性的,他們并不反對合法地追求藝術和美,但他們反對劣質的藝術對純潔心靈、高尚情感的玷污。

     有必要強調一下這些觀察的真實性以及著名的伯克利主教預言的準确性。

    多年來,美國藝術興起的最大激勵因素應該是本傑明·韋斯特。

    本傑明·韋斯特是一名貴格派教徒。

    那時的藝術條件很差,本傑明·韋斯特最初從事藝術創作時和喬托·迪·邦多納一樣,沒有多少資源可以利用。

    九歲時,本傑明·韋斯特用貓尾巴上的毛給自己做了一支畫筆,将木炭和粉筆研磨後,并從黑莓中擠出紅色汁液做顔料。

    他母親的洗衣店給他提供了靛藍,他父親的印第安朋友給了他印第安人用來塗臉的紅色和黃色的土。

    小本傑明·韋斯特用這些簡單粗糙的材料畫了一幅睡在搖籃裡的孩子的畫。

    很久以後,在他藝術生涯的巅峰時期,這位早熟的天才甚至聲稱自己的作品永遠也無法超越他第一次努力創作的那幅畫。

     後來,本傑明·韋斯特逐漸在當地出名,随後去了意大利,并在意大利獲得了職位。

    後來他在英國生活了四十年,得到了英國國王的垂青和提攜,成了英國皇家學院的院長。

    這一切都已經成為曆史。

    本傑明·韋斯特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

    他非常熱愛祖國,去世後不僅受到了藝術家們的緬懷,還受到了同胞們的敬仰。

    美國藝術界應該懷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懷念本傑明·韋斯特,因為沒有一個畫家比他對努力奮鬥的美國藝術家更友善、更慷慨。

    我們早期的畫家一到達倫敦,就會去尋求本傑明·韋斯特的援助和指導。

    本傑明·韋斯特是一位很好的朋友,他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慷慨幫助這些畫家,甚至讓這些畫家在自己的畫室裡支起畫架,不遺餘力地認真指導他們。

    約翰·特朗布爾、吉爾伯特·斯圖爾特、威廉·鄧拉普等許多藝術家都應該忘記本傑明·韋斯特的缺點,記住這位藝術家曾給予遠渡重洋而來的有遠大抱負的美國藝術家的巨大幫助。

     本傑明·韋斯特去世後,我們必須承認他是我們國家誕生的偉人之一。

    然而,貶低本傑明·韋斯特的藝術、譴責他的性格已經成為時尚,這似乎是一個錯誤,這個錯誤使诽謗者名譽掃地。

    我們不應該主觀地去評判一個人,更不應該将這些藝術家和古代的聖人做比較,而應該将他們和他們同時代的人做比較,還要考慮他們遇到的機會。

    評價古人時,我們也需要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而不是按照我們生活的時代的标準評判他們。

    藝術評價是最容易出現觀點過激、片面,而且不夠寬容,誤判他人的一個領域。

    本傑明·韋斯特很有藝術天賦,而且成名很早,很快就達到了他的藝術創作巅峰,這和他的刻苦勤奮以及對藝術的至誠是相稱的。

     威廉·鄧拉普 總體來看,本傑明·韋斯特的藝術特點是所有作品的質量比較均等,沒有出類拔萃的作品,色彩中總有某種不相宜的磚紅色色調。

    譬如他創作的《雷古魯斯出發》《死在灰馬上》和《沃爾夫之死》。

    但必須授予他天才之稱,因為他勇敢面對時代的質疑,摒棄了曆史類作品中的古典服裝,暗示出大膽和知覺的力量,赢得了約書亞·雷諾茲爵士的贊賞,并在特定曆史時期掀起了藝術革命。

    本傑明·韋斯特顯然是那個時代的傑出藝術家,但應該說是那個時代造就了他,而不是他塑造了那個時代。

    本傑明·韋斯特傾向&ldquo因襲主義&rdquo[4]。

    當進入藝術領域時,他求學的意大利與英國的藝術界一片蕭條,但約書亞·雷諾茲爵士和庚斯博羅的作品給了藝術新的推動力。

    本傑明·韋斯特由于藝術潛能發掘過早,很早就已經無法繼續前進了。

     本傑明·韋斯特十五歲時已經成為一名肖像畫家。

    1755年,年僅十七歲的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也進入肖像畫領域。

    本傑明·韋斯特終年七十九歲,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七十八歲離世。

    和本傑明·韋斯特相比,必須承認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的藝術生涯更具本土性,完全屬于美國風格。

