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羅馬和中國
關燈
小
中
大
古高原滲透,長城以北的漢族人口也因此增長。
随着漢朝邊防軍不斷将疆界向北挺進,漢族的農民騎着馬、帶着犁到塞外開墾草場,并用圍欄将冬季的草場圈起來。
匈奴人時常會襲擊并殺害漢族人,但他們卻無力抵擋漢朝軍隊的征伐。
這些遊牧民族隻有兩種選擇:要麼留下耕作,并向漢朝繳稅;要麼離開,去尋找新的夏季牧場。
有些人選擇了前者,并逐漸被漢族同化;有些人向西和向西北遷徙,越過山脈進入了中亞西部。
公元前200年,蒙古遊牧民族開始西遷,這給雅利安部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雅利安人不得不朝着羅馬邊境遷徙,伺機尋找薄弱點突破羅馬的防線。
在公元前1世紀左右,帕提亞人便南下到幼發拉底河,他們是擁有蒙古血統的斯基泰部落。
帕提亞人曾和龐培大帝的東征大軍交戰,打敗并殺死了克拉蘇,還推翻了波斯的塞琉古王朝,建立了帕提亞人的阿薩息斯王朝。
然而,在一段時間内,防禦饑餓遊牧民族入侵的最薄弱的防線既不在西方也不在東方,而是位于中亞東南、開伯爾山口那頭的印度。
羅馬和漢朝近百年的軍事優勢使得印度成為蒙古遊牧民族劫掠的目标。
一大批征服者從旁遮普邦湧入大平原地區,肆意地燒殺搶掠。
阿育王帝國随之覆滅,印度陷入了一段黑暗時期。
在這些征服者中,一支被稱為&ldquo印度-斯基泰人&rdquo的隊伍建立了貴霜王朝,暫時統治了印度北部,給這個地區帶來了一定的和平。
遊牧民族對印度的侵略持續了幾個世紀。
在公元5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印度人飽受嚈哒人(又稱&ldquo白匈奴人&rdquo)的入侵之苦。
嚈哒人要求印度的小諸侯進貢,這使整個印度陷入恐慌之中。
每年夏天,這些嚈哒人來到土耳其斯坦西部放牧;而到了秋天,他們就會通過山口南下,入侵印度。
2世紀時,一場前所未有的瘟疫降臨羅馬帝國和漢朝,削弱了兩國對抗野蠻民族的力量。
瘟疫在中國肆虐了11年,對社會秩序造成極大的破壞。
漢朝随之滅亡,中國從此迎來了割據混亂的時代。
直到公元7世紀唐朝建立,中國才得以恢複往日的繁榮穩定。
這場瘟疫從亞洲蔓延到了歐洲。
公元164年到公元180年,瘟疫在羅馬全境肆虐,嚴重地削弱了羅馬帝國的統治力量。
此後,羅馬各省的人口銳減,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效率明顯下降。
羅馬的邊界變得脆弱,屢次出現淪陷失守的情況。
與此同時,原本居住在瑞典哥特蘭的哥特人,已經跨越了俄羅斯,抵達伏爾加河地區和黑海沿岸,并開始在海上掠奪。
公元2世紀末,哥特人開始感受到了匈奴人西侵的壓力。
公元247年,他們渡過多瑙河,大舉突襲羅馬,雙方在今天的塞爾維亞交戰,哥特人打敗并殺死了羅馬皇帝德西烏斯。
公元236年,另一個日耳曼民族法蘭克人突破了萊茵河下遊的防線,而阿勒曼尼人則大量入侵了阿爾薩斯。
盡管高盧的軍團擊退了這些侵略者,但哥特人沒有放棄入侵的機會,多次突襲巴爾幹半島。
至此,達契亞行省徹底從羅馬版圖上消失了。
羅馬曾經的榮耀和信心逐漸逝去。
