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公元1914年的大英帝國
關燈
小
中
大
接下來,我們将簡要地介紹公元1914年時大英帝國的各個組成部分,以及這些由輪船和鐵路連接起來的組成部分都有哪些不同的性質。大英帝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一個獨特的聯邦政體。
在這個聯邦政體中,居于首位和核心的是不列颠聯合王國這個設有君主的共和制國家,它包括愛爾蘭(1)在内,雖然這點違背了許多愛爾蘭人的意願。英國的議會由英格蘭和威爾士議會、蘇格蘭議會、愛爾蘭議會聯合組成,政府部門的首腦、成員組成以及政策的選定實行議會成員多數決定原則。當然,議會成員在做出考量時主要以英國國内政治為考慮因素。議會是英國的最高政府部門,掌管其他政府部門事務,擁有宣戰和媾和的權力。
重要程度排在不列颠聯合王國之後的依次是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芬蘭(英國最早的屬地,建立于公元1583年)、新西蘭和南非。這些國家幾乎都是獨立、自治的君主共和國,它們與大不列颠結成聯盟,英國政府會往各國派駐英國王室的代表。
接下來是印度帝國,疆域面積相比莫卧兒帝國時期有所擴大,其附屬國和受保護國從俾路支延伸到了緬甸,還包括亞丁(2)在内。英國國王和印度事務部(下屬議會)在印度帝國中扮演着以往土庫曼王朝的角色。
再接下來就是埃及(3),雖然名義上它仍屬于土耳其帝國,并保留了自己的君王赫迪夫,但實際上處于英國政府的專制統治之下。
接着是英埃共管蘇丹(4),它由英國和埃及政府共同管理,當時埃及實際上也由英國掌控。
再往後是一些半自治地區,如馬耳他、牙買加、巴哈馬和百慕大群島(5),它們有的原先就屬于英國,有的則不是。這些地區設有立法和行政機構,前者由選舉産生,後者則經任命産生。
還有英國的直轄殖民地,英國政府通過殖民地辦事處對其實行專政統治。這類殖民地主要有錫蘭、特立尼達、斐濟、直布羅陀和聖赫勒拿(6)。英國政府在斐濟設立了地方議會,在聖赫勒拿則設了總督。
最後就是廣闊無垠的熱帶地區,也是原材料産地。生活在這裡的主要是一些未開化、毫無政治性可言的土著部落。它們名義上是英國的受保護國,由職位在部落酋長之上的高級專員(比如在巴蘇陀蘭)或特許公司(比如在羅德西亞)管理(7)。這些地方有時歸外交部管理,有時歸殖民辦事處管理,有時又歸印度事務部管理。這幾個部門一直設法争奪這些地區的管理權,不過現在大部分的管理權掌握在殖民辦事處手中。
所以,很顯然大家都沒把大英帝國視為一個單一整體。它實際上是一個經過長期發展和積累形成的混合體,與以往被稱為帝國的政體完全不同。大英帝國的存在确保了局勢的總體和平與安穩,這也就是為什麼盡管帝國的官員專橫暴虐、施政無能,盡管本土民衆對此漠不關心,但是大英帝國仍然被大多數屬地容忍甚至擁護。大英帝國與雅典帝國一樣,是一個龐大的海上帝國,海上通道繁多,與外界的聯系依賴不列颠海軍來維系。大英帝國又與其他帝國一樣,依靠發達的交通網絡将帝國的各個部分連接起來。16世紀到19世紀,航海技術、造船技術以及蒸汽輪船的發展使大英帝國得以維系強權下的和平,然而,航空運輸和陸地高速運輸的發展也可能使維系帝國變得日益艱難。
***
(1) 公元1922年,愛爾蘭(除了阿爾斯特省之外)确定成為自由邦,屬于大英帝國的一個自治領地。公元1937年,愛爾蘭宣布成為一個單獨的共和國,并于公元1949年脫離英聯邦。
(2) 公元1947年,英屬印度帝國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獨立的國家,巴基斯坦合并了俾路支省。公元1948年,緬甸宣布獨立。公元1968年,亞丁成為南也門最主要的港口城市;公元1990年,也門共和國成立,亞丁城成為亞丁省省府。
(3) 公元1922年,埃及部分地區宣布獨立;公元1936年,埃及完全獨立。
(4) 公元1956年,蘇丹宣布獨立。
(5) 公元1964年,馬耳他宣布獨立;公元1962年,牙買加宣布獨立;公元1973年,巴哈馬宣布獨立。百慕大群島屬于英國的自治海外領地。
(6) 公元1948年,錫蘭(現已更名為斯裡蘭卡)宣布獨立;公元1962年,特立尼達(今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宣布獨立;公元1989年,斐濟宣布獨立。直布羅陀和聖赫勒拿屬于英國的自治海外領地。
