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拜占庭與薩珊王朝
關燈
小
中
大
與西羅馬帝國比起來,希臘語系的東羅馬帝國具有更強的政治韌性。
它經曆了羅馬帝國在公元5世紀時遭遇的災難,也見證了原始拉丁羅馬政權的徹底分裂。
盡管阿提拉一直侵犯和洗劫狄奧多西二世的領地,甚至一度兵臨君士坦丁堡城牆下,但這座城市仍然完好無損;盡管努比亞人沿尼羅河往南掠奪了上埃及,但下埃及和亞曆山大城仍然像往常一樣繁榮;盡管薩珊波斯帝國軍隊不斷侵襲,但小亞細亞的大部分地區依舊能夠有效抵禦。
公元6世紀,西羅馬帝國陷入了完全黑暗的時代,但希臘語系的東羅馬卻開始大規模複蘇。
公元527年至565年,查士丁尼一世成為東羅馬的統治者,他是一個有雄才大略且年富力強的統治者。
他娶了西奧多拉女皇為妻。
西奧多拉女皇雖然是女演員出身,但她的才能卻能與查士丁尼一世平分秋色。
查士丁尼一世從汪達爾人手中奪回了北非,又從哥特人手中奪回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區,還收回了西班牙南部地區。
除了海上和陸上的軍事活動,他在國内創辦了一所大學,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聖索菲亞大教堂,還組織編纂了《羅馬法典》。
為了讓自己創辦的大學免于競争,他下令關閉了雅典哲學院,要知道這所哲學院從柏拉圖的時代開始近1000年從未停止過辦學。
從公元3世紀開始,波斯帝國一直是拜占庭帝國最強大的敵人。
這兩個帝國之間的摩擦使小亞細亞、叙利亞和埃及地區長期處于動蕩不安之中,民不聊生。
這些地方在1世紀的時候仍有較發達的文明水平,民衆富裕且人口衆多,但後來連遭戰亂、屠殺、搶劫和重稅等災難,最後隻留下了零星已成廢墟的城市和散居于鄉間的農民。
在那個貧困和動蕩的時期,上埃及的情況可能比其他地方好一些。
此外,亞曆山大城仍像君士坦丁堡一樣,繼續開展着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雖然這種貿易也越來越不景氣。
在這些連年飽受戰火的衰落國度中,科學和政治哲學似乎已經無迹可尋。
雅典最後一批哲學家,直至受到迫害時,都懷着無限的敬意和強烈的求知欲,保護着那些偉大的古代文獻。
但是,當時世上沒有哪個社會階級或是哪個大膽而思想獨立的自由紳士可以将這些文獻所體現的自由議論與勇敢探索的精神傳承下去。
社會和政治動蕩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這一社會階級的消失。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導緻了這個時代人類的知識發展停滞不前,那就是波斯和拜占庭帝國排外思想十分嚴重。
這兩個新興的宗教帝國極大地阻礙了人類思想的自由活動。
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幾乎都是有宗教傳統的,他們要麼祭拜神靈,要麼敬奉如神般的帝王。
比如亞曆山大大帝和恺撒大帝,人們就将他們奉為神靈,并在祭壇和神廟供奉着他們,向他們獻香以表明對羅馬的忠誠。
不過,遠古的宗教在本質上傾向于外在形式,而不是内在思想。
人們對神靈的祭拜是形式主義的,并未真正進入内心。
但是,随着新型宗教的産生,尤其是基督教的傳播,人們開始注重内在精神上的宗教信仰。
這些新信仰不僅要求信徒服從形式上的禮節,還要求他們虔誠地信仰教義。
随之而來的便是對信仰本質的争論。
這些新宗教作為信條宗教,必然要求&ldquo正統&rdquo,并且堅決認為信徒的言行和私人思想要保持在既定教義的範圍内。
如果一個人持有錯誤的觀點,然後又将這種錯誤的觀點傳達給其他人,那麼這一行為并不會簡單地被看作知識層面上的錯誤,而是道德層面上的過失,可能會導緻他的靈魂萬劫不複。
