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科學的進一步發展

關燈
從公元17世紀到19世紀初,歐洲列強和諸侯一直處于敵對狀态,時常爆發沖突。

    在此期間,《維也納條約》(公元1815年)逐漸代替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公元1648年),歐洲的文化跟随着遠洋輪船的步伐傳播到了世界各地,而在歐洲國家和被歐化的國家,人類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對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越來越了解。

     然而,這種知識的進步與政治生活沒有任何關聯。

    在整個17世紀至18世紀,這種知識進步并沒有對政治生活産生任何直接且明顯的作用,也沒有對大衆思想産生任何深刻的影響。

    一直到了19世紀下半葉,知識進步的作用才逐漸顯現出來,而且主要在一小群富有且具有獨立精神的人中發展起來。

    這群人即所謂的英國私人紳士,如果沒有他們,科學的進程就不會從希臘開始,之後也不會在歐洲複興。

    這一時期,學院雖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哲學和科學思想的發展,但它所起的作用卻不是主要的。

    實際上,學院開展研究的經費主要來源于外部資助,但這種形式下的研究往往顯得局限與保守,而且缺乏主動與創新,除非它受到某些獨立思想的鼓舞。

     我們在前面的章節提到過,公元1662年英國皇家學會成立,并為了實現培根在《新大西洋島》一書中的設想做出了努力。

    18世紀,人們對物質和運動的一般概念都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數學領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顯微鏡和望遠鏡等光學設備獲得了更廣泛和系統的應用,自然分類法也得到了更新與發展,解剖學更是蓬勃發展。

    人們開始專注于地質科學研究,對岩石記錄進行闡釋。

    地質科學的概念設想最早由亞裡士多德提出,萊昂納多·達·芬奇也曾對地質變化做出過推斷。

     物理學取得的進步對冶金術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冶金術因此得到了改良,人們可以大規模地制造原鐵和其他原料,從而促進了某些實用的發明。

    大量新式機器的不斷湧現,最終引發了工業革命。

     公元1804年,特裡維西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可在鐵軌上行駛的蒸汽動力機車頭。

    公元1825年,斯托克頓和達靈頓之間的鐵道正式運營,這是世界上第一條商業化運營鐵路。

    不久之後,斯蒂芬森制造出了&ldquo火箭&rdquo車頭,它能夠拉着重達13噸的車廂,以每小時44英裡的速度在鐵道上疾馳。

    公元1830年以後,鐵路建設飛速發展。

    到了19世紀中葉,鐵路網絡已遍布整個歐洲。

     長久以來一直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陸上運輸,在速度上突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拿破侖在俄羅斯慘敗之後,用了312個小時才從維爾紐斯附近回到巴黎。

    兩地之間大約相隔1400英裡,即便拿破侖用盡所有的便捷交通工具,平均每小時也隻走了5英裡。

    倘若是由一個普通的旅行者來完成這段路程,那麼恐怕他多花1倍的時間也無法走完。

    這個速度與公元前1世紀人們走完羅馬與高盧之間路程的最快速度差不多。

    而此時,陸上交通的速度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鐵路的出現大大縮短了普通旅客的旅途時間,人們在48個小時内即可完成這段旅程。

    也就是說,鐵路将歐洲大陸各主要城市之間的旅途縮短到了原來的近1/10,這樣一來,一個政府所能管轄的區域也就相應地擴大了近10倍。

    當然,這隻是理論上的可能性,真正實現還有待實踐。

    在歐洲,依靠馬匹和公路出行時代所劃分的國界線依然存在;但在美洲,鐵路出現所引起的變化卻是立竿見影的。

    對于不斷向西擴張的美利堅合衆國來說,鐵路的出現意味着無論其邊界跨度有多大,人們都可以通過鐵路到達華盛頓,也意味着在幅員遼闊的大陸上維持國家團結與統一成為可能。

     早期階段的蒸汽船比蒸汽機出現得要晚。

    公元1802年,&ldquo夏洛特·鄧達斯号&rdquo蒸汽船在克萊德運河上試航成功。

    公元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利用英國發動機制造了第一艘蒸汽機輪船&ldquo克萊蒙脫号&rdquo,并在紐約的哈德遜運河上航行。

    第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蒸汽船是美國的&ldquo菲尼克斯号&rdquo,它從紐約的霍博肯駛出,前往費城;美國的&ldquo薩凡納号&rdquo則是第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蒸汽船(公元1819年),那時還要用到船帆。

    前面說的這幾艘輪船都是明輪船,不适合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航行,因為明輪船的船槳極易損壞,一旦受損,船隻将無法繼續航行。

    螺旋槳蒸汽船的出現相對較晚,人們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将改良後的螺旋槳應用到實際中。

    一直到19世紀中葉,蒸汽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