(7) 公元1966年,巴蘇陀蘭(萊索托的舊稱)宣布獨立;公元1964年,北羅德西亞(贊比亞的舊稱)宣布獨立;公元1980年,南羅德西亞(津巴布韋的舊稱)宣布獨立。
在這個聯邦政體中,居于首位和核心的是不列颠聯合王國這個設有君主的共和制國家,它包括愛爾蘭(1)在内,雖然這點違背了許多愛爾蘭人的意願。英國的議會由英格蘭和威爾士議會、蘇格蘭議會、愛爾蘭議會聯合組成,政府部門的首腦、成員組成以及政策的選定實行議會成員多數決定原則。當然,議會成員在做出考量時主要以英國國内政治為考慮因素。議會是英國的最高政府部門,掌管其他政府部門事務,擁有宣戰和媾和的權力。
重要程度排在不列颠聯合王國之後的依次是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芬蘭(英國最早的屬地,建立于公元1583年)、新西蘭和南非。這些國家幾乎都是獨立、自治的君主共和國,它們與大不列颠結成聯盟,英國政府會往各國派駐英國王室的代表。
接下來是印度帝國,疆域面積相比莫卧兒帝國時期有所擴大,其附屬國和受保護國從俾路支延伸到了緬甸,還包括亞丁(2)在内。英國國王和印度事務部(下屬議會)在印度帝國中扮演着以往土庫曼王朝的角色。
再接下來就是埃及(3),雖然名義上它仍屬于土耳其帝國,并保留了自己的君王赫迪夫,但實際上處于英國政府的專制統治之下。
接着是英埃共管蘇丹(4),它由英國和埃及政府共同管理,當時埃及實際上也由英國掌控。
再往後是一些半自治地區,如馬耳他、牙買加、巴哈馬和百慕大群島(5),它們有的原先就屬于英國,有的則不是。這些地區設有立法和行政機構,前者由選舉産生,後者則經任命産生。
還有英國的直轄殖民地,英國政府通過殖民地辦事處對其實行專政統治。這類殖民地主要有錫蘭、特立尼達、斐濟、直布羅陀和聖赫勒拿(6)。英國政府在斐濟設立了地方議會,在聖赫勒拿則設了總督。
最後就是廣闊無垠的熱帶地區,也是原材料産地。生活在這裡的主要是一些未開化、毫無政治性可言的土著部落。它們名義上是英國的受保護國,由職位在部落酋長之上的高級專員(比如在巴蘇陀蘭)或特許公司(比如在羅德西亞)管理(7)。這些地方有時歸外交部管理,有時歸殖民辦事處管理,有時又歸印度事務部管理。這幾個部門一直設法争奪這些地區的管理權,不過現在大部分的管理權掌握在殖民辦事處手中。
所以,很顯然大家都沒把大英帝國視為一個單一整體。它實際上是一個經過長期發展和積累形成的混合體,與以往被稱為帝國的政體完全不同。大英帝國的存在确保了局勢的總體和平與安穩,這也就是為什麼盡管帝國的官員專橫暴虐、施政無能,盡管本土民衆對此漠不關心,但是大英帝國仍然被大多數屬地容忍甚至擁護。大英帝國與雅典帝國一樣,是一個龐大的海上帝國,海上通道繁多,與外界的聯系依賴不列颠海軍來維系。大英帝國又與其他帝國一樣,依靠發達的交通網絡将帝國的各個部分連接起來。16世紀到19世紀,航海技術、造船技術以及蒸汽輪船的發展使大英帝國得以維系強權下的和平,然而,航空運輸和陸地高速運輸的發展也可能使維系帝國變得日益艱難。
***
(1) 公元1922年,愛爾蘭(除了阿爾斯特省之外)确定成為自由邦,屬于大英帝國的一個自治領地。公元1937年,愛爾蘭宣布成為一個單獨的共和國,并于公元1949年脫離英聯邦。
(2) 公元1947年,英屬印度帝國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獨立的國家,巴基斯坦合并了俾路支省。公元1948年,緬甸宣布獨立。公元1968年,亞丁成為南也門最主要的港口城市;公元1990年,也門共和國成立,亞丁城成為亞丁省省府。
(3) 公元1922年,埃及部分地區宣布獨立;公元1936年,埃及完全獨立。
(4) 公元1956年,蘇丹宣布獨立。
(5) 公元1964年,馬耳他宣布獨立;公元1962年,牙買加宣布獨立;公元1973年,巴哈馬宣布獨立。百慕大群島屬于英國的自治海外領地。
(6) 公元1948年,錫蘭(現已更名為斯裡蘭卡)宣布獨立;公元1962年,特立尼達(今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宣布獨立;公元1989年,斐濟宣布獨立。直布羅陀和聖赫勒拿屬于英國的自治海外領地。
(7) 公元1966年,巴蘇陀蘭(萊索托的舊稱)宣布獨立;公元1964年,北羅德西亞(贊比亞的舊稱)宣布獨立;公元1980年,南羅德西亞(津巴布韋的舊稱)宣布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