羅馬在過去300年間一直是開放、安定之邦,但在公元270年至275年,羅馬皇帝奧勒良不得不開始修建防禦工事。
随着漢朝邊防軍不斷将疆界向北挺進,漢族的農民騎着馬、帶着犁到塞外開墾草場,并用圍欄将冬季的草場圈起來。
匈奴人時常會襲擊并殺害漢族人,但他們卻無力抵擋漢朝軍隊的征伐。
這些遊牧民族隻有兩種選擇:要麼留下耕作,并向漢朝繳稅;要麼離開,去尋找新的夏季牧場。
有些人選擇了前者,并逐漸被漢族同化;有些人向西和向西北遷徙,越過山脈進入了中亞西部。
公元前200年,蒙古遊牧民族開始西遷,這給雅利安部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雅利安人不得不朝着羅馬邊境遷徙,伺機尋找薄弱點突破羅馬的防線。
在公元前1世紀左右,帕提亞人便南下到幼發拉底河,他們是擁有蒙古血統的斯基泰部落。
帕提亞人曾和龐培大帝的東征大軍交戰,打敗并殺死了克拉蘇,還推翻了波斯的塞琉古王朝,建立了帕提亞人的阿薩息斯王朝。
然而,在一段時間内,防禦饑餓遊牧民族入侵的最薄弱的防線既不在西方也不在東方,而是位于中亞東南、開伯爾山口那頭的印度。
羅馬和漢朝近百年的軍事優勢使得印度成為蒙古遊牧民族劫掠的目标。
一大批征服者從旁遮普邦湧入大平原地區,肆意地燒殺搶掠。
阿育王帝國随之覆滅,印度陷入了一段黑暗時期。
在這些征服者中,一支被稱為&ldquo印度-斯基泰人&rdquo的隊伍建立了貴霜王朝,暫時統治了印度北部,給這個地區帶來了一定的和平。
遊牧民族對印度的侵略持續了幾個世紀。
在公元5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印度人飽受嚈哒人(又稱&ldquo白匈奴人&rdquo)的入侵之苦。
嚈哒人要求印度的小諸侯進貢,這使整個印度陷入恐慌之中。
每年夏天,這些嚈哒人來到土耳其斯坦西部放牧;而到了秋天,他們就會通過山口南下,入侵印度。
2世紀時,一場前所未有的瘟疫降臨羅馬帝國和漢朝,削弱了兩國對抗野蠻民族的力量。
瘟疫在中國肆虐了11年,對社會秩序造成極大的破壞。
漢朝随之滅亡,中國從此迎來了割據混亂的時代。
直到公元7世紀唐朝建立,中國才得以恢複往日的繁榮穩定。
這場瘟疫從亞洲蔓延到了歐洲。
公元164年到公元180年,瘟疫在羅馬全境肆虐,嚴重地削弱了羅馬帝國的統治力量。
此後,羅馬各省的人口銳減,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效率明顯下降。
羅馬的邊界變得脆弱,屢次出現淪陷失守的情況。
與此同時,原本居住在瑞典哥特蘭的哥特人,已經跨越了俄羅斯,抵達伏爾加河地區和黑海沿岸,并開始在海上掠奪。
公元2世紀末,哥特人開始感受到了匈奴人西侵的壓力。
公元247年,他們渡過多瑙河,大舉突襲羅馬,雙方在今天的塞爾維亞交戰,哥特人打敗并殺死了羅馬皇帝德西烏斯。
公元236年,另一個日耳曼民族法蘭克人突破了萊茵河下遊的防線,而阿勒曼尼人則大量入侵了阿爾薩斯。
盡管高盧的軍團擊退了這些侵略者,但哥特人沒有放棄入侵的機會,多次突襲巴爾幹半島。
至此,達契亞行省徹底從羅馬版圖上消失了。
羅馬曾經的榮耀和信心逐漸逝去。
羅馬在過去300年間一直是開放、安定之邦,但在公元270年至275年,羅馬皇帝奧勒良不得不開始修建防禦工事。