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革命的低潮
關燈
小
中
大
桑德威奇寫信對海軍取得的勝利表示祝賀。
考慮到他之前對羅德尼那麼冷落,套用一句現代成語,其賀信之措辭真可謂是&ldquo厚顔無恥&rdquo:&ldquo現在哪怕是我的死敵也不得不承認,我選對了人,選中了一名恪守職責、勇敢、誠實、有才幹的軍官。
&rdquo羅德尼手下一名叫約翰·羅斯(JohnRoss)的艦長告訴他說,&ldquo9個星期&rdquo的遠征使&ldquo我們從敵人手裡奪取了36艘商船,價值估計合100萬英鎊,還繳獲36艘主力艦,為直布羅陀和馬翁(Mahon)的衛戍部隊補充了兩年的各類補給&rdquo,桑德威奇總算還不失公道地說,他希望&ldquo能夠說服國王用更實際的方式表達贊賞之情&rdquo。
他的确這樣做了,之後的報酬也可謂豐厚。
對于在聖文森特海角獲勝的消息,霍勒斯·沃波爾的評論似乎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他在寫給經常通信的威廉·科爾牧師(ReverendWilliamCole)的信中說:&ldquo我一直以來總是堅信,狡詐和鑽營很少用在正道上,恰恰是人類的種種荒謬之舉&hellip&hellip延續并維持了上天有意維護的平衡。
&rdquo沃波爾對這場後來被稱作的&ldquo月光之戰&rdquo的海戰的評論并不十分妥當。
他的觀察更像是俯察人類事務的哲理性格言,而不像是針對羅德尼說的。
他接着說:&ldquo再見吧,我親愛的先生。
我們是不是有可能放低身段、和平共處呢?&rdquo約翰·亞當斯也同樣感到和平難以企及。
他發現英國現在有了一名雄心勃勃的海軍軍官投入戰鬥,他們想要和平解決的願望将不再強烈,因為&ldquo海軍的勝利讓他們如癡如狂&rdquo。
一如既往,亞當斯此話可謂一針見血,因為通過&ldquo月光之戰&rdquo和直布羅陀解圍,羅德尼激發了英國人的自信,這種自信在美國戰争中轉變成了緻命的過分自信。
聖文森特海角的戰利品被送回到國王陛下那裡,羅德尼則帶領四艘船奔赴加勒比海,就任其在背風群島聖盧西亞的職位。
就在他到達的那一周,由吉尚伯爵(ComtedeGuichen)率領的一支法國艦隊駛入馬提尼克島的皇家要塞,準備借助修整後的法國海軍再将戰火延伸到西印度群島。
在這個階段的争奪中,與&ldquo七年戰争&rdquo不同的是,英國已經位居下風。
從軍事上說,英國已經陷入北美殖民地戰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無力支持海軍,而敵方法國的情況卻正好相反。
法國在簽訂《巴黎條約》後,從歐洲大陸的戰争中解脫出來。
在1763年以前,歐洲戰争使得法國将主要力量集中于陸軍,海軍則一直較弱。
自那以後,法國開始為建設強大的海軍而傾注大量人力、物力,提高訓練水平,發展造船技術,以期超越英國。
1778年,當法國正式宣戰時,共有75艘到80艘主力艦和50艘快速帆船,這些艦船與英國相比更新,設計更好,速度更快。
而且西班牙還有60艘主力艦,不過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意大利一樣,西班牙的戰鬥意志不足,因而不是一個可靠的盟友,有時幫忙,有時幫倒忙。
對抗這個波旁聯盟的英國有69艘主力艦,但其中僅35艘可以參戰,而且11艘在美洲海域,實力遠遜于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
雄心勃勃的法國人在背風群島積極備戰,結果羅德尼在取得直布羅陀的輝煌勝利後僅僅數月,便遭遇了平生最刻骨銘心的敗績。
好像為了對他有所補償,當他在1780年3月由直布羅陀重返安提斯聖盧西亞的時候,好運正等着他&mdash&mdash盡管這種好運也不可能撫去戰敗帶給他的心頭之痛。
