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美國獨立戰争
關燈
小
中
大
政府為了繼續謀取豐厚的利潤,對他們的意見置若罔聞。
當時英國正逐漸向專制君主政體轉變,由于喬治三世(在位時間為公元1760年至1820年)為人固執,在其統治之下,英國政府與殖民地政府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
英國政府為維護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利益,頒布了一項損害美洲輪船貨主利益的立法,由此引發了矛盾。
公元1773年,依據新法規運送到波士頓港的三艘茶船上的茶葉,被一群喬裝成印第安人模樣的殖民地人全部倒進了大海裡。
但是,北美殖民者與英國政府之間的戰争直至公元1775年才正式開始,當時英國政府企圖在波士頓附近的萊克星頓逮捕美洲的兩名領導者。
打響戰争第一槍的是萊克星頓的英國人,雙方的第一次戰鬥發生在康科德。
美國的獨立戰争就這樣開始了,但是在最開始的1年多時間裡,殖民地的民衆極其不願意自己與祖國斷絕關系。
一直到公元1776年中期,參戰的各殖民地代表召開大陸會議,并發表了《獨立宣言》。
喬治·華盛頓被推選為總司令,他與當時許多殖民地的領袖一樣,都在之前的英法戰争中受過軍事訓練。
公元1777年,英國将軍伯戈因試圖率兵從加拿大進軍紐約,但在途經弗裡曼農場時被擊退,被迫在薩拉托加繳械投降。
同年,法國和西班牙向英國宣戰,這極大地阻礙了英國的海上交通。
公元1781年,康沃利斯将軍率領的第二支英國軍隊在弗吉尼亞的約克敦被俘,他們被迫投降。
公元1783年,英王代表與殖民地代表在巴黎達成和平協議,從緬因到佐治亞的13個殖民地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聯盟。
美利堅合衆國就此誕生,而此時的加拿大仍然效忠于英國。
在此後的4年裡,美國各州隻有一個僅受某些聯邦條例限制的軟弱的中央政府,各州似乎注定要分裂成若幹獨立的國家。
然而,這種一觸即發的分裂危險,卻由于英國的敵意和法國的威脅消除了。
公元1788年,《聯邦憲法》在各州會議中獲得批準後生效,它建立了一個更加高效的聯邦政府,并且賦予總統極大的權力;而公元1812年爆發的第二次獨立戰争則激發了美國民衆微弱的國家統一意識。
但是,由于美國幅員遼闊,各州利益又如此不同,再加上當時可用的通信手段十分有限,因此美國聯邦分裂成若幹如歐洲各國大小的國家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對于那些偏遠地區的參議員和國會議員而言,到華盛頓參加會議意味着踏上一段漫長、乏味且又不安全的旅程。
此外,管理機構本身存在着阻礙與弊端,使得公共教育和文化知識的普及難以開展。
不過與此同時,抑制聯邦分裂苗頭的各種力量也在迅速增長。
不久之後,随着蒸汽輪船、鐵路和電報的出現,美國聯邦避免了分裂的厄運,渙散的人民重新團結在了一起,美國也逐漸發展成為近代史上頗具影響力的國家。
22年後,西班牙在美洲的各殖民地也效仿美國13個獨立州的做法,斷絕了與歐洲的聯系。
但是由于這些西班牙殖民地分散在美洲大陸之上,被巨大的山脈、沙漠、森林以及葡萄牙所屬的巴西帝國所阻隔,因此它們并沒能形成一個聯邦,隻能成立獨立的共和國,而且在成立之初,各國内部經常發生戰争與革命。
在不可避免終将走向獨立的過程中,巴西選擇了一條與衆不同的道路。
公元1807年,拿破侖率領法國軍隊征服了葡萄牙,葡萄牙國王逃往巴西避難。
從這之後到巴西獨立的這段時間内,我們與其說巴西是葡萄牙的屬地,不如說葡萄牙從屬于巴西。
公元1822年,巴西在葡萄牙國王之子佩德羅一世的領導下,正式宣布成為一個獨立的帝國。
然而,美洲這個新大陸并不支持實行君主制,于是在公元1889年,巴西的皇帝被悄然流放到歐洲,巴西合衆國也與其他美洲國家一樣改為實行共和制政體。