無論是公元
它經曆了羅馬帝國在公元5世紀時遭遇的災難,也見證了原始拉丁羅馬政權的徹底分裂。
盡管阿提拉一直侵犯和洗劫狄奧多西二世的領地,甚至一度兵臨君士坦丁堡城牆下,但這座城市仍然完好無損;盡管努比亞人沿尼羅河往南掠奪了上埃及,但下埃及和亞曆山大城仍然像往常一樣繁榮;盡管薩珊波斯帝國軍隊不斷侵襲,但小亞細亞的大部分地區依舊能夠有效抵禦。
公元6世紀,西羅馬帝國陷入了完全黑暗的時代,但希臘語系的東羅馬卻開始大規模複蘇。
公元527年至565年,查士丁尼一世成為東羅馬的統治者,他是一個有雄才大略且年富力強的統治者。
他娶了西奧多拉女皇為妻。
西奧多拉女皇雖然是女演員出身,但她的才能卻能與查士丁尼一世平分秋色。
查士丁尼一世從汪達爾人手中奪回了北非,又從哥特人手中奪回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區,還收回了西班牙南部地區。
除了海上和陸上的軍事活動,他在國内創辦了一所大學,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聖索菲亞大教堂,還組織編纂了《羅馬法典》。
為了讓自己創辦的大學免于競争,他下令關閉了雅典哲學院,要知道這所哲學院從柏拉圖的時代開始近1000年從未停止過辦學。
從公元3世紀開始,波斯帝國一直是拜占庭帝國最強大的敵人。
這兩個帝國之間的摩擦使小亞細亞、叙利亞和埃及地區長期處于動蕩不安之中,民不聊生。
這些地方在1世紀的時候仍有較發達的文明水平,民衆富裕且人口衆多,但後來連遭戰亂、屠殺、搶劫和重稅等災難,最後隻留下了零星已成廢墟的城市和散居于鄉間的農民。
在那個貧困和動蕩的時期,上埃及的情況可能比其他地方好一些。
此外,亞曆山大城仍像君士坦丁堡一樣,繼續開展着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雖然這種貿易也越來越不景氣。
在這些連年飽受戰火的衰落國度中,科學和政治哲學似乎已經無迹可尋。
雅典最後一批哲學家,直至受到迫害時,都懷着無限的敬意和強烈的求知欲,保護着那些偉大的古代文獻。
但是,當時世上沒有哪個社會階級或是哪個大膽而思想獨立的自由紳士可以将這些文獻所體現的自由議論與勇敢探索的精神傳承下去。
社會和政治動蕩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這一社會階級的消失。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導緻了這個時代人類的知識發展停滞不前,那就是波斯和拜占庭帝國排外思想十分嚴重。
這兩個新興的宗教帝國極大地阻礙了人類思想的自由活動。
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幾乎都是有宗教傳統的,他們要麼祭拜神靈,要麼敬奉如神般的帝王。
比如亞曆山大大帝和恺撒大帝,人們就将他們奉為神靈,并在祭壇和神廟供奉着他們,向他們獻香以表明對羅馬的忠誠。
不過,遠古的宗教在本質上傾向于外在形式,而不是内在思想。
人們對神靈的祭拜是形式主義的,并未真正進入内心。
但是,随着新型宗教的産生,尤其是基督教的傳播,人們開始注重内在精神上的宗教信仰。
這些新信仰不僅要求信徒服從形式上的禮節,還要求他們虔誠地信仰教義。
随之而來的便是對信仰本質的争論。
這些新宗教作為信條宗教,必然要求&ldquo正統&rdquo,并且堅決認為信徒的言行和私人思想要保持在既定教義的範圍内。
如果一個人持有錯誤的觀點,然後又将這種錯誤的觀點傳達給其他人,那麼這一行為并不會簡單地被看作知識層面上的錯誤,而是道德層面上的過失,可能會導緻他的靈魂萬劫不複。
無論是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