這個好消息便是桑德威奇勳爵給他的一封賀信,賀信正式通知他,國王賜給他每年2000英鎊的養老金,更重要的是,在他死後,養老金将持續下去,每年給予他的遺孀500英鎊,長子1000英鎊,次子和四個女兒每人100英鎊,&ldquo此養老金在他們各自的有生之年将一直續存&rdquo。
這筆錢消除了他對自己家人最大的擔心,也讓一種常見的論斷&mdash&mdash在聖尤斯特歇斯島獲取的财富讓羅德尼鬼迷心竅,忘記了自己在海上的職責&mdash&mdash不再可信。
養老金讓他放下心來,他在給自己妻子的信中未免過于自信了。
&ldquo我現在就想盡快償付我所有的債務&hellip&hellip待我償清了所有債務,我們的收入足夠讓我們體面地生活,而且還能夠省下一些錢來。
&rdquo事情并沒有那麼簡單。
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聖基茨島的幾個商人因為财産被他罰沒而和他打起了官司,這些官司讓他此後的生活一直過得捉襟見肘。
當時自然還不可能預料到後來的種種不如意,因此也不可能敗壞他由于時來運轉而帶來的好心情。
養老金的喜訊觸動了羅德尼很早就懷有的渴望&mdash&mdash加入&ldquo俱樂部&rdquo,這俱樂部不是别的,乃是議會下院。
他尚未得知自己已經被選入威斯敏斯特時,便同喬治·日耳曼勳爵提起此事。
他寫道:&ldquo遊離在議會之外,便是遊離在世界之外,而我一心一意想進去。
&rdquo在給桑德威奇的信中,他亦表達了同樣的心願,&ldquo我現在時來運轉&rdquo,不但可以償清所有債務,而且足夠&ldquo餘下一筆錢在必要時讓我進入議會&rdquo。
他從直布羅陀趕來的途中,有消息說有一支強大的法國艦隊正駛往西印度群島,該艦隊有15艘到20艘主力艦,以及載有1.5萬名士兵的運輸船。
這個消息的來源是曾在布雷斯特做俘虜、後來逃出的英國海員。
該艦隊的目标是在皇家要塞與少量帆船會合之後去奪取巴巴多斯&mdash&mdash英國在那裡關押了2000名法國俘虜&mdash&mdash再重新奪回聖盧西亞。
羅德尼看到了予敵痛擊&mdash&mdash也許是緻命一擊&mdash&mdash的機會。
他對當時那些花架子戰術和充滿煩瑣程序的戰鬥一直很不滿,對&ldquo作戰條例&rdquo也從不盲從,認為打仗就要打出名堂來。
&ldquo從未離開過他視野的目标,&rdquo馬漢評價道,&ldquo就是法國艦隊&rdquo&mdash&mdash敵人在海上的有組織兵力。
這的确是關鍵所在。
隻要法國海軍可以作為盟友靠近美國,為叛亂者提供人力、武器,尤其是金錢支持,那麼叛亂者就不會被擊敗。
從法國與美國結盟那一刻起,英國戰略的主要目标本應該是阻止法國靠近美國。
然而,在内閣決議中對此從未有明确表述,也沒有向海軍指揮官下令說這是當務之急。
結果不可避免地,在聖尤斯特歇斯島發生的私掠行為,以及維護估價甚高的西印度群島之公共職責&mdash&mdash作為背風群島總司令的羅德尼認為這是他的責任&mdash&mdash模糊了他的視野。
羅德尼的視線遊移不定,在一個關鍵時刻,錯誤的判斷把戰略意圖抛到九霄雲外去了。
1780年,羅德尼在西印度群島的作戰計劃是打破縱列作戰法,正如約翰·克拉克曾經在愛丁堡港設想的那樣。
在這種非常規的戰法中,戰艦不是根據縱線的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交戰,而是在與敵方前鋒交戰前便傾全力襲擊并摧毀敵方中部和後衛。
羅德尼已經事先就此計劃向軍官做了說明,但由于這違背&ldquo作戰條例&rdquo,因此這些軍官或者真的沒有搞明白,或者像後來羅德尼所指控的那樣,出于邪惡的政治原因而故意違抗。
