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危急時刻

關燈
&rdquo,則對之越無好感,他認為一旦一個老實人出任公職,他就會受人嫉恨,免不了受到&ldquo各種專事敗壞人家聲譽的無賴之徒的種種惡毒攻擊&rdquo。

    然而他還是接受了這個職位,而且由于籌集到了所需資金,對支持獨立戰争可謂與有力焉,功勞并不比别人小。

    财富亦可以被派上用場,盡管富人常被看成無賴,他們亦如他人,可以成為國家棟梁。

    并非唯有低賤之輩才有德行,才知愛國。

    莫裡斯憑他自己的信譽,從各州籌得了錢款,削減了政府開支,為美國第一個國家銀行的建立奠定了基礎,還成功說服一群費城的銀行家提供了一大筆現金借款。

    他總共從羅尚博和費城的商人那裡借到了4萬美元,讓衣衫褴褛、饑腸辘辘的大陸軍士兵自入伍以來第一次摸到了現金,這不但減少了開小差的人數,甚至開始有人主動入伍了。

    更重要的是,有了這筆錢,華盛頓可以準備發動攻勢了。

     8月14日,華盛頓看到了格拉斯從西印度群島寫給羅尚博的信,信中說他正率領28艘船和3000名士兵駛往切薩皮克灣。

    華盛頓曾經夢想通過奪回紐約而結束戰争,但是他對此不再糾結,立即着手準備在切薩皮克灣發動戰役,試圖殲滅康沃利斯。

     他并沒有浪費時間去仔細衡量個中利弊,那往往會拖延做出艱難決定的時間。

    格拉斯要求他在預計的9月13日到達後能夠&ldquo立即配合&rdquo行動,這意味着他隻有一個月的時間來挑選作戰部隊并讓他們做好準備,為部隊經由當地道路總長約計500英裡的行軍做好給養準備,還要準備船隻在河道上接應格拉斯,為他提供運輸設備,在他們達成目标後,提供當地食物維持其部隊的生存。

    此外也要為羅尚博的部隊做好準備,該部隊已經從紐波特行進了200英裡,在6月的第一個星期抵達白原與華盛頓會合。

    此次戰役有很大的冒險性,作戰難度也很大。

    他們要冒着酷暑經過長途跋涉到達一個他們都不喜歡的目的地,士兵的脾氣則捉摸不定,由法國人和美國北方佬組成的聯軍可能互相看不慣,甚至吵起來,他們還可能遭受克林頓的部隊從側翼發起的攻擊&mdash&mdash所有這一切都表明,戰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為了成功完成這&ldquo緻命一擊&rdquo,部隊在經過一個月的跋涉之後,必須在法國艦隊穿越大洋抵達的那一刻接應他們,雙方都經過長途跋涉,途中遭遇的種種艱難險阻和意外事件均可能導緻他們錯過時機,挫敗整個計劃。

    必須要在時間上保證精确,這樣他們就不至于分别與敵人相遇,也不會先後到達而讓敵人有機會逃跑。

    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康沃利斯是否會待在原處,陷入圈套,否則這項宏大的計劃将一無所成。

    這種擔心讓華盛頓心事重重。

    他寫信給拉法耶特,要他确保不讓康沃利斯再回到北卡羅來納,随時告知敵人的動向。

     然而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聯軍既然安營紮寨,駐紮約克鎮準備圍攻,那麼他們的吃飯問題怎樣解決?羅尚博起初帶來的1500桶鹹牛肉儲藏在紐波特,這本可以對付一下,但是巴拉斯亦拒絕運送牛肉。

    他正因為格拉斯被任命為他的上司而悶悶不樂呢。

    他自己獨立指揮的希望落空了,如果獨立指揮,他就可以到紐芬蘭周圍進行冒險,因此他失去了得到戰利品的機會,就像胡德放棄遠征蘇裡南和庫拉索的計劃就失去了得到戰利品的機會一樣。

    現在由于華盛頓和羅尚博苦口婆心的說服工作,巴拉斯才改變主意,同意沿着海岸航行運送圍城火炮&mdash&mdash火炮太重,不适合陸上運輸&mdash&mdash也帶上鹹牛肉,格拉斯此時應該已經把海路開通了。