    雖然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早期得到了他繼父佩勒姆的一些指導,并擁有本傑明·韋斯特沒有的師從外國藝術家的機會,但他的優勢還是太少。

    三十九歲定居英國時,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的一切藝術成就完全來自他自己的獨特風格和創意。

    我們可以自豪地将他的作品列入本土最有價值的藝術瑰寶行列。

    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富有才華,是當時最受尊崇的藝術家之一。

    還沒有穿越大西洋前往英國前,他已經在英國出名,因此他後來在倫敦得到了很多人的資助。

    據說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工作努力,勤奮刻苦,做事認真仔細。

    他會花很多時間精心設計一件衣服的每一個細節。

    但如果公衆的評論是正确的,那麼現在許多被認為出自他手的畫作很可能是赝品。

    有一種普遍的說法是,對一個新英格蘭家庭來說,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的姓氏相當于一個貴族頭銜。

    因為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聲名遠揚,所以一些名不見經傳的藝術家潛心模仿他的風格,創作的肖像畫惟妙惟肖,很多人誤以為是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的作品。

    但仍有一些經過嚴格鑒定的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真迹保存得非常好,藝術學生非常喜歡研究這些作品。

    對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的評價大多是公正的:他自學成才,優缺點都很獨特,作品風格過于生硬,人物輪廓有時比較僵硬死闆,不夠優雅。

    在那個服飾講究,形象莊重的年代,人物僵硬的缺點不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但現在看來這一缺點顯得比較突出。

    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最好的作品中幾乎看不出這些缺點。

    在運用色彩方面他遠勝于本傑明·韋斯特,尤其善于巧妙地捕捉眼神,并且重現了那個時期的優雅禮服。

    他在感知和表現人物個性以及描繪手部的特點方面也非常出色,沒有任何一個藝術家能夠超越他。

    瑞莉芙·吉爾夫人八十歲時,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為她畫了一幅肖像畫。

    這幅畫很好地體現了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對人物手部的特點的感知和表現力。

    吉爾伯特·斯圖爾特這樣評價《埃普斯·薩金特上校》中的手:&ldquo隻要紮一下手,血就會噴出來。

    &rdquo這幅畫的确是一幅傑作。

    沒有畫家比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更能和時代産生共鳴,當我們看到他那令人欽佩的肖像畫時,仿佛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将我們拉回過去。

    他在畫中用一些神來之筆紀念那些殖民時期的領軍人物。

    這些人物身穿色彩亮麗且厚重的制服,衣服上配有織錦和刺繡的天鵝絨以及精緻的花邊和領帶。

    同時,我們也對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的藝術天賦感到震驚,他幾乎沒有接受過藝術培訓,但他的畫作卻可以讓同時代的人流芳百世,他的點睛之筆也備受後人敬仰。

     《沃爾夫之死》,本傑明·韋斯特繪 《生意人的道路》,約書亞·雷諾茲爵士繪 《喬治·克萊夫與家人及印度女仆》,庚斯博羅繪 《埃普斯·薩金特上校》,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繪 最終決定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盛名的是他傳之後世的優秀的肖像畫。

    同時人們也不會忘記他是那個時代最有才華的曆史畫畫家。

    他在波士頓畫的一些畫,譬如《皮爾森少校之死》《查塔姆之死》和《男孩和松鼠》等,将會使這位18世紀美國最偉大的藝術家聲名遠播,永存史冊。

     殖民地另一位很有名的藝術家是查爾斯·威爾遜·皮爾。

    查爾斯·威爾遜·皮爾認為自己的成名純屬偶然,但他确實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也許當幸運之風轉向自己時,他知道如何努力使其化成自己的優勢。

    然而,一般情況下,就像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和本傑明·韋斯特那樣,人們好像需要通過努力才能将命運扭向對自己有利的一面。

    但有時幸運女神好像隻青睐查爾斯·威爾遜·皮爾。

    無論如何,查爾斯·威爾遜·皮爾獲得的美譽與他的作品分不開,他的藝術作品和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有關,而且他的兒子倫勃朗·皮爾也從事藝術,因此他的家族藝術聲名遠播。

    查爾斯·威爾遜·皮爾并沒有專攻一個方面,他像許多美國本土藝術家一樣多才多藝,在各個方面都小有成就,但都未能達到極緻。

    他在科學和力學之間徘徊,最終進入了藝術界,前往英國跟着本傑明·韋斯特學習,然後又返回美國參加了戰争,并成為上校。

    查爾斯·威爾遜·皮爾聰明睿智,多才多藝。

    曾經有人這樣描述他:&ldquo他用象牙為自己做了一幅袖珍畫像,還做了眼睛和鲨皮盒。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