又一次,100年來一成不變的不可救藥的信号系統葬送了本來至為關鍵的一場海戰。
根據這樣一種理論,為了便于理解,信号旗應該盡可能地少而簡單,因此該系統非常原始。
根據規定,信号旗每次隻能升起一面,如果要進一步表達各種意圖,就要通過增加三角旗,通過旗子在桅杆上的位置,或者通過懸挂旗子的桅杆來表示。
由于這種種局限,一面信号旗往往以一個數字來表示&ldquo作戰條例&rdquo中的某項規定。
因此除非羅德尼非常仔細地對自己的計劃做過解釋&mdash&mdash而這并不符合他的習慣&mdash&mdash否則考慮到松懈的紀律,他是不可能就發出的信号得到及時、準确的回應的。
1780年4月17日,在馬提尼克島海岸附近,英國和法國艦隊都發現了對方。
羅德尼在早上轉為順風,且艦隊相互距離很近,而法軍則排成一排,羅德尼認為自己很快就會大勝,準備發起突襲。
結果卻未能實施他預先計劃好的宏大戰術,因為英國的信号系統似乎注定會把艦長們搞糊塗。
為了表達自己的意圖,羅德尼必須得發出&ldquo21&rdquo這個信号,此信号包含在&ldquo作戰條例增編&rdquo(AdditionalFightingInstructions)中。
在常規戰術中,&ldquo21&rdquo信号意味着每隻船都轉向迎擊敵方的對應艦隻。
此時信号旗要懸挂在上桅杆上,同時要放一槍,這在作戰中途自然并非最簡明的通訊方式。
那些本來已經精疲力竭的艦長又被這種非正統的戰術搞糊塗了,在混亂中各自為政,倉促出擊,有的去襲擊敵人前衛了&mdash&mdash這倒符合常規的做法,但别的艦隻不知所措,互相跟随着襲擊了法軍戰線的非對應部分,結果把自己的海軍上将孤零零地晾在一邊,完全打亂了他的計劃。
足足有一個小時,他都在孤軍奮戰,直至他的旗艦遭受重創&mdash&mdash船舷中了80發炮彈,其中有三發是在水線以下,主桅和後桅都被打斷,船帆裂開很多道口子,主帆桁就像斷了的手臂一樣無奈地垂下來,以至于接下來的24小時,旗艦都無法繼續浮在水面上,羅德尼隻能轉移到屬于後衛的另一條船上去。
艦隊中其他的艦隻亦在混戰中損傷很大,其中有兩艘後來在海灣中沉沒了。
由于雙方艦隊均未能達成目标,他們隻能相互脫離接觸。
希望落空的羅德尼氣急敗壞,在私人信函中指責自己的下屬&ldquo無恥地拒絕遵從命令和信号&rdquo,企圖敗壞他的名譽,進而敗壞政府的名譽,好把他們都趕下台。
現在此事過去已久,平心而論,這次違背命令既可能是出于政治目的,也可能是由于無法理解不同尋常的作戰法所緻,這種戰法嚴重違背神聖的縱隊作戰原則。
羅德尼在給海軍部的正式報告中則比較克制,說自己不得不&ldquo帶着無可言表的憂慮及憤慨&rdquo禀告閣下,英國國旗&ldquo未能得到應得的支持&rdquo。
但在海軍部看來,這話還是太重了,在《新聞報》(TheGazette)發表該報告時,這段話被删去了。
羅德尼私下裡對完全不服從軍令的指責很快被傳開了,結果導緻了一種人們在凱佩爾騷亂後并不想看到的結果:更多的軍事審判。
桑德威奇發誓要讓那些&ldquo使你失去了擊毀法國海軍重要組成部分之榮耀的人&rdquo受到&ldquo羞辱和懲罰&rdquo。
羅德尼不想通過公開調查對海軍再造成新的傷害,因此他隻是警告自己的軍官,任何人若膽敢不遵守号令,他都會毫不客氣,如果有必要的話,他會派出快速帆船送信,确保号令得到執行。
羅德尼認為,他本來&ldquo極有可能對敵方海軍實力造成重創&rdquo,但現在失去了這個機會,對此他極為憤懑不平,決心不能就這樣便宜了法國。
他的對手吉尚已經撤退到瓜德羅普島的一個基地,但羅德尼認為,吉尚肯定會很快試圖奪回皇家要塞這個庇護所。
盡管羅德尼的艦船受到重創,他還是想在這裡嚴密防衛,迫使敵人交戰。
然而,處于逆風位的吉尚沒有上當,堅守自己的有利位置,拒絕出戰。
當英軍在距離馬提尼克島15英裡、位于瓜德羅普島和聖盧西亞之間的海峽發現了法國艦隊時,吉尚如果願意本來是可以先發制人的,但法國的戰術是避讓。
