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這裡,美利堅合衆國的主權第一次得到承認”

關燈
果自然是走私更加猖獗,以至于約瑟夫·約克爵士接到指示,通知荷蘭的立法機構荷蘭國會說,英國戰艦已經接到命令,今後對聖尤斯特歇斯島要&ldquo提高警惕,不必太客氣&rdquo。

    英國開始嚴密監視,結果連海員們的補給都出現了困難。

    這在荷蘭國内引起了憤慨,于是有人提議去包圍約瑟夫·約克爵士的大使官邸以示報複,不過曆史記錄中并無證據表明,這種不符合外交禮節的做法真的付諸實施了。

    1776年1月,英王喬治三世下令投入使用更多的戰艦,因為&ldquo各種情報表明,主要是聖尤斯特歇斯島&mdash&mdash當然也包括其他島嶼&mdash&mdash在這個冬天給美國人供應軍火&rdquo。

    若不是尤斯特歇斯島的運輸者們始終不屈不撓地違抗禁運令,逃避那些追逐他們的人,美洲叛亂是否會一直持續到那時,恐怕還很難說。

    從軍事上說,這是個非常困難的時期。

    由于1776年8月的長島會戰(BattleofLongIsland),美軍已遭受重挫,英軍控制了紐約和紐約海岸地區。

    不過華盛頓至少已将自己的部隊安全撤回曼哈頓,在那裡仍可以維持新英格蘭和南部的聯系,而英軍的主要戰略意圖正是要切斷這種聯系。

    不久英軍進入賓夕法尼亞,并危及費城&mdash&mdash召開大陸會議的地方。

    在1776年聖誕節的時候,大陸會議撤到了巴爾的摩(Baltimore)。

    1777年9月,威廉·豪爵士(SirWilliamHowe)率領海陸大軍,浩浩蕩蕩地沿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Bay)北上,跨過特拉華河(Delaware),進入并占領了費城&mdash&mdash當時美國最大的城市、制造業重鎮和商業中心。

    英軍占領費城,這意味着已經封鎖了美國的兩大港口,切斷了貨物運輸的通道。

    然而,荷蘭人不願意放棄這樁賺錢的買賣,轉而潛入那些小港口和河流入口,繼續提供槍支和彈藥,使得愛國者們可以繼續為獨立而戰。

     然而,失去華盛頓要塞(FortWashington)使得獨立事業又一次遭受重創。

    華盛頓要塞位于哈萊姆高地(HarlemHeights),跟新澤西的李堡(FortLee)遙遙相對,失去此要塞意味着失去對哈德孫河的控制,也使河對岸的新澤西門戶洞開,很容易遭受英軍侵入。

    這次挫敗意味着隻有發動一次大的反攻,方能重新奪回失地。

    但美軍已經狼狽不堪,缺衣少藥,傷員無人救護,本來就亟須補充兵力,征募的士兵又大多是短期的,這在部隊持續減員的情況下無異于雪上加霜。

    華盛頓頂多能夠搜羅到2500人,而其對手豪則有上萬人。

    盡管實力相差懸殊,華盛頓在危急關頭總能出奇制勝,化險為夷。

    就在大陸會議成員們為了保全性命而逃跑的那個聖誕節,華盛頓率領他那支精疲力竭的隊伍,再次渡過特拉華河,在特倫頓(Trenton)戰役中對黑森雇傭軍(Hessian)予以迎頭痛擊,迫使其投降,俘獲1000人。

    就華盛頓的獨立事業而言,此次大捷在鼓舞人心、提振士氣方面的作用是無可比拟的。

     荷蘭人民亦表現出類似的大無畏精神。

    憑借這種精神,荷蘭人民對西班牙的統治展開了長達80年的反抗,通過航海建立了一個海外帝國,在17世紀跻身于大國之列。

    盡管荷蘭今非昔比,每況愈下,但對英國人蠻橫霸道地規定什麼東西可以裝運,什麼東西不能,以及服從搜查或罰沒之類的指令,荷蘭人并不買賬。

     在荷蘭人向&ldquo安德魯·多利亞&rdquo号發射禮炮緻意後的5年裡,荷蘭和英國人之間的敵對情緒達到頂峰,這對美洲殖民地的命運産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到1776年1月,敵對情緒已經公開化。

    聖尤斯特歇斯島臨時總督亞伯拉罕·海利格(AbrahamHeyliger)措辭嚴厲地表示,英國人在追逐那些駛向尤斯特歇斯島的船隻時,&ldquo為所欲為,已經悍然踐踏了所有文明國家的法律&rdquo。

    這番抗議&mdash&mdash其措辭比起最初的版本已經有所緩和&mdash&mdash并未直接向英國人提出,而是轉給了位于阿姆斯特丹,主管與美洲貿易的西印度公司。

    掌管英國背風群島基地的海軍上将詹姆斯·揚(AdmiralJamesYoung)也針鋒相對,馬上譴責&ldquo大不列颠國王陛下那些叛逆的臣民&hellip&hellip和&hellip&hellip聖尤斯特歇斯島之間的邪惡勾當&rdquo。

    在那個月晚些時候,英王喬治還命令海軍部要&ldquo提高警惕&rdquo。

     北美殖民地 根據禁運令,向殖民地運送軍用物資已屬違法,仍能運送要歸功于島府當局的美意,尤其要歸功于總督。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約翰尼斯·德·赫拉夫之所以能夠得到這個職位,完全是由英國人的另外一次抗議促成的&mdash&mdash他們抗議赫拉夫的前任溫特總督(GovernorDeWindt)過于同情美國人的獨立事業,在阻止違禁貿易方面不夠有力,要求撤換他。

    溫特在1775年去世,荷蘭正好任命赫拉夫&mdash&mdash已任島府秘書24年之久&mdash&mdash取而代之,這樣看起來并非屈從于他國的要求。

     在向西印度公司申請這個職位的衆多候選人中,赫拉夫被視為一個很有實力的競争者。

    有的人認為他具備當選的條件,另外的人認為他不具備,甚至有居民抱怨說他的妻子&ldquo極為吝啬,她給我們吃三天前的剩飯&rdquo。

    還有更糟的&mdash&mdash&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