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拉丁教廷改革
關燈
小
中
大
。
在德意志,馬丁·路德(公元1483年&mdash1546年)對教廷進行了猛烈抨擊,他于公元1517年在威滕伯格的大教堂對各種正統教義和禮節提出了批判。
起初,他效仿經院哲學家的做法,用拉丁文進行辯論。
後來,他運用了印刷術這個&ldquo新武器&rdquo,把自己的觀點印制成德文讀本,廣泛地向大衆宣傳。
與當初胡斯的遭遇一樣,很多人試圖打壓馬丁·路德,但是由于他在德意志王侯中有許多公開或秘密的朋友,加之印刷術在當時的發展,因此他免去了殺身之禍。
那是一個思想多元而信仰薄弱的年代,許多統治者看見了切斷本國國民與羅馬教廷之間的宗教關系所帶來的益處。
他們試圖建立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宗教,把自己推崇為宗教領袖。
英格蘭、蘇格蘭、瑞典、挪威、丹麥、波西米亞以及德國北部地區,都紛紛脫離了羅馬教廷。
從那之後,這些國家就一直保持獨立。
但是,這些國家的王侯對本國臣民的道德和理性自由并不關心。
他們隻是利用民衆對宗教的懷疑和反叛來加強他們與羅馬的抗衡,一旦脫離羅馬教廷的控制,并建立起由本國國王領導的教廷,他們便打算奪過民衆運動的控制權。
然而,基督的教義中總有一股奇特的力量,使得人們無論是身處教廷還是活在世俗之中,都能淩駕于服從與忠誠之上,追求正義與自尊。
所以,從羅馬教廷分離出來的王權教廷又分裂出了許多小教派,他們不允許王侯或是教皇介入上帝與個人之間。
以英格蘭和蘇格蘭為例,許多教派都把《聖經》作為他們生活與信仰的唯一準則,拒絕接受國家教廷的清規戒律。
在英格蘭,這些人被稱為&ldquo不從國教者&rdquo,他們在17世紀至18世紀英格蘭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們不贊成由王侯擔任教廷的領導者,甚至在公元1649年還把國王查理一世推上了斷頭台。
在不從國教者的統治之下,英格蘭度過了繁榮昌盛的11年。
所謂的宗教改革,通常是指北歐各大派從天主教中脫離出來的運動。
宗教改革所帶來的沖擊與壓力,在羅馬教廷内部也産生了同樣深遠的影響。
教廷進行重組,并迎來了一種全新的精神理念。
在這場思想複興運動中,一名西班牙的年輕士兵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就是伊尼戈·洛佩斯·德·雷亞爾德,被人們稱為&ldquo聖依納爵·羅耀拉&rdquo。
他有一番頗具傳奇色彩的經曆。
公元1538年,他成為一名教士,并獲準成立耶稣會,他試着将慷慨、俠義的軍事傳統引入宗教機構中。
正如世人所見,耶稣會成為世界性的教導與傳教機構,還把基督教引入了印度、中國和美國。
它不僅阻止了羅馬教廷的迅速瓦解,還提升了整個天主教世界的教育水平和知識水平,加速了天主教道德觀的發展,同時激發了歐洲新教為保持教育競争性做出努力。
我們今天所知的富有活力且積極進取的天主教,很大程度上正是耶稣會思想複興的結果。
在德意志,馬丁·路德(公元1483年&mdash1546年)對教廷進行了猛烈抨擊,他于公元1517年在威滕伯格的大教堂對各種正統教義和禮節提出了批判。
起初,他效仿經院哲學家的做法,用拉丁文進行辯論。
後來,他運用了印刷術這個&ldquo新武器&rdquo,把自己的觀點印制成德文讀本,廣泛地向大衆宣傳。
與當初胡斯的遭遇一樣,很多人試圖打壓馬丁·路德,但是由于他在德意志王侯中有許多公開或秘密的朋友,加之印刷術在當時的發展,因此他免去了殺身之禍。
那是一個思想多元而信仰薄弱的年代,許多統治者看見了切斷本國國民與羅馬教廷之間的宗教關系所帶來的益處。
他們試圖建立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宗教,把自己推崇為宗教領袖。
英格蘭、蘇格蘭、瑞典、挪威、丹麥、波西米亞以及德國北部地區,都紛紛脫離了羅馬教廷。
從那之後,這些國家就一直保持獨立。
但是,這些國家的王侯對本國臣民的道德和理性自由并不關心。
他們隻是利用民衆對宗教的懷疑和反叛來加強他們與羅馬的抗衡,一旦脫離羅馬教廷的控制,并建立起由本國國王領導的教廷,他們便打算奪過民衆運動的控制權。
然而,基督的教義中總有一股奇特的力量,使得人們無論是身處教廷還是活在世俗之中,都能淩駕于服從與忠誠之上,追求正義與自尊。
所以,從羅馬教廷分離出來的王權教廷又分裂出了許多小教派,他們不允許王侯或是教皇介入上帝與個人之間。
以英格蘭和蘇格蘭為例,許多教派都把《聖經》作為他們生活與信仰的唯一準則,拒絕接受國家教廷的清規戒律。
在英格蘭,這些人被稱為&ldquo不從國教者&rdquo,他們在17世紀至18世紀英格蘭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們不贊成由王侯擔任教廷的領導者,甚至在公元1649年還把國王查理一世推上了斷頭台。
在不從國教者的統治之下,英格蘭度過了繁榮昌盛的11年。
所謂的宗教改革,通常是指北歐各大派從天主教中脫離出來的運動。
宗教改革所帶來的沖擊與壓力,在羅馬教廷内部也産生了同樣深遠的影響。
教廷進行重組,并迎來了一種全新的精神理念。
在這場思想複興運動中,一名西班牙的年輕士兵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就是伊尼戈·洛佩斯·德·雷亞爾德,被人們稱為&ldquo聖依納爵·羅耀拉&rdquo。
他有一番頗具傳奇色彩的經曆。
公元1538年,他成為一名教士,并獲準成立耶稣會,他試着将慷慨、俠義的軍事傳統引入宗教機構中。
正如世人所見,耶稣會成為世界性的教導與傳教機構,還把基督教引入了印度、中國和美國。
它不僅阻止了羅馬教廷的迅速瓦解,還提升了整個天主教世界的教育水平和知識水平,加速了天主教道德觀的發展,同時激發了歐洲新教為保持教育競争性做出努力。
我們今天所知的富有活力且積極進取的天主教,很大程度上正是耶稣會思想複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