考慮到他之前對羅德尼那麼冷落,套用一句現代成語,其賀信之措辭真可謂是&ldquo厚顔無恥&rdquo:&ldquo現在哪怕是我的死敵也不得不承認,我選對了人,選中了一名恪守職責、勇敢、誠實、有才幹的軍官。
&rdquo羅德尼手下一名叫約翰·羅斯(JohnRoss)的艦長告訴他說,&ldquo9個星期&rdquo的遠征使&ldquo我們從敵人手裡奪取了36艘商船,價值估計合100萬英鎊,還繳獲36艘主力艦,為直布羅陀和馬翁(Mahon)的衛戍部隊補充了兩年的各類補給&rdquo,桑德威奇總算還不失公道地說,他希望&ldquo能夠說服國王用更實際的方式表達贊賞之情&rdquo。
他的确這樣做了,之後的報酬也可謂豐厚。
對于在聖文森特海角獲勝的消息,霍勒斯·沃波爾的評論似乎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他在寫給經常通信的威廉·科爾牧師(ReverendWilliamCole)的信中說:&ldquo我一直以來總是堅信,狡詐和鑽營很少用在正道上,恰恰是人類的種種荒謬之舉&hellip&hellip延續并維持了上天有意維護的平衡。
&rdquo沃波爾對這場後來被稱作的&ldquo月光之戰&rdquo的海戰的評論并不十分妥當。
他的觀察更像是俯察人類事務的哲理性格言,而不像是針對羅德尼說的。
他接着說:&ldquo再見吧,我親愛的先生。
我們是不是有可能放低身段、和平共處呢?&rdquo約翰·亞當斯也同樣感到和平難以企及。
他發現英國現在有了一名雄心勃勃的海軍軍官投入戰鬥,他們想要和平解決的願望将不再強烈,因為&ldquo海軍的勝利讓他們如癡如狂&rdquo。
一如既往,亞當斯此話可謂一針見血,因為通過&ldquo月光之戰&rdquo和直布羅陀解圍,羅德尼激發了英國人的自信,這種自信在美國戰争中轉變成了緻命的過分自信。
聖文森特海角的戰利品被送回到國王陛下那裡,羅德尼則帶領四艘船奔赴加勒比海,就任其在背風群島聖盧西亞的職位。
就在他到達的那一周,由吉尚伯爵(ComtedeGuichen)率領的一支法國艦隊駛入馬提尼克島的皇家要塞,準備借助修整後的法國海軍再将戰火延伸到西印度群島。
在這個階段的争奪中,與&ldquo七年戰争&rdquo不同的是,英國已經位居下風。
從軍事上說,英國已經陷入北美殖民地戰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無力支持海軍,而敵方法國的情況卻正好相反。
法國在簽訂《巴黎條約》後,從歐洲大陸的戰争中解脫出來。
在1763年以前,歐洲戰争使得法國将主要力量集中于陸軍,海軍則一直較弱。
自那以後,法國開始為建設強大的海軍而傾注大量人力、物力,提高訓練水平,發展造船技術,以期超越英國。
1778年,當法國正式宣戰時,共有75艘到80艘主力艦和50艘快速帆船,這些艦船與英國相比更新,設計更好,速度更快。
而且西班牙還有60艘主力艦,不過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意大利一樣,西班牙的戰鬥意志不足,因而不是一個可靠的盟友,有時幫忙,有時幫倒忙。
對抗這個波旁聯盟的英國有69艘主力艦,但其中僅35艘可以參戰,而且11艘在美洲海域,實力遠遜于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
雄心勃勃的法國人在背風群島積極備戰,結果羅德尼在取得直布羅陀的輝煌勝利後僅僅數月,便遭遇了平生最刻骨銘心的敗績。
好像為了對他有所補償,當他在1780年3月由直布羅陀重返安提斯聖盧西亞的時候,好運正等着他&mdash&mdash盡管這種好運也不可能撫去戰敗帶給他的心頭之痛。
