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歐洲的海外擴張
關燈
小
中
大
們不可思議的行為的工具。
海外殖民地的将軍和官吏回國後,就相互揭發對方勒索和脅迫他人的惡行,這讓生活在本土的英國人感到困惑不解。
英國議會通過了對羅伯特·克萊武(3)的不信任案,克萊武因不堪壓力和病痛折磨,于公元1774年自殺。
公元1788年,第二任印度總督沃倫·黑斯廷斯(4)也因被檢舉存在上述行為而被彈劾,但在公元1795年被無罪釋放。
英國議會管理一家倫敦的貿易公司,但這家公司卻統治着一個比大英帝國疆域更遼闊、人口更多的帝國,這真的是世界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怪事。
對大多數英國人來說,印度是一個遙遠、神奇且幾乎到達不了的地方,一些貧窮但富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曾到過那裡,多年後當他們再返回故土時,都變成了富有卻傲慢不已的老紳士。
英國人難以想象,在這個陽光熾熱無比的東方國度,數百萬的棕色人種是如何生活的。
但是,他們有限的想象力不允許他們對此展開過多的聯想,印度對他們而言仍然是浪漫卻不真實的。
因此,英國本土的人們不可能對東印度公司的運作進行任何有效的監督與控制。
當西歐列強正忙着在各大洋上為争奪海外領土而争鬥不休時,亞洲大陸上也上演着兩場規模宏大的征戰。
公元1368年,蒙古人建立的王朝滅亡,明朝取得統治地位,開啟了一段長至公元1644年的繁榮時期。
後來,另一個馬上民族&mdash&mdash滿族人&mdash&mdash奪走了統治權,一直統轄中國至公元1911年。
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在積極地向東推進,在世界事務中的話語權日益增強。
這個既不完全屬于東方也不完全屬于西方的舊世界中心大國就此崛起,對人類命運的發展産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俄羅斯之所以大幅擴張,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奉基督教的草原民族&mdash&mdash哥薩克人的出現,哥薩克人在波蘭、匈牙利等西方封建農耕國家與東方鞑靼人之間設立了一道屏障。
哥薩克人生活在荒蠻的歐洲東部地區,這裡與19世紀中期美國西部的荒野地區十分相似。
所有那些無法繼續待在俄羅斯,受迫害的無辜民衆、反叛的農奴、異教徒、偷盜者、殺人犯等,都來到這片南方大草原尋找可以生存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
為了生存與自由,他們同波蘭人、俄羅斯人和鞑靼人不斷進行厮殺。
那些從東方逃難而來的鞑靼人,與哥薩克人繁衍生息,生下了混血後代。
慢慢地,俄羅斯把這些邊境民族納入了自己的軍隊,就像英國政府把蘇格蘭高地的部落收編為軍隊一樣。
哥薩克人在亞洲獲得新的領地,并逐漸成為對抗日益衰落的蒙古遊牧民族的勢力,他們先是向中亞發起了進攻,然後又橫跨西伯利亞,抵達阿穆爾河(黑龍江)。
蒙古人在17世紀、18世紀衰落的原因不是一言半語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從成吉思汗和帖木兒時代起的兩三個世紀内,中亞就從主宰世界的霸主逐漸淪落到在政治上毫無建樹的地步。
氣候變化、未有記錄的瘟疫、瘧疾傳染,這些都可能是導緻中亞經濟衰退的原因。
縱觀全球通史,中亞的這次衰退或許隻是暫時性的。
部分權威學者認為,中國佛教教義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蒙古人的性格。
但是不管怎樣,到了16世紀時,鞑靼人和突厥人就無力繼續對外擴張,還遭到了西方的俄羅斯、東方的中國的進攻和驅逐。
整個17世紀,哥薩克人就從俄羅斯的歐洲部分不斷地向東擴張,在任何可以開展農業的地方開始定居的生活。
彼時,南部的土庫曼民族依然處于強勢地位,為了抵禦他們的入侵,哥薩克人建立堡壘和駐地,形成了雙方活動的邊界線;而在東北方向,俄羅斯的疆域沒有任何邊界,領土範圍一直延伸到太平洋。
*** (1) 裡格(League)是一種古老的陸地及海洋的測量單位,1裡格相當于5千米。
(2) 公元1975年,莫桑比克宣布獨立;公元1961年,印度從葡萄牙手中收回果阿地區;公元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公元1975年,東帝汶宣布脫離葡萄牙統治,後被印度尼西亞吞并,公元2002年正式獨立。
(3) 羅伯特·克萊武(1725&mdash1774),英國殖民者,1757年到1760年曾任印度孟加拉省督,早年參加過東印度公司與邁索爾在印度的争霸鬥争。
&mdash&mdash譯者注 (4) 沃倫·黑斯廷斯(1732&mdash1818),1772年至1785年任印度總督。