     要在切薩皮克灣開戰就必須果斷、大膽,要充分意識到已經沒有别的選擇,這是最後的辦法。

    華盛頓是個不喜歡猶豫不決的人。

    他在收到格拉斯信的當天就下了決心。

    他在那天的日記中寫道,&ldquo由于格拉斯伯爵在這片海岸預計的逗留時間很短,加之(法國)海軍軍官顯然不願意對紐約發動強攻&rdquo,再之他自己的國家&ldquo不願意答應&rdquo他招募新兵的請求,&ldquo将來積極備戰的前景亦甚渺茫&rdquo,&ldquo因此我不得不放棄攻取紐約的想法,相反,必須将法軍和美陸軍一部調至弗吉尼亞&rdquo。

    他現在比較情願放棄進攻紐約,是因為7月在洛贊公爵的率領下對克林頓在紐約的防禦工事進行了偵察,結果發現防禦非常堅固,必須發動強攻方能攻克,但憑華盛頓眼下的力量,組織不了這樣的強攻。

     美國士兵早已是戰場上的棄兒,邋邋遢遢,食不果腹,糧饷拖欠了很久,而大陸會議的成員則出入有車輛接送,吃飯有山珍海味,因此士兵們堅持要求發饷,否則不肯出發。

    這時莫裡斯和法國人的錢便如潤滑劑一般,派上了用場,幫助消除了障礙。

    本來囊中羞澀的士兵有了點兒錢,軍需官也可以籌辦軍需品了,食物也不像過去那樣成為大問題了。

    一支每日四處轉移的部隊不像漫漫寒冬駐紮一處的部隊那樣讓人們擔驚受怕,因為駐紮的部隊會消耗掉最後一片豬肉、最後一粒糧食,不免招緻鄉民的憎惡,讓人避之唯恐不及。

    現在華盛頓可以在行軍的路線上設置供應肉、面粉和朗姆酒的補給點。

    法國人的錢和費城銀行家的借貸讓部隊重新行動起來,不過更關鍵的因素還是,格拉斯必須順利穿過大西洋,按計劃與美軍會合,這才能讓美國革命事業重現生機,提供發動戰役所必需的軍事力量。

    就美軍本身而言,規模本來不大,物資嚴重匮乏,在1781年時根本無法在戰場上獨當一面。

    大陸會議也沒有後備力量。

    此時的英國軍隊亦無力成功發起攻勢。

    如果不是法國艦隊的到來改變了力量平衡,英國和美洲殖民地可能會就那樣相持下去,直到他們達成某種可悲的妥協,因為雙方私下裡都有達成和解的意願。

    1781年3月,有傳聞說俄國沙皇或者說女皇提出斡旋,各方均已接受,而根據沃波爾對曼所說的,約瑟夫·約克爵士正準備起程,&ldquo借助風力前往維也納媾和&rdquo。

    這些消息一出,在兩天的時間裡,英國的股票便上漲了6%。

    後來發現傳聞不實,約瑟夫爵士也待在家裡,并未外出,股票市場又沮喪地回落了。

    在美國,有關俄國要居間調停的傳言同樣激起熱望,因為很多地方都有強烈的厭戰情緒。

    到了9月,英國人再次受到傳言的鼓舞,說英國國王已經指派約克與荷蘭單獨媾和,這樣英國至少可以免除一場戰争。

    輝格黨盡管傾向于和平,但對主動求和還是不免挖苦一番。

    據沃波爾說,他們指責&ldquo朝廷的行為為人所不齒。

    它先是神經兮兮地主動挑起戰争,接着又卑躬屈膝地私下求和&rdquo。

    這個傳言後來也被證明是不實的。

    議和的傳聞盛行,足見公衆有厭戰情緒,想通過調停達成妥協。

    但戰場上的将軍們卻寄希望于赢得&ldquo戰鬥勝利&rdquo并給予&ldquo緻命一擊&rdquo,一如既往地表現出強硬态度。

    這也許是件幸運的事,因為如果達成妥協的話,那就不會建立美利堅合衆國了,也不會造就民主的新紀元了。

    1781年6月5日晚上在西印度群島發生的事舉足輕重:那一天,羅德尼決定保衛巴巴多斯,而不是追逐格拉斯。

     [1]艦隻數量常常不準确,因為這取決于快速帆船是否被計入,還取決于是否有别的主力艦會加入或離開艦隊主力。

     [2]不同觀察者在不同時期對該數字的說法不一。

    可以比較确定的是,格拉斯艦隊的主力艦包括26艘到28艘戰艦,另外還有些快速帆船和武裝商船。

     [3]後來,在1782年取得&ldquo聖徒之戰&rdquo的勝利之後,他被晉封,但僅僅被封為貴族中最低等的男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