這個好消息便是桑德威奇勳爵給他的一封賀信,賀信正式通知他,國王賜給他每年2000英鎊的養老金,更重要的是,在他死後,養老金将持續下去,每年給予他的遺孀500英鎊,長子1000英鎊,次子和四個女兒每人100英鎊,&ldquo此養老金在他們各自的有生之年将一直續存&rdquo。
這筆錢消除了他對自己家人最大的擔心,也讓一種常見的論斷&mdash&mdash在聖尤斯特歇斯島獲取的财富讓羅德尼鬼迷心竅,忘記了自己在海上的職責&mdash&mdash不再可信。
養老金讓他放下心來,他在給自己妻子的信中未免過于自信了。
&ldquo我現在就想盡快償付我所有的債務&hellip&hellip待我償清了所有債務,我們的收入足夠讓我們體面地生活,而且還能夠省下一些錢來。
&rdquo事情并沒有那麼簡單。
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聖基茨島的幾個商人因為财産被他罰沒而和他打起了官司,這些官司讓他此後的生活一直過得捉襟見肘。
當時自然還不可能預料到後來的種種不如意,因此也不可能敗壞他由于時來運轉而帶來的好心情。
養老金的喜訊觸動了羅德尼很早就懷有的渴望&mdash&mdash加入&ldquo俱樂部&rdquo,這俱樂部不是别的,乃是議會下院。
他尚未得知自己已經被選入威斯敏斯特時,便同喬治·日耳曼勳爵提起此事。
他寫道:&ldquo遊離在議會之外,便是遊離在世界之外,而我一心一意想進去。
&rdquo在給桑德威奇的信中,他亦表達了同樣的心願,&ldquo我現在時來運轉&rdquo,不但可以償清所有債務,而且足夠&ldquo餘下一筆錢在必要時讓我進入議會&rdquo。
他從直布羅陀趕來的途中,有消息說有一支強大的法國艦隊正駛往西印度群島,該艦隊有15艘到20艘主力艦,以及載有1.5萬名士兵的運輸船。
這個消息的來源是曾在布雷斯特做俘虜、後來逃出的英國海員。
該艦隊的目标是在皇家要塞與少量帆船會合之後去奪取巴巴多斯&mdash&mdash英國在那裡關押了2000名法國俘虜&mdash&mdash再重新奪回聖盧西亞。
羅德尼看到了予敵痛擊&mdash&mdash也許是緻命一擊&mdash&mdash的機會。
他對當時那些花架子戰術和充滿煩瑣程序的戰鬥一直很不滿,對&ldquo作戰條例&rdquo也從不盲從,認為打仗就要打出名堂來。
&ldquo從未離開過他視野的目标,&rdquo馬漢評價道,&ldquo就是法國艦隊&rdquo&mdash&mdash敵人在海上的有組織兵力。
這的确是關鍵所在。
隻要法國海軍可以作為盟友靠近美國,為叛亂者提供人力、武器,尤其是金錢支持,那麼叛亂者就不會被擊敗。
從法國與美國結盟那一刻起,英國戰略的主要目标本應該是阻止法國靠近美國。
然而,在内閣決議中對此從未有明确表述,也沒有向海軍指揮官下令說這是當務之急。
結果不可避免地,在聖尤斯特歇斯島發生的私掠行為,以及維護估價甚高的西印度群島之公共職責&mdash&mdash作為背風群島總司令的羅德尼認為這是他的責任&mdash&mdash模糊了他的視野。
羅德尼的視線遊移不定,在一個關鍵時刻,錯誤的判斷把戰略意圖抛到九霄雲外去了。
1780年,羅德尼在西印度群島的作戰計劃是打破縱列作戰法,正如約翰·克拉克曾經在愛丁堡港設想的那樣。
在這種非常規的戰法中,戰艦不是根據縱線的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交戰,而是在與敵方前鋒交戰前便傾全力襲擊并摧毀敵方中部和後衛。
羅德尼已經事先就此計劃向軍官做了說明,但由于這違背&ldquo作戰條例&rdquo,因此這些軍官或者真的沒有搞明白,或者像後來羅德尼所指控的那樣,出于邪惡的政治原因而故意違抗。
又一次,100年來一成不變的不可救藥的信号系統葬送了本來至為關鍵的一場海戰。
根據這樣一種理論,為了便于理解,信号旗應該盡可能地少而簡單,因此該系統非常原始。
