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美國的擴張
關燈
小
中
大
行蓄奴之風。
随着美國人口西遷進程的加速,每個新加入合衆國的州及其領土都成了南北思想鬥争的場所,它們都面臨着一個選擇:是加入崇尚自由和個人主義的北方陣營,還是加入莊園經濟和奴隸制盛行的南方陣營?從公元1833年開始,美國反奴隸制協會不僅呼籲抵制奴隸制的擴張,還主張在全國範圍内徹底廢除奴隸制。
後來由于得克薩斯州獲準加入聯邦,南北雙方的矛盾升級為公開沖突。
得克薩斯州原先是墨西哥合衆國的一部分,但其大部分地區都是由來自美國蓄奴州的移民開辟的。
公元1835年,得克薩斯脫離墨西哥宣布獨立;公元1844年,加入美國。
當時墨西哥合衆國已頒布了廢奴令,包括得克薩斯在内的所有州都不得實行奴隸制,但是美國南方卻宣稱得克薩斯州可以實行奴隸制,并真的付諸行動。
與此同時,航海事業的發展使大批歐洲移民湧入美國,北方各州人口明顯增加。
愛荷華、威斯康星、明尼蘇達和俄勒岡等北方農業地區因此發展成為州一級的行政區域,使得反對奴隸制的北方地區在參議院和衆議院中占據了優勢地位。
盛産棉花的南方各州,一方面由于廢奴呼聲日益高漲深感憤怒,另一方面又擔心北方在國會中占據優勢,因此便開始謀劃退出聯邦。
他們幻想吞并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島,然後建立一個疆域範圍南至巴拿馬地區的奴隸制國家。
公元1860年,反對奴隸制擴張的共和黨人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美國總統,南方各州因此決定脫離聯邦。
南卡羅來納州率先通過了《分離法令》,并做好了戰争的準備。
随後,密西西比州、佛羅裡達州、亞拉巴馬州、佐治亞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薩斯州等也陸續通過該法令,宣布脫離聯邦。
他們在亞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召開會議,選舉傑斐遜·戴維斯為&ldquo美利堅聯盟國&rdquo總統,并通過了一部專門維護&ldquo黑人奴隸制&rdquo的憲法。
林肯是在美國獨立戰争之後成長起來的典型的新生代。
他的早年生活就是在家人的不斷西遷中度過的。
公元1809年,林肯出生于肯塔基州。
在他很小時,全家遷至印第安納州,之後又搬到了伊利諾伊州。
那時,印第安納州屬于偏僻地帶,生活十分艱辛,他們住在一間在荒野中随意搭起的小木屋裡。
由于家境貧寒,他并沒有接受過太多正規的學校教育,但是他的母親從小就教他讀書識字,所以他非常喜歡閱讀。
17歲時,他成為一名運動健将,擅長摔跤和長跑。
他曾在一家商店當過雇員,後來還與一個嗜酒如命的人合夥經營店鋪,結果卻欠下了一筆15年都沒能還清的債務。
公元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伊州衆議院議員。
當時,伊利諾伊州的奴隸制問題尤為引人關注,因為在國會中極力主張擴大奴隸制的政黨領袖道格拉斯正是伊利諾伊州參議院的參議員。
道格拉斯是一個很有才能且頗具威望的人,若幹年來,林肯一直通過公開演講和派發宣傳冊子的方式與他就奴隸制的存廢問題進行論戰,逐漸成為他最強勁的對手,最後還戰勝了他。
在公元186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雙方的鬥争更是達到了白熱化階段。
公元1861年3月4日,林肯宣誓就任總統,而此時南方各州正積極準備脫離華盛頓聯邦政府的統治。
美國内戰随即爆發。
聯邦政府的軍隊大多是臨時招募的士兵,他們從起初的幾萬人逐漸發展至幾十萬人,兵力最多時甚至達到了幾百萬人。
這場戰争的主戰場在新墨西哥州和東部海岸之間的廣闊地帶,華盛頓和裡士滿是雙方争奪的主要目标。
在此,我們無暇贅述這場輾轉于田納西州和弗吉尼亞州的山丘及樹林之間,之後又沿着密西西比河繼續厮殺的慘烈戰争。
戰争所到之處生靈塗炭、滿目瘡痍。
雙方不斷反擊進攻,有時感覺勝利就在眼前,有時又看不到任何希望。
一會兒感覺華盛頓就快要落入南方軍隊的手中,一會兒又是聯邦軍隊直逼裡士滿。
雖然南方聯盟軍隊人數不多,資源又十分匮乏,但是領導他們作戰的統帥羅伯特·李将軍卻智勇雙全。