海外殖民地的将軍和官吏回國後,就相互揭發對方勒索和脅迫他人的惡行,這讓生活在本土的英國人感到困惑不解。
英國議會通過了對羅伯特·克萊武(3)的不信任案,克萊武因不堪壓力和病痛折磨,于公元1774年自殺。
公元1788年,第二任印度總督沃倫·黑斯廷斯(4)也因被檢舉存在上述行為而被彈劾,但在公元1795年被無罪釋放。
英國議會管理一家倫敦的貿易公司,但這家公司卻統治着一個比大英帝國疆域更遼闊、人口更多的帝國,這真的是世界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怪事。
對大多數英國人來說,印度是一個遙遠、神奇且幾乎到達不了的地方,一些貧窮但富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曾到過那裡,多年後當他們再返回故土時,都變成了富有卻傲慢不已的老紳士。
英國人難以想象,在這個陽光熾熱無比的東方國度,數百萬的棕色人種是如何生活的。
但是,他們有限的想象力不允許他們對此展開過多的聯想,印度對他們而言仍然是浪漫卻不真實的。
因此,英國本土的人們不可能對東印度公司的運作進行任何有效的監督與控制。
當西歐列強正忙着在各大洋上為争奪海外領土而争鬥不休時,亞洲大陸上也上演着兩場規模宏大的征戰。
公元1368年,蒙古人建立的王朝滅亡,明朝取得統治地位,開啟了一段長至公元1644年的繁榮時期。
後來,另一個馬上民族&mdash&mdash滿族人&mdash&mdash奪走了統治權,一直統轄中國至公元1911年。
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在積極地向東推進,在世界事務中的話語權日益增強。
這個既不完全屬于東方也不完全屬于西方的舊世界中心大國就此崛起,對人類命運的發展産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俄羅斯之所以大幅擴張,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奉基督教的草原民族&mdash&mdash哥薩克人的出現,哥薩克人在波蘭、匈牙利等西方封建農耕國家與東方鞑靼人之間設立了一道屏障。
哥薩克人生活在荒蠻的歐洲東部地區,這裡與19世紀中期美國西部的荒野地區十分相似。
所有那些無法繼續待在俄羅斯,受迫害的無辜民衆、反叛的農奴、異教徒、偷盜者、殺人犯等,都來到這片南方大草原尋找可以生存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
為了生存與自由,他們同波蘭人、俄羅斯人和鞑靼人不斷進行厮殺。
那些從東方逃難而來的鞑靼人,與哥薩克人繁衍生息,生下了混血後代。
慢慢地,俄羅斯把這些邊境民族納入了自己的軍隊,就像英國政府把蘇格蘭高地的部落收編為軍隊一樣。
哥薩克人在亞洲獲得新的領地,并逐漸成為對抗日益衰落的蒙古遊牧民族的勢力,他們先是向中亞發起了進攻,然後又橫跨西伯利亞,抵達阿穆爾河(黑龍江)。
蒙古人在17世紀、18世紀衰落的原因不是一言半語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從成吉思汗和帖木兒時代起的兩三個世紀内,中亞就從主宰世界的霸主逐漸淪落到在政治上毫無建樹的地步。
氣候變化、未有記錄的瘟疫、瘧疾傳染,這些都可能是導緻中亞經濟衰退的原因。
縱觀全球通史,中亞的這次衰退或許隻是暫時性的。
部分權威學者認為,中國佛教教義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蒙古人的性格。
但是不管怎樣,到了16世紀時,鞑靼人和突厥人就無力繼續對外擴張,還遭到了西方的俄羅斯、東方的中國的進攻和驅逐。
整個17世紀,哥薩克人就從俄羅斯的歐洲部分不斷地向東擴張,在任何可以開展農業的地方開始定居的生活。
彼時,南部的土庫曼民族依然處于強勢地位,為了抵禦他們的入侵,哥薩克人建立堡壘和駐地,形成了雙方活動的邊界線;而在東北方向,俄羅斯的疆域沒有任何邊界,領土範圍一直延伸到太平洋。
*** (1) 裡格(League)是一種古老的陸地及海洋的測量單位,1裡格相當于5千米。
(2) 公元1975年,莫桑比克宣布獨立;公元1961年,印度從葡萄牙手中收回果阿地區;公元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公元1975年,東帝汶宣布脫離葡萄牙統治,後被印度尼西亞吞并,公元2002年正式獨立。
(3) 羅伯特·克萊武(1725&mdash1774),英國殖民者,1757年到1760年曾任印度孟加拉省督,早年參加過東印度公司與邁索爾在印度的争霸鬥争。
&mdash&mdash譯者注 (4) 沃倫·黑斯廷斯(1732&mdash1818),1772年至1785年任印度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