根據規定,信号旗每次隻能升起一面,如果要進一步表達各種意圖,就要通過增加三角旗,通過旗子在桅杆上的位置,或者通過懸挂旗子的桅杆來表示。
由于這種種局限,一面信号旗往往以一個數字來表示&ldquo作戰條例&rdquo中的某項規定。
因此除非羅德尼非常仔細地對自己的計劃做過解釋&mdash&mdash而這并不符合他的習慣&mdash&mdash否則考慮到松懈的紀律,他是不可能就發出的信号得到及時、準确的回應的。
1780年4月17日,在馬提尼克島海岸附近,英國和法國艦隊都發現了對方。
羅德尼在早上轉為順風,且艦隊相互距離很近,而法軍則排成一排,羅德尼認為自己很快就會大勝,準備發起突襲。
結果卻未能實施他預先計劃好的宏大戰術,因為英國的信号系統似乎注定會把艦長們搞糊塗。
為了表達自己的意圖,羅德尼必須得發出&ldquo21&rdquo這個信号,此信号包含在&ldquo作戰條例增編&rdquo(AdditionalFightingInstructions)中。
在常規戰術中,&ldquo21&rdquo信号意味着每隻船都轉向迎擊敵方的對應艦隻。
此時信号旗要懸挂在上桅杆上,同時要放一槍,這在作戰中途自然并非最簡明的通訊方式。
那些本來已經精疲力竭的艦長又被這種非正統的戰術搞糊塗了,在混亂中各自為政,倉促出擊,有的去襲擊敵人前衛了&mdash&mdash這倒符合常規的做法,但别的艦隻不知所措,互相跟随着襲擊了法軍戰線的非對應部分,結果把自己的海軍上将孤零零地晾在一邊,完全打亂了他的計劃。
足足有一個小時,他都在孤軍奮戰,直至他的旗艦遭受重創&mdash&mdash船舷中了80發炮彈,其中有三發是在水線以下,主桅和後桅都被打斷,船帆裂開很多道口子,主帆桁就像斷了的手臂一樣無奈地垂下來,以至于接下來的24小時,旗艦都無法繼續浮在水面上,羅德尼隻能轉移到屬于後衛的另一條船上去。
艦隊中其他的艦隻亦在混戰中損傷很大,其中有兩艘後來在海灣中沉沒了。
由于雙方艦隊均未能達成目标,他們隻能相互脫離接觸。
希望落空的羅德尼氣急敗壞,在私人信函中指責自己的下屬&ldquo無恥地拒絕遵從命令和信号&rdquo,企圖敗壞他的名譽,進而敗壞政府的名譽,好把他們都趕下台。
現在此事過去已久,平心而論,這次違背命令既可能是出于政治目的,也可能是由于無法理解不同尋常的作戰法所緻,這種戰法嚴重違背神聖的縱隊作戰原則。
羅德尼在給海軍部的正式報告中則比較克制,說自己不得不&ldquo帶着無可言表的憂慮及憤慨&rdquo禀告閣下,英國國旗&ldquo未能得到應得的支持&rdquo。
但在海軍部看來,這話還是太重了,在《新聞報》(TheGazette)發表該報告時,這段話被删去了。
羅德尼私下裡對完全不服從軍令的指責很快被傳開了,結果導緻了一種人們在凱佩爾騷亂後并不想看到的結果:更多的軍事審判。
桑德威奇發誓要讓那些&ldquo使你失去了擊毀法國海軍重要組成部分之榮耀的人&rdquo受到&ldquo羞辱和懲罰&rdquo。
羅德尼不想通過公開調查對海軍再造成新的傷害,因此他隻是警告自己的軍官,任何人若膽敢不遵守号令,他都會毫不客氣,如果有必要的話,他會派出快速帆船送信,确保号令得到執行。
羅德尼認為,他本來&ldquo極有可能對敵方海軍實力造成重創&rdquo,但現在失去了這個機會,對此他極為憤懑不平,決心不能就這樣便宜了法國。
他的對手吉尚已經撤退到瓜德羅普島的一個基地,但羅德尼認為,吉尚肯定會很快試圖奪回皇家要塞這個庇護所。
盡管羅德尼的艦船受到重創,他還是想在這裡嚴密防衛,迫使敵人交戰。
然而,處于逆風位的吉尚沒有上當,堅守自己的有利位置,拒絕出戰。
當英軍在距離馬提尼克島15英裡、位于瓜德羅普島和聖盧西亞之間的海峽發現了法國艦隊時,吉尚如果願意本來是可以先發制人的,但法國的戰術是避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