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教廷的分裂
關燈
小
中
大
不惜一切代價要讓腓特烈二世這個年輕的皇帝臣服。
他開除了腓特烈二世的教籍,剝奪了他所有的宗教特權。
然而,這種做法對有近半數人擁有阿拉伯血統的西西裡島宮廷而言,卻是無關痛癢之事。
格裡高利九世還寫了一封公開信,他在信中痛斥腓特烈二世的種種罪行以及各種異端行為。
之後,腓特烈二世則用一封更有力的回信予以還擊。
歐洲所有的王侯都收到了這封信,腓特烈二世在信中首次就教皇與王侯之間存在的争端做出了明确聲明。
他猛烈抨擊了教皇欲成為歐洲絕對統治者的野心,建議王侯們聯合起來抵抗教皇,還提醒王侯們注意教廷的财産。
擲出這驚天一雷之後,腓特烈二世決定履行他在12年前許下的諾言,召集&ldquo十字軍&rdquo行動。
公元1228年,第六次&ldquo十字軍&rdquo行動開始。
然而,這次行動可以說是一場鬧劇。
腓特烈二世抵達埃及,與埃及蘇丹會面,一起探讨了國家大事。
他們二人對基督教都持有懷疑态度,因此會談進展得十分融洽。
在交換彼此的意見之後,他們達成了一項互惠互利的協議,埃及蘇丹同意把耶路撒冷交給腓特烈二世。
這可謂是一種新型的&ldquo十字軍&rdquo行動形式,既沒有戰場上的血腥拼殺,也沒有喜極而泣的戰後場景,而是通過達成私人協議的方式完成了行動。
由于完成這次不可思議的行動的領導者是一個被開除教籍的人,因此所有的神職人員都避而遠之。
當腓特烈二世成為耶路撒冷的國王時,隻能舉行純粹世俗的加冕儀式,自己取下祭壇上的皇冠并戴在頭上。
當腓特烈二世返回意大利後,他把入侵其領土的教皇軍隊趕了出去,還要求教皇恢複他的教籍。
那時正處于13世紀,王侯如此對待教皇的行為已經不會再引起民衆的憤怒,因為那個民衆信任教皇的時代已然過去。
公元1239年,格裡高利九世再次挑起了與腓特烈二世的戰争,并将他驅逐出教廷。
王侯與教皇公開罵戰的鬧劇再次上演,而上一次已經使教皇的名聲嚴重受損。
後來,格裡高利九世去世,英諾森四世即位,但是雙方之間的罵戰仍舊沒有停息。
腓特烈二世又寫了一封信反擊教廷,他大力譴責神職人員的傲慢和反宗教的行為,還把當時所有的腐敗現象歸咎于他們的貪婪與驕奢。
腓特烈二世以恢複教廷名聲為由,建議王侯們沒收教廷的所有财産。
之後,這個建議一直萦繞在歐洲王侯們的腦海裡。
在此,我們就不繼續講述腓特烈二世的晚年生活了。
與他的日常生活相比,他一生中所有的轶事都稍顯遜色,倘若我們把他在西西裡宮廷裡的生活片段拼湊在一起,便能從中窺見一斑。
他生活奢侈,鐘愛一切美麗的事物。
因此,有人說他放蕩不羁。
但他确實是一個好奇心十足且富有探索精神的人。
他在宮廷裡召集了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哲學家,想盡方法用薩拉森的思想和文化澆灌意大利人的心靈,還把阿拉伯數字和代數傳授給基督教的學者。
他的宮廷裡有一位叫邁克爾·斯科特的哲學家,他翻譯了亞裡士多德著作中的很多節選内容,以及阿拉伯哲學家阿威羅伊(科爾瓦多人)對亞裡士多德著作的注釋。
公元1224年,腓特烈二世創建了那不勒斯大學,同時還擴建了薩萊諾大學的醫學院。
他修建了一個動物園,留下了一本關于獵鷹的書,由此可以看出他曾細緻入微地觀察過鳥類的生活習性。
他還是最早一批用意大利語寫作詩歌的人,意大利詩歌正是誕生于他的宮廷之中。
腓特烈二世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作家(1),被稱為&ldquo王座上的第一個近代人&rdquo,這一稱号恰如其分地說明他對待知識是公正、超然的。
當法蘭西國王的權力日漸增長,并不斷與教皇發生沖突時,這就意味着教皇的權威正不斷削弱。
腓特烈二世在位時,德意志就已陷入分裂的狀态,法蘭西國王則成為繼霍亨斯陶芬王朝之後教皇的守衛者、支持者和競争者。
一連幾代的教皇都推行有利于法蘭西君主的政策。
法蘭西王侯們在羅馬的支持和許可下,在西西裡和那不勒斯建立了自己的王國,這讓他們看見了重建和恢複查理曼帝國的曙光。
然而,當霍亨斯陶芬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腓特烈二世去世之後,神聖羅馬帝國就處于大空位時代,直到公元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被選為皇帝。
之後,羅馬帝國的政策就開始在法蘭西和德意志之間搖擺不定,随着相繼任職的教皇的喜好而變化。
在東方,希臘人于公元1261年從拉丁皇帝手中奪回了君士坦丁堡,新希臘王朝的締造者邁克爾·帕裡奧洛加斯(即邁克爾八世)假意與教皇和解,随後