*** (1) 詹姆斯·奧格爾索普(1696&mdash1785),英國将軍和政治家,他從1732年開始負責重新處理安置在佐治亞的出獄的犯人和受宗教迫害的人。
當時英國正逐漸向專制君主政體轉變,由于喬治三世(在位時間為公元1760年至1820年)為人固執,在其統治之下,英國政府與殖民地政府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
英國政府為維護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利益,頒布了一項損害美洲輪船貨主利益的立法,由此引發了矛盾。
公元1773年,依據新法規運送到波士頓港的三艘茶船上的茶葉,被一群喬裝成印第安人模樣的殖民地人全部倒進了大海裡。
但是,北美殖民者與英國政府之間的戰争直至公元1775年才正式開始,當時英國政府企圖在波士頓附近的萊克星頓逮捕美洲的兩名領導者。
打響戰争第一槍的是萊克星頓的英國人,雙方的第一次戰鬥發生在康科德。
美國的獨立戰争就這樣開始了,但是在最開始的1年多時間裡,殖民地的民衆極其不願意自己與祖國斷絕關系。
一直到公元1776年中期,參戰的各殖民地代表召開大陸會議,并發表了《獨立宣言》。
喬治·華盛頓被推選為總司令,他與當時許多殖民地的領袖一樣,都在之前的英法戰争中受過軍事訓練。
公元1777年,英國将軍伯戈因試圖率兵從加拿大進軍紐約,但在途經弗裡曼農場時被擊退,被迫在薩拉托加繳械投降。
同年,法國和西班牙向英國宣戰,這極大地阻礙了英國的海上交通。
公元1781年,康沃利斯将軍率領的第二支英國軍隊在弗吉尼亞的約克敦被俘,他們被迫投降。
公元1783年,英王代表與殖民地代表在巴黎達成和平協議,從緬因到佐治亞的13個殖民地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聯盟。
美利堅合衆國就此誕生,而此時的加拿大仍然效忠于英國。
在此後的4年裡,美國各州隻有一個僅受某些聯邦條例限制的軟弱的中央政府,各州似乎注定要分裂成若幹獨立的國家。
然而,這種一觸即發的分裂危險,卻由于英國的敵意和法國的威脅消除了。
公元1788年,《聯邦憲法》在各州會議中獲得批準後生效,它建立了一個更加高效的聯邦政府,并且賦予總統極大的權力;而公元1812年爆發的第二次獨立戰争則激發了美國民衆微弱的國家統一意識。
但是,由于美國幅員遼闊,各州利益又如此不同,再加上當時可用的通信手段十分有限,因此美國聯邦分裂成若幹如歐洲各國大小的國家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對于那些偏遠地區的參議員和國會議員而言,到華盛頓參加會議意味着踏上一段漫長、乏味且又不安全的旅程。
此外,管理機構本身存在着阻礙與弊端,使得公共教育和文化知識的普及難以開展。
不過與此同時,抑制聯邦分裂苗頭的各種力量也在迅速增長。
不久之後,随着蒸汽輪船、鐵路和電報的出現,美國聯邦避免了分裂的厄運,渙散的人民重新團結在了一起,美國也逐漸發展成為近代史上頗具影響力的國家。
22年後,西班牙在美洲的各殖民地也效仿美國13個獨立州的做法,斷絕了與歐洲的聯系。
但是由于這些西班牙殖民地分散在美洲大陸之上,被巨大的山脈、沙漠、森林以及葡萄牙所屬的巴西帝國所阻隔,因此它們并沒能形成一個聯邦,隻能成立獨立的共和國,而且在成立之初,各國内部經常發生戰争與革命。
在不可避免終将走向獨立的過程中,巴西選擇了一條與衆不同的道路。
公元1807年,拿破侖率領法國軍隊征服了葡萄牙,葡萄牙國王逃往巴西避難。
從這之後到巴西獨立的這段時間内,我們與其說巴西是葡萄牙的屬地,不如說葡萄牙從屬于巴西。
公元1822年,巴西在葡萄牙國王之子佩德羅一世的領導下,正式宣布成為一個獨立的帝國。
然而,美洲這個新大陸并不支持實行君主制,于是在公元1889年,巴西的皇帝被悄然流放到歐洲,巴西合衆國也與其他美洲國家一樣改為實行共和制政體。
*** (1) 詹姆斯·奧格爾索普(1696&mdash1785),英國将軍和政治家,他從1732年開始負責重新處理安置在佐治亞的出獄的犯人和受宗教迫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