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近代思想的發展

關燈
獵殺的獵物。

    正是由于彼此間因為财産而相互妥協,人類社會才得以向前發展。

    這是一種本能的妥協,因為驅逐異族乃人的本性。

    如果山丘、森林和溪流既不屬于你也不屬于我,那就讓它們成為我們共同的财産。

    人人都想把一切事物占為己有,但那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會導緻我們被其他人消滅。

    所以,社會從一開始就對所有權進行調和。

    也正因如此,與今天的文明世界相比,野獸與原始野蠻人對所有權的欲望要強烈得多,占有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本能,而非理性。

     對于原始人和未受過教育的現代人而言,占有的欲望是沒有界限的。

    隻要他們能搶到手的,都歸他們所有,無論是女人、俘虜、獵物、林地還是石場等。

    後來随着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制定了一種防止互相殘殺的法則,還制定了一套簡單易行的用于解決所有權歸屬問題的方法,即最先制造、捕獲或聲明占有物品的人,享有對物品的所有權。

    債務人無力償還債務的,其理所當然成為債權人的财産。

    同樣地,一個人在取得土地的所有權之後,有權要求任何想要使用該土地的人支付地租。

    然而,當人們逐漸認識到組織生活存在的無限可能性時,他們開始意識到毫無限制地占有财産是一種罪惡。

    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出生在一個已被人全部占有和聲明主權的世界。

    不!更準确地說,是他們發現自己出生即被他人占有。

    我們現在已無從追蹤早期文明社會發生的各種鬥争,但是從前面講述過的羅馬共和國的曆史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債務給社會帶來的不利之處,對此應予以廢除;對于毫無限制占有土地的行為亦是如此。

    所以,後來巴比倫嚴格限制了對奴隸的所有權。

    再後來,耶稣也對财産權進行了強烈抨擊,他曾對門徒說,有錢人進天國真是難上加難啊!駱駝穿過針眼,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呢!人們對财産所有權的批判持續了2500年到3000年之久。

    耶稣誕生之後,基督教徒始終相信人類可以沒有财産,因此,&ldquo人們可以随意處置自己财産&rdquo的觀念随着其他财産制度的産生而開始動搖了。

     但是,一直到18世紀末期,人們對财産權這個問題仍然抱有諸多疑問,對此沒有足夠清晰的認識,更沒有能夠付諸行動的解決方法。

    當時人們抨擊私有财産權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護财産不被君主肆意揮霍和不被王侯貴族強行占有。

    法國大革命爆發,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保護平民的私有财産免遭重稅剝削。

    但是,法國大革命追求的極端平均主義,又使得革命對其本欲保護的平民财産權進行了批判。

    然而,人若無立足之地、無安生之宿、無可食之物,又怎能獲得真正的平等與自由呢?這對于窮苦大衆而言簡直太過分了! 某個政治集團認為,消除不平等的最好方法就是進行平均分配,他們的目的在于使财産絕對平均化。

    為了實現平等與自由,一些原始的社會主義者主張徹底&ldquo廢除&rdquo私有财産制,一切财産歸國家(應理解為民主主義國家)所有。

     追求相同自由與幸福的一群人,有的主張将财産權絕對化,有的則堅持廢除财産私有化。

    兩者相互矛盾,卻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造成這種矛盾的關鍵點在于,所有權并不是單一性質的事物,而是許多不同事物的集合。

     直到19世紀,人們才開始意識到财産權并非一種簡單、單一的權利,而是包含不同價值與後果在内的所有權複合體。

    個人的身體、衣服、牙刷以及藝術家的工具等此類物品完全屬于個人,但也有其他物品,比如鐵路、機器、住宅、花園、遊艇等,是需要經過具體考慮之後,才能判定它們在多大程度上屬于私有财産,又在多大程度上屬于公共财産并由國家代為管理和出租。

    從實踐層面上看,這些問題屬于政治範疇,涉及如何實現和維持高效的國家行政管理。

    此外,這些問題還涉及許多心理學和教育學的思考。

    這一時期人們對财産權的批判最多算是激烈情緒的宣洩,而不能稱為一門科學。

    批判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