他開除了腓特烈二世的教籍,剝奪了他所有的宗教特權。
然而,這種做法對有近半數人擁有阿拉伯血統的西西裡島宮廷而言,卻是無關痛癢之事。
格裡高利九世還寫了一封公開信,他在信中痛斥腓特烈二世的種種罪行以及各種異端行為。
之後,腓特烈二世則用一封更有力的回信予以還擊。
歐洲所有的王侯都收到了這封信,腓特烈二世在信中首次就教皇與王侯之間存在的争端做出了明确聲明。
他猛烈抨擊了教皇欲成為歐洲絕對統治者的野心,建議王侯們聯合起來抵抗教皇,還提醒王侯們注意教廷的财産。
擲出這驚天一雷之後,腓特烈二世決定履行他在12年前許下的諾言,召集&ldquo十字軍&rdquo行動。
公元1228年,第六次&ldquo十字軍&rdquo行動開始。
然而,這次行動可以說是一場鬧劇。
腓特烈二世抵達埃及,與埃及蘇丹會面,一起探讨了國家大事。
他們二人對基督教都持有懷疑态度,因此會談進展得十分融洽。
在交換彼此的意見之後,他們達成了一項互惠互利的協議,埃及蘇丹同意把耶路撒冷交給腓特烈二世。
這可謂是一種新型的&ldquo十字軍&rdquo行動形式,既沒有戰場上的血腥拼殺,也沒有喜極而泣的戰後場景,而是通過達成私人協議的方式完成了行動。
由于完成這次不可思議的行動的領導者是一個被開除教籍的人,因此所有的神職人員都避而遠之。
當腓特烈二世成為耶路撒冷的國王時,隻能舉行純粹世俗的加冕儀式,自己取下祭壇上的皇冠并戴在頭上。
當腓特烈二世返回意大利後,他把入侵其領土的教皇軍隊趕了出去,還要求教皇恢複他的教籍。
那時正處于13世紀,王侯如此對待教皇的行為已經不會再引起民衆的憤怒,因為那個民衆信任教皇的時代已然過去。
公元1239年,格裡高利九世再次挑起了與腓特烈二世的戰争,并将他驅逐出教廷。
王侯與教皇公開罵戰的鬧劇再次上演,而上一次已經使教皇的名聲嚴重受損。
後來,格裡高利九世去世,英諾森四世即位,但是雙方之間的罵戰仍舊沒有停息。
腓特烈二世又寫了一封信反擊教廷,他大力譴責神職人員的傲慢和反宗教的行為,還把當時所有的腐敗現象歸咎于他們的貪婪與驕奢。
腓特烈二世以恢複教廷名聲為由,建議王侯們沒收教廷的所有财産。
之後,這個建議一直萦繞在歐洲王侯們的腦海裡。
在此,我們就不繼續講述腓特烈二世的晚年生活了。
與他的日常生活相比,他一生中所有的轶事都稍顯遜色,倘若我們把他在西西裡宮廷裡的生活片段拼湊在一起,便能從中窺見一斑。
他生活奢侈,鐘愛一切美麗的事物。
因此,有人說他放蕩不羁。
但他确實是一個好奇心十足且富有探索精神的人。
他在宮廷裡召集了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哲學家,想盡方法用薩拉森的思想和文化澆灌意大利人的心靈,還把阿拉伯數字和代數傳授給基督教的學者。
他的宮廷裡有一位叫邁克爾·斯科特的哲學家,他翻譯了亞裡士多德著作中的很多節選内容,以及阿拉伯哲學家阿威羅伊(科爾瓦多人)對亞裡士多德著作的注釋。
公元1224年,腓特烈二世創建了那不勒斯大學,同時還擴建了薩萊諾大學的醫學院。
他修建了一個動物園,留下了一本關于獵鷹的書,由此可以看出他曾細緻入微地觀察過鳥類的生活習性。
他還是最早一批用意大利語寫作詩歌的人,意大利詩歌正是誕生于他的宮廷之中。
腓特烈二世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作家(1),被稱為&ldquo王座上的第一個近代人&rdquo,這一稱号恰如其分地說明他對待知識是公正、超然的。
當法蘭西國王的權力日漸增長,并不斷與教皇發生沖突時,這就意味着教皇的權威正不斷削弱。
腓特烈二世在位時,德意志就已陷入分裂的狀态,法蘭西國王則成為繼霍亨斯陶芬王朝之後教皇的守衛者、支持者和競争者。
一連幾代的教皇都推行有利于法蘭西君主的政策。
法蘭西王侯們在羅馬的支持和許可下,在西西裡和那不勒斯建立了自己的王國,這讓他們看見了重建和恢複查理曼帝國的曙光。
然而,當霍亨斯陶芬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腓特烈二世去世之後,神聖羅馬帝國就處于大空位時代,直到公元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被選為皇帝。
之後,羅馬帝國的政策就開始在法蘭西和德意志之間搖擺不定,随着相繼任職的教皇的喜好而變化。
在東方,希臘人于公元1261年從拉丁皇帝手中奪回了君士坦丁堡,新希臘王朝的締造者邁克爾·帕裡奧洛加斯(即邁克爾八世)假意與教皇和解,随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