相比之下,聯邦軍隊的領導
随着美國人口西遷進程的加速,每個新加入合衆國的州及其領土都成了南北思想鬥争的場所,它們都面臨着一個選擇:是加入崇尚自由和個人主義的北方陣營,還是加入莊園經濟和奴隸制盛行的南方陣營?從公元1833年開始,美國反奴隸制協會不僅呼籲抵制奴隸制的擴張,還主張在全國範圍内徹底廢除奴隸制。
後來由于得克薩斯州獲準加入聯邦,南北雙方的矛盾升級為公開沖突。
得克薩斯州原先是墨西哥合衆國的一部分,但其大部分地區都是由來自美國蓄奴州的移民開辟的。
公元1835年,得克薩斯脫離墨西哥宣布獨立;公元1844年,加入美國。
當時墨西哥合衆國已頒布了廢奴令,包括得克薩斯在内的所有州都不得實行奴隸制,但是美國南方卻宣稱得克薩斯州可以實行奴隸制,并真的付諸行動。
與此同時,航海事業的發展使大批歐洲移民湧入美國,北方各州人口明顯增加。
愛荷華、威斯康星、明尼蘇達和俄勒岡等北方農業地區因此發展成為州一級的行政區域,使得反對奴隸制的北方地區在參議院和衆議院中占據了優勢地位。
盛産棉花的南方各州,一方面由于廢奴呼聲日益高漲深感憤怒,另一方面又擔心北方在國會中占據優勢,因此便開始謀劃退出聯邦。
他們幻想吞并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島,然後建立一個疆域範圍南至巴拿馬地區的奴隸制國家。
公元1860年,反對奴隸制擴張的共和黨人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美國總統,南方各州因此決定脫離聯邦。
南卡羅來納州率先通過了《分離法令》,并做好了戰争的準備。
随後,密西西比州、佛羅裡達州、亞拉巴馬州、佐治亞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薩斯州等也陸續通過該法令,宣布脫離聯邦。
他們在亞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召開會議,選舉傑斐遜·戴維斯為&ldquo美利堅聯盟國&rdquo總統,并通過了一部專門維護&ldquo黑人奴隸制&rdquo的憲法。
林肯是在美國獨立戰争之後成長起來的典型的新生代。
他的早年生活就是在家人的不斷西遷中度過的。
公元1809年,林肯出生于肯塔基州。
在他很小時,全家遷至印第安納州,之後又搬到了伊利諾伊州。
那時,印第安納州屬于偏僻地帶,生活十分艱辛,他們住在一間在荒野中随意搭起的小木屋裡。
由于家境貧寒,他并沒有接受過太多正規的學校教育,但是他的母親從小就教他讀書識字,所以他非常喜歡閱讀。
17歲時,他成為一名運動健将,擅長摔跤和長跑。
他曾在一家商店當過雇員,後來還與一個嗜酒如命的人合夥經營店鋪,結果卻欠下了一筆15年都沒能還清的債務。
公元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伊州衆議院議員。
當時,伊利諾伊州的奴隸制問題尤為引人關注,因為在國會中極力主張擴大奴隸制的政黨領袖道格拉斯正是伊利諾伊州參議院的參議員。
道格拉斯是一個很有才能且頗具威望的人,若幹年來,林肯一直通過公開演講和派發宣傳冊子的方式與他就奴隸制的存廢問題進行論戰,逐漸成為他最強勁的對手,最後還戰勝了他。
在公元186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雙方的鬥争更是達到了白熱化階段。
公元1861年3月4日,林肯宣誓就任總統,而此時南方各州正積極準備脫離華盛頓聯邦政府的統治。
美國内戰随即爆發。
聯邦政府的軍隊大多是臨時招募的士兵,他們從起初的幾萬人逐漸發展至幾十萬人,兵力最多時甚至達到了幾百萬人。
這場戰争的主戰場在新墨西哥州和東部海岸之間的廣闊地帶,華盛頓和裡士滿是雙方争奪的主要目标。
在此,我們無暇贅述這場輾轉于田納西州和弗吉尼亞州的山丘及樹林之間,之後又沿着密西西比河繼續厮殺的慘烈戰争。
戰争所到之處生靈塗炭、滿目瘡痍。
雙方不斷反擊進攻,有時感覺勝利就在眼前,有時又看不到任何希望。
一會兒感覺華盛頓就快要落入南方軍隊的手中,一會兒又是聯邦軍隊直逼裡士滿。
雖然南方聯盟軍隊人數不多,資源又十分匮乏,但是領導他們作戰的統帥羅伯特·李将軍卻智勇雙全。
相比之下,聯邦軍隊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